家乡的和谐音符随笔

发布时间: 2025-07-14 00:33:43

家乡的和谐音符随笔

和谐像春天的一道阳光,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灵,它能让我们的身心愉快、安宁,充满力量。和谐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细心寻找,就会发现“和谐”这个美好的音符就在我们身边。

你看,在横路大街上、菜场里、臭水沟旁,一群红领巾正挥着扫把、弓着腰,捡着塑料袋、纸屑、树枝、烂菜叶……这是我们横小的“小卫士”在行动。同样,只要到了中午时分,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一角,也能见到“小卫士”的身影。虽然累点苦點,但只要能让学校增添一丝洁净,他们毅然决然地坚持着。他们不就是横小快乐的“音符”吗?他们不正在吹着和谐的号角吗?

再看,在一个斜坡上,一位老伯伯正费力地推着一车稻子,坡特别陡,这可让老伯伯有点犯难了。只见他快步冲上去,可冲到一半,车子又像溜溜球一样滑了下来。他又一次努力地冲上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车子还是不由自主地滑了下来。老伯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我想跑上去推一把,这时,只见两个在路边挂电线的叔叔一个箭步冲过去,嘴里一起喊着口号“一、二”,齐心协力帮助老伯伯把车推了上去。这是多么和谐的音符啊!

在我的家乡,这样的音符还有很多……只有一个个和谐的音符,才能奏响和谐社会的美好乐章!

拓展阅读

1、的小河散文

六月的天暖暖的,树绿绿的,花儿红红的,走进山里,青草嫩嫩的,蜂儿虫儿或飞舞着、或跳跃着,微风轻抚着脸颊,暖意融融,兴安岭的六月,天气清爽,空气清新,春回大地,百花盛开,心情真是美极了……

的河有个特别的名字,叫"呼玛河".呼玛河是黑龙江上游右岸较大支流。有说是鄂伦春语,意传有鹿的地方。

呼玛河水清清的,清澈的能见到河底的石子,岸边一面是砬子山,一面是茂密的柳树林。夏日的早晨,薄薄的晨雾把河面轻轻笼罩,像似蒙上了一层面纱,山峦河面隐隐可见,哗哗流水的声很远就可听见,太阳约三点就升起,此时你来到岸边,会略感到有些凉意,脱掉鞋子,挽起裤腿把脚丫伸*里,不要动,一会的功夫,一群群小小的鱼儿就会嬉戏于你的脚丫之间,好像它们在啃你的脚,那感觉痒痒的。就像孩子做游戏。

最热闹还是盛夏,到了双休日,或全老小、或朋友相约、或情侣相携,纷纷利用假日来到这里,换上泳装,戴着凉帽,小孩子光着**,人们尽情的嬉戏于河水间,远处有垂钓者,这里的人们会用空罐头瓶子捕鱼,把空瓶里装上诱饵,瓶口用纱布围上,只露一个小口,把瓶子放到齐腰深的水里,每隔十几分种就取出来,这小鱼钻进去可是出不来的,当你提起瓶子一看,里面鱼儿黑压压的,这时候你是最开心的,吃鱼不重要,抓鱼才是最有意思……

秋天的小河像一位恬静的少妇。蔚蓝的天空漂浮着稀疏的白云倒映在小河中,形成一幅美丽画卷;习习凉风吹来,落叶飘飞,悠悠的落*中,激荡着鱼鳞般波纹,远远望着砬子山,红、黄、绿层林尽染,熟透了的山丁子树,红彤彤的一片片,看着就让你嘴里发酸。

落日的余晖洒在河面上,红瓦白墙的农舍里炊烟袅袅,放牛的老头呵-呵的吆喝着牛群,人回,鸟入巢,一天又结束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呼玛河水依旧哗哗的向前流淌,离开的人们,都忘不了的小河,的河,是母亲河,它点缀我的童年,记载了我的中年,那潺潺河水永远流淌在我心间……

2、回过年散文

又是一个岁尾年头到来,苍茫的时分不时地撩动我的心境。连续多日,总感觉有一种力量在不停地催促我踏上回的行程。

土走向城市,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不时的有一种喧闹不堪的感觉;告别了静谧的土,踏进繁华的城市,短暂的欣喜之后,却有一种无法完全适应的感觉,总觉得一种浮气绕于身。喧闹的都市生活,琳琅满目的货物;灯红酒绿的酒吧、饭店;吵杂的商业街;熙熙攘攘的人流,川流不息;车水马龙中夹杂着衣着时尚,装扮时髦合时宜,又充满活力的靓女俊男,努力地赚足了眼球。……

城市的钢筋水泥丛林里,行色匆匆的人流,快节奏的生活,来自多方的压力,让人生活空间被无情的压缩,一种焦躁的心境,时不时地困扰着自己。虽然城市里拥有着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与土相比更具时代信息、更具活力,又有更多的机遇,更易快捷地实现人生的升值,……但这一切无法抵挡情不时的呼唤回归。

土走向城市的人,总有一种土情结,骨子里总是以“城市下人”自居,无法完全融入现代化的都市生活。虽然城市的一切让人目不暇给,但这一切似乎让有着土情结的人们,心灵似乎更加苍白贫血,物欲横流替代了从容,功利之心使人与人之间关系发生了裂变,缺失了一种纯朴与憨厚,增添了人与人之间的世故与市侩。长久地城市生活的奔波,让人纷扰不宁,一种困惑与浮躁;一种迷失自我的感悟,让人有一种急不可耐的回归土欲望。

说不清也道不明,越是接近年关,越是急切地想回,也许是土、情的呼唤,也许是过去的时光,曾经让我太多的感动与联想;也许是记忆中故土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召唤。土、农舍那朴素、朴实的相邻,让魂牵梦绕的我,急切地期盼回归。

走近土,面对那收割后的一片深沉平静的田野,还有那大片大片的苹果园,纵横于阡陌之间的小路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那寒风中矗立的粗壮古老的古槐;埝边地头那一排排高大、苍老的柿子树,无声的注视着归来的赤子。

村子里那一排排暂新整齐的楼房早已替代了久远的土坯瓦房,一幅幅红红的大铁门镶嵌于时尚的瓷砖面墙之间,门顶上苍劲有力的“万事兴”、“耕读传”、“富水长流”等瓷砖匾额,门廊上贴上了充满喜庆的春联,户户“旧桃换新”;孩子们穿上了新衣裳,高兴的穿梭,“显摆”着自己……

游走于故古老而新潮的巷道之中,热切的关注土的变迁,在迷茫模糊的岁月风尘中回眸,现实与过去不断的交错闪现,让自己来回穿梭于时空隧道之中,从容地平衡着内心,把曾经的过去与现实结合,冥冥之中感觉到一种呼唤,召唤着自己踏上记忆之中的旧路,追梦去日,一种亲切、一种刻骨铭心,使曾经浮躁的心回归平静,血液却在体内汹涌流淌,一种力量无声地触摸到灵魂深处,往日的宁静与纯粹,朴实与祥,重现于眼前。远离了喧嚣尘世,那一草一木曾经寄托了我多少梦想,让生命里不由地洋溢着欢乐的

邻里、亲人们的嘘寒问暖,热情的话语、亲切的方言,让人感悟出生命力里的祝福与热烈圆满。响亮的鞭炮声编织出洋洋的喜气。族之中所有的男丁,依照古老的的习俗,齐刷刷地跪于列祖列宗排位之前,拜祭先祖,企求他们赐福、保佑,继续蒙荫子孙,俨然地向先祖祈福;众多的子孙后代们与先祖们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品味着日常生活的小满足大幸福,诉说着曾经的得失,期盼着来年的丰收与辉煌。

说不完的情、亲情,一天时间转瞬即逝,再看那夕阳下的村落,依偎在落日残留的余辉中,显得更加美轮美奂,那太阳渐渐失去了炙热刺眼的光亮,慢慢地降落于远远的西山背后,消失了。晚霞在惨淡中褪色,夜幕开始弥漫于时空之中。

村过年,一种亲切,一种心灵的宁静与平,一种幸福美满,还有那无穷的感悟与慨叹。平静的土生活,使人惊心岁月流年暗换,募然之中,发现生命之中的又有一些日子远逝,岁月无法挽留。

3、小学乐教育

乐是怡情悦性的艺术,学生学习乐,不论是学乐知识技能、乐欣赏,还是从事乐表演创作,心理活动都很活跃。乐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应当密切注意,才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兴趣与好奇心是儿童乐学习的动力

心理学证明,兴趣是儿童主动学习的唯一动机。什么是兴趣呢?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由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在情绪体验上得到满足而产生。乐兴趣产生的途径有哪些呢?

第一,对乐的兴趣就产生在追求乐美的过程中。美的事物不仅使人获得美感,而且是产生兴趣的源泉。比如当你聆听美妙的歌曲时,你是否会跟着轻声哼唱,想去学习它,自己也能演唱呢?这是乐本身就具有的美,它是激起学生强烈兴趣的重要因素。

第二,兴趣就在探索创造的过程中。兴趣创造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因素,比如儿童在对各种物体的敲敲打打中就会产生兴趣。儿童对乐的兴趣也是从对不同的声探索开始。乐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从探索生活中的声开始,培养学生对乐的兴趣对声的感知,正合儿童的这种乐接受心理的特点。

第三,乐的兴趣就在愿望获取成功的过程中。兴趣首先是从求知的愿望中产生,比如,我在教三年级的学生吹竖笛时,孩子们刚认识竖笛,别提兴趣多高涨了,虽然吹的不成调,但这就是学习的愿望。当他们经过学习能够演奏一首小曲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巩固了兴趣。根据儿童的心理,他们很容易得到满足,满足的同时又进一步产生了兴趣。因此,在乐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丧失兴趣,要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在乐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

另外在儿童时期,儿童的认知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某一事物作出理性的'判断,不能像成人那样为了某种需要去做。他们只能凭自己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还是不持久的,很容易发生变化。对乐的兴趣也是如此,因此要深入对乐的学习就必须始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根据儿童乐学习心理特点改进乐教学方法

1、组织学生体验、感受

乐学习中,坚持体验性,是乐审美教育始终具有独特的感情色彩,便成为乐学习的重要特点。乐课的学习首先要通过聆听、体验感受乐来完成。如何把学生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乐的初次体验变成可监控的状态,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初听之前设计一些简单的提问,如“请同学们根据乐曲的情绪或内容为乐曲命名。”“你在这首乐曲中听到了哪种动物的叫声?”“听着歌曲好像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等等。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听,听的目的明确了,在听的过程中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认真听辨,根据自己的体验感受努力从乐中找到答案,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这样的思考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组织学生参与乐实践活动

在学习中,活动是知行协调的过程,它是学生身心协调地成长、发展各种能力、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的最重要、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径。在乐学习中,学生对乐的体验主要还是来自于参与乐实践活动。如小小竖笛使学生们找到了演奏的感觉,每个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分别演奏难度不同的曲子,“课堂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孩子”,在演奏竖笛的实践活动中已不是一句空话。歌舞表演是学生们最喜爱的了,学生们在这一项实践活动中充分释放情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我在这项活动中,经常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如有的学生肢体协调能力确实不够好,但是他能唱,于是他就可以选择边拍手边唱歌,不一定要求他必须学会表演。通过积极参与一些乐实践活动,学生在体验着乐美带给它们的快乐,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同时乐是一种具有丰富情感的艺术,在培养儿童情感方面是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例如,独奏(唱)或合奏(唱)对儿童的个性形成很有意义,独奏(唱)使儿童充满自信,合奏(唱)使儿童学会了与他人合作等等。

3、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虽然有利于知识的传授,但不利于学生生动、主动、独立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就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在教学中我尝试着用先学后教法。这种方法是对先教后学或是只教不练的教学方法的*,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先让学生自学,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并为学生解决难点。这种方法的一般模式为:提出问题──教师引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探索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结论评价。其中探索讨论是中心环节,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在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牧童》这一课的时候,我就采用了先教后学法。在听了大约三遍歌曲后,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有了初步的印象,我就让学生拿出竖笛,自己练习吹奏歌曲。(当然这些四年级的学生是我从三年级带上来的,已经学习了一年的竖笛,已经掌握了一些乐基础知识一定的竖笛演奏技能技巧。)学生大约吹奏了十五分钟,程度好一些的学生已经能够完整的吹奏出来了。不过如我料想的一样,在曲谱中有几处大附点,学生吹奏的时值都不够准确。于是我就把大附点单独提出,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吹奏不准确的原因以及采取的改进措施。由此收到的效果不错,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而且印象深刻。

以上是我在阅读《乐学习与教学心理》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与体会,为贯彻新的乐教育理念,我们必须根据儿童的乐学习心理*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丰富有趣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点击查看更多家乡的和谐音符随笔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13831.html

热门阅读

  1. 2016年新学期开学励志祝福语
  2. 12法制宣传日活动总结
  3. 201年小满快乐微信祝福语
  4. 2016万圣节给同事幽默祝福语
  5. 唯美的个性的语录
  6. 一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
  7. 送给初中同学的感恩节祝福语精选
  8. 保障所工作计划
  9. 从诱惑中拔出那只脚美文摘抄
  10. 爱越来越恐慌的诗歌
  11. 关于教师德风心得体会
  12. 《弟子规》读后感1500字
  13. 2016年圣诞节给客户的问候语
  14. 苏教版小学语文《认一认》教案
  15. 201年小年祝福问候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