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阳羡鹅笼
东晋东间,阳羡这个地方有个名叫许彦的人,以卖鹅为生。每到赶集的时候,他就会挑着鹅笼,翻越绥安山,去集市上卖鹅。
这天,又到了赶集卖鹅的日子,许彦像往常那样,肩挑鹅笼出门了。在绥安山的山道上,他遇见了一位书生。
这个书生大概十七八岁,侧卧在路边。许彦觉得这么一个知书达礼的人,一般不应该这么毫无顾忌的在路上随便坐着,就放下挑子,把鹅笼放在地上,走到他的身边,问:“请问,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
书生对他笑笑,说:“我自己定了很长的路,脚面又疼又肿,两条腿就像灌了铅似的。实在是走不动了。麻烦你,能否让我暂时在你的鹅笼中休息一下。”
许彦以为书生在开玩笑。说:“你看看,我的鹅笼这么小,你怎么能够钻进去?山路这么崎岖,要不,我来搀扶你走路吧?”
没想到书生真的钻进了笼子。许彦大吃一惊,可是仔细一看,鹅笼没有变大,书生也没有变小,他很自在地与双鹅并排坐着,但是,这么多的鹅也并未受到惊吓,好像书生没有存在一样。
于是许彦也就径直肩挑鹅笼而去,一点都不觉得沉重。等到走了一段路,二人来到一棵大树下休息,书生从鹅笼里出来,对许彦说:“非常感谢你的帮助,我想要准备一些薄酒来感谢你!”许彦心里想,这个人也许是随口说的,就答应道:“那好啊!”
可是,令他惊讶的是,书生说完果真就从口中吐出一个铜箱子,箱子中装着许多山珍海味、美味佳肴。碗、碟子、酒杯、酒壶,一切的器皿都是铜制品。菜肴也是鲜美味香,世上罕见。两人开始开怀畅饮。
酒过数巡,书生又说:“我今天赶路的时候,原来有一个女子跟随,现在我想请她和我们一起喝酒,你看怎么样?。”
许彦已经见过了他的奇术,心想也许他真的能变出一个女子来,就说:“好吧!”
书生又张大口,从中吐出一个女子。年纪大约十五六岁,穿着丝绸的衣服,长得非常美丽。她见过许彦,就坐下来和他们一起喝酒。
不一会儿,书生醉酒睡着了。这个女子对许彦说:“虽然我与书生结婚,其实我心里一直抑郁怨愤。前不久我遇到了一个男子,我就带着他一起出门了。现在书坐睡着了,我想请那个男子出来,希望你不要告诉书生。”
许彦虽然很惊讶,但还是同意了。
女子从口中吐出一位男子,年纪在二十三四岁左右,人长的聪颖可爱。男子先向许彦问寒问暖,寒暄了一番以后坐下来喝酒。
这时,书生朦朦胧胧地醒了,女子口吐一个锦帐遮盖住了书生,不让他看见那个男子。书生让女子和他一起休息,女子就进了锦帐。
外面只剩男子和许彦对坐。男子开口说:“这个女子虽然对我有情,但并不是真心的。我也偷偷地带了一个女人同行,现在趁着机会想见见她,请你不要泄露我的秘密。”
许彦已经被眼前的情景弄糊涂了,想也不想就说:“你请便吧。”
男子又从口中吐出一位妇人,二十多岁的样子。两人一起喝酒一起聊天,非常亲密。
过了一会儿,锦帐中传来书生的动静。男子说:“他们俩已经睡醒了。”就把刚才吐出的妇人重新吞回口中。
不多会儿,和书生一起的女子出来对许彦说:“书生马上
就起床了。”就**了那个男子,独自一人面对许彦坐着。
然后书生起来,对许彦说:“我刚才小睡了一下,你一个人坐着,一定很没有意思吧。天色已经晚了,我也要向你告别了。”于是**了女子,并且把刚才那些酒具杯盘等等,都收回口中。只剩下一个大约二尺宽的大铜盘。
书生把铜盘送给许彦,并且说:“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感谢你,这个铜盘就当作我们今天相遇的纪念吧!”说完就飘飘然走了。
许彦呆呆地站着,手里拿着那个大铜盘,好像做了一场不可思议的梦。
后来许彦又多次从绥安山经过,但是再也没有见过那个书生。他后来*当了兰台令史,还拿出铜盘来招待客人。客人仔细看铜盘,发现上面刻着几个小字,意思是汉代永平三年制造。
拓展阅读
1、中国近代名人故事:晚舟回归700字
9月25日21时50分左右,孟晚舟乘坐的包机落地深圳宝安机场,孟晚舟在机场梗咽说:“祖国,我回来了!”
三年前孟晚舟去了加拿大之后,却一去不复返,在那里,加拿大一种莫须有的罪名,扣下了她,后来花了巨额把她保释了出来,可是她却不能离开那里,不仅如此,她还被迫带上了电子镣铐。
孟晚舟之所以会被扣下,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她的身世,她是华为董事长任正非的女儿,同时也是华为公司的常名董事,但是她现在拥有了这一切,不是因为她的父亲是任正非,这些成绩都是她一点一点挣来的。
其实在她12岁之前都是跟她爷爷在一起生活的,她当了12年的留守儿童,在她小时候吃一块糖都是一件难事,她12岁时回到了父母的身边,可是在15岁的时候,父母却因为事业方面的问题离了婚,当时孟晚舟的学习成绩并不怎么好,可是在经过了自己的努力之后,竟然考上了深圳大学,在她毕业之后就去了银行工作,但是没过多久就失业了,之后他又想去美国留学,但是却因为英语不好而被拒绝。
在孟晚舟经历了失业和被拒绝的双重打击之后,她的父亲给予了她一些帮助,答应让孟晚舟去他的公司工作,但是他并没有因为梦儿都是自己的女儿而给他一个高管的职位,而是让她从一个小小的打杂开始做起,而孟晚舟也并没有抱怨,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公司的董事,而在这期间,没有一个人知道她是任正非的女儿。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孟晚舟的一声并不是一帆风顺,她当过小小的打杂,也当过公司的高管。在她经历过困难的时候也没有放弃。
没有一个人能够一帆风顺的经历完他的一生,无论怎么样?我们都应该积极乐观的去面对现实,向前看,努力做好每件事。
2、中国民间神话故事——宝莲灯的传说
传说,华山脚下有一座雪映宫,雪映宫里供奉着一位三*娘娘。三*娘娘有一件神奇的法宝——宝莲灯。这盏宝莲灯是当年女娲娘娘补天用的五色神火化身而成,它有无穷的法力。
以前华山脚下的百姓经常受瘴雾危害,每年都要死不少人和牲畜,自从三*娘娘来到华山,用她手中的宝莲灯驱散瘴雾,人们才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三*在雪映宫住了下来,她为人们驱除瘴雾,求签问卜。华山脚下的百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去雪映宫求签解忧。雪映宫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人专程从很远的地方赶来求签问卜。
这天,雪映宫里来了一名叫刘彦昌的书生,他进京赶考路过此地,听说雪映宫里求签灵验,便想来问问自己的前程。正巧这天三*出去赴宴了,所以刘彦昌连求三支签,都是空签。刘彦昌一气之下,就在墙上写了一首诗,骂三*是骗子,然后便挥袖下山了。
三*赴宴归来,看见墙上的诗,非常生气。她召来雷公电母,下起大雨,把刘彦昌淋成落汤鸡,为自己出了一口气。
刘彦昌冒着大雨,又扭伤了脚,急火攻心,昏倒在雨中。善良的三*不忍心了,她赶紧变出一所房子,让丫环灵芝把刘彦昌扶到房里休息,让他住下来养伤。刘彦昌英俊的相貌,出众的文采深深吸引了三*。三*不知不觉就喜欢上了刘彦昌。不久,三*和刘彦昌在丫环灵芝的牵线下,结成了夫妻。
转眼间,秋天到了,刘彦昌要进京考试。这时三*已经怀孕了,刘彦昌临走的时候,把一块祖传的沉香玉交给三*,叮嘱说生了孩子就叫沉香。
刘彦昌走了没多久,小沉香就出世了。他胖胖的脸蛋,红红的小嘴,黑黑的头发,惹人喜爱。三*的姐妹们都吵着要给沉香办满月酒,一下来了很多人,雪映宫里热闹极了。
刚巧这一天二郎神的啸天犬从空中飞过,它闻到肉香,忍不住降下云头,钻进雪映宫找吃的,恰好听到了雪映宫里的谈话,它急忙回去告诉了主人二郎神。
二郎神是三*的哥哥,它一听妹妹不顾天规,嫁给凡人,还生了一个小孩,肺都要气炸了,立刻带领天兵天将去捉三*。二郎神气冲冲地来到了雪映宫,三*哀求哥哥成全她和刘彦昌的感情。可二郎神哪里肯听,坚决要带三*去见玉帝。没办法,三*只好拿出宝莲灯来护身。
二郎神战败后,派啸天犬悄悄偷走了宝莲灯,再次来到华山,这才捉住了三*,把她压在了华山下。
狠心的二郎神还想把沉香扔到山谷里摔死,幸好霹雳大仙路过山谷,救了沉香。霹雳大仙把沉香带回自己住的仙人峰,教他本领。
3、中国近代名人故事:屠呦呦的经历900字
屠呦呦的3个哥哥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孩,屠呦呦同样从小就开始接受了完整的教育。
只是,屠呦呦的学生生涯,从1946年始中断了两年多。这一年,16岁的屠呦呦经受了一场灾难的考验——她不幸染上了肺结核,被迫终止了学业。此时,经历了战乱洗礼的屠家,生活已变得十分拮据。得了肺结核,对这个小女孩的考验可想而知。
所幸的是,经过两年多的*调理,屠呦呦得以好转并继续学业。这段患肺结核的经历,在屠呦呦看来,正是自己对医药学产生兴趣的起源。“医药的作用很神奇,我当时就想,如果我学会了,不仅可以让自己远离病痛,还可以救治更多人,何乐而不为呢?”
一代药学家的原始起点,就是来自于这种“治己救人”的朴素愿望。
家庭的熏陶,也让屠呦呦对医药渐生兴趣。父亲屠濂规是银行职员,平时则喜好读书。家中楼顶那个摆满古籍的小阁间,既是父亲的书房,也成为屠呦呦最爱的去处。父亲去看书时,屠呦呦也会坐在一旁,装模作样摆本书看。虽然看不太懂文字部分,但是中医药方面的书,大多配有插图,这让屠呦呦十分享受那段简单而快乐的读图岁月。
屠呦呦作为父母唯一的女儿,备受疼爱,曾让许多同学羡慕不已的是:屠呦呦喜食香螺,在繁忙的求学生活中,妈妈总会亲手做好腌香螺,捎给自己心爱的女儿。
1948年,休学两年病情好转后,18岁的屠呦呦开始进入宁波私立效实中学高中就读,也与父亲屠濂规成为校友。
这是一所颇为传奇的学校。创立于1912年2月的效实中学,由中国早期物理学家何育杰以及叶秉良、陈训正、钱保杭等一批当时著名的科学家,联手宁波当地实业家李镜第共同创办。学校以“私力之经营,施实川之教育,为民治导先路”为宗旨,创校之初就提出了“教育之事,贵有适性,与人适意志,与地适风尚,与时适际遇”的教育理念。
学校办至1917年时,就已声名鹊起。名校上海复旦大学及圣约翰大学皆与效实中学订约,凡效实中学毕业生皆可免试,直接保送入学。
1948年2月,当屠呦呦以同等学力的身份,进入效实中学读高中一年级时,学校从抗日战争的战火中走出还不到3年。在1941年4月宁波沦陷后,直至1945年10月25日,效实中学才得以复校,这一天,也成为后来的宁波效实中学校庆纪念日。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20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