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名句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21:19

望庐山瀑布名句赏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庐山:我国名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状像香炉且山上笼罩烟云而得名。

紫烟:指日光照射的云雾水气呈现出紫色的云雾水气。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银河:又称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此处指极高的天空。

译文:

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

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链挂在山前。

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

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风景秀丽,香炉峰的瀑布尤为壮观,诗人以十分兴奋的心情,提笔写下了这首绝句。前两句概括地描绘了香炉峰瀑布的奇伟景象。首句从香炉峰写起,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轻轻的水气变成了紫色的薄雾,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第二句描写瀑布,一个“挂”字,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笔墨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飞流”是写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三千尺”是夸张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珠矶,无一虚设。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拓展阅读

1、《》的教案设计

【**--诗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背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

二、学习

1、理解课题的意思: 理解“”“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

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

3、你知道在什么地方吗?

4、学习这首诗

(1)出示整首诗

(2)指读一读

(3)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4)交流:

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

评议,他讲得怎样?

再指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板书:

日照 香炉生 紫烟,

遥看 挂 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 尺, 壮美

疑是 银河落 九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学习《绝

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

2、简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读诗,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子的意思。

1、自由读诗,读准“鹂”“鹭”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子的意思了?

四、学习诗,想象画面

1、学习一、二两

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舒畅预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

读一读诗,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卡到了什么?

讨论,理解“西岭”“千秋雪”相机板书,画简笔画。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诗人向门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东吴”

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诗的意思。

3、指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一行写一个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结: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的心情。

5、指朗读,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鹂”“鹭”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板书:

两个 黄鹂鸣 翠柳,

一行 白鹭 上 青天。 近景

窗含 西岭千秋 雪,舒畅愉快

门泊 东吴万里 船。 远景

2、游三叠泉作文400字

九江的三叠泉真是个伟大的奇观。

一进景区大门,来到脚下,那大仿佛是一位沉睡的老*。下十分清静与凉爽。一阵清风吹来,那清风伴着草与野花的香味,吹在脸上,如同母亲的双手温柔地抚摸着我。

脚往上走,来到间。间烟雾弥漫,从远处看,像是系了一条银丝绸,又像是盘在间的一条龙,正在俯看众生。又是一阵风吹来,那雾便散了。我们便沿着平缓的路继续前行。

来到顶,映入眼帘的便是高大的三叠泉。那泉水从上倾泄而下,发出“叮叮咚咚”的声响。这声音有时轻脆明亮,有时欢快活泼。泉水很清,清得像面镜子。在下面的池子里,有一些五彩斑斓的石头。在这些石头的装点下,这池子仿佛变成了大自然的聚宝盆。当晴天的时候,阳光从顶上直射下来,这池子又变成了一个大舞台,鱼儿在耀眼的眼光下不时跃出水面,十分好看。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里真像大诗人李白笔下的一样美呢!

作者:葛烨烽,河滨小学四(5)班

【老李老师点评】

小作者的开头是前面两篇文章的“复合体”,将“开门见”与“议论抒情”结合在一起了(不过应该用上“!”效果更佳。)

他从脚下写起,一路走来,在沉睡,下清风扑面,野花芬芳;腰云雾缭绕,路蜿蜒;顶才是重点,泉声叮咚作响,泉水欢快活泼,石头五彩斑斓,鱼儿跃出水面;再用大诗人李白的《》的诗作总结,将自己眼中的三叠泉之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全文一气呵成,条理清楚,有详有略,重点突出,行文流畅自然,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之情,倾吐于笔端,不失为四年级学生游记类之优秀习作。

提请葛烨烽小朋友注意的一点是:顾思义,“三叠泉”应为“三叠”,三叠的各有千秋,也就是形态上(在各个高度上)有变化,你忽略了这一点,没有展开描绘一番,实为憾事。

3、《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中秋节诗词

【关键词】

【出处】

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鹤旧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译注】

月明星稀,那轮明月,它的明亮掩住了一切背景,使得它就象悬浮于空际一样。

【说明】

据作者《吴船录》,此词作于公元1177年(淳熙四年)中秋,这年五月作者因病辞去四川制置一职,乘舟东去。八月十四日至鄂州(今湖北武昌),十五日晚参加赴知州刘邦翰设于**鹤南楼的月宴会。《吴船录》云:“天无纤云,月色甚奇,江面如练,空水吞吐,平生所遇中秋佳月,似此夕亦有数。况复修南楼故事,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也。……作乐府诗一篇,俾鄂人传之。”

“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这两描写中秋夜景,着重描写月色。天无纤云,江面如练,天上人间都呈现出一种空明澄净的气象。星汉若隐若现,疏淡朦胧,几乎与万里苍天化为一色。这时那高悬的明月就显得尤为耀眼,像一面皎洁的玉镜,照耀着人间万物。这两对月色的描写,突出了月色之奇特,以景结束上阕,上承前几的抒情,下启后面的景色描写,使全词过渡自然,情景相互映衬,韵味无限。更多有关中秋节的古诗词请关注“原上草网”

“玉镜独空浮”,着一“独”字,既表现了月之遗世独立的神韵,又表明了作者对月处境的敏锐感知力。明月千百年来“浮”在空中,有起有落,**如是,它是如此的超凡脱俗。诗人半生辗转不定,饱尝漂泊之苦,在三五之夜,仙胜之地,看着那玉镜独自“浮”在天际,似乎也要随着月亮“浮”于尘世之外了。这两写景,其中深藏着作者归隐之意。

点击查看更多望庐山瀑布名句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24361.html

热门阅读

  1. 2019年春节对联大全
  2. 关于诗经中优美的句子
  3. 师徒结对的总结范文
  4. 写好作文“三字经”
  5. 201最新植树节快乐祝福语短信息
  6. 文秘专业毕业生的自我评价
  7. 教师实习鉴定评语范文
  8.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9. 北师大版第二册《桌子有多长》的教学设计
  10. 幼儿园托班尾巴的用处知多少教案
  11. 下雪幽默句子
  12. 酒店优秀经理的发言稿范文
  13.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读后感
  14. 201最新农历三月三祝福语
  15. 最新的语文师范生教育实习总结报告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