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推广制度创新研究论文
摘要: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以制度创新为重要支撑。但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科技推广员匮乏,农民交互机制缺失,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制度创新。因此,必须把握好农民的需求与农业科技的需要,切实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表达机制,做好农业科技推广员的培养工作,准确判断和分析农业科技推广与农民相互依存的关系,建立健全利益共同体机制,从根本上全面推进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制度的创新。
属于公共物品范畴的农业科技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是*供给的基础,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但是,我国现阶段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主要是依靠*主导发挥作用来实现有效供给,导致农民需求表达缺乏,很难实现农业科技的有效推广。因此,必须把握好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解决好农业科技在推广、服务与应用方面的难题,这需要“将*农业科技推广与农民科技需求结合起来,以促进农业科技有效推广为导向,摸清农民对农业科技的真正需求,树立创新意识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和转型,因为农业科技服务和应用的最终目标始终是农民,农业科技成果也是为农民服务的,只有农民接受,积极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才能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发挥好农业科技推广员的作用,以*推广为基本目标,深入农民与村庄进行调查,动员农民积极参与到农业科技推广中来,摸清农村农民的底细,以他们的利益诉求与思想动态为基础,以村情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为方向等进行普遍调查和非正式访谈,并集中村集体一切可利用的力量,深入研究和分析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集中小组讨论,搜集整理出农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料,就农民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出发探索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理清思路把握好农业科技服务的真正意义,从评价、应用效果出发,以农业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动员农民积极参与到农业科技推广中,并将信息反馈到当地的农业科技推广部门中,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汇总和整理各种信息,传递到农业科研部门,结合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动员高校科研人员、村里研究人员与农业科研部门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强化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商品化、市场化为基础及时传递到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强化地方*的作用,瞄准时机有效地整合农村地区农业科技服务的推广资源。总之,农业科技推广需要以农民需求为基础,以农业科研、推广与应用为导向,构建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在保障农业科技供给效率的基础上,满足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效率,从而切实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
2建立健全表达机制
在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要把握好*推广与农民农业生产活动的需求,从农民的农业科技需求出发,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以农民农业科技需求为基础建立健全表达机制,从而准确表达农业科技需求,强化农业科技研发推广部门的作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形成农业科技推广的双向沟通机制。实际上,受体制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效率不高,农业农业科技需求缺乏一定的表达渠道。因此,必须建立畅通的农民农业科技需求表达机制,确保农业科技部门和农民进行互动,在保证农民理性、合法、有序地表达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分析农业科技的愿望和要求,积极培育相关组织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制度创新。因为我国农民普遍呈现分散的、小规模的生活活动经营,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因人而异、千差万别,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每位农民的需求。一方面,要积极培育与村情相符合的村民自治组织,以村民委员会为单位,激发村民参与农业生产活动的积极性,以农民代表会议为基础动员农民和农村合作社等组织对农民科技需求进行摸底调查,深入研究、判断、整理、分析和整合信息,确保信息准确及时到达,再通过农业科技推广员和推广部门,有针对性地向农民传达农业科技政策方针,形成良好的决策机制,将其与农民农业科技需求表达机制结合,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另一方面,要拓宽农民需求表达和诉求的渠道,增强农民参与和表达意识,结合村情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培训,激发广大农民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与在科技需求表达机制中的作用。
3结语
要把握好农民需求,以*推广为基础,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表达机制、农业科技推广员与农民的利益共同体机制,确保农业科技推广员承担起项目推广、下乡技术指导和培训的责任,并制定科学的考核激励制度来激励、约束和规范农业科技推广员的行为,从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工作表现和工作绩效出发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以农民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全面推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制度创新。
拓展阅读
1、农机推广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农科论文
随着近代西方工业**的进行,畜力和机引农具的出现,诞生了近代农业;先进的大型拖拉机和农业机械的应用,有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作为先进农业生产工具,在农业生产力中是最具有活力的要素,同时它也历来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反映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这一点已经被发达国家和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实践所证实。农业机械在农业发展中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
我国农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这巨大的成效中,除了采用良种、合理施用化肥及应用科学灌溉技术外,使用农业机械替代人畜力进行农业生产,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又一重要原因。采用机械化作业,可大大提高作业效率。例如:耕地作业,用1个壮劳力和1头役畜,即使工作10 h/d,其作业量也不足0.50 hm2;若采用1台40 kw拖拉机与铧式犁配套作业,可作业5.00 hm2/d,生产效率提高10倍,目前比较先进的大型耕地作业机组,作业量将超过60.00 hm2/d,效率是人工的100倍以上;插秧作业,对比较熟练的农民,作业量仅有0.06 hm2/d,采用插秧机作业可插秧4.00~5.00 hm2/d,作业效率提高60~70倍;对收获机械而言,人工用镰刀收割,充其量不过0.10 hm2,其中还不包括脱粒、清选等作业项目,大型联合收获机可收获小麦100.00 hm2/d以上,同时可完成全部收获作业工序,效率可提高上千倍。至2000年美国劳均年产粮食113 603 kg,棉花1 120 kg,肉类12 435 kg,牛奶25 208 kg和鸡蛋1 656 kg,比1910年(1910年为美国农机化初期)分别增长了12.6、5.0、25.8、10.8倍和14.0倍。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而且,可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彻底改变,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存状况。农业机械的使用从建国初期单纯的耕作和运输机械,发展到今天的'种(播)、收、加工等各个环节的机械,农机化服务也从原来的农业产中,扩展到产前和*,农业机械化作业贯穿于农业、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1]。
2 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农业机械化是保护和恢复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应用机械深耕能打破旧犁浅耕形成的犁底层,疏松土壤,加深耕作层,把地表的杂草、作物的残体埋到底层,腐烂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耕后可以把农家肥均匀地混合到耕层中,扩大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动范围,从而改善耕作层的水、肥、气、热条件。同时,还有保土保肥作用,可消灭部分在浅层土壤中越冬的害虫,减少虫害,促进农作物增产。先进国家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达到了70.0%,机械化作业与人工作业比较,增产幅度在5.0%~10.0%。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以保证农时,减少土地的空闲时间,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先进的农业装备为保护性耕作技术、化肥深施技术、节水灌溉技术、高效施药技术等提供技术保障,可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例如,667 m2经过大型多功能播种机种植的玉米,其产量比人工种植的产量要高出1/5。
3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农业机械是实施农业科技的载体,机械作业通过各个农机作业环节对各种劳动对象施加作用,就能实现精耕细作,为农民节本增效i如采用水稻旱床盘育秧技术,可节省稻种30.0%以上;采用小麦精量播种技术,1.00 hm2可节约种子45妇以上j比常规播量减少i/3-i/2;使用农业机械还可以减少粮食损失,如谷物收获,采用传统的人工收获,割、堆、捆、运、脱、扬场等工序复杂,损失量大,总损失高达6.8%~10.0%,而应用联合收割机一次可完成割、脱、扬清选等工序,免去推、捆、运等环节,总损失只有1.5%~2.5%;利用机械化灌溉技术和节水设施,实施喷灌、滴灌、渗灌等,可节约农业用水50.0%,对缓解水资源紧张有着积极的意义;机械化的农产品加工、干燥、贮存等,可以减少谷物和果实腐烂变质损失,提高农产品品质。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使得农民减少成本投入,增加农产品的畜力和品质,获得良好的收益;同时,拥有农业机械的农民也从农机服务获得了丰厚的报酬,2004年全国仅农机作业服务收入就达到了2 096.6亿元。农业机械的应用,减少了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二、三产业转移提供了条件,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途径。农民通过使用农业机械,改善劳动条件,增加收入,更新思想观念,促进科学技术推广普及,农民生活水平和文明素质有了显着的提高。例如,自国家对农机*实施补贴政策以来,许多农民通过补贴*了大型农业机械,通过生产经营,不仅增加自己的收入,而且推动农村机械化程度,增加了农民收入[2]。
现在,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的各个环节,都能看到农机在发挥着作用。从生产资料的准备,到农业生产出产品的全过程,产品的加工增值、贮藏、运输、销售等,都离不开农业机械。农机改变了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小农经营模式。农业规模在扩大,生产在集中,作业在统一,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作业,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订单,统一销售,增强了农业抵御市场风浪的能力。农业机械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助推器和先决条件。例如,在我国一些平原地区,许多农户通过组建农村生产合作社的方式,集资*大型农业机械,并统一,集中使用,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5 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洪灾、旱灾、台风等屡屡侵袭,每年有35.0%~50.0%的农田遭遇旱涝等灾害。如遇到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就会影响到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给国民经济造成损失。使用农业机械化,就可以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等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危害,抵御人畜力所不能抗拒的自然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如,当遭遇洪灾和旱灾,通过农业机械投入到抗灾救灾,可及时深入灾区第一线开展抽水排涝、抗旱、灌溉农田,确保人畜饮水,缓解灾情,发挥农业机械抗灾救灾主力军作用。农业机械已成为农业部门应对农业生产危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手段。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局部地位旱涝灾害多发,如2009年我国华北平原农业主产区发生大旱,如不是发挥大型农业机械的解旱作用,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
总之,农业机械对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改变传统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当前我国只有大力普及农业机械化,才能做好三农工作。
2、最新设施农业大棚方案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论文
--------关于泸西县设施农业建设的调查
号
074040234 姓
名
周艳琼 院
系
历史与行政
专
业 行政管理 指导老师
王俊程 关于泸西县设施农业建设的调查报告
现在全国都在发展设施农业,通过设施农业建设将广大农村发展起来,提升农村技术含量,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对设施农业建设很关心,就选取了家乡所在县——泸西县,对泸西县设施农业建设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起因
科技迅猛发展,高新产业使城市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广大农村还未实现科技的普及运用。近年来,为提高农村生产力,提出并已正在进行设施农业建设。
作为家住西南的一名农村孩子,为了解家乡设施农业建设情况,我利用暑假时间对我所在县泸西县设施农业建设进行调查。通过观察家乡发展以及各方面收集材料分析,从中了解家乡设施农业建设情况,通过自己的分析,对家乡设施农业建设建言献策。
作为云南省的一个县,泸西有云南独有的喀斯特地形,多为山地,同时泸西县又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因为多山所以泸西设施农业建设不能照搬照抄平原地区的方法,因为经济困难所以泸西设施农业建设又要和同省其它县有所区别。泸西设施农业建设要针对自身情况,招商引资,利用大棚、喷灌等措施克服山地、气候因素种植高产高价农作物。
二、基本状况简介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生产、*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
设施农业的代表是智能化温室,现代化温室是实现作物优质高效生产的重要设施。完整的现代化温室由温室框架结构、温室材料、通风系统、灌溉施肥系统等组成。
泸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全县总人口38万人,典型的农业县,全县山区、丘陵面积占65.3%;不良地形、地貌占了全县面积和耕地面积的大部分。泸西县主要种植烟草与小麦两季,经济作物单一,同时采用牛耕种植,机械种植很少,科技含量低。泸西人要脱贫致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是必由之路。
三、县*设施农业建设举措分析
为了很好的把握泸西设施农业建设脉搏,我决定首先从*设施农业建设举措方面入手。通过了解*的设施农业建设牵引措施,对泸西现状有个基本的了解,进而再深入田间地头现地勘察分析。
通过在县工会实习的间隙,我查看了《泸西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产业发展规划方案》,这是泸西于2008年4月19日制定的,是迄今泸西农业建设的指导性纲领。该规划以县城*向边缘村镇星形辐射,其中涉及蔬菜、浅水藕种植,采用招商引资方式引进资金,向农民普及农业科普知识的方法发展农业。从此举措来看,*并未涉及设施农业建设的举措,仍然按照之前农业发展模式发展,并未把现代科技种植引入农业发展。
我所查看到得泸西的关于设施农业建设的发展举措应该是今年县*制定的“实施整村推进片区开发暨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与设施农业关联的发展战略规划,该规划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发展现县现代农业的突破口,抓住国家设施农业装备补贴的惠农政策机遇,引进推广适合县农业生产条件的温室大棚、喷滴灌两项设施农业装备。从这一规划看,泸西开始有了设施农业发展的概念,引进科技。
另外有一则2009年11月24日的“泸西县农业局关于请求划拨现代农业设施示范项目资金的请示”,这是农业局向县*进行设施农业建设的请示,其中2009年,农业局已别在中枢镇建设蔬菜大棚700亩,小棚3000亩;在金马镇建设蔬菜大棚300亩,小棚1067亩;在永宁乡建设小棚500亩。目前,已完成单拱水泥桩蔬菜大棚110亩、钢架大棚50亩,其余蔬菜大棚正按照计划组织建设,预计2010年3月底完工。按照设施农业建设实施方案,每建设蔬菜大棚1亩县级配套1000元,现需补助资金100万元。为确保工程按期完工,请县人民*拨款。
紧接着2009年11月27日,农业局再度作了“泸西县农业局关于请求给予现代设施农业建设经费补助的请示”,农业局已经展开了设施农业建设。通过分析这个经费补助请示,可以看到全县立项的现代设施农业1000亩大棚建设正紧张有序推进,预计2010年3月底全部建设完成,截止目前,共建大棚4850亩,其中:已建成钢架、水泥桩大棚310亩,简易竹子大棚3650亩,正在建造钢架、水泥桩大棚890 亩,可以看到设施农业建设有一定进展。
另外再看该请示中的补助费用,但由于设施农业投入较大,维修、更换成本较高,为使该项目更好地发挥效益,达到可持续发展,现计划加大投入力度,特提出以下经费补助申请:
(一)补助内容
1、全县现代设施农业大棚4850亩给予棚膜补助。
2、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经费补助。
3、现代设施农业技术培训经费补助。
(二)补助金额
总补助金额: 100万元
(三)补助资金使用概算:
1、对部分钢架、水泥桩大棚给予棚膜补助,计划每亩补助2000元,计划补助面积150亩,合计30万元;对部分简易大棚给予棚膜补助,计划每亩补助1000元,计划补助面积200亩,合计20万元;两项共需经费补助50万元。
2、对蔬菜新优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给予补助,计划每亩补助1000元(主要用于*种子、农药、化肥等),计划补助面积15亩,三季共需经费补助4.5万元。
3、对设施农业新品种推广给予种子补助,计划每亩补助62元,计划补助面积2500亩,共需经费补助15.5万元。
4、对基地设施农业无公害蔬菜生产给予农药补助,计划每亩补助60元,计划补助面积2500亩,共需经费补助15万元。
5、科技培训:计划组织开展以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高档精细菜栽培技术等主要内容的农业实用科技培训56期,3652户,19385(人)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20000份。共需经费补助15万元。
以上共需资金补助100万元。
综合以上泸西*对设施农业的政策举措分析,可以看到泸西县农业局已经开始进行设施农业的规划并着手实施,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从而农业局在资金,技术各方面都受到限制,泸西设施农业仍很薄弱。这是从*举措分析所看到的,为深入了解泸西具体情况,我于实习之后深入村镇现地勘察分析。
四、现地勘察分析
我挑选了泸西县中枢镇和舞街镇两个地方进行现地勘察,进而更深层次地把握泸西设施农业的建设状况。
我走到中枢镇田间地头,那里道路经过了一番整修,把以前的老路土路改为纵横交错的水泥路,兴修的水渠内侧都用水泥使表面光滑,这样水从渠内流过九不会渗透流失。可以看到整个镇的交通水利都有了质的提高,对农作物灌溉,粮食收获运输起到了根本保障。通过走访当地村的几乎农家,我进一步了解到,近两年来,村里道路进行整修,同时有外地老板到这里向农户推广经济作物,收购农民种植的除虫菊、亚麻、灯盏花等经过深加工后远销外地。就今年,在逸圃和金马两个村,就有一老板租购了农户上千亩农田实现优良品种大棚西瓜的种植,从而在冬季生产出香甜的西瓜,实现反季节种植。
单从中枢镇的情况看,兴建道路水渠,外商进行投资,可以发现虽然人们还没有设施农业的概念,但设施农业已经形成一种发展趋势,科学技术正在运用于农业生产。为了进一步验证我所得到的结论,我又深入舞街镇进行勘察。
在舞街镇,我了解到关于设施农业建设的两个项目。今年6月午街镇凤舞村开展建设50亩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工程。该项目由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大棚按8元/㎡计算,预计国家总补贴资金达266800元;喷滴灌补贴标准为300元/亩,预计将获得国家15000元的补贴资金。目前该示范工程项目正在紧张建设过程中,预计七月底将全部建成完工并投入使用。8月26日,午街镇镇*召开秋冬季设施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招投标会,午街镇凤舞村137亩蔬菜大棚,与“禾润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参与此次设施农业建设竞标的有隆多商贸有限公司、银华园艺设备有限公司、禾润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苍松节水灌溉有限公司等四家经销商。参会农户代表将各经销商上报的用材标准、成本预算、建设方案等分项考核后自主选择了“禾润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双方于当日签订了建设合同书,预计9月20日动工。
从舞街镇的情况看,蔬菜大棚建设实现了蔬菜的反季节种植,在冬季为市场提供新鲜蔬菜,和中枢镇一样,科学技术已经开始运用于农业发展。
结合中枢和逸圃两地的勘察情况,初步判定,泸西设施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处于刚建成阶段;已经有了设施农业的影子,设施农业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五、县设施农业发展瓶颈
通过对县*设施农业建设举措分析以及现地两个镇的勘察分析,我对泸西设施农业状况有如下认识:
首先,就其设施农业建设成就,泸西农业站积极开展工作,泸西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提高,另外招商投资,生产反季节西瓜和蔬菜有了初步的设施农业的影子,再次,因为设施农业处于起步阶段,泸西设施农业发展的前景是很广阔的。
其次,基于泸西现状,泸西发展设施农业建设存在如下问题:
(一)泸西为多山地、丘陵的喀斯特地貌,实施设施农业如果仅在可用耕地内进行,那么规模将会很小,但对自然天然环境利用,又很困难;
(二)泸西经济落后,为国家级贫困县,发展设施农业缺乏资金,同时多年的贫困造成农业最基本的基础设施不齐全;
(三)在发展设施农业的时候,泸西*缺乏独立自主的发展态度,从县*制定的“实施整村推进片区开发暨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规划中“抓住国家设施农业装备补贴的惠农政策机遇”这点看到县*发展设施农业依赖于国家补贴;
(四)从现地勘察的结果看,泸西发展设施农业存在当地人缺乏科学技术知识,设施农业需要具备很好的技术,而泸西本地农户基于长期的烟草种植,思想上对技术的认识不够;
(五)缺乏专业的技术骨干,虽然招商但没有吸引人才;
(六)只顾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老板到本地承包土地进行规模种植,虽然其中投入了一定技术含量,但承包土地的结果业就变相地从农民手中拿走了土地,此种种植只是规模种植,并没有实现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
(七)没有利用好现有人力资源,土地承包后,大量农民无事可做,就纷纷到外地进行打工,承包只是集中了土地,并没有实现人力、物力、财力及科技的融合。
综合来看,泸西设施农业建设受各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观念不对,把设施农业搞成土地承包,发展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泸西设施农业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只要调整观念,制定正确的规划,吸引人才,发挥本地人积极性主动性,泸西的前景将会无限美好。
六、个人设施农业建设发展建议
设施农业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方向,通过对家乡泸西设施农业建设的调查,对泸西县设施农业建设状况有了准确的认识。针对泸西设施农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实现泸西设施农业建设的突破,有以下发展建议:
(一)改变*发展态度,提升县领导认识
一个地区的发展,当地领导班子的发展态度,认识水平是关键。领导班子独立自主,虽然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但这不是各方面都依赖国家的理由,不摆脱依赖性,就不能带领全县人民走出国家级贫困县致富。发展设施农业靠自己,制定正确发展设施农业的规划,调动全县人民,而不是依赖于招商引资,实现简单的土地承包。
(二)转变农民观念,提升农民科技种植水平,在全县推广设施农业建设观念 思想是指导行动的基础,从思想上解决人们对设施农业的态度,使大家看到设施农业的发展前景,大家认识水平提高了,在设施农业建设上积极性也将得到极大提高。进而组织农民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为设施农业建设所需要的劳动力提供保障。
(三)吸引人才,招商引资
通过吸引人才,对县土地进行勘察,结合本地气候条件和科学技术,克服自然不利因素,选择若干经济作物,在全县统一规划,制定发展方略。因为县里*紧缺,可以通过招商的方式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但招商之后不是任由商家自己计划,必须使商家在全县统一规划之内,大量吸收本地农户进商家种植。
(四)最大化利用现有耕地,同时利用好山地
把农户零散的农田统一起来,在这些比较肥沃的土地上种植高产高收劳动密集型的经济作物,实现现有根底的最大化利用。另外,设施农业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生产、*农业,泸西山区、丘陵面积就占据全县面积的65.3%,这些地方虽然比较贫瘠,但是凭借现代科学技术,选择适宜的果树种在山上,技术种植,不但能利用山地,产生经济效益,同时绿化了山川。
通过对全县领导观念和农民技术水平的提升,通过全县努力,把现有耕地和山川都利用起来,进而创建出环境优美的生态农村,再次开发旅游产业,实现二次经济,最终实现设施农业的建设。
通过对家乡县城设施农业建设的调查,了解到家乡设施农业建设水平。作为西南全国的贫困县,虽然设施农业还未成熟,但由泸西这样的县都起步建设设施农业,可以反映全国很多地方设施农业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将会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10年10月12日
3、有关创新科技作文
比赛能锻炼人的意志。相信同学们都参加过比赛,都有这样的感受吧!上个星期五,我就参加了“科技创新大赛”。
我的“拾球器”在创新科技的作文学校的比赛中,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嘻嘻,不好意思,是不是有点自夸呀?),要代表学校参加市里的科技创新比赛。
星期五,学校的一位科学老师带着我们向中和中学整装出发了。经过半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中和中学。一进中和中学体育馆,只见人山人海,闹哄哄的,体育馆中间摆满了桌子,桌子上都铺着崭新的、绿色的桌布,我们先找好座位坐了下来,我小心翼翼地把我的“拾球器”端端正正摆放在桌面上,那是我反复斟酌而成的“智慧的结晶”。它可是利用皮筋的弹性原理做成的,一次能拾很多颗球,非常方便。做这个“拾球器”可花了我不少力气呢!我刚坐到那里,还来不及喝水,就有一群人围了上来,我立即站起来给他(她)们认真地讲解了起来。不一会儿,又有一群人围了过来,拿起我的“拾球器”东瞅瞅西瞧瞧,左看看右看看,在手里不停地玩着,边玩边问我,我也认真地回答了他(她)们,一个小时过去了,展览会进行到了白热化阶段,此时,嗓音沙哑的我对旁边观众的解说也有些应付差事。就在这时,中和中学的一位残疾大哥哥也来参观,他拄着双拐,费力的从人群中走过来,认真端详起我的“拾球器”,还不断地问我问题,我心里突然颤动了一下,这位大哥哥虽然是残疾人,但是他对科学的追求是这样执着,我开始认真回答起他的问题,他在实验“拾球器”的时候露出了一丝笑容,对我说:“小朋友,做得不错嘛!很实用!”于是,我真诚地向他道谢。从这以后,我一直认真地讲解,直到展览会完毕,散场,该归校的时候,我已全然忘掉自己的嗓子干哑得想喝水。
现在,评比的名次还没有出来,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得奖。其实,我觉得重要的不再名次,终于的在于从中学到了什么,体验比赛的气氛,感受比赛的过程,把它当作人生道路上的一次小练笔,这样的每一次锻炼,将会让人受益匪浅。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35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