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管鲍之交》
从前,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大王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內乱,就带着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小王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大王子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內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拓展阅读
1、咏雪之慧成语故事
【注音】yǒng xuě zhī huì
【典故】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议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释义】用来赞许能赋诗的.女子。
【用法】作宾语;赞誉女性
【押韵词】有进无退、千秋万岁、至诚无昧、黄发骀背、春光明媚、千娇百媚、寸进尺退、将功折罪、奉辞罚罪、掩人不备。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尚书仆射谢安在大雪纷飞的冬天里把儿女辈召集在一起谈论诗文经义,要求子侄们用诗形容此时的大雪,侄儿谢朗作诗“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笑,欣赏侄女的诗才。
【成语示例】只是我娘子虽多咏雪之慧,却少剉荐之风。 明·汪廷讷《狮吼记·叙别》
2、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六出祁山的故事
祁山,东起盐官,西至大堡子山,横卧在礼县西汉水北侧,绵延25公里,扼陇蜀咽喉,控南北要冲,是三国时蜀魏相争的古战场。祁山堡武侯祠距礼县县城25公里,塑有诸葛武侯神像,名人题写的匾额条幅气势恢宏,警句炙口,书艺精道。
三国时,魏、蜀争相掠夺陇南人口。曹操先后掠夺、迁移陇南人口30多万入居关中,侨置武都郡于扶风郡美阳,又移至兴平县小槐里。诸葛亮亦迁移西县人口1000余家还居汉中。后又有武都王苻健率众入蜀,蜀将张尉往迎,安置于昭化之白水,而陇南为蜀所有,武都、阴平2郡仍存,属益州。所以,三国时,魏蜀各有一武都郡,魏之武都郡在关中小槐里,蜀之武都郡治下辨。另外,又于今礼县东北置祁山县,亦属武都郡。
三国时期,蜀诸葛亮为夺取关中,进图中原,在渭水流域多次对魏军进攻作战。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春,诸葛亮统军10万,进驻汉中,图谋攻魏。次年春,诸葛亮率军出祁山(今甘肃东南部西汉水北岸地区)。天水、南安、安定等三郡皆背魏归属蜀。魏明帝震恐,亲赴长安(今西安)督战。当蜀军在街亭与魏军交战时,前锋马谡擅自改变部署,弃城守山,被张郃乘势困败,失去要地。诸葛亮因初战受挫,失去前进的依托,乃退兵汉中,斩马谡,整治蜀军。同年十二月,诸葛亮统军数万再度攻魏,出散关围陈仓(今陕西宝鸡境),攻城二十余日不下,粮尽还师。诸葛亮为孤立祁山魏军,并开辟军资来源,于建兴七年(公元229年)春三出祁山,夺回武都、阴平二郡。后又派兵西入羌地,安抚羌人。建兴九年春,诸葛亮率军四出祁山。魏大将军司马懿督军迎击。诸葛亮于上 邽(今甘肃天水)击败魏军,抢收小麦,充实军粮后撤回祁山。魏将急躁,率军尾随追击。待魏军逼近时,诸葛亮五出祁山,歼敌3000人,司马懿只得收兵退回上邽。正当诸葛亮率部乘胜追击魏军时,中都护李严假传撤军圣旨,只得退军,于木门(今甘肃天水南)设伏张郃后,还师汉中。经过3年休养生息,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春六出祁山,率军10万,与魏军20万对峙与渭水南。诸葛亮数次挑战,但司马懿却率部渡过渭水,背水筑垒拒守。诸葛亮识破司马懿以逸待劳的阴谋,进驻五丈原。这样,魏、蜀两军相持4个多月。八月,诸葛亮病故在军中,最后蜀军还师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长达7年之久,虽苦心筹谋,但最终因国力不济等原因,以致师劳而功微。
3、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如鱼得水的故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为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特意拜访隐居的诸葛亮,请他出山。他连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第三次去,才见了面。
刘备说明来意,畅谈了自己的宏图大志。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战略方针。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孔明为军师。
孔明竭力地辅佐刘备,而刘备对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却引起了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悦。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色,秉性耿直的张飞,更是满腹牢**。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他形象地把自己比做鱼,把孔明比做水,反复说明,孔明的才识与胆略,对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之重要。他说:“我刘备有了孔明,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说了。” 以后,刘备在孔明的辅佐下,东联北伐,占荆州,取益州,军事上节节胜利,势力不断扩大,最终与魏、吴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故事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成语“如鱼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4、趁火打劫成语故事
唐僧去往西天取经,这一天,他和徒儿孙悟空投宿在一座寺庙里。寺庙的方丈得知他们从东土大唐而来,甚是热情,一边寒暄,一边命人敬上香茶。
闲谈之间,方丈得知唐僧有一件稀世珍宝袈裟,便恳求一见。无奈之下,唐僧只好打开包裹,将袈裟展示给方丈一览。这件袈裟制作精美,刚一打开便霞光万道,瑞气冲天,粲然无比。那方丈一见,当即跪倒在地,满眼热泪,叩头不止。
方丈心生贪念,说自己老眼昏花,看不清这袈裟的细处,想带回房中欣赏一夜,明天一早就完璧归赵。
唐僧虽心中不肯,无奈却磨不开情面,只好答应了。
方丈把袈裟拿到后房,灯下抚看,越看越爱,据为己有的念头更强烈了,于是就命令手下的僧人过来商议对策。
有一个和尚给他出主意说:“何不放一把火,将那师徒二人烧死。”
方丈说:“若是烧不死,他们又来讨要,我等如何应对?”
那和尚说:“便是他们逃出来了,也可说寺内不慎失火,袈裟被火烧掉了,谅他们也无可奈何,无非赔些银两罢了。”
方丈点头称是。
谁知孙悟空此时尚未睡觉,听见门外有响动,便变成一只小蜜蜂,飞出来看个究竟。他探明情况,一个跟斗翻到南天门,向广目天王借来“避火罩”,将唐僧和白龙马紧紧罩住,然后跳至半空,掐诀念咒,一口气吹过去。风助火势,顿时,整个寺庙陷入火海。
方丈与众僧引火烧身,一个个号叫不已,抱头鼠窜。
离这寺庙不远有一座黑风山,山上有一个黑风洞,里边住着一个黑熊变成的'妖怪,名叫黑风怪。这黑风怪与寺庙的方丈素有交情,见寺内起火,便来相救。他来到方丈室内,不见方丈人影,却见桌上放着一个包袱,打开一看,竟是一件光彩夺目的袈裟。黑风怪认得这是佛门宝物,遂起贪念,哪里还有心思救人,早提了包袱,一阵黑风返回了洞内。
“趁火打劫”原意为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后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36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