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21 21:14:42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范文

俞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这堂课,让我深有感触。俞老师那亲切的语言、自然平等的教态,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我个人认为俞老师这堂课的成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教学中,俞老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教材选编的意图,完全符合新大纲的要求,准确合理。

二、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俞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感。

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俞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地运用了多媒体,如:在教学圆明园昔日的宏伟建筑这段时,由于学生没有亲眼所见,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教学时播放一个展示圆明园宏伟建筑的课件,图、文、声并茂的活动影像,渲染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情。利用多媒体展现教学内容,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真观,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和生动性。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想与俞老师商榷的是:

一、忌面面俱到,倡浓淡适宜。

在有关圆明园宏伟建筑的教学中,俞老师抓住关键词“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安澜园”“狮子林”“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西洋景观”等词加以理解。方法多样,如:联系上下文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借助自己手头上的资料和播放的媒体资料来理解。从而体会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的含义。抓住关键句文末一句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重点词的意思。这值得提倡!可文中介绍的景观有七处之多。如果逐处景观地讲解,不但费时较多,学生还会产生厌烦之意,因为有几处景观是他们看过的。因此俞老师在处理这部分的时候可让学生自己去想象。而后面读漫步园内这几个句子则引导反复朗读,如此,学生不仅可以认识到景观之美,还可以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这种有学有教、有淡有浓的教学是值得提倡的。

二、文本感悟为主,资料补充为辅。

资料的补充无疑可以丰厚文本的信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但是我们希望这个资料不是老师提供的而是学生自己获得的。这样学生手头的资料会更趋个性化,而他们在搜集的过程中也会有自我的理解、选择、吸收的过程,使用起来自然也会游刃有余。当然,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对五年级的孩子而言还是第一次,所以少不了教师在学生操作前的方法上的引领,比如说要求学生在考虑自身对资料的兴趣的同时又能兼顾文本的针对性等等。

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体验了和实践相联系的语文学习方法,从中得到了锻炼,促进和帮助了对课文的学习。但是资料找来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运用好这些资料。不用,会打击学习收集资料来帮助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用得不好,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我想,收集资料的目的不单是锻炼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让这些资料为我们的教学有效的服务。俞老师的课,觉得资料出示得过早,而挤去了较多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的时间,学生的注意力相对也有所偏移。

当然,这仅仅代表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拓展阅读

1、的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在这篇中写出了英法联军的野蛮*和清*的*无能。是我国著名的皇家林,古代就一直在扩建,直到清朝末期,英法联军一把大火烧。这让我白了:一个国家一定要强大,否则就会被*。的`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英法联军闯入后肆意烧杀抢掠。他们冲进殿堂拿走珠宝、拿走龙袍金冠、有的拿走各种各样的珍宝…

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不是拍卖过铜牛头铜猴头和同股头吗?那是12生肖喷泉里的铜牛头铜猴头和铜虎头,为了拿回国宝,中国有关方面花了数千万元的价钱,将带回国土,可是我们都不白为什么不直接拿回来呢,买回来呢?

这是因为侵略者的*,因为清*的*无能啊!所以我们要将,这一耻辱牢记在心,有一句话这样讲:少年强,则国强!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忘记国耻!振兴中华!是我们青少年的责任,我们要让我们的国家永远排在世界的顶峰!

2、的读后感

1709年开始兴建,历经150余年,建筑后,令中外震惊,被称作“万”,海晏堂中最大的一组西洋建筑,每到正午,代表12时辰的十二生肖铜像,水柱齐射、蔚为壮观,1860年7月,英法联军闯入大沽口,大清王朝的防线彻底瓦解了,10月6日,英法联军直扑,包括十二生肖铜首在内的无数奇珍异宝,被肆无忌惮的抢夺、焚,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150年建成的付之一炬。

在北京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林。它由、万春和长春组成,所以也叫。此外,还有许多小,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周围。

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风光的山乡村野。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内,有主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当老师上完《》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愤怒与惋惜,如果现在还在,那该多好。

3、的读后感

前不久,我读了语书上的一篇》。读过之后,我感到愤怒又惋惜。是中外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林,它是由、长春、万春组成。它也叫。他几乎浓缩全中国的风景名胜,还有西洋景观。它占地三百五十多公顷,漫步中,仿佛漫游天南海北。

但是在中国的近代史上,也是中国的屈辱史。当时,清*懦弱无能。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城闯进,凡是能拿走,统统掠走,拿不走用车辆或牲口搬运,实在拿不动的,任意破坏,掉。英法联军一把火烧掉中国几代人智慧的结晶,大火连烧三天三夜。读到这里,我对侵略者的无恶不做,贪婪、残暴和当时清*的懦弱无能感到无比憎恨。

原本举世闻名的已经变成几根烧焦的残柱。这残柱的形状像几个惊叹号。这几个“惊叹号”提醒我们中国人民不要忘记一百年前的国耻,要在国耻中吸取教训,万众一心使我们的祖国变得不在落后,更加繁荣。虽然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成一片灰烬,但这更激励我们坚强不屈要像国花梅花一样。

点击查看更多《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37341.html

热门阅读

  1. 纪录片含泪活着读后感范文
  2. 赞美雪花的优美诗句
  3. 写给同学的新学期短信祝福语
  4. 嘉定幼儿园中班教研总结
  5. 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报告
  6. 团员自我评价模板
  7. 餐车的拼音解释及造句
  8. 儿童睡前故事三只小猪盖房子
  9. 一株紫丁香的教学设计模版
  10. 企业元宵节祝福语大全
  11. 写一条节约粮食的标语
  12. 《望庐山瀑布》读后感精选
  13. 意大利童话故事《呱呱!粘住!》
  14. 雷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15. 面试法务助理自我介绍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