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端午随笔
又是一年五月,又是一季端午。每到过节,都会勾起我的记忆……
端午时节,每家都少不了包粽子。记忆里最初的粽子还是在小的时候,那时我跟着爷爷奶奶在农村生活。村上有人家种着粽叶和马莲,爷爷先是去买些回来,再到镇上去些米。奶奶像变戏法一样把米、枣放在粽叶里包来包去,变成了一个个有棱有角的粽子。那时,村上人多是用粟米包粽子,枣也舍不得放,一个粽子里只包一个,虽然这样,但味道却是说不出的一种甜。之后,就是看着爸爸妈妈每年端午包粽子。到此刻,是全家人围在一齐包为粽子,老老少少,说说笑笑,一把米,几颗枣,顺着指尖包进粽叶里,再用马莲系好,待到上火煮几个小时后,满屋子里便是浓浓的粽香味道。
小时候在农村,快到端午节日子,每家都会从地里割些艾草,或放置在大门一角,或别于门栓上。听奶奶说,这是为了驱魔赶鬼除恶。此刻生活在城市里,也都还保留着这种习俗,每家从集市上买一些艾草插在门上。每到这时,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淡淡的艾叶香。[由整理]
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每家都会给小孩子戴花线绳。相传,端午节又称“小儿节”,五月被古人称为毒月,端午节戴花线绳有保护儿童驱妖避邪之意。待到端午节第一场雨后,要将彩绳摘下扔到雨水中飘走,或是知了来后,将花线绳放在树上让知了衔走,以象征远离邪恶、烦恼疾病和忧愁,带走身上的不好的东西,带来一年的好运。记得小时候,奶奶每年端午都会搓很长很长的花线绳,给我和哥哥妹妹系到脖子上、手上、脚上。此刻,妻子也会买来各种各样、花花绿绿的彩线,搓成美丽的花线绳,给儿子系上,偶尔还会做一个香囊,里面包些艾叶和一些叫不上名来中药,放在床头。
如今,又要到端午节了。身边又飘来淡淡的艾草味和粽香,一年又一年的端午就这样从指尖来了又走,走了又回。
看着儿子此刻无忧无虑的童年,回想起我小时候的快乐。我把儿时曾听到端午节的故事也一样一样地讲给我的儿子,人至中年,也慢慢地明白了这粽子里包着的不只是满嘴的香甜,门口那些艾草不只是为了驱魔赶鬼除恶,身上那些花线绳不只是驱妖避邪,更是家人的思念和祝福……
拓展阅读
1、端午节缅想的日子心情随笔
浩荡西陵,悠悠万古,有一个不朽的灵魂恰与之交相叠映,风骨相契。在西陵峡口左岸,有一条著名的支流----香溪河。香溪河平静轻柔,它曾哺育了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诗人、楚国*家屈原。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某一天,年轻的屈原身背行囊,吟咏着他那篇托嘉树而喻其身志的《橘颂》,从峡山腹地的乐平里踏入了楚国国都郢的宫殿。自此,他"图议国事,把问朝纲。"居廊庙间,他"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使楚王甚为倚重。
屈原生逢七国争霸、天下大乱的战国时代。楚的北面,强秦压境、虎视耽耽。一部春秋战国的大戏,数百年间精彩纷呈、波澜壮阔。春秋战国本无义战可言。其时,七国诸侯各怀心事,时而盟,时而战,无常反复、变化万端。其间,仇恨与阴谋交织、挑战与机遇并存,足以改写中国历史的诸多因素与契机稍纵即逝,善谋与伐者,即可钳制对手而把握主动。因之高下立见,结局已定。屈原本为文人气质,书生本色,又不擅长构筑足以防御暗矢飞来的屏障,怎敌得住争宠而擅谗谄者的曲邪之害,不仅草拟的《宪令》流产,还被昏惑蔽明的怀王怒疏,三闾大夫终被放逐发配。屈原的不幸源于楚国的不幸,也是那个时代的不幸。不幸的屈原是在男人的舌箭和女人的祸水夹击下而遭到流放的,那深不可测的宫闱历来就充满着诡谲与罪恶。历史上,大凡命运多舛的遭际往往能孕育 造就出卓尔不群的伟人,更何况这是一位心怀坦荡、腹笥丰赡的才郎。于是,如椽大笔下便诞生了大气磅礴、逸响伟辞的《离**》、执着竭忠而情系苍生的《天问》……这些辞章有如铿锵激荡的交响在西陵的峡谷叠嶂、素湍绿潭间响彻,千年如斯让人为之倾倒沉醉……
在我的脑海中,定格永远的是诗人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清癯身影。想那襟袖间生吐出的应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悲怆和激愤。孤清孑冷的迁客广袖长袍、翘头履上绉褶如破箐冷流,原本是身佩宝剑的腰间,却时时悬荡着一根弯曲瘦削的拐杖。诗人卜居本有心系国运、体悟民胞的仁爱心怀;他这样一位博闻强志,明于世事的仁者智者,应该深谙"君有道则仕,君无道则隐"的箴规之言了,而他还眷顾楚国,心系怀王。在困顿焦灼之下,诗辞原是可以安顿心灵宅宇的。于是,诗人胸中喷涌出华美冠绝的辞章便聊可自娱、柔曼曲折的潭波亦能拂去他烦乱的思绪、抚慰他心灵的创伤,使他忘却眼前的酷烈纷争;诗人苦苦问天,可是大厦将倾,苍天已然染病;诗人坚守高洁之志,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朽誓言千百年来激励着仁人志士们去追求去奋斗。楚国的山水若有记忆,应该记下这位儒者贤者孤寂苦寻的身影。
我曾经怀揣着一颗景仰崇敬的心来到诗人乘一叶小舟而行出深山峡谷的香溪河。河水妩媚幽深,两岸奇峰竞秀。我很欣慰,前来瞻仰和游玩的人群不少,但这里商业的意味居然很淡,不像许多人文景点喧嚣浮躁借历史名人而大发其财,弄得游客心中的风景荡然无存。在河的支流七里峡深谷中有诗人一尊方正高洁的庙宇而屹立数百年,那正是诗人屈原的诞生地---屈原镇。香溪河水清澈碧绿,倒影两岸一脉苍翠;七里峡间绝壁入云,自然神工清荣峻茂。我恍然悟到,诗人屈原的辞章之所以绚丽多姿、文采飞扬,由不得不让人一咏三叹、浅唱低吟而回味绵长,皆因这峡江的山水所染,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数百年间,鲜有能与之比肩者。或许,历史的烟尘已然埋隐去他沉思苦吟间的踽行足迹,我就站在峭壁间他一定曾跋涉过的崎岖山路上,期盼眼前这条曾经哺育诗人成长的香溪河能启开她涵咏久远的文化尘封,期盼有上苍的神助能让我思接千载、晤对忠魂……我久久伫立,被这里的神奇和灵秀深深*,平添的声色与情致让我一会儿涌入满脑辞章,一忽儿脑海异常空落,不知不觉胸壑中又倏然生发出一串串无端的喟叹和真切的感怀。于是,缅想的情思被缓缓流逝的溪河水拖曳得悠远绵长……我蓦然悟到,古往今来各色人等俱皆有着对生命最本能最朴素的拥守,生命何其美好和珍贵!而诗人却弹冠振衣宁赴清流。也许,他纵身投江之举不单单饱含对楚王的无奈与哀怨、对世俗的激愤和反抗,那濯尽尘世污垢、葆有皓皎之身的生命绝唱同样闪烁着人性中悲怆壮美的光芒。让人心慰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诗人已经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而忠魂也早已成为一代代 中国人心中虔诚而由衷的拜谒,它昭示的乃是文化精神蓬勃生命的熠熠光辉。
屈原沱水软温柔,汩罗江清波粼粼。五月的三湘大地秀美柔丽,灵秀的南国水乡处处蕴含着无尽的生机。千百年来,作为屈原化身的汩罗江,每逢端午节,那里因屈原而龙舟竞发、百舸争流。端午,早己演化成为华夏民族传统的民俗节日,更是作为一种浓缩了历史沧桑的文化符号深深地镌刻在世代中国人的心坎上。因而,人们的心绪就会由汩罗江而接续西陵峡,从姊归延伸到香溪河上的屈原祠。这是一条独特的文化长廊、精神传承的纽带。*家的屈原、大诗人的屈原已然与端午一起辉映神州、万古长存。由这一点看来,端午节,不仅仅只有缅想。
2、回忆小时候学雷锋心情随笔
光阴如箭,岁月如梭,那年第一次站在村小那棵大槐树下戴上鲜艳的红领巾,面对队旗,向着雷锋画像宣誓“向雷锋叔叔学习”的我,现在已到了被人称“叔叔”的年龄。抚今追昔,雷锋,这个影响了千千万万和我一样的中年人的名字,成为我们这一代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美好记忆。
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的我,从上小学第一天就知道有个*叔叔叫雷锋,因为坐在村小学那间四处透风的教室里,就能够看见黑板上方墙上贴的画像除了领袖人物就是雷锋,黑板右上角也是老师画的雷锋微笑的头像。老师告诉我们这些刚入学的孩子,雷锋叔叔做的好事有一火车。从那个时候起,雷锋叔叔那个微笑着的头像便定格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激励着我在以后的漫长人生道路上不断求真求善求美。
课堂上,最喜欢听老师讲雷锋的故事。他是一个老先生,戴着一副老花眼镜,过去读过几天私塾,那个时候便是我们村里最大的文化人。他先给我们讲一段雷锋叔叔的故事,然后就对着我们这些小孩子发表一阵充满激情的演说,号召我们像雷锋那样做人,学做一个文明人。从老师那里,我们陆续知道了雷锋苦难的家史,知道了雷锋的“钉子”精神,知道了“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在小小的心灵中,我们每个人都暗下决心向雷锋叔叔学习,做一个让人敬佩的好人。
我们每天清晨走进校园里第一件事,是在老师每天准时敲响的校园钟声里,排着整齐的队伍站在村小的泥巴操场,大声高唱学习雷锋的歌曲。歌声飘荡在校园的上空,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唱着唱着,我们似乎能感觉到雷锋叔叔就站在我们面前,那么高大和亲切。那时候,我们唱了不少学雷锋的歌曲,尤其是《学习雷锋好榜样》,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激情*着我们这一代人。到了读初中时,我便到山脚下那个叫做瀹智中学的地方读寄宿了。那个时候,每天上午第二节课上课和下午第一节课之前的几分钟,学校专门规定这是唱歌的时间,而《学习雷锋好榜样》则是每天必唱的歌曲之一。
那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些名言常常挂在嘴边。学校、年级、班级乃至学习小组,都会经常组织学雷锋做好事。我们走路看地是为了捡失物上交;我们过桥看到人拉车会帮着推。记得我小时作文时,经常写自己看见别人家的一头牛儿在偷吃村里庄稼,自己奋不顾身地奔跑上前把那头吃村里庄稼的牛儿拉开,拴在村里的大树下,然后就悄悄地回家了。或者帮助村里的五保老人挑水,五保老人感谢我们夸奖我们时,我们都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要谢就谢雷锋吧。
那个时候,我们这群山野孩子到底做了多少好事,现在已记不太清楚,但做的几次好事,受到老师和老人的表扬,我至今难忘。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我在家忽然想起学校教室的门窗没有关好,我央求父亲带上马灯,身披着蓑衣走了几里泥泞的山路,来到学校关好窗户。回到家里睡觉时,感到心里很踏实。后来,校长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表扬我,说大家都要向我学习。我非常自豪,激动地在日记上写下这样的话:“我长大了要当雷锋叔叔!”
一年寒冬的一天,我在上学的山路上,看到村里的七十多岁的老二嫂正在吃力地背着一捆柴草往家里赶,样子十分吃力。我知道老二嫂的男人死得早,儿子又是残疾人,心里顿生怜悯之情。于是我二活不说,上前背过她的柴草一直到她家,老二嫂摸着我汗淋淋的脑袋说:“你真是活雷锋啊!”听到这句话,我心里比吃蜜还要甜。虽然因这件事我迟到了,但我给老师说明了情况,老师没有批评我,同学们也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后来,听说生产队长还在一次大会上提到这事,说要找到活雷锋,表扬呢。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学雷锋,虽然没有更多的形式,却是实实在在地学,雷锋精神潜移默化地植根于我们一代人心中,我们学到了,也做到了。
3、往事漫忆随笔
在漫漫的记忆长廊中,几度快乐几度愁,回首往事悠悠,茫然的双眼后面是一片无情的沙漠海……
- 题记
风雨共筑蹉跎岁月,春风与秋月共记悠悠往事,拨弄云雾,儿时的欢笑穿梭其间,儿时的梦又重现……
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展开梦的翅膀自由畅想,尽情嬉笑,小溪旁留下了一串清脆的笑声,扔一块石子,激起几点水花,从此与小溪成了好伙伴,在花草丛间,忽发现一朵美丽的花,伸手欲摘时,却发现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那展翅飞去的“花”竟是一只美丽的小蝴蝶,撒开小肢丫,与蝴蝶追逐嬉戏,调皮的草地忌妒地开了个玩笑,于是便坐下与小草私语,猛抬头,却在蔚蓝的天空里发现有我的梦,往事漫忆。
春去春回来,花开花又落,几度春秋,年轮在欢笑中留下常常的印痕,带走了儿一缕淡淡的愁思,拾一片深秋的枫叶,珍藏这份记忆,在愁绪中努力思索,寻觅着……
紫藤下,诉说万千愁绪,冷月衬着那紫藤,格外清闲自然,却也透着几分凄楚,我望着那缠缠绕绕的紫藤,不禁喟叹它的执着,它攀着向上,不畏艰辛,努力前进,它全然不顾世俗的眼光,它在世人的鄙夷嘲笑、讥讽中顽强成长,它自信,它勇敢,它坚强,在浑浊的激流中,它依旧我行我素,我不禁对它肃然起敬,瞥一眼冷月,再凝视这紫藤,感慨万千,笑自己太懦弱,笑自己太感伤,笑自己太无知,空对星辰空寻觅,却是几断愁肠几哀怒,紫藤,我行我素藤,是它给了启发,是它鼓舞了我,举步离去,回眸处,依依紫藤情……
紫藤下的思索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消逝,我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轻率地做出了抉择,儿时的梦在遗忘中流逝,象牙塔变得更加神圣,我却无缘,也无能拿到打开殿堂大门的金钥匙,泪尽情地流,几度春秋已溜走……
望着那明月,是否依旧是昔日的那轮,我不禁感伤已逝的年华,昨日的欢乐,今日的惆怅,明日的迷茫,我痛恨昨日的荒诞与轻率,填志愿的不屑一顾,却让我深切体会到一失足成千古恨,仿佛已走向了人生的边缘……又来到这紫藤下,又多了几缕迷茫,熟悉的小径却异常陌生,那可是来时的路,卷起惆怅的思绪,夹着浑浊的气息,拖着沉重的步伐,孤独地徜佯在这漫漫的路上……
举头凝望,却满是晶莹苦涩的孤星泪,残阳怜寒意,背起行囊,鼓足勇气,开始我新的人生旅程……
4、舌尖上的记忆随笔
虽说我属猪,但我与猪的身材有天壤之别。我没有猪那滚圆滚圆的身材,更缺少猪那有啥吃啥的好胃口。
我打小就特挑食,妈妈为此动足了脑筋,下够了功夫,不仅经常跟邻居、朋友交流厨艺,还跟着电视学做菜,变着法儿给我改善伙食,可十有八九,我都是“一看、二闻、三摇头”,急得她直叹气。饭桌上,妹妹总是如饿虎扑食一般大口大口地吞咽饭菜;我呢,刚吃几口就没了胃口。外婆、妈妈夹到我碗里的菜越堆越高,如同一座小山;我却越吃越慢,像吃药一样痛苦。几乎每顿饭都是全家人都吃完了,只剩我还在“孤军奋战”。
妈妈不甘心,这不,她又祭出了大招儿——“下厨房”做菜软件,听说那里面有花样繁多的做菜秘籍。这下,妈妈忙得更起劲了:周末,送我去辅导班后,就直奔菜市场,货比三家,挑选无污染的新鲜食材。
回到家,她就一头扎进了厨房:摘呀、泡呀、洗呀、切呀……厨房俨然成了她的“战场”。好几次放学回家,妈妈太专注烹饪,全然不知我已进门了。看着灶台前那个忙碌的背影,我的心头总是热乎乎、甜滋滋的。餐桌上多出了一道道新花样:糖醋排骨,又酸又甜,还补钙:香煎臭鳜鱼,鲜美的味道让我差点儿把自己的舌头也吞进肚;山药筒骨汤,口味清淡,健脾又开胃……营养美味的“爱心菜肴”哟,让我的味蕾渐渐苏醒,饭量也增加了。
我的味蕾,细细品尝着美食的爽滑酥嫩;我的心,也细细享受着母爱的香浓悠长。无论时光怎样流逝,无论将来我身处何方,这舌尖上的记忆都会跟随着我,一辈子!
5、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随笔
“嗒嗒”“啪啪”……妈妈是个勤奋的博客儿。
她从不强求我和爸爸去给她的博客点赞。但记忆中,只要一空闲下来,电脑前的打字声经常不绝于耳,电脑和键盘占据了她很大一部分时间。她不强求,我也乐得自在,一个家庭主妇的日记有何可看?千篇一律的日子有何好写?我对她的执着感到诧异、不解。
“嗒嗒”“啪啪”……她依旧在她的博客里过得轻松自在。
那次考试,我的作文《飞翔》得了高分,我很高兴,炫耀地把它在爸妈面前念了一遍。爸爸不惜溢美之词,一番夸奖让我的心乐上了天。接着妈妈开口了:“这篇作文,我倒觉得不是太好,就说情节吧……”还没听完,我便从天上“轰”地坠向地面。瞬间,不爽、郁闷,“刷刷”地沖上心头。“讨厌!难得的一次高分,你还要打击我!”我粗鲁地打断了妈妈,带着恼怒走开,走得毅然决然,气了一整天。
都说冲动是魔鬼,冷静后的我再想想妈妈对我作文的评价,也许真的有些道理。“拿出来再读一遍吧!”我暗自打算,作文却找不着了。咦,《飞翔》难道真的飞了?“嗒嗒”“啪啪”……熟悉的打字声传来。啊,《飞翔》已经“飞”到电脑前妈妈的手上!只见妈妈的头,时抬时低,手指不停地敲着,脸被电脑的白光照得坦然而平静。
妈妈在录我的作文?我诧异不解。我轻轻凑上前仔细瞧,《飞翔》的前半部分已被她一字不落地敲到了博客上!我轻轻地问:“妈,我……你不是说……说我写得不好的吗?”妈妈的语气很平静:“你写的文章,我都录了进去。”谈话间,又是一阵“嗒嗒”“啪啪”的声音。
也就是在那天,我第一次打开了妈妈的博客。“落叶小唱”——不俗不雅的名字和妈妈的气质真是十二分相似。页面制作并不精致,却处处留心。我打开妈妈的日志,满满当当只有我。“女儿五岁”到“女儿十六岁”,除了我这个“女儿”,很难找到其他内容。
我点击“女儿五岁”,幼儿园里的涂鸦竟被妈妈完整地收藏其中,还有小学时的作文,还是“原生态”的呢——连错别字也被妈妈不加更改地记录下来。随着鼠标滑动,“嗒嗒”“啪啪”的声音由远及近地在我耳畔再次响起,一次次叩击心灵,我的内心涌起百味:酸楚,歉疚,惊喜,感恩……
记忆中,一阵阵的“嗒嗒”“啪啪”,声声暖人,这是真爱有声;一页页的成长记录,默默倾诉,这又是真爱无声。
我将在无声中前行,在有声中“飞翔”!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16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