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育运动对不同运动群体心境影响的述评教育论文
【摘要】通过查阅和分析文献资料,对体育运动对运动员、大众健身者和大学生心境影响的研究内容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并指出已有研究存在的争议和需加强的方面,以期对该方面研究提供理论参照。
1心境概念及测量工具
心境是人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内持续存在的某种情绪状态,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影响心境的因素是不可知的,人们往往觉察不到某种心境产生的原因和它所发挥的作用,但心境作为情感,具有对其他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监视作用和控制效果。目前,心境的研究工具大部分采用BFS、MAACL和POMS。
2.1.1运动成绩和赛前心境
运动员赛前保持理想心境状态被认为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Morgan的冰山模式被用来特指优秀运动员赛前或赛中的良好心境状态模式。Gutnan等人(1984)用POMS对奥林匹克速滑运动员、Silva等人(1981)对国际重量级摔交运动员的研究都支持Morgan的冰山模式。但Durtschi和Weiss(1986)在一次重要比赛前对马拉松选手进行测试却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用POMS得分预测水平相似的运动员成绩方面的研究并没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Hanin提出个人最佳功能区(IZOF)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功能区,当个人的主观情感经验落在这个区域内时,其成绩表现会最为理想。Terry(1995)曾报道,若考虑比赛持续时间、类型、对手及测量手段等具体情景变量的影响,用赛前心境预测成绩的效果会明显增加,但目前并没有发现在此方面所做的定量研究。有关赛前心境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还没有明确结论,而需进一步研究,未来在此方面的研究者能考虑到运动类型,持续时间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得出的结论会更令人信服。
2.1.2比赛结果和心境
体育比赛胜负之分的结果都会对运动员心境产生影响。研究发现,比赛结束后胜利者和失败者的兴奋性、运动能力及沉思度都有所下降,疲劳感则增加,胜利者快乐感、安静感增加,愤怒感、抑郁感减弱;失败者则相反。但总体来说,比赛后胜利者和失败者的心境都有朝平和方向变化的趋势。
运动疲劳往往使个体产生各种消极体验,是大强度训练或比赛引起的生理心理*。Feigley(1984)发现,具有运动疲劳*的运动员带有焦虑、抑郁、愤怒、缺乏自信等消极情绪体验,Barron等人(1985)发现,与无运动疲劳的运动员相比,运动疲劳的运动员更为冷漠,缺乏动机,多厌倦。杜震城等人(2002)发现大负荷训练周,随着负荷增加,运动员“抑郁”“愤怒”和总的心境状态分显著增高,随运动量的增大,运动员的“抑郁”“愤怒”“疲劳”和总的心境状态分显著的增加。良好心境状态有利于竞技水平的发挥,因此,需要在了解运动员个性基础上,考虑各方面因素,并通过调整战术和专门的心理训练方法来调节心境,保证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充分发挥。
体育活动会对心境产生积极影响,但影响程度和强度有所差别,大量研究表明,锻炼活动具有平衡效益,可产生“情绪改善”现象。性别对体育活动中心境变化无明显影响,年龄在体育活动中对心境变化有影响,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在参加体育锻炼后其心境都趋于向积极方面转化,但主体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其心境变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外在刺激,如训练或锻炼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也可能导致一些消极情绪的变化,这与个体认知和个性有关。
2.2.1锻炼方式和强度
有氧运动与心境改变有关,重复性、有节奏的运动有利于改善心境,因为这类锻炼方式不需要参加者太多的注意力,参加者常将注意力集中于孤芳自赏和脑力恢复上,而这种注意力的集中对心境的调节有积极意义,研究表明,经常进行游泳可有效降低紧张、焦虑、抑郁、愤怒和慌乱,同时感到精力增加。中等强度比高强度的锻炼对增加心境更有效,有一项研究认为,8分钟高强度锻炼后,心境状态量表测量发现紧张感和疲劳感短时间增加;低强度锻炼活动后会感到精力和活力方面的积极变化,似乎表明低强度比高强度对心境更有积极的作用。
2.2.2运动时间及频率
虽有研究发现5分钟步行运动就能提高心境,但大多数研究认为产生心理效益的运动需20-30分钟,也有认为40-60分钟的持续时间可能更好,因此持续时间少于20分钟,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产生心理效益的,在某一强度下活动时间过长,可能有疲劳厌倦感,不利于心境的改善。关于运动频率与心境的产生目前有许多争议。有研究认为每月锻炼一次就可产生一定心境效益,也有人认为每周3-5次,但大多数研究认为,每周2-4次可降低抑郁水平。关于运动频率对心境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加强心境和体育锻炼关系的研究,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心理、生理特点,提出适合他们的体育活动项目,并且能进一步研究,结合个体人格差异、生活方式及心境激活间的关系,制订符合个人的心境效益运动处方,并可结合传统或民间体育锻炼项目对心境有何特殊影响进行研究。
目前,体育运动与心境的研究大多数在竞技体育和大众锻炼方面,学校体育方面研究较少。近几年来,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达10%-30%,并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体育课作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如何充分发挥其强身健体、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值得深思。
4讨论与建议
体育运动与运动员心境有密切的关系,在体育活动中,应抓住心境和体育的相互关系,并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及比赛具体情景等各种影响因素;在体育运动对大众锻炼者心境影响方面,能进一步探索研究制订个人最佳心境效益运动处方,并能探索传统或民间体育锻炼方式在改善心境方面的独特作用;最后,应进一步加强体育运动改善学生心境方面的研究,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邢建辉,姒刚彦.心境与体育运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1).
[2]叶冬茂,郭戈.体育课程对大学生心境及自信心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8).
[3]何颖,季浏.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对大学生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影响及验证中介模型[J].体育与科学,2003(4).
[4]任未多.身体活动与运动锻炼的心理效应[J].体育科学,1997(5).
[5]卢家楣,贺雯,刘伟,卢盛华.焦虑对学生创造性的影响[J].心理学,2006(4).
[6]李今亮.体育运动心理学中的情绪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4).
[7]刘永峰.东方传统体育锻炼对心境状态及心理健康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3).
[8]陈大为.体育活动对情绪健康的影响[J].体育与科学,2002(2).
拓展阅读
1、关于法制教育心得体会精选范文
依据上级指示精神,五月份我们xx完小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法制教育活动,使全体师生的法律意识不断加强,全校初步形成了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我们密切结合学校的实际,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工作,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教的进程,把教育*和发展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促进了学校事业健康、协调的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建设平安荣成,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根据全市教育系统法制教育宣传月的工作目标,我们认真制定了活动月工作计划,统筹安排,强化管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对于学校内部,我们重点围绕《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教师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反复研讨,不断提高法制意识和法律水平。通过学习,全校广大师生员工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在“法制教育宣传月”活动中,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注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法制教育宣传员等**为成员的普法领导小组。学校的领导亲自挂帅,把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了以校长室为龙头,以教导处为主体,以法制教育教师、班主任为骨干,以少先队组织为依托的学法、普法工作队伍,完善了法制宣传教育网络体系。学校加强了与当地*、交通部门的联系,在当地专职法制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进一步加强了对全体师生的法制教育工作。
二是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我校充分发挥校红领巾广播台、校报、黑板报及手抄报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开辟专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力求使全校广大师生员工都能做到知法、守法、依法办事。
三是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我们一方面采取“通读法律、法规原文与专题辅导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等学习形式,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我们由法制教育辅导员有计划的利用活动二的时间,对各班轮流进行辅导;另一方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法制宣传教育的氛围。5月8日,学校进行“法制教育宣传月”活动动员大会;5月9日,学校进行法制教育主题班报评选活动;5月17日,学校进行了“做守法小公民”手抄报比赛;5月20日,学校开展“做守法小公民”演讲比赛;学校还计划5月26日进行“做守法小公民”法律知识竞赛。
2、关于教师教育精准扶贫心得体会优质范文
生活中处处需要爱。爱,无处不在。它也许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是枯树的一片新绿;是生病时的一声问候;是夜空中一颗颗闪耀点缀的星星……教育扶贫便是这爱的种子。
我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也是一名班主任。根据教育局和学校的统一安排,我参与了精准扶贫工作。涵涵便是我帮扶的一名学生。
20xx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非常时期,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难关。各个岗位的人们都竭尽全力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教师的我们,更是积极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和学校线上教学的要求,一起开启了自己的网络在线教学之路。
初次尝试通过网络途径进行在线授课,我觉得首先得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我电话联系了涵涵及她的家长,了解她家网络是否通畅,上课所用设备是否备齐,家里是否有人监管。在了解情况后,我对她提出了几点上课的要求。在开课之前,借助微信和直播平台,我将课程的介绍、学习方法、需要安装配置的软件等内容提前介绍给她和家长,并且通过远程的方式手把手地指导她及家人安装慕课和钉钉软件。涵涵也很聪明,很快就熟练掌握了线上上课的操作方法。开学的第一节课,上课效率和效果都很好。
第一次直播课程结束后,我通过微信咨询了涵涵学习中的问题,并且理解进行了答疑解惑,帮助她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通过帮扶,我了解到了涵涵的家庭情况和学习困难。在接下来的时间,我一有时间就会找涵涵谈心,了解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利用课间及闲余时间帮她复习语文学习中的知识,同时我也打算在班里确定两名学优生对她进行学习上的帮扶。希望通过我不懈地努力,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生活的自信心。
在短短几个月的扶贫路上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扶贫不仅仅是任务,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爱的传递。通过互相认识,互相了解,拉近彼此间的距离,通过无微不至的关爱帮助,使一个个孩子、一个个家庭看到希望,这何尝不是一种教育的成功。扶贫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只有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才能真正迎来教育灿烂的明天。
3、关于教师教育精准扶贫心得体会优质范文
孩子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需要教师用爱去滋润。为了更好的落实教育精准扶贫的帮扶计划,让我们班建档立卡在学习及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关爱与帮助。
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一周课程帮扶,两周兴趣帮扶,一月励志教育帮扶。在帮扶过程中,我们首先把安全教育放在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通过开展丰富的安全教育活动,培养嘉豪小朋友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同时,我们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丰富家长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知识,提醒家长时刻把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
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周四,我们带领孩子去参观“高新小学”,在参观过程中,让孩子对小学生活有了基本的了解,知道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将来能够尽快的适应小学生活。回到幼儿园,我们还让孩子画出了“我心中的小学”,让孩子把自己在小学看到的所有东西画出来,活动很成功,孩子非常喜欢。
二、生活帮扶
生活方面,我们让家长配合老师,给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习惯,从而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每天早晨要求幼儿做到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生活。我们创设了生活墙、我的好习惯,让孩子逐渐养成晚上早睡觉,按时来园,不迟到、不早退。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有规律的生活,升入小学后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生活。还创设了我能干的主题墙,内容有穿脱衣服比赛、自己系鞋带等。
三、关注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养成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力所能及的事,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良性的动力。幼儿做事很随便没有计划想要做什么就去做,要他们有条不紊地做事很难,于是在各种活动中,采用故事、儿歌、歌曲等方式让幼儿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做到按时完成不拖拉。给幼儿布置小任务:今天我来播新闻。回家准备几段新闻,让孩子轮流学当播音员。每个班级都有小小值日生,他们每天为大家服务,在每天的值日生工作中逐渐建立起的任务意识。
四、孩子的变化
通过一年的帮扶活动,孩子进步非常明显,从一个胆小内向、不善于表现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勇敢自信、积极向上的小帅哥啦!以前每次去帮扶时,孩子总有说不完的话,他把在幼儿园不敢说、不想说的话,等老师去帮扶时,全部告诉老师啦!经过老师一年的帮扶活动,孩子现在和小朋友们主动聊天、主动去玩,还主动告诉老师他的小秘密,进步非常大。
总之,实施帮扶以来,这些贫困生都有了较大的改变,他们表现得很阳光,很乐观,又很自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尽己所能,限度的帮助更多的幼儿!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18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