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教案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14 22:58:56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教案范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7、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8、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9、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0、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1、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2、指名读,生评议。

13、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拓展阅读

1、公开课优秀

目标: 1.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 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生细心观察全面概括。准确判断。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 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难点: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一、复习导入(加深前面知识的理解,为新知作铺垫)

面各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谁是偶数,谁是奇数。

315 424 497 9113

指名回答。

二、组合作习质数合数的的概念。

全班分两组探讨并写出1~20各数的因数。

1、观察各数因数的个数的特点。

2、板前填写师出示的表格。

只有一个因数

只有1它本身两个因数

除了1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3、师概括:只有1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的数叫做质数。除了1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们的数叫做合数。(板书:质数合数)

你能举一些质数的例子吗?

你能举一些合数的例子吗?

练习:最的质数是谁?最的合数是谁?质数有多少个因数?合数至少有多少个因数?

5。探究“1”是质数还是合数。

刚才我们说了还有一类就是只有一个因数的。想一想:只有一个因数的数除了1还有其它的数吗?(没有了,)1是质数吗?为什么?是合数吗?为什么?(不是,因为它既不符合质数的特点,也不符合合数的特点。)

引导生明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练习: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吗?

、给自然数分类。

1、想一想

师:按照是不是2的倍数把自然数分为奇数偶数。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把非零自然数分为哪几类?

生:质数,合数,1。

2、说一说。

既然知道了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那么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看什么?

引导生明确:关键看因数的个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如果有两个以上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

四、师生材24页的例1。

老师:除了用找因数的方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还可以用查质数表的方法。

1、师引导生找出30以内的质数。

提问:这些数里有质数、合数1,现在要保留30以内的质数,其他的数应该怎么办?(先划去1,)再划去什么?(再划去2以外的偶数)最后划去什么?(最后划去3、5的倍数,但3、5本身不划去)剩的都是什么数?(剩的就是30以内的质数。)

(特殊记忆20以内的质数,因为它常用。)

2。组探究100以内的质数。

3。汇报100以内的质数。师生共同整理100以内的质数表。

4。应用100以内质数表:

练习:(1)有的奇数都是质数吗?(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

五、思维训练。

有两个质数,它们的于100的奇数,并且是17的倍数。求这两个数。

六、课堂结。

这节课你会了什么?(质数合数)什么叫质数?(一个数只有1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什么叫合数?(一个数除了1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的,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你会判断质数合数吗?判断的关键是什么?(看这个数因数的个数。)

反思:在设计质数与合数这一节课时,我用“细心观察、全面概括、准确判断”这一主线贯穿全课。并在每个新知的后面都设计了一个练习。以便及时巩固加深对新知的理解记忆。最后的思维训练,是给本节课得很好的生一个思维的提升。结又针对全班生做了新知的概括。

生找20以内各数的因数时,我应该注重探索,体现自主。就是放手让生自己想办法以最短的时间找出各数因数,并在我的引导按因数的个数给各数分类,最终得出质数合数的概念。在以后的习中我应当多多提倡自主探索性习,注重“习过程”,而不是急于看到结果。让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在习新知识时根据已积累的知识经验有所选择、判断、解释、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公开课优秀

1.使生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培养生观察、比较、抽象、慨括的能力。

3.培养生自主探究的精神独立思考的能力。重点:质数合效的概念。

难点:质数、台数、济数、偶数的区别

课前谈话:

室里的人分类。体会:同样的事物,依据不问的分类标准,可以有多种-的分类方法。明确:分类的际准很重要。

一、复习旧知

说一说,在我们习的空间,你可以得到那些数?(要求与同说的尽也不重复)

给这些自然数分类。根据自然数能不能被2整除,可以分成新数偶数两类。

板书对应的集合图。

自然数

(能不能被2整除)

生列举的数填写在对应的集合圈里。

问:看了集合图,你想说什么么?(生看图说自己的想法,复习奇数偶数的有关知识)

说明:这是一种有价值的分类方法,在以后的习中很有用。

问:想不想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关于新的分类方法,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进行新课

今天我们就用找约数的方法来给自然数分类。

复习:什么叫约数?怎样找一个数所有的约数?

同桌合作。找出列举的各数的所有的约数。(同时板演)

引导生观察:观察以上各数所含的数的个数,你能把它们分成几种情况‘!

根据生的回答板书。

自然数

(约数的个数)

(只有两个约数)(有3个或3个以上的约数)

引导生思考:只含有两个约数的,这两个约数有什么特点?引出约数的概念。

明确合数的概念。提问:合数至少有几个约数?想一想:1的约数有哪几个?它是质数吗?它是合数吗?

明确:这是一种新的分类方法。看厂集合圈,你想说什么?(生看图说自己的想法,巩固寺数阳台数的知识)

猜一猜:奇数有多少个?合数呢?

明确:因为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新数阳偶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用新知,解决问题。

出示例1 面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5 28 31 53 77 89 1ll

生独立完成。

问:你是怎么判断的?

明确:可以找出每个数所有的约数,再根据质数合数的意义来判断;一个数,只有找到1它本身以外的第个约束,就能判断这个数是合数还是质数。不必找出所有的约数来,这样可以提高判断的效率。

说明: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还可以查表。100以内的质数比较常用,看书本上的100以内的质数表。用质数表检查对例子1的判断是否正确。

完成练一练。

、练习巩固

1、坚持面各数的约数的个数,指出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再用质数表检查。

22 29 35 49 51 79 83

2、出示2到50的数。先划掉2的倍数,再依次划掉3、5、7的倍数(但2、3、5、7本身不划掉。)

生操作后,提问:剩的都是什么数?

告诉生:古代的数家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找质数的。

四、全课总结

到这里,一种新的分类方法,你掌握了吗?生回答:相机揭示课题,质数合数

讨论:质数、合数、奇数、偶数之间是这样的关系呢?

五、布置作业(略)。

3、公开课优秀

知识目标:提高分数除法的计算速度正确率,并能正确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的情操,感受数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欢乐。

解决实际问题。

用方程方法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一、复习巩固,为新知作铺垫

课件出示:

1、写出列各题的数量关系式,判断谁是单位“1”

(1) 故事书的3/5是150本。

(2 )书的价钱是钢笔价钱的2/5。

(3)汽车速度是火车速度的1/2。

2、复习题:写出数量关系式,找出已知量未知量。

操场上有27人参加活动,跳绳的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跳绳的有多少人?

(1)谁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

(2)写出等量关系式。

(3)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

(4)根据题意列式。

生独立完成,汇报反馈。

二、导入新课

看来同们都能正确分析解答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怎么解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一)习新知

1、出示情景图:从情景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简要回答

2、出示例题:

跳绳的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3、讨论:(1)谁为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

(2)根据那句话得到的信息?

(3)你能列出等量关系是吗?

半数:参加活动总人数-2/9= 跳绳的人数

(未知) (已知)

4、你们有什么办法利用以前的知识解答这道题?

同桌互相说说,在练习本上做一做。

生反馈,师板书。

生口头检验对错。

5、对比复习题例1,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二)巩固新知

看情景图,你还能提出问题吗?

(1)生提问题,全班解答。

(2)同桌互相提问题,写出等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练习、巩固

打开书,29页,试一试1,自己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拓展延伸

回过头来看例题,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解答吗?

(用除法计算)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4、最新北师大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需要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来估测从家到校的距离。本节课给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空间,让生回顾、讨论、交流,在必要的时候适当予以指导、提示,而不是过多地干涉生的活动,让生自觉地获取知识,感受到习的成就感。

1、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生的。估测能力。

通过解决“估一估,从你家到校大约有多远”来鼓励用自己的经验总结估测的方法,在交流中体会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并针对不同情况结合生的经验加以估测方法上的指导,提高生的估测能力。

2、及时总结,促进知识的生成。

中,当生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之后,师作以恰当的总结,帮助生把没有表达清楚的地方进行完善。这样,不仅使生受到了启迪,更提高了表达的技巧能力,从而得到成功的体验。

课前准备

师准备:PPT课件

生准备:直尺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过了哪些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它们的度吗?

2、估测一面前的橡皮、铅笔有多,书桌有多高,再用尺量一,看谁估得准。

3、揭示课题:大家估测的结果与实际度十分接近,这节课我们就来挑战一估测更的距离,你们有信心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先复习过的度单位,并让生用手势比划一,加深生对这些度单位的理解。再让生估测一些物体的度,为本节课的习进行预热。

联系实际,习估测方法

1、(课件出示材27页例6)估一估,从你家到校大约有多远。

(1)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生想一想自己上采用的是哪种交通方式。(步行、骑自行车、坐公共汽车等)

(3)每天上在路上要花多时间?

2、组合作,探究、交流估测的方法。(出示课堂活动卡)

(1)汇报估测结果。

预设生1:我走200步大约是100米,从家到校需要走600步,大约是300米。

生2:我从家到校需要坐3站公共汽车,每站地约500米,大约1500米远。

生3:走100米我大约要用2分钟,从家到校我大约要走10分钟,约500米。

(2)说一说你喜欢哪种估测方法,从你家到校的距离适合用哪种方法来估测。

3、总结估测较距离的方法。

方法一步数估测法。先看走100米需要走多少步,再数出从家到校一共走多少步,然后换算出结果。

方法二时间估测法。先看走100米需要多时间,再统计从家到校一共需要多时间,然后换算出结果。

方法站点估测法。公共汽车走一站地大约是500米,只要知道从家到校需要走几站地就能估算出结果了。

结:同们的估测方法真多,也都很巧妙。大家在估测的时候都知道要确定一个单位度,然后看从家到校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度,就能估算出结果了。

4、反馈练习。

完成材27页面“做一做”。

设计意图:先让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估测,并与组成员进行交流,使自己的估测更合理、更准确;然后对大家的估测方法进行总结提炼,加深生的理解并形成技能。

点击查看更多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教案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18373.html

热门阅读

  1. 送给初中同学的感恩节祝福语精选
  2. 初中毕业祝福语:感谢老师的话
  3. 课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
  4. 保障所工作计划
  5. 风镜泽风云乱美文
  6. 承揽合同书模板
  7. 猪年春节五言对联大全
  8. 三字经里的故事长
  9. 个人房屋租赁协议范本
  10. 2019新年微信贺词
  11. 201年3女生节简短祝福语
  12. 表达借酒消愁的句子
  13. 唐代诗人王维轶事典故
  14. 两周实训测量心得体会范文
  15. 海底两万里精美片段摘抄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