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分步揭题,创设感情基调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文学巨匠,有着硬骨头精神的人是──
板书:
2、出示有关鲁迅形象的投影。指名读图片下的文字说明。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家。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真理,追求光明,坚持不懈地战斗。
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即1945年时,他的侄女周晔写了一篇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
3、周晔写文章回忆他的伯父鲁迅先生。鲁迅又是我们广大人民群众所景仰的人,称作先生。
4、学生崇敬地读课题:
二、解词析义,把握感情脉络
1、默读课文,了解一下鲁迅先生在他的侄女儿心中的形象是怎样的?
(阅读后学生谈了自己的初步认识。)
2、随机学习生字新词。你觉得哪个词自己读得最棒,请你清楚、自信地读一读。
(学生跃跃欲试地。)
3、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怎么办呢?
(学生讲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理解。)
⑴ 学生动手,弄懂了囫囵恍然悟等字词的意思。
⑵ 运用丰富的体态语,引导学生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
⑶ 联系语境弄懂追悼等词的意思。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脑海中呈现人们追悼鲁迅先生的场面:有的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晚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堆满了整间屋子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
⑷ 用找近义词的办法理解爱抚一词的意思:
爱抚(疼爱、关心)
(由爱抚一词,教者饱含激情地巧设过渡语:鲁迅先生不幸逝世了,周晔再也得不到伯父的疼爱了,因而──)
三、内外沟通,渲染升华感情
1、过渡语引出第一部分的关键语句: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2、接者设问:
同学们读这一段时,心情怎样?
生:沉重、悲痛。
3、师肯定地说:大家的心与作者是相通的。当时作者还小,不知道伯父是谁,对'伯父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感到惊异,你们通过课外阅读,对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纷纷拿出自制的投影片,把所摘录的内容展示在大家的面前:鲁迅先生的事迹感人至深,他用笔作武器,与敌人作毫不妥协的*;他的文章像匕首像投枪,敌人恨得要死、怕得要命;他在病中坚持写作、与敌人*到底;他爱憎分明。甘做人民的孺子牛学生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列举一个个生动感人的事例。)
4、师进一步激情:鲁迅先生真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然而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这怎不令人悲痛万分!
(再次引出第一部分的关键语句。指名读、突出关键词语读、集体读。学生用心评读着,沉痛追悼这位文学泰斗、这位充满斗志的大写的人 。)
5、师设问:
为什么我们才学了课文的一部分,心弦就*动了呢?
(学生能从写作特色等方面进行总结。)
6、生小结:
学了这一课,我们最深的映象是:人民爱戴鲁迅。作者运用了由果索因的写法。课文具体写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由以上教学过程可以看出这是一节充盈着真情的课,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教者首先分步揭题,创设一定的感情基调;然后运用多种方法有创意地解词析义,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感情脉络;在此基础上把课内外知识相沟通,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形成了教学的**。教学中教者用层层推进的方法,引导学生入境、入情,与课文的作者周晔同爱同悲,充分感受着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实现了语文能力、思想和情感的同步提高。
拓展阅读
1、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感作文700字小学五年级作文
鲁迅先生生前十分受人们的爱戴,死后,仍被人们所尊敬。课文中所讲的几件事就充分回答了社会各阶层的老人、青年、小孩爱戴他的原因。
其中最能教育我的一件事是:鲁迅教育青少年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把书的内容认真地读,还要记在脑子里。这一点,我做的不好。妈妈给我买的许多文学方面的书,我只记住了书里扣人心弦的故事,紧张动人的情节,而那些真正应该记住的知识却被我忽略了。别人和我谈起书的时候,我就胡说一气,碰对了洋洋得意,说错
了,羞得脸蛋通红。读了这篇文章,我一定要改掉这些不好的学习习惯,认真读每一本书,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还要把书里的优美词句摘抄到小本子上,提高我的阅读
欣赏能力。
还有一件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鲁迅先生在冬天的一个傍晚冒着严寒,给一个车夫包扎伤脚,还给车夫一些钱让他回去养伤。这不正说明了鲁迅先生同情劳动人民,帮助有困难的人吗?这一点,我认为自己做得还可以。在班上,有的同学有困难,或是要借东西,我会帮他,有的同学我就没有帮他了。但我以后一定会去帮助同学们的,一定会的。
文章向我们介绍了鲁迅先生最后一件事也很感人。鲁迅先生生前十分关心他的佣人阿三。阿三因为丈夫失了业心情不好,鲁迅先生不让她干重活,让她多休息。但他自己生病了,还三更半夜写文章。这充分体现了鲁迅先生为他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为别人着想的甜头我也尝过的。以前,上美术课时,别人没有水彩笔,我就借给他们,当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也给予我帮助。从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你为别人着想,那他们也一定会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你。
我要做鲁迅先生诗中写的那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
2、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教案《生活中的消防员》及教学反思
清凉一夏 (中班下学期)
活动目标:
1. 知道一些常见的避暑方法。 2. 了解避暑时自我保护的方法。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课件《小乖兔找凉快》;挂图《找凉快》。 2. 经验准备:已有一些避暑的体验。
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律动《我爱洗澡》。 2. 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跳完舞蹈,你们热吗?热怎么办?
夏天很热的时候,怎么样才可以让自己凉快起来呢?(如:吹电风扇、开空调、吃冷饮、扇扇子、床上垫竹席)
3. 出示挂图《找凉快》,和幼儿一起讲述让人凉快的方法。 图片中的xxx在做什么?
请小朋友想一想:xxx为什么要这么做?(引导幼儿说出各种能变凉快方法的原因)
讨论:那我们在吹空调、吃冷饮、吹电扇时应注意些什么?(如:吹风扇不能将*入扇叶中、游泳必须有大人陪同) 4. 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怎样让自己变凉快。
教师小结:我们真棒,找到这么多让自己凉快的方法。(适当吃冷饮.吹空调,多喝水,绿豆汤,吃西瓜,少剧烈活动等。) 5. 观看课件《小乖兔找凉快》
让幼儿随课件中的小乖兔一起去寻找更多让自己变凉快的方法,如:游泳、冲澡、找树荫。
6. 活动延伸:在我们幼儿园也有凉快的地方。你能找到吗?
活动建议: 环境创设:墙面悬挂各式各样的扇子
教学变式:活动延伸活动课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理解情况,变成让孩子了解《动物找凉快》的方法。
【附】《动物找凉快》
1.蜻蜓将身体高高竖起,减少太阳照射身体的面积。 2.大象会将沙子或牧草都甩到背上遮阳。 3.袋鼠用舌头将两只手舔的湿湿的来降低温度。 4.沙漠之舟骆驼身上的皮毛就有防晒功能。 5.黑熊象洗澡一样,舒舒服服的泡在水池里。 区角活动: 语言活动区
投放跟避暑有关的书籍
和幼儿讨论夏天避暑的方法,将讨论结果记录在“清凉一夏”的海报上。如:
——穿什么样的服装比较凉快?(裙子、短裤、凉鞋等) ——有什么清凉的食物?(冰的水果、冰水、冰棒等) 美工活动区
投放各种扇子、伞、绘画纸张等手工材料。 家园共育:
请家长与孩子一同收集避暑资料,扩展幼儿的知识面。 请家长将与孩子一同避暑的照片资料带到幼儿园共享。 领域渗透: 语言领域、科学领域
课件故事: 《小乖兔找凉快》
今天是星期天,乖乖兔去找好朋友小公鸡玩,他蹦蹦跳跳的来到小公鸡家,站在门口喊:“小公鸡快来和我一块玩皮球吧。”于是,小公鸡和乖乖兔在草地开心的玩着,可是天太热了,不一会他们就玩得满头大汗了,乖乖兔对小公鸡说:“太热了,怎么才能凉快呢?”小公鸡说:“我们去牛伯伯的冷饮店坐坐,喝杯冷饮吧。”
乖乖兔和小公鸡喝完了冷饮感觉好凉快啊,于是又来到了滑滑梯上玩,又玩得满头大汗,乖乖兔说“太热了,怎么才能凉快呢?”“哦,我想起来了,妈妈说天热要多喝水,那就到我家喝水吧。”他们来到了乖乖兔的家,发现桌子上放着妈妈为他们准备了甜甜的绿豆汤,他们一口气就把绿豆汤喝完了,可是还觉得有点热,于是乖乖兔打开冰箱拿出凉凉的西瓜和小公鸡高兴的吃着。小公鸡说:“今天真高兴,吃了绿豆汤和西瓜现在真凉快,天快黑了,我要回家睡觉了,再见。”于是小公鸡和乖乖兔回到了各自的房间,开着空调甜甜的睡了。 音乐《我爱洗澡》
附:
活动目标参照《指南》内容:
1.活动目标1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适应目标:愿意并主动参加群体活动。能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 2.活动目标2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人际交往目标:感受规则的意义,并能基本遵守规则。 活动过程参照《指南》内容:
1.在谈话环节中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人际交往目标:喜欢和老师交谈,有事愿意告诉老师。 社会适应目标: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2.在看图讲述、表演环节中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人际交往目标:能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和任务。
社会适应目标:在教师提醒下,能节约水电。) 3.在延伸环节中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人际交往目标: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不愿意依赖别人。
3、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教案《生活中的消防员》及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领域教案《生活中的标志》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发展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知道它们的含义与作用,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生活中的标志》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知道它们的含义与作用。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重难点分析:
1.重点:引导幼儿熟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标志。
2.难点:在认识一些标志的基础上了解其不同类别和作用。并尝试运用。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常见各种标志。
2.自制课件、各种标志图每组一份(注意安全、人行横道、禁止烟火、当心触电、禁止触摸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录像,就其中的交通安全小故事鼓励幼儿探索根据什么标志过马路?
2.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录像中有哪些交通标志?除了注意信号灯标志,还有哪些标志?
3.小结:交通标志给行人、车辆提供了指引,提醒人们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二)拓展认识标志
1.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请幼儿说一说在什么地方见过什么标志。
指导语:除了马路上的交通标志,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标志呢?之前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找到了哪些标志呢?(请幼儿说)
小朋友真是爱观察的孩子,标志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
(1)出示禁止烟火标志。
提问:这是什么标志?标志上有什么图案?你在哪里见过这个标志?它告诉我们什么?
小结:这是禁止烟火标志,它告诉我们附近有容易燃烧的物品,一般在加油站、图书馆、仓库等地方会看到这个标志,禁止人们使用明火,以免引起火灾。
(2)出示当心触电标志。
提问:这是什么标志?你在哪里见过这个标志?它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当心触电标志警告我们要远离电厂、高压电线杆、变压器等有电的地方,在家也不要玩有电的物品,因为电是很危险的。
(3)依次出示“注意安全”
“当心滑跌“紧急通道”“当心中毒”“禁止吸烟”“禁止游泳”“禁止触摸”等常见标志引导幼儿认识。
3.请幼儿讨论标志的用途。
提问:生活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标志?它们对我们有什么用?
小结:标志通常出现在人口较密集的公共场所,它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提醒大家遵守公共秩序。
4.引导幼儿从图案、颜色、形状、意义等方面加以比较,区别三种性质的标志。
指导语:那么多的标志,我们怎么能把它们都记住呢?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它们的颜色、形状一样吗?如果请你给它们分分类,你觉得应该怎样分?
小结:一种标志代表一种意思,它的图案简单、易懂;标志通常分为三类,黄色作为底色的标志,是提醒或警告我们要当心注意的,叫做“警告标志”;蓝色或绿色作为底色的标志,提示我们应该怎样做,通常叫做“提示标志”;一般画红色斜杠的标志表示禁止我们做某些事情,叫做“禁止标志”。
5.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对标志的认识,初步学会运用标志。
出示生活中的场景,请幼儿找出这些地方需要的标志。
指导语:小朋友认识了那么多的标志,老师来考考你们吧,一会请小朋友分成六组,每组六个相同的标志,每个小朋友选一个标志拿在手中,当大屏幕上出现画面时,你认为应该出现什么标志,请拿这个标志的小朋友迅速到前面来,哪一组的小朋友反映最快,而且还答对了,就为你们组争得一颗小星星。
小结:每种标志都有自己不同的意义,放在适合的场所,才能起到它们的作用。
(三)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在活动室、幼儿园教学楼内走动观察,请幼儿根据手中标志的意义寻找适当的位置粘贴。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本文扩展阅读:标志(logo,又写作标识,二者读音都是biāozhì),是生活中人们用来表明某一事物特征的记号。它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除表示什么、代替什么之外,还具有表达意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等作用。标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表明特征的记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19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