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实录案例及反思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10:43

《将相和》教学实录案例及反思

《将相和》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语文第十册,它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它以秦赵两国矛盾为背景,具体地叙述了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与蔺相如由失和到言和的事实,歌颂了蔺相如勇敢机智、热爱祖国、顾全大局的思想品质,也赞扬了廉颇知错认错的精神。教学这篇课文时,执教者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清楚将相之间“不和”到“和”的过程以及原因,长文短讲,透过三个小故事进一步探究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帮助学生深入感悟文本内涵。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将相和》,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将相之间开始为什么“不和”?在课文中找到根据。

(学生自由看书、标记相关语句,老师**。)

生1:我找到了:“廉颇很不服气……下不了台!”主要是廉颇妒忌蔺相如,所以会“不和”。

生2:我还看出蔺相如处处让廉颇,避免激化矛盾。

师:廉颇认为蔺相如只会“耍嘴皮子”?你认为廉颇的话有道理吗?请结合“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来说说蔺相如当时的表现,并且讨论一下:蔺相如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是怎样的?

(学生读书,讨论。)

师:谁能说说蔺相如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上有什么表现给你的印象很深刻?说明蔺相如有什么特点?

生3: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后,他巧妙地要回璧,并理直气壮地说要用头撞璧,让秦王既恼怒又害怕,说明他聪明、勇敢。

生4:秦王按蔺相如的要求举行典礼时,蔺相如早叫手下把璧送回赵国了。他这样做,完全可能激怒秦王惹上杀身之祸,可他却大大方方对秦王说明(生读蔺相如的话),说明他不仅勇敢机智,还热爱祖国。

……

师:“渑池会”是双方首脑会晤的高层对话会议,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领导人拥抱握手等,即使彼此之间有很深的矛盾,表面上是客气礼貌的,你认为蔺相如在这次会议上的表现“出格”吗?

生5:秦王先失礼叫赵王“鼓瑟”,并叫史官做记载,侮辱赵王,导致蔺相如要怒发冲冠,要求秦王“击缶”,以死相拼的目的是维护“国威”。

生6:说明蔺相如有胆识,让秦王再吃“败仗”。

……

师: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会”两故事中光彩照人,可是在后来的故事“负荆请罪”发生之前,见了廉颇就像“老鼠见了猫”,为什么?

生7:他不想“将相不和”,他是为了祖国(生读蔺相如的话)。

生8:说明蔺相如热爱祖国,顾全大局。

师:廉颇将军呢?他又是个什么人呢?

生9:他知错就改,也很热爱祖国。

师:廉颇知错就改了就可以了,他干嘛要背着荆条去请罪?难道他不怕丢人吗?再结合插图想象廉颇背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时会说些什么?蔺相如又会怎么说?

(学生讨论,体会“将相和”的重要意义。)

师:“将相和”有什么重要意义?

生10:有利于团结,团结才有力量。

生11:将相团结,就会让赵国日益强大。

……

在小学教材中,《将相和》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对这类课文,老师一般采取“长文短讲”的办法。那么既然是“短讲”,就要求老师懂得必须“取舍”。我在教学这一课时主要采取“淡化故事、强化人物”的办法,让学生通过“看故事”,探究主要人物蔺相如的思想、个性等,从中走进人物的心灵;对次重点人物廉颇的理解,也通过他在“负荆请罪”故事发生前后的言行,剖析他的思想、性格等,分析两人的“不和”到“和”的过程以及原因,体会主要人物蔺相如的思想境界,进而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抓主干、去枝节”,这是我教学“长文”的一贯做法。如果在教学时“胡子眉毛一把抓”,学生的思维容易紊乱,对课文的学习失去兴趣。在设计教学流程中,我始终注意对教学细节进行细致推敲,围绕“不和”到“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读议结合,探究人物的思想个性等,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写作意图,就可以让学生把握住这篇课文的主旨。

“理清思路,弄清三个故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我教学此课时的一个设想。当然,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做适当调整,我在学生理解问题不清楚时会放慢教学进度,但决不会“越俎代庖”。因此,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比预想的课时多花了一课时的时间。我想:只有学生真正弄懂了故事的这种内在联系后,思想才会豁然开朗,对探究文本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多花点课时来学习,时间也花得不“冤枉”。

拓展阅读

1、幼儿园小班优秀科《玻璃木头》

《中班优秀音乐《锯木头》含》这是优秀的中班音乐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优秀音乐《锯木头》含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律动感应乐曲节奏,并尝试用乐器伴奏。

2、能够安静倾听歌曲,并感受音乐游戏的快乐。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内容,唱歌曲。

4、通过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乐器、ppt

2、经验准备:会使用乐器

活动重点:通过多种方式感知节奏

活动难点:句式的掌握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

1、听音乐进室,故事引导,幼儿带入情境,激发幼儿愿意帮助小蚂蚁的愿望。

师:(出示挂图)小蚂蚁在其他昆虫的帮助下,运来了好多的木头,他们准备开始搭舞台,要怎样才能把这些木头搭成舞台呢?会用到什么样的工具?

2、出示图片,让幼儿认识以上三种工具。

3、认识三种工具,并习他们的使用方法。

二、音乐律动

1、启发幼儿想象锯木头的动作。师:小朋友用双手怎样做锯木头的动作,还可以用哪里锯木头呢?

2、配合音乐做动作。

3、启发幼儿尝试创编出钉木头转木头的动作。师:木头可以用来锯,还可以用来怎样?怎样钉?怎样转呢?

4、播放音乐,师与幼儿一同听音乐做律动。

5、单人双人锯木头游戏

三、使用乐器伴奏

1、出示三种乐器,让幼儿在舞台上表演

2、可多次表演,分组表演

音乐启蒙育有利于挖掘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音乐是一种艺术形象,通过音乐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敏感性。音乐对于幼儿情感的发展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使他们对事物美的认识更进一层。通过音乐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谐的发展。

中班优秀音乐《锯木头》含这篇文章共1997字。

2、幼儿园小班优秀科《玻璃木头》

小班优秀科《玻璃木头》含适用于小班的科主题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活动,能探索木头玻璃的不同之处,了解木头玻璃的不同特性用途,对周围生活探索活动感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优秀科《玻璃木头》含吧。

【活动目标】

1、了解木头玻璃的不同特性用途。

2、通过观察触摸活动,能探索木头玻璃的不同之处。

3、对周围生活探索活动感兴趣。

4、通过验培养互礼让,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能说出周围物体的名称,认识玻璃木头。

物质准备:木制玩具玻璃制品(金鱼缸、小木偶、玻璃球、玻璃杯)木头块一盆水、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感知木头玻璃的不同特性。

1、师:大家看,老师的桌子上有哪些东西?(幼儿说出物体的名称)

2、大家摸摸、捏捏,仔细看一看,还可以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你们知道这些东西是用什么做的吗?(如:金鱼缸是玻璃做的,小木偶的木头做的等)

4、木头玻璃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比较木头玻璃的不同之处)

小结:玻璃是透明的,木头是不透明的,玻璃摸上去是滑溜溜的,木头摸上去的粗糙的、硬硬的。

二、操作验。

1、师:如果玻璃木头放入水中,大家猜一猜,会怎么样?

2、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操作验,玻璃木块放入水中观察。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鼓励幼儿互介绍过程结果)

三、寻找室里的玻璃制品木制品。

师:在我们活动室里有玻璃或木头制成的东西吗?我们大家一起找一找吧。(幼儿找一找)

四、了解木头玻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师:你们还见过哪些东西是木头或者玻璃制成的?

2、启发幼儿想象各种木制品玻璃制品。

如:木头做的东西有桌子、椅子、梳子、床等;玻璃做的东西有玻璃杯、镜子、玻璃窗、玻璃瓶等。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本文扩展阅读:玻璃是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是用多种无机矿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等)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辅助原料制成的。

3、小班阅读蚂蚁西瓜

今天孩子阅读的是绘本《蚂蚁西瓜》,这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上得最揪心的一次课,整个阅读过程,很多孩子都不在状态:有的孩子一直在做自己的事,偶尔眼睛瞥过来看那么一眼,有的孩子一直在自由地插嘴,有的`孩子偷偷地同伴说话,有的还故意弄出点什么声音来,鞋子声、椅子的响声,简直让我无法忍受。

本次活动重点引导幼儿理解几张ppt的内容,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说一说演一演来诠释,而猜测是整个活动的重中之重。

活动分为三个环节,开头以猜想导入,让孩子知道故事的主角??蚂蚁、西瓜,并猜一猜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图片一出现孩子们的目光就被紧紧吸引住了,有的说蚂蚁要吃西瓜,有的说小蚂蚁要搬回家好朋友一起吃。孩子们的回答都很精彩,给了我眼前一亮的感觉。

观察图片理解故事是活动的重点环节,我通过设置情景让孩子们在看一看、猜一猜、说一说、的过程中理解故事内容,并感受小蚂蚁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爱动脑的优点。

活动刚开始的几张图片过得有点过快没有深入引导幼儿理解图片内容,没有给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想去猜来回答。这是我在以后的活动中需要特别注意改进的地方。

同时,活动中让孩子们动的有点不够。如果在习小蚂蚁的动作时采用集体、小组、个人这样多形式的方式,让孩子们演一演,孩子们对于动作的理解会更深刻更容易,整个活动也会更有趣。

通过此次执我知道了自己的课堂还要习完善的地方很多很多,也让我更清晰了以后的绘本活动该如何更好地去上。

作者:佚名

4、幼儿园小班优秀科《玻璃木头》

小班科《冬天》含适用于小班的科主题活动当中,让幼儿在师的鼓励下积极观察,并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了解现在是冬季,初步感知北方冬天南方冬天的一些简单特征,让幼儿感受冬天到了,知道冬天很冷,人们有很多保暖的方法,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科《冬天》含吧。

活动目标:

1、了解现在是冬季,初步感知北方冬天南方冬天的一些简单特征。

2、在师的鼓励下积极观察,并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3、让幼儿感受冬天到了,知道冬天很冷,人们有很多保暖的方法。

4、通过观察冬天的花草树木的变化,知道冬天的天气特征人们的衣着变化。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挂图。

1、师(指着北方冬天的场景):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场景?为什么?

2、师:北方冬天会下雪,地上、屋顶上都积了一层厚厚的雪,叔叔正在铲雪呢。小朋友们有的穿上厚厚的棉衣在堆雪人;有的在锻炼身体;河面上结冰了,有的小朋友在河面上滑冰。这是北方的冬天,南方的冬天我们这里一样吗?

3、师:南方的冬天与北方的冬天不一样哦!南方的冬天是怎样的呢?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吧!(师手指南方冬天的场景,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4、师小结:南方的冬天很少下雪,但是也很冷,人们也要穿着厚厚的衣服。

三、活动结束。

表扬上课认真的小朋友。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本文扩展阅读:冬天,又称冬季。北半球一年当中最寒冷的季节,其他的为春、夏、秋。天文上认为是从12月至2月,中国习惯指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十、十一、十二"三个月 。

点击查看更多《将相和》教学实录案例及反思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21323.html

热门阅读

  1. 游梅雨潭日记
  2. 死神也怕咬紧牙关爱在牙齿间感人故事
  3. 向如诗的岁月告白也告别生活随笔
  4. 201父亲节给爸爸的祝福语
  5. 201年鸡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祝福语
  6. 弟子规学习心得范文
  7. 《亲政》翻译及赏析
  8. 201年情人节祝福语送老公
  9. 社会实践报告的评语
  10. 不和回忆较劲美文
  11.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服务月活动总结
  12. 《爸妈不是我的佣人》读后感400字
  13. 2019年春节贺词
  14. 各种各样的声音教学反思范文
  15. 2016年经典的开学日祝福语短信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