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吃大闸蟹生活随笔
朋友颜先生请我去德国波恩白相,附加的激励机制居然是:我请侬吃德国大闸蟹!言下之意,德国大闸蟹不知要比阳澄湖大闸蟹好吃多少。
原以为在德国吃大闸蟹是一件很奢侈很逸兴的事,不料却以惊险开头。
“这蟹,莱茵河里捞的吗”?朋友的家就紧挨着莱茵河,我想当然地问,孰料朋友连连摇头:没有捕捞证,在德国万万不能捕捞!
话音刚落,一群孩子在朋友孩子的带领下冲了进来,颜先生见状,大大失态,居然像堵枪眼的英雄一样,“呼”地一声向满大盆的大闸蟹扑上去,然后回头对着儿子用上海话喊道:快点领伊拉出去!
儿子幡然醒悟,呼隆隆地带人跑了,我等被吓得一身冷汗,朋友忙解释:这里是个悖论世界,黄鳝甲鱼大闸蟹一百样都能吃,不犯法,而且不贵,大闸蟹每公斤也就5至8欧元,但只能吃死的,谁在家里动刀,或见血的,甚至活货而宰杀未遂的,都会有人举报。
我看了看“德国大闸蟹”,雌雄都3两左右,青褐色的背壳,肚子不怎么白,爪毛也非金黄色,而是枯黄色的,卖相似乎远远不如阳澄湖的喜感,只不知味道如何。
颜先生吃蟹不喜煮而好蒸,说这样的话,原汁原味毫不泄漏,但他的调料不敢恭维,认为有醋漂几根姜丝即可,内子看了大不以为然,拿过生姜,细细剁成大把的姜末,入醋,再加重糖,马上旌旗飘扬。
说起大闸蟹被欧洲商船的“压舱水”在上世纪初带到欧洲,早已不是新闻。因没有天敌,遂成灾害。
眾所周知,“吃”,才是抑制物种最佳的手段,但德国人抵死不吃大闸蟹,从最初咬牙切齿地把它们大量地做成饲料,到如今德国一些渔业公司从易北河、莱茵河捕捞大闸蟹后,“半公开”地供应中国移民家庭和中国餐馆,不能不说是个进步, 而且当然地——德国大闸蟹都是野生的。
野生的口感没话说。首先是雄蟹的膏,粘稠而微甜,那种香,沁人心脾的香,正是我们三十年前闻惯的蟹香,同样是人类的器官,我就想不明白,为什么白种人的鼻子闻上去就是“腥”呢?由此想到我们宫廷谜语级的美味,什么龙肝、凤髓、麇吭、豹胎、猩唇、熊掌……除了熊掌基本都是意淫之物,龙肝,据考证就是白牡马的肝脏。麇吭,就是小獐子的颈部肉,能比猪颈肉更鲜嫩吗?猩唇更是著名的吊诡食材,你以为猩猩的嘴唇,其实不过是驼鹿脸部的干制品而已,喻其珍贵,无非罕见罢了,哪里及得上野生蟹膏之万一呢?
雌蟹的“黄”自然也腴美,同样因为野生,蟹壳一剥开,蟹油居然立刻溢出来,似乎比雄蟹更其香腻,说句实话,吃这种蟹而去蘸调料,那真叫一个“巴”!跟吃鲥鱼刮鳞有什么两样呢。
李白《月下独酌》说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可见蟹肉很不寻常,也许闻惯了大陆蟹的“药香”,我们对“金液”之美已不太习惯,首先是诧异蟹肉原来可以如此有弹性,一剥出竟然还是笔挺的一字型,哪像我们这里的蟹脚,肉一离壳就蔫软地挂成了Ω。其次是甜,天然谷物的那种轻微的“甜津津”,你一上舌尖,就又拒绝调料了,觉得被醋姜一熏,肉又糟践了,唐代诗人唐彦谦有诗:一斗擘开红玉满,双螯咂出琼酥香。蟹黄不过是“红玉”而蟹肉就是天上人间的“琼酥”了,我想他大约也是不蘸调料的一族罢。
在德国吃大闸蟹只有一点遗憾:“环境较差”。决不是不卫生,更不是太嘈杂,而是氛围违和,没有几株疏竹斜影,没有几声吴侬丝竹,没人和你聊苏东坡“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的牢**,更没人和你聊李笠翁日积一文以备买蟹的“养命钱”,就知道吃。周围都是黄油面包与带血的牛排,你会隐隐觉得“蟹不是这样吃的”。环境很重要。你会觉得真正的吃货,不该只知道呲着獠牙直奔刀镬。
拓展阅读
1、大学生日记随笔生活
一转眼,一下子。泪雨朦胧,雨点敲打着这个世界,正像敲打着此刻的心情。风不懂云的漂泊,云不懂雨的落魄,眼不懂泪的懦弱。
人生有太多的不懂,太多的不如意。一曲《光明》云淡风轻的飘过,灵魂深处的震颤,击碎了那颗本该破碎的心。
离开了,那个本不属于自己的地方。正像从一开始就不曾来过一样,也许是已经习惯,也许是早就麻木了。
一场等待没有结果,所有的付出都是无用功。现实是残酷的,容不得人半点的思索。仿佛结局像是注定的,一场没有结果的游戏,注定是输的。
一瞬间的幻灭,像是美丽的弧线,这一刻,疼痛了,伤心了,清醒了,明白了……
成熟要付出代价的,没有什么是可以白白给你的。人生是何等的现实啊,它能教会你许多,也能改变你许多。
成败也就只是一瞬间罢了,得失全在一念之间。
2、大学生日记随笔生活
已是深秋,吵闹的知了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清脆的蛙鸣也难觅踪迹。初秋时那夏日的余毒此时亦不复存在了。呼吸那秋风中零落的气息,我的心便开始蠢蠢欲动起来。出去走走吧,出去走走吧,内心深处的呼唤如同进击的战鼓一般一遍一遍敲击我的心灵。
一个人,走在坑洼不平的小路上,每走一步,都可以感受到泥土的味道。那么的踏实,那么的令人心安。左边的稻田里满是收割后留下的稻草屑,静悄悄的躺在那里,好似迟暮的老人,享受这秋日的余晖。
小路的右边是干涸的沟渠,原先那鱼虾极易隐匿的地方,现在已被厚厚的水泥抹平了。渠里不算光秃,干焦的污泥上冒着枯*干草。真是令人惊叹,那一根根可以被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可折断的小草居然可以穿透人力不可凿的“铜墙铁壁”。屹立于飒飒秋风之中。
走着不多会,就感到疲乏了。一边感叹于自己的身体素质日益下降,一边停下脚步,闲立于一池塘边上,背对着稻田顺着明亮望去。好一处醉人的风景。远处,一排密密麻麻的杨树就像台上褶皱的幕布一般,遮住了它后面的神秘。给人一种被猫爪挠的感觉,让你着急期待那幕后之美,却又难已触摸得到。
而那树梢上的金乌好似挂在幕上的聚光灯,增亮已不是它的职责,朦胧才是它的任务。看那被它染红了的半边天不正是如此吗?收缩一下目光,再看看近处。杨树不再是密集,挺拔地站立着了。它们七倒八歪,勾肩搭背,就像喝醉酒一样。瞧,它们脸上那闪闪的红晕不是最好的证明吗?薄散的炊烟经秋风的指引,轻柔地荡过树梢。
远处的归鸦火烧火燎地朝林子里钻,偶尔传来几声喳喳的麻雀声。“嗞”的一声,一片,两片秋叶向大地旋舞,估计是那几个调皮的鸟儿不小心的吧。学着稻草屑,张开双臂,闭上眼睛,沐浴这金*余辉,呼吸这安详的宁静,一切烦恼顿时烟消云散。
感受到脸上的温度正在下降,我缓缓睁开双眼。东边凄清的月光正在挤压西天的红霞。两者仿佛在打一场拉锯战吧。可是金乌毕竟忙了一天了,累了。它需要休息了。悄悄的拉扯它那金*裙摆退出幕后。留恋与不舍,直至消失。
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气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此时的秋才是秋之为状吧。可是谁能想象一刻钟以前,整片天地还是那么的醉人。回去吧,回去吧,露珠已经上来了。是啊,冬离我们不远了。
3、大学生日记随笔生活
元旦假期,本是说好跟一要好的同学聚个会,她带男朋友回家,我也恰巧走了个亲戚,虽然我回来的他还算早,她走的也挺晚,但是都没有再碰面。互留信息:我回来了,你回去了吗?
家是一定不回,太怕催婚,面对眼前的困惑,所以说走亲戚也是个借口,在逃避,我事先打电话说清缘由,因此到亲戚家他们就不会再过多的问我,聊天还是难免聊起来这个敏感的话题,但都是极力的说我父母的苦衷,说农村家里的观念,又加之跟村里一般大的人都成家,也是着急。
我也知道躲是徒劳的,结婚是必然,只是早晚的问题。人都会有迷茫的时候,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年龄段的迷茫,他讲到我姨夫每次郁闷或者找不到方向的时候就去火车站或者汽车站看那么乞丐,回来就看着轻松多了,我听后不禁哈哈大笑。却也觉得有些道理,每个人迷茫都有发泄的方法,这个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了。
我下意识的想到同学这次回来,她大概觉得现在找我玩会刺激到我。我刚失恋,她不敢安慰,不敢多说一句,甚至都不来找我玩。当然我没有怪罪她的意思,她也是考虑我的感受,怕触碰我痛处。又觉得站着说话不腰疼。这是我们从小到大的习惯,无时无刻都在比较着,在学校时比学习,在现在比谁嫁得好,尤其身边的人,会更加的在意。
我们很多人的不幸就来源于此,看到别人生活的好就不幸福,看到身边的同事加薪升职就恨得不得了,这样会活的很累,所以说人的生活要不要比较呢,也是要的,比如我姨夫的比较还算理智,这种跟不如自己的人比较,起码能比出自信和快乐。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就不觉得自己有多惨了。找到了一点心里安慰。那么那些乞丐呢,他们跟谁比,可想而知,他们跟要的比他们多的同伴比,要的多心里多会骂道几句。这就是嫉妒,攀比的另一层含义我觉得是妒忌,那些乞丐对马路上衣冠楚楚的行人*不会去比较,他们顶多羡慕。觉得这是别人的生活。人大多都以身边的人为中心,很少以自我为中心,为更高层次的人为中心去生活。
跟自己比,俞敏洪说过,你不要管街上的人走多块,永远有人比你走的更快,也永远有人比你走的更慢,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状态下,往前走就好了,说不定慢慢就走到幸福的前面去了。
人是改不掉比较的,那么比较之后身边的人可以激励你,给你的是动力,不要觉得是压力,更不是痛苦,你就上升了一大截。请为了自己活着,但是仔细一想还有那么的亲人的目光,又不敢狂出此言。可以去比较,每天多看看自己,学着去跟昨天的自己比较,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也不要局限于周边,我们可以有个梦想,向着更高层次的目标奋斗,只管走着,就不会那么累了。
4、大学生日记随笔生活
迷迷糊糊的,我在这个世上活了28年了,真的感觉很茫然,经常独自感叹时间流逝的速度原来是这么快,特别是参加工作之后,每月都是做着同样的事情,一眨眼又到这个月交报表的日子了,啊,原来在这个公司已经呆了这么多年了,啊,原来她的小孩已经能走路了,我记得那时候她还和我下班后一块出去压马路呢,原来时间是按天走的。
不管你是幸福的还是悲伤的,不管你是孤单的还是喧闹的,不管你还是不是原来的你,时间都陪着你,看着你,时刻提醒着你,我们这无常的日子又过去了一天哪……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还是小时候吵着妈妈要吃足球巧克力的那个孩子,是偶尔偷拿爸妈一两毛钱出去买小吃的不懂事的孩子,是扫一次地能得到爸爸奖励的小象卷笔刀的那个孩子。
我经常看小说,睡觉前看,上厕所看,有时候走路也看,只要有那么一丁点的闲暇时间我就会拿来看小说,我比较喜欢穿越的,不管是不是架空我都爱看,然后就会幻想自己假如能穿越回过去,我会怎么做,我会为了看天蚕变而偷偷摸摸大半夜爬起来看电视吗,我会认为自己取得年级前五名而沾沾自喜吗,我会那么不懂事吗,答案显而易见是不会。我会成为一个真正让爸妈骄傲的好女儿,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碌碌无为的活在这个世上。
既然已经这样了,小说也只是小说,虚幻仅仅只是那飘渺的虚无,那我会想其实现在也不算晚认知到自己与别人的区别,但是我是真的讨厌自己知错不改的坏毛病,其实就是对自己太宽容导致的。这样的我就不会那么容易有朋友,不会那么容易成功,不会那么容易积累财富。但是我不后悔,因为在这一世我遇到了世上最好的爸妈,我爱他们,我想为了他们改变,现在起,也不会太晚,对吧?
28岁,我真正认清自己花了太多时间,太大代价,但是才28岁不是吗?什么都不会晚,只要我愿意,没有我做不到的!
5、大学生日记随笔生活
下班路上,一串无忧无虑的笑声随着一阵奔跑的脚步带着风从我身边吹过,发梢微动,一丝清凉,心里空落落的,不禁感叹岁月的脚程是那么快,快到我猛然清醒时眼前的景色已经改天换地了。
曾经,想当年,这样充满回忆而又一去不复返的词组从没想过也能自然的从我的嘴巴里飘出来,其实我个人是不太喜欢这样无奈的感觉的,那代表着失去,我已经失去了青春,失去了爸妈的青春,自己的青春,小伙伴们的青春,但是就像别人的说的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的记忆却自动的选择记住了曾经青春的岁月,而且越发历久弥新的感觉,但是越是靠近自己的事情反而是越能被自己忘记。
其实我想说,记忆是美好的,但是把我当下却是更加重要,就像那年我们奔跑在校园的操场的时候,我们是记着当下的快乐的,懂得享受快乐带给我们的清新的或者浓郁的香气,真的。但是渐渐走进社会生活之后我们却被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消磨了那种享受快乐的心情,每天在不见阳光的、恒温的办公室呆着,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不管身体还是心理都是水晶般脆弱,容易受伤,与大自然打交道越发少了,每天在钢筋混泥土和汽车尾气中穿梭,欢笑中也不自觉的带着压抑的感觉。
我们商量一下,不如哪天我们出去走走怎么样,就去我们读书的学校,最好是中学时代的校园(假如它还在那儿),去看看曾经的操场是否还是那样静静的呆在那儿,和几个交心的朋友一块聊聊往事,聊聊最近的心事,也会说其实物是人非也是一种幸福。
于是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其实没什么大不了,让这些不愉快随着那奔跑的孩子带来的风飘散在空气中吧,让那些快乐感动跟随我们的脚步继续前行,随心大笑两声,身心舒畅,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手拉手的奔向幸福的今天吧……哈哈哈……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21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