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番茄太阳》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以“我”的见闻为主线,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叙述盲童明明的言行举止,描绘她的音容笑貌,同时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盲童的喜爱之情。明明虽然看不见美好的世界,可是她美丽可爱,聪明机灵,有一颗善良的心,懂得关爱别人,她就是一个“番茄太阳”,挂在了我心里,让我感受到了温暖。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先交代“我”在菜市场上,看到盲童跟父母看摊位,父亲常帮她通过抚摸来认识各种蔬菜;接着讲盲童的名字叫明明,是一个聪明富爱心的小女孩。最后讲明明将去接受复明*时说要把自己的腿献给我,使我感到无比激动。课文对话较多,重点是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明明美好童心对我的*,理解“番茄太阳”的含义。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最后四个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童心对“我”的*,有感情地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番茄:这是什么?(西红柿、板书:番茄)
2、这些名称说明了番茄的基本特点,来自西方(番是外国的意思),茄科植物,形状像柿子,果实红色。
3、它与太阳(板书:太阳)有什么相似点吗?(又红又圆)
4、齐读课题,说说自己读题后的疑问?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中写了哪些人,写了什么事?
2、了解作者
作者卫宣利,在一次车祸中瘫痪,靠双拐走路,为逃避父母包办婚姻来到课文所讲的这座小城。心情灰暗的卫宣利因为一个盲童小女孩而发生了改变。让我们来了解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3、自由朗读课文
4、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字词朗读:番茄盲童天使清脆颜色捐献亲戚忙碌角膜复明
分自然段朗读,读准字音,读通长句子,读熟课文。
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盲童:双目失明的孩子。
角膜:人和一些动物眼球前方最外面的一层纤维膜。
复明:失去的视力又得到恢复。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时间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思路。
一(1——4)交代“我”在菜市场上,看到盲童跟父母看摊位,父亲常帮她通过抚摸来认识各种蔬菜。
二(5——14)讲盲童的名字叫明明,是一个聪明富爱心的小女孩。
三(15——17)讲明明将去接受复明*时说要把自己的腿献给我,使我感到无比激动。
4)分段朗读,将我的内心变化与盲童明明对我的影响联系起来体会。
我原本心情如何?后来呢?是什么原因发生变化的?
5、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读字组词。
2、分析字形,指导写好关键笔画。
3、书本描红,完成练习册。
四、作业设计
2、摘录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第2课时
教学目标:精读课文,感悟明明美好童心对我的*,理解“番茄太阳”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字组词。默写相关词语。
2、用上所默词语说课文主要内容。
番茄是一种蔬菜,(板书:“番茄”二字)谁来简单说说它的样子?
1、指名简述。
过渡:可是,明明双目失明,那她是怎样了解番茄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静静地读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动笔圈圈、点点、画画,简单写写你读了这段文字的感受,等会儿我们来交流。
2、学生静读体会第二部分。(屏幕显示:第三自然段)
3、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1)体会亲的“耐心”。(屏幕显示:“耐心”)
(2)抓父亲的动作:“拉、来回抚摸”体会父亲对明明的疼爱。(屏幕显示:拉、来回抚摸、)
(3)谁来读好父亲的话。指名读出父亲对明明的关爱,评议后齐读体会。
(4)引读,从几个“笑”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体会明明的乐观和一家人在“风雨中”和和睦睦,相亲相爱的动人场景。((屏幕显示:“笑”)
4、多么美好的画面啊!明明一家在残酷的命运面前依旧笑得这样灿烂,对美好生活的充满着向往,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自练后齐读。
过渡:每次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就由灰暗无比变得温暖起来。
师:随着交往的深入,我和这家人熟了,请你自由读读5~14自然段,感受一下明明又是个怎样的孩子?(聪明、漂亮、好问)
找到相应描写明明漂亮的段落,聪明、好问的语句,读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5、明明问起了什么?(太阳)太阳带给你什么感觉?(板书:“太阳”二字)
6、指名简述。(温暖、美好、光明、灿烂)
7、指名分角色朗读8~13自然段。想想:明明为何把太阳叫“番茄太阳”?
8、(屏幕显示:“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指导表情朗读,读出明明疑惑又欣喜的神情。
9、讨论:为什么明明把太阳叫番茄太阳?
(明明虽然双目失明,但她对生活中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他无法感受太阳的形象和色彩,只能用摸过的番茄来形容太阳,在明明看来番茄就像太阳,太阳就像番茄,所以她把太阳叫做“番茄太阳”。)
过渡:多么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啊!她的笑声……(引读)深深地*着“我”。她像……(引读第十四自然段)
(屏幕出示:“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1、讨论:这“番茄太阳”和前面有什么不同?指什么?为什么说是最美?美在哪?引导体会小女孩的坚强、乐观和阳光般的微笑给我带来了希望和温暖。(相机板书:双引号)
2、小结:是呀,在作者心目中明明的笑脸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过渡:可是“番茄太阳”要走了,为什么呢?
1、(屏幕显示:第15~16自然段)默读15~17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最令你感动,把它划下来,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体会。
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你找到了哪些令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感动?再读一读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动,使别人听了也深受感动。
2、生交流感动的句子,师引导。
重点出示:“阿姨,妈妈说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给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
(1)指名有感情地读明明的话。(指名多个学生反复读,读出明明的天真与真诚的爱)
(2)说说真正令你感动的是什么?(令人感动的是明明虽然双目失明,可她坚强、乐观,当她知道别人为她捐献了眼角膜时,她想到的是像好心人一样,等长大了,把自己的腿送给我,明明的话令作者感动,令我们感动。)
(3)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明明这朴实的而又感人肺腑的话吧!
(4)师过渡(十分动情地):“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眼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这是怎样的泪水啊?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请把你心里所想的写在你的书上。
3、学生写后交流。
作者想的和你们一样。(屏幕显示:17自然段)请你带着这感动默读17自然段。
4、交流体会。重点讨论:这个“番茄太阳”与前文又有何不同?指什么?是什么在温暖我的心。
5、小结:明明虽然与我分别了,可他那活泼开朗、纯真善良的心灵,她那无私的爱,就像她所摸到的“番茄太阳”那么美丽,那么温暖,永远留在我的心里温暖着我的心,激励着我。
6、想象一下作者今后会怎样生活?
1、师:课文读到这,你想说点什么吗?
2、总结板书:让“番茄太阳”永远挂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彼此关爱,走向幸福美满的生活。
3、播放《爱的奉献》,读读课文或欣赏歌曲。
四、布置作业:
把“番茄太阳”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周围人听。
板书设计:
灰暗
→
温暖
爱心
拓展阅读
1、中文听说读写教案第二课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小学数学“听说读写”阶段总结
洪上完小 韩育芳
数学是人类对现实世界规律的抽象总结和归纳,是构成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学以致用,才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学习数学时,需要抓好“听说读写”几个基本环节,这几个环节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不可或缺,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我就日常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听讲课,听发言
听讲课,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集中精神和注意力,专心听老师讲课,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走,找到自己听不懂的地方,做出标记,课下再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要注意与在课下预习教材时所发现的疑难问题相对应,是否是同样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听发言,意思是说,不仅要听老师的讲课,还要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和发言。同知识基础、同年龄段的学生之间,进行思想的交流,更容易有共同语言和共鸣。还可以从其他同学的回答中了解别人学习、思考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再经过老师的点评,更容易激发思考的火花,理清思路,学会总结和反思,使学习更上一层楼。
听是目的,但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配合。小学生自控能力差,不懂得听讲的办法,经常我行我素,不太顾及老师和同学的想法。这时,教师可以用故事引入、创设情境等办法,结合一定的实物教学用具及书中的图表等,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和参与,在互动中提高听的效果。我还经常采用的一个办法是,将学生分成好几个小组,展开比坐姿、比听讲的比赛,对于做得好的小组给予口头或实际的表扬和奖励,在班中树立良好的榜样和模范,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这样做,使追求先进和模范成为班级的优良传统,集中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团结协作力,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习惯,朝着积极的方面发展。
二、说思路,说体会
数学课由于注重学生逻辑思维和理性判断能力的培养,所以一向轻言而重思、轻说而重练。我在教学中反其道而行之,在坚持严谨思考和理性判断的情况下,更鼓励学生多讲多说。
数学课是一门逻辑学和推理学交织的学科,注重对学生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轻表达,重思考;轻语言,重演练。其实这样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学生能够理性思考和判断的情况下,可以鼓励学生多说所讲,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也是包括数学在内的其他科目的重要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均衡发展,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做题前首先要有思路,这个过程往往是静默的头脑活动。说思路,也即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对某一道题目的想法和思路说出来,哪怕是错误思路,也要让学生鼓足勇气说出来。教师指出错误产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解题思路,并借机进行数学概念和原理的解释、阐发。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洞察他们的思维误区和漏洞,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计划。
说体会,即鼓励学生在预习课本,研读教材,听老师讲课后,说说自己听讲和学习的体会,说出心中的疑惑和难点,教师进行回答,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阅读辅导资料和做题的体会,课外读物的主要内容,生活中的数学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这种先头脑思考,后口头表达的方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三、读教材,读资料
阅读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不会阅读,就不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一些调查表明,能够正确理解题目中的意思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因素之一。很多时候,学生在做题时,只是泛泛地阅读题目,并没有根据老师的要求仔细、认真地读题,从而导致误读、误解题意,做题准确率大大下降。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读教材,就是让学生通过细读教材,熟悉规范的数学语言,理解数学专有名词和概念的含意,产生对数学语言和数学名词的熟悉感和认同感。通常来说,读教材最少要三遍——课前、课堂、课后。课前读教材是为了熟悉教材内容,找出疑难点;课堂上读教材是要跟随老师的讲课节奏阅读相关条目,达到掌握相关知识点,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的目的;课后读教材,是为了巩固前边两个阶段所学内容,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掌握。
读资料是指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数学课外读物,例如各种数学阅读系列丛书,数学报刊杂志等。通过广泛地阅读这些课外读物,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体会身边的数学现象和信息,感受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发展的前沿动态等多种情况。这些阅读达到一定的积累程度,会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四、写笔记,写想法
说完了“听、说、读”,还有最后一关的“写”。“写”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和形式,是对“听、说、读”的深化和检验。 写的内容很广泛。课堂记笔记,课下完成作业,写读后感,写学习体会等,都可以被纳入写的范畴。课堂笔记,是学生们最基本的一项学习活动,课堂上,通过听讲把老师讲课的精髓以笔记的形式记述下来,一方面进行了记录,以备日后不时地查看;另一方面,可以记下自己不懂的地方,锻炼了思维和动笔能力。
课后作业是老师布置给学生每天完成,巩固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经过不间断的,持续的书写作业,学生可以不断地巩固所学知识,间接提高了书面表达的能力。写读后感对于小学生来说,或许有些困难,但也不是不能完成的任务。可以定期让学生阅读课本中“读一读”系列的内容,课外读物以及报刊杂志的数学知识,把阅读文章的内容梗概、自己的想法体会等写下来,即使是一两句话,只要言之有物,也是值得记录的。写不在于多,也不在于精,在于坚持,只有日积月累,持续不断,才能培养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同时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总之,“听说读写”要贯穿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也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听说”是基础,为“读写”做好后续的准备;“读写”是手段,巩固、验证“听说”的效果,四个环节缺一不可,互为表里,共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和数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除了在有准备、有意识的情况下督促学生锻炼这几方面的能力外,还要坚持每天、每节课都推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只有我们不断地让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训练,才能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中文听说读写教案第二课
A:你好! B:你好!
A:请问,你贵姓? B:我姓李。
A:李先生,你叫什么名字? B:我叫李友。你呢? A:我叫王鹏。 B:你是美国人吗?
A:我不是美国人,我是荷兰人。 B:我也是荷兰人!
这 那
这是什么? 这是照片。 这是照片吗? 这是照片。 那是照片吗? 那不是照片。
照片
我的照片 你的照片 他的照片 她的照片
这是李友的照片。 这是李先生的照片。 那是王朋的照片。 那是王小姐的照片。 这是学生的照片吗?
这不是学生的照片,这是老师的照片。
展示照片
爸爸 妈妈 孩子 男 男孩子 儿子 女孩子 女儿 姐姐 弟弟 [补充] 哥哥 (大哥) 姐姐
有
爸爸、妈妈有两个孩子。
爸爸、妈妈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我的爸爸、妈妈有____个孩子。
她是老师的妈妈? 她是谁?
这是谁?(明星图片) 那是谁?
你的老师是谁? 谁是李老师? 谁是学生? 谁是中国人? 谁是荷兰人? 谁是美国人?
谁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谁没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3、中文听说读写教案第二课
听说读写:语文课堂教学永恒的四部曲
陇西县渭州九年制学校 贾俊仁 邮编:748100 电话:18309328189 摘要:素质教育下如何使听说读写有效结合,实现幸福高效语文课堂。 关键词:语文教学 听说读写
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颇为古老的话题。“满堂灌”“填鸭式”的语文教学课堂是“冷场”的课堂,只见老师“滔滔不绝”,底下全是过客和看客。这样的课堂缺少了人情味,也缺失了课堂本来应有的灵性。近年来,关于语文课堂*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语文教学*全面深化,全社会都在强化教学效率的形势下,笔者认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高度统一,语文课堂教学要回归语文的本位,应重新思考“听说读写”的内涵,下面我就如何使听说读写有效结合,实现幸福高效的语文课堂,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为了能更透彻的理解听说读写的关系,笔者不妨将他略作调整为读听说写来叙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前提。要重视读文本,因为我们的文本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本,这是首要的事情。“读”是前提,课堂上可以通过试读、范读、初读、细读、议读、分组读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训练,不但重视课内阅读,还要重视课外阅读,坚持看报纸,看优秀作文,看经典的文学作品,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提高。不但读文本,还要读“生活”,生活就是语文,社会就是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借助读来传授知识,学生通过读来获得知识,接受思想教育和感情熏陶。如果一堂语文课没有一点读声,教者对教材又不熟悉,那他很难完成这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作者写一篇文章,他都有一定的思路,读者只要顺着这条“路”,就能读懂文章的内容,明白文章的要旨。 细心聆听,察纳雅言,听是基础。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就要严格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这是立足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而考虑的,听老师讲课、听别人发言、听集体讨论。聆听是一种尊重,是一种耐心,是一种毅力,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文化。要引导学生注重有效的聆听,能听的清、听的全、听的明,在听后自己有思考、有见解、有收益、能分享。如果能够养成细心聆听的习惯,就能够广泛吸取各方面的知识,我们通常说的认真听讲就是这个道理。
举一反三,能言善辩,说是提升。“以情为线”,这是我的课堂基调。文学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和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用感情去领悟。努力寻找课堂的每一个动情点,让孩子们思维情感的火花尽情用语言绽放出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要让学生围绕知识点进行陈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事实启迪人。说是口头形式;说是有声的写。“说”要进行严格的训练,从一句话训练起,从一段话训练起,从一篇短文训练起。课堂中,我们教师要创设和谐情景,让学生敢说;要丰富交际材料,让学生想说;要注重方法引导,让学生会说。我在教学中有意给学生搭建说的平台,如小组合作中的讨论、“我也当一回主持人”、班级读书演讲的开场白、介绍家乡的一种特产等、课前3分钟演讲、班级中开展每日新闻活动。“我是播音员”等。
手脑并用,强化训练,写是超越。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写,写身边的事情、真实的事情,写自己的感悟,写是对获得知识的消化、巩固;写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所以说写就是知识的输出。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指导学生写作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写作训练。我在课堂中经常不失时机的训练学生的写作:
1、抓重点词语练写。如教学《苏州园林》中,我抓住“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亭台轩榭”、“诗意”等词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试着写一段话,表达对美好景物的赞美。
2、抓重点语段写批注。这是读写结合最随意的形式,也是我在课堂上最常用的一种训练写作的手段。一边读一边在有所想、有所悟之处写上批注,便于读完后整理自己的思路,这既是一种读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工作的能力,批注则是充满思辨的写。
3、学习课文句式仿写。如教学《乡愁》时可以仿照诗歌句式写一段话,用到“小时候,乡愁是……,幼儿园,乡愁是……,上小学,乡愁是……,上初中时,乡愁是……”,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4、创设语境进行改写。如教学《喂—出来》时创设情境想象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从而号召学生写一写如何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5、联系课文让学生补写。在学习这些课文时,可以因势利导,诱发学生开展续想,续写。如教学《孔乙己》时,抓住课文的结尾,以《孔乙己的梦》为题让学生续写故事情节;学了《范进中举》这一课,让学生以《范进*之后》为题展开想象,顺着原文主旨,写出范进可能发生的种种事件,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读听”结合,有效增加知识储备;“说写”结合,有效提升知识运用。
课堂中要把听和读结合起来,可以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读接触的是无声的语言,听接触的是有声的语言。读的对象是直观的书面语,听的对象是抽象的口头语。读是通过视觉接收文字符号,送入大脑储存;听是借助听觉接收声音,送入大脑储存。听和读互相调节、互相补充,有利于知识的积累。
说和写是目的,是实现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我可以这样说,阅读和听讲好像蜜蜂采花,表达和写作好像蜜蜂酿蜜。说和写互相调节、互相补充,有利于知识的运用。
当然,听说读写在语文课堂上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有机体,智慧地把这四者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相长。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语文,不可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只有在新理念的基础上强化听说读写,语文课才能实现幸福高效。
作者单位:陇西县渭州九年制学校 作者联系电话:18309328189
4、中文听说读写教案第二课
NSEFC Module 4 Unit 2 Working the land Period 5
Listening, read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处理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五课时,学生在extensive reading部分已了解了“Chemical or Organic Farming?”的有关情况,为本节课的听说读写训练作了铺垫。虽然学生对chemical farming和organic farming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要求他们把相关内容用英语表达出来仍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听、读活动,从语言材料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并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提高他们的说、写能力。
2.教学目标
1)Develop students’ listening, read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ability. 2)Let students learn some expressions of persuation.
3)Get students to learn to design a poster by advertising the safety and imporance of eating “green food”.
3.教学重难点
1) Get students to listen and understand the listening material.
2) Get students to learn how to persuade others by using the functional items for persuasion
3) Get students to learn to design a poster by advertising the safety and imporance of eating “green food”.
4.教学方法
1) Task-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2) Cooperative learning 3) Discussion
三、教学设计 (一) 总体思路
1. 这节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以一根主线下来,从听力中chemical
farming的缺点到说、读、写部分的green food的优点,从语言的输入到语言的输出。
首先让学生从听力材料中获知 “Chemical farming”对食物的影响,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提出绿色食品,注重食物安全。然后从阅读材料中获知 “green food”的生长环境和好处。接着提供情景,让学生编对话,运用useful expressions of persuation,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最后,在写作中,提供sample和三个情景,叫学生设计海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
Step1. Revision & Lead—in before listening
1. Ask students to go over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 the extensive reading by doing an interwiew.
2. Teacher shows a cabbage with a hole in it to the class and ask: Look! What is wrong with the vegetable?
[设计说明]
通过记者对农民的采访,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然后,以chemical farming为切入点,给学生看实物,一个长得很大但又空心的大白菜,以引起学生对听力的兴趣,从而自然地引出听力材料的话题 “What is wrong with the vegetable?”。
[反思]
有目的地布置作业,效果截然不同。由于两组学生课前准备得充分,表现得非常出色,完成了既定目标,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尤其是林松泽同学,扮演农民这个角色尤其成功,头围毛巾,手势语丰富,口语流利,声音洪亮,致使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另外,学生带着问题 “What is wrong with the vegetable?”去听,这种设疑导入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对学习内容知之、好之、乐之的心理过程,达到激趣乐学,学生完全消除了恐惧畏难心理,使他们的心理调整到了最佳状态。
Step2: While- listening
1. Ask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tape for the main idea.
---The possible bad effects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on the fruit and vegetables that we eat today.
[设计说明]
要求学生听懂大意,了解材料的主要信息。教材是以问答题出现的:What is the main topic of the conversation? 教师觉得听一遍就叫学生回答,难度实在太大,就对教材做了大胆的处理,变为二选一,good effects or bad effects,以降低难度,致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
[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中不太合适的内容进行替换。教师认为这个听力材料适用,但问题设计不适合自己的学生,就用自己设计的题目来替换原有的题目,以降低难度,面向全体学生。
2. Ask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tape for a second time. Decide if the following statesments are true or false. Before listening, ask students to go through the five sentences first.( If necessary, write down key words.) (1) Paul thinks that Carrie is not telling him the truth. ( T ) (2) Using chemical fertilizers always makes vegetables empty inside. ( F ) (3) Today’s fruit is not as healthy for people as fruit fifty years ago. ( T )
(4) Eating more vegetables is good for us. ( F )
(5) All of today’s vegetables look healthy but in fact are not. ( T )
[设计说明]
先让学生快速浏览5个句子,然后带着任务听录音,以减少听力训练中的盲目性,这是听力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必要时,学生可记下关键词。另外,考虑到教材中的第四个句子本身就很难理解,作了改动。
[反思]
学生对前四个句子掌握得很好,回答正确。不过,教师对第五个句子疏忽了,这句话也很难理解,因为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答案会不一样。原先可以把这个句子删掉或替换。教师备课还不够仔细充分。
3. Show students the listening text and and ask them to listen to the tape for a third time to check if their answers are right. This time students can look at the material and should underline the key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listening text is omitted)
[设计说明]
这步主要是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学习资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
要求学生听第三遍录音时可以看材料,并划出做题的依据,使学生做到自己问题尽量自己解决,从而增强了自信,提高了能力。
5、中文听说读写教案第二课
课 吃饭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课时系教材《中文听说读写》II第十二课。本部分的主要活动是读懂菜单,在中餐馆点菜、在餐厅买饭、付帐等,能准确描述爱好、味道,增加学生的词汇以及增强学生实际运用中文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虚拟出外就餐,通过阅读菜单和表格,学生能了解各种肉、菜、菜名、味道、调料、烹调方式,培养外出在餐馆就餐的口语能力。
②学生能在口头及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形容词重叠、多/少+verb、结果补语、“来”作为代动词。
③学生能根据英语阅读材料,翻译成汉语,并能纠正错误信息的表达。 (2)教学难点
①学生通过文中给出的线索,猜出词义
②学生活动:学生做为餐馆管理者完成社会调查,了解一家餐馆营业额下降的原因,做出一份餐厅整改计划书。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学生能理解并运用出外就餐的词汇如,饿、渴、饭馆、盘等 (2)学生了解中餐就餐规则习惯、菜品种类等 ,能够独立点餐。
2. 能力目标
(1)学生能够读懂菜单,并通过文中给出的线索,猜出词义。
(2)学生能够以书面形式简单介绍餐厅的基本情况,如路程远近,饭菜价格及质量、服务、特点等。
3. 情感目标
通过对餐厅的比较,学生外出就餐时能做出理智选择。
三、教学步骤
Step One Lead-in ① 现在有家在FREMOTN中国餐厅,我们简称它为A餐厅,做午餐和晚餐为主。在yelp上的评价不好,生意越来越差,面临关门。现在老板三顾茅庐请您这个商业奇才出山,来拯救他的餐厅。
你受命于危难之时,请你来拯救这家餐厅吧。 A餐厅在yelp上的评价是这样的:
(Decent food, but non-existent service, to say the least. You ask for something, and it is forgotten SERVICE SUCKS AT THIS PLACE!)
(Food is ok but service is awful and slow. I will have second thoughts on going back.)
你要实地考查一下这家餐厅为什么生意越来越差。你邀请你的朋友和你一起去考查。
(设计意图:教师设定情境,让学生邀请朋友并带着问题一起去就餐。自然进入到十二课的课文一的阅读阶段。)
Step Two Reading Dialogue I:Dining Out ②学生先读课文的英语,然后请分角色扮演,然后并把课文一句句翻译成中文。教师指正。 ③请同学谈谈通过就餐与服务员的对话,请学生找一找A餐厅的不足。 ④教师展示课文中文,讲解其中的生词和语法,请完成P44-P48. ⑤观看A餐厅的食物图片、餐馆图片、菜单、食谱图片、在yelp上的评价等,进行虚拟调查来完成拯救A餐厅计划。(发放A餐厅整改计划书)
(教师设计意图:A餐厅整改计划书,让学生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接触社会,搜集所需信息的一种与人沟通的技巧。该活动是一个能体现语言社会交际功能的活动,是贴近学生生活、真实的任务。在交流过程中,信息交流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语言学习、语言锻炼的机会。)
Step Two Reading Dialogue II:Eating in a Cafeteria ⑥情境设置:在了解了A餐厅后,我们要去A餐厅旁边的一所大学的学生餐厅去了解情况,这家学生餐厅是A餐厅的竞争对手之一。
(设计意图:教师设定情境,课文之间产生联系,方便学生记忆,及餐厅之间比较。)
⑦学生先读课文的英语,然后请分角色扮演,然后并把课文一句句翻译成中文。教师指正。⑧请同学谈谈通过就餐与师傅的对话并对比价格及服务等,请学生找一找学生食堂的优点和特色。
⑨教师展示课文中文,讲解其中的生词和语法,请完成P54-P57. ⑩单词卡纸牌游戏。学生反复识字
角色扮演Role-playing 题目 topic:在餐厅里发生的趣事Something interesting happened in a restaurant 方式 method: 每组依题目自由发挥,演出一个短剧,时间约5-10分钟,每人都要参与。
Every group plan creatively your own story for 5 to 10 minutes, and every one should be part of it. (提示:1. 去餐厅时服务请你把桌子收一收
生说什么 有什么好吃的吗 4. 吃完饭以后你可以说 欢迎光临,请进,几位 ? 买单 请你稍等一下 3. 在饭桌上你可以说什么 我们各付各的
味道不错 今天我请客 2. 当你去餐厅时你说什么 请慢用 我要刷卡 我要订位,一共五个人 要不要来一点啤酒 ? 要加服务费吗 ? 请你再加两个位子 对不起,我有事要先走,请不用找了)请你把桌子并一下 大家慢用
Step Three 扩展词、句子翻译成中文
1) Ways of cooking: bake, boil, deep-fry, pan-fry, stir-fry, smoke, simmer, stew, roast, steam 2) Western food: hamburger, pizza, KFC chicken, French fries, fish and chips, apple pies, sandwiches 3) Chinese food: hot pot, sweet and sour fish, roast duck, tomato omelette, hot and spicy bean curd, dumplings, spring rolls 2 功能:
1) Expressing and Responding to Hospitality A 1. Would you like to try some of this? 2. Another piece of fried steak? 3. Come on, you've hardly eaten anything. 4. Would you like to eat a little more fish? 5. Sweet and sour pork is their daily speciality. You must try some.
B 1. All right. Just a bit, please. 2. I'd love to. 3. I'm afraid I can't eat in any more. 4. That was absolutely delicious, but I've had enough. 5.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wonderful dinner. 2) Describing some typical Chinese dishes 1. Wash and peel the fruit. 2. Chop the fruit. 3. Mix together the pieces of fruit and add water. 4. Cook on High for 4 minutes until the water just begins to boil. 5. Stir in a cornstarch mixture. 6. Add sugar. 7. Cook on high for another minute and stir. 8. Serve warm. ● 1)烹调方法:烤,煮,油炸,煎,炒,烟,煨,炖,烤,蒸
2)西餐:汉堡包,比萨饼,肯德基,炸薯条,炸鱼和薯条,苹果派,三明治 3)中国食品:火锅,糖醋鱼,烤鸭,番茄煎蛋,麻辣豆腐,饺子,春卷 ● 2功能:
1)表达和回应待客之道 1.你想尝试一些呢? 2.另一块煎牛排吗?
3.来吧,你几乎没吃什么东西。 4.你想多吃一些鱼?
5.咕噜肉是他们的特长。你一定要尝尝。
● 1.好的。请给一点。 2,我很乐意。
3.我怕我不能再多吃。 4,这是实在是太美味,但我已经吃饱了。 5。非常感谢你的精彩晚餐。 ● 2)描述了一些典型的中国菜 1.洗净,去皮的水果。 2.切水果。
3.水果混合在一起,并加水。 4.煮4分钟,直到水刚开始沸腾。 5.拌入玉米淀粉。 6.添加糖。
7.煮上高一分钟,搅拌。 8.趁热食用。
补充下列常用的就餐用语. 2. 在学生们熟悉这些常用句型后,要求两位同学相互配合,进行角色扮演。 可以是"主人--客人"的对话,也可是"顾客--侍者"的对话。 ------就餐套语 50 句
● Finding a table for dinner (找餐桌) 1. Can we take that table over there? 我们可以坐那边的那张桌子吗 ? 2. Have you got a table for four? 你们有供四人用餐的桌子吗?
3. I prefer the one in that quiet corner. 我喜欢在那安静角落里的那张桌子 。 4. Is the table free, waiter? 服务员,这张桌子空着吗 ?
5. No, this table is too close to the door. I don't like it. 6. This one is good. Let's take it. 这张桌子不错。我们坐这儿吧。 ● Seating the diner (给就餐者安排座位) 1. Could you follow me, please? 请随我来。
2. Here is your table. Is it all right? 这儿是您的桌子。行吗 ?
3. I'm afraid there is no other place free at the moment. 目前恐怕没有别的空位了。 4. I'm sorry, sir, the one by the window has been booked by telephone. Would you like to sit over there near the door? 5. There's a table for four over there. Would you like it? ● Asking if the diner is ready to order (询问就餐者是否准备点菜了) 1. Would you like to order now, sir? 现在您想点菜吗,先生 ? 2. Have you decided what you'd like? 您决定吃什么菜了吗 ? 3. Are you ready to order, sir? 您准备点菜了吗 ,先生 ? 4. Can I take your order now? 现在我可以请您点菜了吗 ? 5. Have you chosen something? 您选好菜了吗 ?
● Asking what the diner would like to have (询问就餐者想吃什么) 1. And what to follow? 接下来要上什么 ?
2. What soup would you prefer? And what kind of fish do you like? 3. What would you like to start / begin with? 您想开始先点些什么?
4. Would you care for a drink before you order, sir? 点菜以前您想喝点饮料吗 ? 5. What dishes would you like? 您要什么菜 ?
● Finding out what the restaurant has today (了解餐馆今天有什么菜肴) 1. Could we have a look at the menu first, please? 我们先看看菜单好吗 ? 2. What do you have today for breakfast? 今天早餐你们供应什么 ? 3. What's special for tonight? 今晚有什么特色菜 ?
4. What else have you got on the menu? 你们菜单上还有什么别的吗 ? 5. What kind of seafood do you have? 你们有哪些海味 ? ● Ordering a meal (点菜) 1. Get me some chicken salad, please. 请给我来点鸡肉色拉 。 2. Bring me two beers, please. 请来两杯啤酒。
3. Anything is all right with me. I will order the same. 4. I think I'll have soup to start with. 5. It sounds good. I'd like to try the chicken. ● Asking how the diner would like something (询问就餐者对菜肴有什么要求) 1. Do you like your tea strong or weak? 您喜欢茶浓点还是淡点 ? 2. How would you like them prepared? 你喜欢菜怎么做 ?
3. Would you like it rare, medium, or well-done? 您喜欢做得嫩一点,中等程度还是老一点 ?
4. You want it now or after dinner? 5. How would you like it done? ● Expressing hospitality (表示殷勤款待) 1. Have some and I'm sure you'll like it. 2. Help yourself to anything you like. 3. Do have some more, there's plenty left. 再吃点吧,还有很多呢。 4. Try some of this, please. 尝尝这个吧。
5. Shall I make you a glass of beer? 我给你倒一杯啤酒好吗 ? ● Responding to hospitality (对殷勤款待的应答) 1. I don't think I could eat another bite. 我想我一口也再吃不下去了。 2. All right, but only a small piece. 3. It's really delicious, but I honestly couldn't eat any more. 4. I've had more than enough. 5. No, thanks. I don't drink any wine. ● Paying the bill (付帐) 1. Can I have the bill, please? 请把帐单给我好吗 ?
2. It's my treat this time. I'll pay. 这次我请客。我来付。 3. Let's go Dutch this time. 这次我们各付各的。 4. Waiter! The bill / check, please. 5. Let me pay this time. You can pay next time.
Step four : Activities 以"食品"为主题设计活动。
●活动一:介绍一道菜的制作过程。
●活动二:围绕"食品",要求学生调查研究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综合"喜爱的何种食品,外出就餐的频率,吃快餐的频率,对健康食品的定义"等各种因素,最后准备一份调查报告,在下节课时,分正反方辩论《吃中餐好还是吃西餐好》 ●活动三:A餐厅整改计划书,重点完成餐厅宣传册。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22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