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15:33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3~44页。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意识、习惯。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同学们,学校要举行运动会了,有很多后勤工作要做。需要我们班同学做的事有两件:一是买运动服,二是买文具用品作为奖品。请同学们想一想,要做好这两件工作,需要了解哪些信息?

二、 提出问题

谈话:我们先到李宁运动服专卖店去看一看吧。(课件演示李宁运动服专卖店,一位营业员正挂出一套运动服。营业员介绍说:每条裤子的价钱是28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提问: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买一件上衣要多少钱?买一套运动服要多少钱?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等)

课件相机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 解决问题

谈话: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先看这样的问题。

课件出示: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谈话: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的价钱。(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

讨论:下面该画什么?怎样画?(在表示裤子价钱线段的下面画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是1份,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要画这样的3份)

追问: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

学生照样子在书上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

提问:怎样表示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呢?(教师示范,学生在图上表示)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画出的线段图,并指着线段图说说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谈话: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同桌互相讨论。

反馈:你是怎样列式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的解法可能有:

①28 × 3 = 84(元) 84 + 28 = 112(元)

②1 + 3 = 428 × 4 = 112(元)

比较:请同学们比较这两种解法,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突出一种解法是先算上衣的价钱,另一种解法是先算一套衣服的价钱是几个28元)

小结:略。

2. 教学“试一试”。

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出了“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那么,怎样求“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呢?

引导:可以先用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再结合线段图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要求:请同学们先画出线段图,再独立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反馈:你是怎样解答的?能把你的思考过程介绍给大家吗?(着重说一说线段图的画法和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的解法可能有:

①28 × 3 = 84(元) 84 - 28 = 56(元)

②3 - 1 = 228 × 2 = 56(元)

要求:请同学们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看一看,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四、 巩固深化

谈话:解决了买运动服的问题,我们该去文具用品商店了。

课件出示文具用品商店的情境(蓝天文具商场,货架上放着许多文具:铅笔、钢笔、圆规、笔记本、文具盒、书包等)。

1. 课件出示: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是什么问题?可以怎样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 课件出示情境:一把圆规4元,一本笔记本的价钱比圆规贵5元,买一把圆规和一本笔记本一共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练习后,组织反馈。

3. 课件出示情境:一个文具盒12元,书包的价钱比文具盒的3倍还多5元,一个书包多少元钱?

提问: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先试着用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 谈话:商场里刚刚进了一些卷笔刀(课件同步演示),已知一个小猫型卷笔刀是6元,一个兔子型卷笔刀是12元,一个大象型卷笔刀是16元。请同学们根据这些信息,编一道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学生编题后,组织交流,并有选择地呈现实际问题,学生一起解答。

五、 全课总结

谈话:这节课,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学校运动会后勤组分配的工作。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可以怎样做?还有什么疑问吗?

六、 课堂作业

第44页“想想做做”第2~4题。

拓展阅读

1、初中化学第一册化学方程式

1、知识目标:在理解化学方程式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

2、能力目标:掌握解方法和解格式,培养学生解能力。

思想育:

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验中的意义,学会科学地利用资源。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情况分析:

通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有了一定的了解。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关键,师应紧紧结合化学方程式意义,引导学生对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这一进行探究。通过分析意,理清解思路,给学生解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的能力;通过解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简明地表达能力。

1、探究法:通过对的合理,使学生在师的引导下逐探究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解思路和解格式。

2、边讲边练法:通过边讲边练,及时反馈信息,达到师生互动,争取在课堂40分钟解决本节课大部分

学辅助备:小黑板、学生课堂练习资料。

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试从定性和定量个方面来说明。

请书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并指明该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

过渡: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量的意义,我们可以在已知化学方程式中某物质的质量的情况下,别的物质的质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

提出:同学们,我们现在用学过的知识试着去解决下面的

1:用足量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取铜,如果得到128Kg的铜,至少需要多少氧化铜?(同时需要多少克氢气?)

让学生自己试着去解决该师作适当引导。并请一位学生上台演

引导提

你们是以什么样的思路去解决这个的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会儿,然后让学生对解思路进行总结。

总结:

思路:

2、找出已知量、未知量(为x),并根据化学方程式出已知量、未知量的质量比。分行写在对应的化学式下面。

3、列出比例式,求解x。

巩固练习:

现在我们就用刚才总结的解思路再来解决一个,并请同学们按照你们认为正确的解格式将解过程书写出来。

2:13g锌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可制得多少克氢气?

深化:解答应该有正确的书写格式,那么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解格式是怎样的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总结出解格式,并请学生回答。

格式:

1、未知量为x

3、找已知量、未知量,并其质量比

4、列比例式,求解未知量

5、简明地答

点拨:对解格式中的相关事项作进一强调。

现在我们就用刚学过的解思路和解格式知识,完成下列个练习

巩固练习:

1、电解1.8g水可得多少克氢气?

2、在空气中燃烧多少克木炭可得22g二氧化碳?

位学生到台上演

引导: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随时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对于学习稍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的帮助。

辨析:

的结果都是错误的,请指出其中错误,并进行正确的

内容:略

(如果时间不够,则将该部分内容移到下节课进行。)

通过前面的.学习,对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中应注意的事项,请同学们总结一下。

对学生的小结,师作适当引导和补充。

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下面几句韵语加以记忆。

化学方程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关系式对关系量,单位不能忘;关系量间成比例,解比答需完整。

课外练习:

材习

根据提出的进行思考,产生求知欲。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请一位学生上台书写,另请一位学生回答意义。

学生对以小黑板出示的例略作观察,稍加思考。

可让一个学生上台来演

让学生思考、讨论一、分钟,请一、位学生回答。

学生仔细体会解的思路过程。

学生进行练习,请一位学生上台演,并写出解过程。

学生在解过程中注意使用正确的解格式。

学生分析总结出解格式,一、位学生代表作答。

对照师给出的解格式,学生仔细体会,并和解思路作比较。

依照例,严格按格式完成课堂练习。

强化训练,巩固知识,提高技能。

学生积极思考,并指出其中错误。

学生总结解注意事项,请一、位学生作答。

理解记忆。

独立完成课外练习。

导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回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加深对化学方程式意义的理解。因为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对本节课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

以具体的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新知识情景。

结合具体的会学生分析意,学会如何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重点引导学生从思维的特点出发,养成正确地审、解习惯,找准解的突破口。

加深巩固,进一强化用正确的思路去分析、解答

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书写完整、规范的良好学习习惯。

掌握解格式和解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通过练习加深巩固知识,强化技能。通过练习发现,及时纠正。

辨析解正误,发现典型错误,避免学生犯类似错误。

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能力;师只作恰当及时点拨。

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知识,会学知识。

加深、巩固知识,反馈信息。

2、体育践课《集体舞》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韵律舞蹈的基本动作。

提高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学习内容:集体舞:我把祖爱在心上

学习骤:

一、游戏活动,激发兴趣

师活动:

1、师生好。

2、宣布本课学习内容。

3、组织学生看光碟练习手指操活跃情绪。

学生活动:1、师生好。

2、了解本课学习内容:集体舞

3、跟光碟听音乐进行手指操练习。

组织:六列横队、小组分散

二、模仿练习、学习动作

师活动:

1、播放光碟,让学生了解整个动作过程。

2、组织学生分组,找到合作伙伴。

3、组织学生模仿练习,体验基本动作。

4、组织学生分组表演,熟练动作,体验音乐的节奏。

学生活动:

1、认真观看光碟,了解全套动作。

2、在老师的'安排下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并了解合作要求。

3、听音乐,跟光碟进行模仿练习,体验各个动作,熟悉整套动作的过程。

4、分小组练习后再进行分组模仿表演。

组织:人一组

场地器材:室、光碟等电

课后小结:

3、圆锥体积

国培数学班曹永录

1、通过验,使学生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掌握圆锥体积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圆锥的体积,解决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的简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验操作,巧妙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初掌握圆锥体积的公式。

学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水和沙,多媒体课件学时间:一课时

一、复习

1、圆锥有什么特征?(课件出示)

使学生进一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同时渗

透转化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二、导人新课

出示一个圆锥形的谷堆,给出底面直径和高,让学生思考如何求它的体积。

三、新课

师:请大家回亿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到圆柱体积的公式的?指名学生叙述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师:那么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

先让学生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求,然后指出:我们可以通过验的方法,得到圆锥体积的公式。

师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大家看,这个圆锥和圆柱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然后通过演示后,指出:“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验,看看它们之体积间有什么关系?”

师演示验、生观察。

汇报验结果。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正好3次可以倒满。

接着,师课件边演示边叙述:现在圆锥和圆柱里都是空的。请大

家注意观察,看看能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把圆柱装满一共倒了几次?

生:3次。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1/3。多找几名同学说。

师:圆柱的体积等于什么?

生:等于“底面积×高”。

师:那么,圆锥的体积可以怎样表示呢?

引导学生想到可以用“底面积×高”来替换“圆柱的体积”,于是可以得到圆锥体积的公式。

板书:圆锥的体积= 1/3 ×底面积×高

师: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

然后板书字母公式:V=1/3 SH

师:在这个公式里你觉得哪里最应该注意?

学例1课件出示)一个圆锥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1/3×19×12=76((立方厘米))

答:这个零件体积是76立方厘米。

做一做:课件出示,学生回答后,师订正。

1、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它的体积是多

少?

2、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r和**,如何求体积V?

3、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d和**,如何求体积V?

4、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C和**,如何求体积V?

5、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例2课件出示)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判断:课件出示,学生回答后,师订正。

1、圆柱体的体积一定比圆锥体的体积大( )

2、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 ) 。

3、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 ( )

4、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如果圆柱体的体积是27立方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米( )

四、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吗?

五、作业。

课本练习

点击查看更多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22819.html

热门阅读

  1. 中秋季养老院活动策划方案范文
  2. 诗歌:飘伤
  3. 描写初冬的句子
  4. 《雨晴·高亭废已久》原文及译文赏析
  5. 2016关于复活节祝福语英文
  6. 赞美护士的512护士节祝福语
  7. 闺蜜过生日的祝福
  8. 名人故事大全三年级上册100字
  9. 女婿在岳母生日宴上的贺词祝酒词
  10. 2016年幼儿园开学祝福短信
  1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祝福语
  12.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
  13. 温馨感人的爱情句子
  14. 25句三八妇女节祝福语
  15. 弟子规小故事读后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