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母亲的河》教学设计
本设计综合历史、地理、人文等内容,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充分体现了学科整合的特征。首先,从历史与文化的视角认识黄河和长江,通过诵读诗歌和欣赏美丽的图片,激发学生对黄河和长江的热爱和向往。接着通过问题设置、自主学习、同学交流三步,让学生掌握黄河和长江各河段的主要特征和风貌,加深对黄河和长江的认识和理解。最后通过对黄河和长江的现状分析,引发学生的思考,实现“保护母亲河,从我做起”的教学目标。整节课围绕“情景渲染──自主探究──问题讨论”三大步骤完成教学。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蔓菁、门庭若市”等字词的读音或(和)含义。
2.了解黄河各河段的主要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建议学生预习《母亲河》教学内容,对黄河、长江的地理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提前查找“我所知道的黄河和长江” 的相关材料(关于黄河和长江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各个方面)。
2.充分认识黄河、长江是母亲河,是哺育中华民族的摇篮。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从历史与文化的视角认识黄河和长江,通过诵读诗歌和欣赏美丽的图片,激发学生对黄河和长江的热爱和向往。
2.让学生掌握黄河和长江各河段的主要特征和风貌,加深对黄河和长江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难点
通过对黄河和长江的现状分析,引发学生的思考,实现“保护母亲河,从我做起”的教学目标。
1.情景导入法
2.诵读法、
3.讨论法
4.质疑分析法
(一)教具准备
投影仪
(二)素材准备
长江、黄河流域的图片、重点字词等文字材料
● 课时安排
1课时
● 教学结构与过程
(新课导入)
一、黄河、长江流域──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多媒体展示“黄河、长江流域图”。
(一)环节一:交流汇报
教师:请同学们将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黄河、长江的资料向其他同学汇报一下,并提出以下三点要求。
1.汇报时声音要响亮。
2.注意要用简短的语言表达材料中的信息,不要长篇大论。
3.前面同学已涉及过的信息不要再重复汇报。
学生活动: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相关材料,内容涉及与黄河、长江相关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方面。(设计意图:通过汇报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语言归纳能力。)
(二)环节二:诵读诗词
学生汇报交流完毕,教师通过媒体介绍黄河、长江流域原始人类古代文化的两段史料;并让学生根据媒体设置的情境朗诵两首具有代表性的诗词:王之涣的《登鹤鹊楼》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设计意图:介绍史料意在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黄河、长江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诵读诗词又让学生从文化的视角认识黄河、长江,既激发了学生对黄河、长江的赞美之情,也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环节三:欣赏图片
教师:刚才同学们从古代诗人的描绘中对黄河、长江有了初步体会,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黄河与长江的美丽风貌。
(多媒体显示黄河与长江的风光图片,重点渲染黄河的壮观和长江的秀美,学生们发出由衷的赞叹。)
教师:现在同学们只是在图片上看,如果亲临黄河、长江,看到她们的真实风貌,可能你们也会像古代诗人那样吟诗作画了。
(进一步渲染黄河、长江的壮美,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和向往。)
二、黄河、长江
(一)环节一:自主学习
提出以下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
1.黄河(长江)上、中、下游是如何划分的?
2.黄河(长江)发源于何处?途经哪些省市区?流入什么海?
3.黄河(长江)主要有哪些支流?主要集中在黄河(长江)的哪一段?
4.黄河(长江)上中下游各有何显著特点?
学生自主探究:两组同学解答有关黄河的问题;另外两组同学解答有关长江的问题。同组同学,互相协商,共同合作探究。
(二)环节二:师生合作
分别请几位学生通过媒体显示的《黄河流域图》和《长江流域图》讲解,回答相关问题。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第4题有一定难度,如果学生回答不全,可由教师系统讲解。教师讲解时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黄河和长江上中下游的显著特点。
(三)环节三:知识拓展
在讲解第二环节有关问题时,可穿插“知识窗”,介绍以下两个小知识。
1.“地上悬河”。可让学生思考地上悬河的形成原因?
2.“三峡工程”。可提问三峡工程为何建在宜昌?三峡工程的建成有何重大意义?
(此内容为本课难点。通过创设由浅入深的问题情景,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问题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探究体验自主获取知识。“知识窗” 意在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会关心国家时事,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大家谈”──母亲河的现状与未来
教师:黄河和长江哺育着中华民族,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河历经沧桑,正在渐渐失去她昔日的风采。
(一)环节一:图片展示
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一组是关于黄河的污染、断流、干旱、河水浑浊等方面的图片;另一组是关于长江洪涝灾害的图片。
(二)环节二:问题讨论
多媒体展示“黄河涝旱” 的图片,并提出以下讨论题。
1.造成黄河断流、干旱和“地上悬河”的自然和人为因素有哪些?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又有哪些?对此,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
2.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该怎么做?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发表新见解、新想法,一切合理的分析和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沉思的老汉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他对母亲河的担忧;通过对黄河、长江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结束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她们是如此的令人神往和骄傲,让我们共同努力,从我做起,为母亲河的壮美、清秀添一份力。
四、总结
课后反思
1.本课将历史、地理和思想*三大学科的相关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得到落实。
2.通过收集黄河、长江相关图片,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美的享受,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课上交流;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示、回答问题;组织课堂讨论、朗读等多种的教学形式,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思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4.在新的课堂教学中,丰富生动的知识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能使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如鱼得水,有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但对于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仍有很大的学习障碍,他们不能积极、自信、全程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如何真正实现学生在新课程中的“全体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拓展阅读
1、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设计
1、让幼儿在看看、动动、玩玩中了解一星期的排列顺序,并能正确应用昨天、今天和明天。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1、多媒体教具、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星期娃娃头饰。
1、认识一周日及排列的顺序。
多媒体画面(一)
(1)、认识一周日
(1)星期妈妈教师导语:星期妈妈有几个宝宝,他们都叫什么名字?
(2)星期宝宝“星期宝宝们来了,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共有几个星期宝宝?”
小结:这七个星期宝宝就组成了一个星期,也叫一周。
(2)、学习正确排列一周日
a、教师导语:星期宝宝可调皮了,他们老是排错队。小朋友,你们谁会帮
他们排队呢?谁排第一个? 幼儿讨论)
多媒体画面(二)
b、多媒体演示一周日的排列
(1)传说故事教师导语:故事讲完了,你们知道哪一天应该排在第一天了吗?接下来怎
“一周日的由来”么排呢?星期一排在第几天?(幼儿讲述)
小结:一星期有七天,第一天是星期日,第二天是星期一,第三天是星期
二......
(2)星期宝宝们c、幼儿为星期宝宝们排队
d、游戏“开火车”
幼儿带上“星期”头饰。
玩法:请星期日宝宝当火车头,然后去邀请其他的星期宝宝,最后按照一周日的顺序排好成一列“火车”。
延伸:“你是星期几?”(星期六)
“星期六后面是星期几?”(星期日)
(小结:星期是循环的。)
2、认识今天、昨天和明天。
多媒体画面(三)
(1)、教师导语:谁来告诉大家,今天是星期几?(幼儿讲述)
按顺序排好的星“再请小朋友想一想,昨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
期宝宝们(多媒体演示――相应的星期宝宝会向前走出来)
(2)、小结:今天在中间,今天的前面一天是昨天,今天的后面一天是明天。
(3)、游戏“找朋友”
幼儿带上“星期”头饰。
玩法:先选出代表“今天”的星期宝宝,请他来找出自己的两个好朋友―― 昨天和明天。
(延伸:“今天”的内容可假设。如:假如今天是星期五.......假如今天是星期一..... )
2、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设计
1通过活动认识数字5,并会按数取5以内的物体或按物取数。
2、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活动准备;1课件2、骰子一个、写有数字1——5的正方体6个、5座房子并给每座房子依次标上数字1——5
3、纸盘6个、吸管、圆形油泥每人一份
一、去做客
( 1) 带小朋友去新建的小区“动物之家”去做客。随音乐小火车去“动物之家”
教师: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徐老师带你们去新建的“动物之家”去做客,你们愿意吗?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
(2)出示课件房子
A幼儿观察,并点数出它的数量
教师:动物之家到了,我一起来数一数动物之家一共有几坐房子吧。5座房子,教师接着出示数字5,引导幼儿认识数字5。
教师:那我要考考你们了5象什么呢?幼儿:5象秤钩。
教师:那5又可以表示什么?(5可以表示5只小猫、5朵小花……(幼儿说)
教师总结;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它的数量是5,就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
二、找朋友
教师:这5座房子里分别会住着谁,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B出示第一座房子,请幼儿一起敲门,咚咚咚,动物朋友请开门。《点喇叭,欢迎你到兔宝宝家来》,提问:是谁的家呀?点击出示小兔。小兔要和我说悄悄话呢,我来听听,她刚刚对我说,动物之家是个新小区,每座房子还没有门牌号码,请小朋友帮他们挂上门牌号码吧!但是他们有一个要求就是他们的门牌号码要和每座房子里的动物数量一样多。记清楚了没有?
D请幼儿点数,找出朋友
E依次出示另外四座房子,并分别找朋友
三、送礼物
教师出示骰子,让幼儿观察上面有什么(数字),教师摇一摇,投掷,看看哪一面朝上,说出相应的数量。
教师:我们来做客忘记带礼物了,请小朋友做一些糖果棒吧。现在请每个幼儿在面前的纸盘里取一个插有吸管的油泥底座放在自己的面前。教师根据投掷出来的数量,幼儿取相应的珠子数量。
教师:现在我请幼儿来投掷两次,并根据投掷数量取出相应的珠子。
教师:我来给每桌幼儿一个骰子,要求你们根据其桌上的数字取出相应的珠子套在吸管上。开始制作你们的糖果棒吧。
G出示写有数字1——5的5座房子,让幼儿根据自己珠子的数量送到相应的房屋内。
四、结束活动
今天你们玩的开心吗?现在我们要回家了,跟动物说拜拜吧~!
3、《小小的船》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堂目标:
1、了解自然,热爱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渗透法识字,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
3、学会基本的陈述句式,开始培养自检习惯。
4、培养读书习惯,初步领悟诗歌意境,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陶冶情操。
5、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动手能力、想像力。
二、学习重点:听读识字培养阅读习惯,感受诗歌
三、教学方法设计:演示法讲授法练习法
四、教具准备:实物投影课件
五、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今天给你们带什么礼物来了?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支非常好听的歌曲。喜欢吗?接下来,老师就和你们一块来听歌曲。这首歌是写美丽的夜空的,美丽的夜空中有什么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边听歌一边想。(教师播放音乐)
师:歌曲听完了,美丽的天空中有什么呢?7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你喜欢星星还是喜欢月亮?为什么?(学生回答)(学生:喜欢星星。生:喜欢月亮。教师随机引导入课)
师:老师和你一样,也喜欢月亮,因为老师觉得那弯弯的月亮简直太美了!(教师出示月亮图画)
师:看,这弯弯的月亮既像一把弯弯的镰刀,又多像一只小小的船呀!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块学习新课文《小小的船》。喜欢吗?
(板书课题):小小的船
二、学习课文。
师:同学们,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小小的船》(出示课文)。
同学们,你们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下?好,同学们坐好了,让我们一起认真听一下这位同学读课文。
1、学生范读课文。(用教鞭指读)
师:这位同学读的真好听!你们愿意当小老师吗?谁想当个小老师,来领着同学们读一遍课文呢?(请一位同学上来读课文)
拿起课本,用你的小手指着课文,跟这位小老师读一遍课文,他读一句,你读一句,好吗?我们看谁读的最认真!
2、学生领读课文一遍。
3、师:同学们,你看这儿,课文中有许多字变成可爱的小动物和好吃的水果,并且一个一个都飞走了?它们飞到哪儿去了?赶快找一找!(引起学生注意)
师:(打开黑板幕布)喔,找到了,原来在这儿!
你们喜欢这些好吃的`水果和可爱的小动物吗?下面,我想请几名同学来跟我和这些有趣的水果动物做一个游戏,谁想来?(学生兴致高昂,跃跃欲试)
师:同学们,我们是一支浩大的队伍,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游戏。老师先来!(教师示范)
(教师引导学生识字,并且再组词,说句子,渗透识字)
师:学完这些字后,我们来一个小小的比赛。我们分小组读课文。前后桌四个人为一组,每组先选出一人读课文,其他人听,然后,另一人再读,其他的人再听。请同学们站起来读,读完的同学就坐下。一会儿,每个小组推选一个读的最好的来上面读。读的好的奖给他一个月亮小博士的标志。(出示月亮小博士图案,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3、学生小组读课文。(教师下去**,注意学生读书的姿势)
师:哪个小组先上来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4、学生汇报读书情况。(小组各一人,教师反馈信息。)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听完以后,也很想很想读课文。喜欢听吗?看老师这次怎么读。
5、教师配乐读课文,*学生。
师:老师读的好听吗?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读好吗?因为老师一边读课文,一边随着那美妙的音乐声来到了空中。蓝蓝的天上,挂着一个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只两头尖尖的小船。我就在小船上坐着,一伸手就能摸到那一闪一闪的星星。真是太美了。同学们,你想不想走入那美丽的夜空?请你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一会儿,老师请一名读的最认真的同学来随着音乐读课文。
6、学生自由练读。
师:老师想请一名同学来读一遍课文,他在读的时候,其他的同学在下面闭上眼睛,一边听他读课文,一边想像一下美丽的夜空,好吗?
7、指名学生配乐读课文。
师:同学们还有谁愿意读?想读的同学请起立,我们一块把课文读一遍!(学生起立)
8、学生自由配乐读课文。
师:课文我们学到这儿,老师有件事想和大家商量一下。昨天,老师收到一封奇怪的信,同学们请看!(出示教学课件)
三、课堂练习与引申。
1、出示课件1:出示小鸟图片。(画外音:同学们,我是动物王国派来的给你们送信的,我们国王想邀请你们到我们王国做客去!)
师:同学们,愿意去吗?好,让我们一起走入神秘的动物王国。
2、出示课件2:出示动物王国场景。(引起学生兴趣)
师:动物王国到底有什么呢,让我们走进去瞧瞧!
3、出示课件3:出示老虎大王图片。(伴有画外音)
师:听老虎大王一说,要想进入动物王国可不容易。同学们,老虎大王想考考我们,怕不怕?好我们看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4、课件4:出示谜语。(画外音:请你猜一猜)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对!是月亮。同学们,为什么说月亮像圆盘,还像弯刀呢?(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了解自然,了解月亮的阴晴圆缺)
5、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同学们,后面还有问题吗?我们来看一看!
6、课件出示小精灵祝贺场景(画外音:掌声)。
师:同学们,它在向我们祝贺呢!让我们接着看后面的问题是什么?
7、课件8出示小动物图案(画外音:学一学,说一说)
师:同学们,这个题目讲的是谁在哪里干什么?我们看题目是怎样教我们做的。
你看第一个题目怎么做?(利用幻灯依次出示题目:并且依次处理完后面两个题目。)
8、学生回答。
师:这下我们该进入动物王国了吧?让我们试试!教师点击课件9后出现老虎大王图片。(伴有画外音)
师:同学们,怎么办?遇到困难不要怕,继续前进!
9、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回答。师:同学们,这次我们能不能进入动物王国呢?让我们试试!点击课件。
10、学生观看课件录像资料。(跳一跳,摘桃子,为学生以后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打下基础)
四、唱诵诗文,升华课文。
师:同学们,参观完了美丽的动物王国,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来。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习课文,老师把课文编成了一首歌谣,想听吗?请同学们坐好,听老师唱一遍。老师看谁听得最认真!学的最快!
1、师范唱课文。
师:老师唱的好听吗?想学吗?下面,请你用手指着课文,跟老师唱一遍。老师唱一句,你就跟着唱一句,好吗?
2、师领唱课文。
师:同学们唱的真认真,学会了吗?请同学们跟着音乐伴奏唱一遍,好吗?(放伴奏带,学生唱课文)
3、师生合唱课文。
师: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唱这首歌,来结束今天的课,好吗?(教师轻声和唱,学生大声唱)
4、齐唱课文,下课。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23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