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雪》课堂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20:11

《看雪》课堂教学设计

1、认识“省、店”等10个生字。会写“讲、打”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体会台湾师生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隔着海峡,遥望宝岛,那里有春节,那里有龙舟,那里有浓浓的乡愁。只是,那里很少下雪,那里的孩子们多么希望能看到雪呀!台湾距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因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孩子回忆我们看到的美丽的雪景,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插图,课件的帮助,体会雪景的美丽,用自己的语言把美表现出来。然后,请孩子对比一下台湾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在对比中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孩子设身处地的站在台湾小朋友的角度体会文中蕴含的感情。我充分利用文中小朋友和老师的对话,与学生共同进行分角色朗读,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台湾小朋友殷切的希望。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大多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可以启发学生在生活中留心观察,自主识字。“指、接、讲、铺”等字,可以通过动作演示帮助理解。自编短文巩固识字。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省吗?你们对这个地方有哪些了解?(结合课前找的资料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如:图片、媒体上了解到的、音像片、有关书籍等)

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指一指台湾省的位置。教师进行简单介绍(日月潭、阿里山等)。

3、那里还有一群可爱的小朋友,你知道他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吗?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学习新课,板书课题《看雪》,全班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生字

1、自己试着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

2、师:要想读好课文,特别需要生字朋友的帮助,同桌两个赶紧到课文里去认识他们吧。(同桌自学生字)

3、集体交流,教师检查识字效果。(出示多媒体课件)(小老师教读、男女分读、小组读、掌握慢的同学读、齐读)

三、细读感悟

1、把生字朋友送回家,你还认识他们吗?再次读课文,思考:从课文里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自读、思考)学生汇报交流,整体感知整篇课文。(台湾小朋友只见过橱窗里用棉花作的雪,没有亲眼看到过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看雪的愿望。)

2、重点段落郎读,讨论交流:

⑴ 大家见过真的学吗?下雪的时候是什么样呢?(学生联系实际体会)书上有一段描写写得更美,大家赶紧自己读读吧!

① 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喜欢的词语画下来。

② 学生交流、朗读,随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播放课件)体会读,边想象边读。

③ 加动作读、配乐读。

⑵ 台湾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台湾小朋友的心情)

① 把小朋友们说的话画下来,多读几遍。

② 学生交流。这四个句子有哪些共同点?把自己当成台湾小朋友练读这四句话。(学生练读)

③ 师生分角色练读,教师演教师,学生演台湾小朋友。

随着练读,“指北京”体会台湾小朋友说话时的心情。

3、重点指导“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表演体会“争着问”)

有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醒孩子注意停顿。

4、分小组有感情的朗读师生对话。

四、扩展活动

此时,你想对台湾小朋友说什么呢?你们做一张美丽的贺卡吧,把你们想说的话写在上面,寄给台湾小朋友,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幻灯片出示短文,复习生字:

在省城长途汽车站的对面,有一家新开张的金店。金店的橱窗里摆放着一件件闪闪发光的金银首饰样品。金店地面上铺着红色的地毯。妈妈看见玻璃柜里的一条银色的项链,便指着这条项链,问营业员多少钱。营业员拿出这条项链说:“8000元,不讲价。”妈妈接过项链,觉得挺不错,就买下了。

2、采取多种方式读,如自读、小组读、集体读,分组读等方式进一步复习巩固。

二、我会写

1、课件出示要会写的字:

讲、打、指、接、惊、故、候、奇

2、自己把生字读一读。

3、小组能互相说一说每个字的偏旁、笔画、哪个笔画在横(竖)中线上、你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

4、师生交流,交流过程中学生练写。有三个提手旁的字(打、指、接),可以借助以前学习的提手旁的书写知识指导写字。注意提示:“接”字右下的“女”,横画要长些;“故”字右边是反文儿,不是折文儿;“候”字,不要漏写中间的“竖”;“奇”要写得上小下大等。

三、我会连

做完后互相读一读

四、作业

给台湾小朋友写一封简短的邀请信,邀请他们到自己的学校来做客。

台湾 北京

棉花做的 真的雪

一起玩

盼回归

课前通过让学生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包括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台湾的风景名胜,台湾回归问题等,这样,课文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学生朗读感悟时,创设情景让学生体会冬天雪景的美丽,体会台湾小朋友的心情,收到了一定效果。另外今后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拓展阅读

1、文《小摄影师》第二范文

〖复习导入

上节我们初步习了文,谁来说一说,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文。

〖速读文,给文划分段落

指名由生回答,不要拘泥于一种方法,只要说的有道理,就应当给予肯定。

一、习第1自然段

1、小男孩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从两方面想:一是小男孩想给高尔基照张相片,贴在他们的墙报上。二是高尔基突然接到小男孩扔进的纸团,得知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自己拍照,让门卫放小男孩进来。)

2、“突然”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一眨眼的时间内发生的,说明高尔基一点儿也不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

3、用“突然”一词说一句话。

二、习第2~5自然段

1、读第2~5自然段。

2、门卫为什么不让小男孩进高尔基办公室?

(从二方面想:一是高尔基工作很忙——“正在读书”也是他的工作;二是不让人进来打扰高尔基是门卫的责任。)

3、高尔基在很忙的情况下让小男孩进来说明什么?

(这是破例,是对小男孩特殊照顾,也说明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热忱的关心和爱护。)

三、习第6~11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写小摄影师给高尔基照相。)

2、“小摄影师”给高尔基照相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是怎样的?请将它们画出来。(6、7、9、10自然段中的部分语句)

3、朗读画出的语句,从这些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

(“仔细打量”知道小摄影师观察细致,也含有思考的意思。“摆弄很久”小摄影师不停地摆弄相机,为拍照作准备,同时让高尔基多次调整坐态;“哭着走远”说明小摄影师出于礼貌不能用高尔基胶卷,想马上回家取胶卷;“上车走了”是小摄影师因为自己耗费了高尔基许多宝贵时间而悔恨,对自己一时疏忽而懊悔。)

4、高尔基在照相时动作、神态、语言是怎样的呢?将这些语句画出来。(7、10、13、15自然段中的部分语句。)

⑴ 朗读画出的语句。

⑵ “吩咐”是什么意思?文中谁按谁的吩咐?从“吩咐”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呢?(口头指派或命令,一般指上级让下级干什么或长辈让晚辈干什么才使用它。高尔基按小摄影师的`吩咐。“小摄影师”“吩咐”高尔基,让高尔基多次调整坐态,占用他很多时间,他任其摆布,听从吩咐,说明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⑶ 从画出的其它语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从“面带微笑”说明他对下一代的热忱慈爱,当小男孩哭着说忘带胶卷时,高尔基赶紧站起走到窗口大声喊道:“我给你胶卷”说明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热爱的感情非常强烈;从高尔基见小男孩,不见记者的态度上,说明他对下一代的成长非常重视。)

5、这段又一次出现“突然”这个词,读含有突然一词的那句话。这次“突然”说明什么?(情况急剧变化。)

6、再用“突然”说一句话。

四、读第12~15自然段

1、小男孩会再来吗?

(再来可能性大。理由有两点:一是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强烈愿望促使他必然来;二是高尔基如此热情接待他,配合他,他相信自己再来仍会受到高尔基热情接待。)

2、高尔基工作很忙,他不接待记者,却希望小男孩再来这说明什么?

(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总结全文

作者写小摄影师给高尔基照相这件事,分别写了小摄影师和高尔基的语言、动作、神态,从中我们体会到高尔基对青少年一代的关心和爱护,希望同们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期望,努力习,天天向上。

〖板书

男 孩 对比衬托 高尔基(关心爱护)

想进去 放进来

摆弄 微笑

坐、哭 站起来

跑 喊

2、《垂直和平行》公开

材64——65页内容,练习十一1——3

1、引导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培养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生具有合作探究的习意识。

4、使生进一步认识和体会习数的乐趣和数的重要作用,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正确理解“同一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特别是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件、直尺、三角尺、小棒

一、创情境,导入新

1、同们,前面我们习了直线和角的知识,谁还记的?

2、这节我们将继续习有关直线和角的知识。

3、老师举起一张白纸说: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这张白纸成一个平面,想象一下,这个面变大了,能想象出来吗?请大家闭上眼睛。这个面变大了,又变大了,还在变大,变的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了一条直线,你想象中的这两条直线是什么样的?

4、睁开眼睛,把你想象的两条直线用彩笔画在纸上。(老师**)

(1)生回忆口答直线和角的知识。

(2)生闭上眼睛想像平面无限变大,出现两条直线。

(3)生动手画两条直线

抓住生已有知识经验,找准知识起点,展开精彩的

直接进入纯数知识的研究氛围,带领生先进行空间想象,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画到纸上,然后进行梳理分类。培养生对数研究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请把你的作品举起来,互相,画的一样么?谁想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同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在同一个平面内想象的两条直线竟出现了这么多样子,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类?(为了分类方便,我们给它们编上序号)

3、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类,老师**指导,听取生的想法。

4、组织交流

(1)让分的类多而细的小组汇报。

(2)哪个组和他们分的不一样?⑶、谁还有调整的意见?

5、谁能说说,我们把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按什么标准分成了几类?下面这一类直线真的不相交吗?你有什么办法

确定它们真的不相交?(老师口述:象这样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互相平行吗?件演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无限延伸而不相交。

6、在同一平面内,我们任意画出两条直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互相平行,下面我们再来相交的这种情况。

(1)两条直线相交出现了什么?出现了哪些角?哪幅作品相交出现了直角?还有哪幅?

(2)它们真的是直角吗?你有什么办法来确定呢?

(3)老师口述: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互相垂直?(件演示)

7、这节我和同们共同研究了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垂直与平行。板书题:垂直与平行。

8、生贴作品。若生贴的类型不全,老师把自己准备的作品补充在黑板上。

9、生小组合作分类。

10、生讨论交流,汇报交流结果。一人说,一人贴,生充分说明道理,并拿尺子演示,量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两边的宽度一样,直到分成两类为止。

11、生用直尺检验角是不是直角,并用自己的话总结什么是互相垂直。

以分类为主线,体会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大胆地让生以分类为主线,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汇报、师点拨等活动,帮助生在复杂多样的情况中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通过分类、分层理解,提高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实践应用

1、判断。练习十一第一题,补充长短不一的,相交85度角的,一条直线的,是互相垂直的但是没有相交在一起的四幅图。(件动画演示)

2、件展示主题图,提问:从图

中你发现有哪些平行或垂直的例子。

3、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平行或垂直的例子?老师举例强调在“同一个平面内”这句话的重要性。(室、长方体)

4、我们过的知识中,那些出现

过垂直与平行?练习十一68页第二题(题中的垂直与平行中找)

5、摆一摆。第65页做一做第2题。

摆一摆。第65页做一做第2题。

(1)生讨论、交流、检验。

(2)图交流。

(3)生举例交流。

(4)生回忆交流。

(5)生操作交流。

生通动手折去寻找信息,用心观察生活中现有信息等活动,充分唤起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数来源于生活。

四、全小节。

这节你有什么收获?谁愿意和大家分享?

生交流、总结本节的知识点,说习体会和收获。

五、外拓展。

练习十一68页第三题。

加深理解概念

3、《垂直和平行》公开

1、引导生通过观察,了解垂直与平行的特点。

2、帮助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与平行线。

3、培养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生树立合作探究的习意识。

重点:正确理解“互相垂直”“互相平行”等概念,发展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

一、导入

师:同门,你们,老师这里有两小棒,我们随意的丢在讲台上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呢?首先请大家把我们的两只手当成两小棒,用手势表示小棒形成的图形。

生用两只手在台下摆出一种图形,老师环视)

师:刚才大家示范了很多的图形,现在老师用直线来表示小棒,把大家刚才示范的一种图形画在黑板上。

(用直尺在黑板上画×的图形)

师:请同们也用两条直线把自己的图形画出来。

生画,师**)

生画好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1、× 2、∥ 3、∟ 4、∧ 5、+ 6、< 7、⊥

二、 新授

师:同们在下面画的很认真,现在老师也选一些同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你们能找出它们的相同点,把它们分类吗?然后说说你的分类的标准。

(引导生说出有相交和不相交)

板书:相交与不相交

师:我们知道直线的两端是可以无限延伸的,下面老师就将图形中的直线延伸,请大家分分类,同样请你们说说分类的标准。

相交:1、 3、 4、 5、 6、 7、

不相交:2、

师:不管我们把直线延伸多长,第2幅图中的两条直线都不会相交(出示图形2、)我们现在把这幅图转动一下,然后再延伸,大家会出现什么结果。(转动到任何角度都不相交)这种图形在数王国里我们说这是一组平行线(粘贴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管我们怎样去延伸这两条直线都不会相交(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出示1组平行线)平行线有两条直线,我们把平行线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直线a,另一条直线叫做直线b,我们可以说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也可以说直线b平行与直线a互相平行。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一位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有平行线呢?

生列举例子,出示铁轨、跑道、双杠等图片)

师:刚刚我们欣赏了一些有关平行线的图片,平行线的存在使得我们生活中的事物起来更有序。接下来还请同一张图片(出示立交桥)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立交桥,它使我们的道路变的更通畅,从桥上经过的汽车与桥下行驶的车就不会撞到一起,也就是这两条道路不会相交,但是,不相交是不是就是说这两条道路互相平行呢?不是,因为这两条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判断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不是平行线,一定要它们在不在同一平面内。

师:接下来我们来观察相交的这一组图形,请大家我们的三角形,你能找到直角吗?(请一个同指出直角,并向全班展示)

师:请大家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找一找我们的这些图形中哪几幅图有直角。

生活动,用三角板找有直角的图形)

师:请大家说说你们组的发现。

生:3、5、7幅图中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

师:像3、5、7这样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是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第二位新朋友垂直。(板书题:垂直)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那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中有互相垂直的图形?

生举例)

师:其实在生活中,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不是单独存在,例如下面的图形中既有互相平行也有互相垂直。(出示图片)

师:有了平行和垂直的存在我们的世界变得有序、整洁,接下来老师就考考你对这两位朋友的了解。

三、练习

1、判断。

(1) 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2) 长方形中两条相邻的边互相垂直。

(3)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互相垂直。

3、摆一摆

用两个小棒摆出一组平行线,再加入一个小棒,说说第三根小棒和另两根小棒的位置关系。

用两个小棒摆出一组垂线,再加入一个小棒,说说第三根小棒和另两根小棒的位置关系。

四、 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好朋友——垂直和平行,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同们能多观察垂直和平行的图形,想想垂直和平行在生活的重要作用。

五、 板书

不相交: ∥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 ∧ <

相交:

+ ⊥

4、《垂直和平行》公开

各位领导与兄弟同行,你们好!

探究、创造充满活力的氛围是新*的实践目标之一。在中,给生创造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机会,让生在探究中感悟、在探究中发展。

一、说

《垂直与平行》是人版实验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时的内容。它是在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性质、习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习的。在“空间与图形”的领域中,垂直与平行是生以后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的基础,也为培养生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二、目标及重难点

习本节,要实现的知识目标是:帮助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技能目标是:培养生的空间观念及想象能力。情感目标是:培养生对生活的感知和合作探究的习意识。重点是: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特别要注意对似不相交,而实际上可以相交现象的理解。难点是:正确理解“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等概念。

三、说法、说

我根据材的编排意图和习状况,结合数知识的生成特点,方法主要是分类比较法和观察发现法。即让生把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不同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再分类,比较再比较,观察再观察,自主发现垂直与平行概念的本质特征,让生经历感知——比较——理解——发现这一认知过程。

为实现上述目标,根据材编排意图和习特点,我了如下的过程。

(一)画图感知,建立表象

一个纯数知识的研究氛围,带领生先进行空间想象,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画到纸上。初步建立了垂线与平行线的表象——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

(二)观察分类、感受特征

交流——分类,这样让生经历一个从个人——小组——全班逐层递进的过程。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师点拨中,逐步达成分类共识,也使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到“相交”“不相交”这些垂直和平行概念的基本特征。

(三)分析比较,感悟属性

这环节主要揭示平行和垂直的概念,主要过程:归纳含义——理解重点词——练习——小结。

生的数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里运用观察发现等数习方法,让生在不断比较、辨别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感悟概念的本质,体现出了数习的真谛。

(四)运用概念、巩固拓展

了三种练习:一是生活实践练习、二是理解应用练习、三是拓展延伸练习。

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从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应用练习,使生感悟到数研究即生活研究,数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自己的身边,这种练习既有趣味性,又有实践性,还让生感受到习数、享受生活的乐趣。

这节上的不足之处有赖各位领导与老师指正和指导。

谢谢!

点击查看更多《看雪》课堂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23867.html

热门阅读

  1. 懂得吃亏才是人生赢家美文
  2. 健康的生命在于运动的发言稿
  3. 工程的施工安全协议书
  4.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写作方法及素材
  5. 2016年周末祝福语大全简短
  6. 201复活节温馨的微信祝福语
  7. 一个人旅行的说说
  8. 201年4愚人节捉弄人短信祝福语
  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评语范文
  10. 委托选矿的加工合同范本
  11. 防灾减灾日的活动总结范文
  12. 有关元旦的诗句
  13. 《三字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4. 高中春季开学典礼校长的发言稿
  15. 小孩满月红包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