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坊巷星河灿烂杂文随笔
回眸千年古坊巷——福州三坊七巷,星河灿烂,人杰地灵。昔日建筑物的彩绘虽已暗淡失泽,过往的金鼓齐鸣渐飘渐远,古代的衣锦荣归天之骄子存入史册,当年的书香已飘散到寻常百姓家,可是保留至今的“里坊制度活化石”,躺在那里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领教育风气之先的地方,出将入相的所在地的人文景观依旧在。她是当代人读不完的书,解不完的谜。
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福州三坊七巷,是里坊制度的活化石,可不是石,而是活生生的有人居的地方。古代这里被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坊)作为居住区,而商业与手工业都被限制在定时开闭“市”中,“里”和“市”都环以高墙,由吏卒和市令管理,晚间实行宵禁,人们自由地生活,又被高墙严严实实地包围。不如此,怎么能成为活化石。然而赫赫有名的扬州原来也是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但她不甘心寂寞,几百年前已经“冲出坊墙”演变成现代化的都市。
三坊七巷这块里坊制度的活化石由来已久,奠基于晋,成于唐五代,鼎盛于明清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她在有福之州的腹地,千年来,战火兵灾,狂风洪水,瘟疫肆虐,她自岿然不动,守望着文明古城,如今荣获“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
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国内建筑界把三坊七巷古民居称作“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这是当之无愧的。从奴隶社会到*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福州从壳丘头、昙石山文化、吴越文化、中原文化,再到冶城以至外城、府城文化,几经奔腾回旋,汇合至三坊七巷,终至凝固,形成古建筑的精华。现在有268座,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共15处,真乃至高至伟。
三坊七巷高大粉墙,石板小路,坊巷纵横;深院大宅,层楼迭院,鳞次栉比。每座高墙大院内又有三或四进的大庭院,曲径通幽。庭院里都以花厅为中心,左右为厢房,厅前有天井,天井两旁为回廊和披榭。天井内有花坛、假山、水池,形成精美的私家花园。花园里种有名贵树木,点缀得满园春色。
各民居大宅的屋脊、墙脊巍然高耸,翘角飞檐,如翼轻展,美如冠冕。各民居大都以硕大的木头制成门坊,门坊上的木雕图案线条飘逸,花厅门扇的窗花纹路流畅。在木穿斗架中,插斗、重柱、月梁等部件雕刻着历史人物、四时景象。柱础用青石细磨,状若须弥座;础壁四面雕刻花草山水、虫鱼鸟兽。这众多的古建筑,集中体现福州古民居特色,有玲珑园林之妙,收赏心悦目之效。
领教育风气之先的地方
三坊七巷自古崇文重教,文化积淀,雍容深厚,文臣武将,俊采星驰。各民居的花厅摆设呈现文化和家教上的意义。厅中间挂着孔子像、诸葛亮像或关公像。厅堂两面的墙上悬挂着结合家训的名人字画,有“断齑划粥”、“程门立雪”、“圯桥进履”、“负笈寻师”等。
三坊七巷是全省罕见的领教育风气之先的地方。贯穿三坊七巷1000米的南后街显现“书香文化”,书店多时有24家。清末举人王国瑞赞道:“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客里偷闲书市去,见多未见足开怀。”宋诗人吕祖谦诗云:“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
回眸三坊七巷,在深深的庭院里,我们仿佛闻到古代书香门第飘溢出的书香墨味,我们似乎听到“六子科甲”、“五子登科”门前的金鼓齐鸣。我们犹似看到林则徐、郁达夫、郑振铎、胡也频、冰心、邓拓等驻足书店搜宝寻玉。我们又看到林纾翻译的令中国人断肠的《巴黎茶花女遗事》、严复震古烁今的《天演论》、林觉民惊天动地的《与妻书》洛阳纸贵的空前奇观。
许多名师来自三坊七巷:宋代文儒坊的郑穆以进士之身直步青云官至国子监祭酒;清代帝师陈宝琛生长在“六子科甲”之家,他任鳌峰书院山长,又任全闽大学堂监督,成为一代宗师和楷模。
三坊七巷走出来的人,多数是德行操守,博古通今,才略惊天动地,誉满全国。
出将入相的所在
低徊漫步在三坊七巷,上溯历史的河流,历代众多将相纷纷踏浪衣锦荣归。他们有唐朝崇文阁校书黄璞,宋朝祭酒郑穆、知府陆蕴与陆藻,明朝户部尚书林泮、都御史林廷玉,清朝内阁学士陈宝琛,巡抚梁章钜、李馥,知府林文英、郑瑞琪、王燮,学者郭柏荫,《福建通志》总纂陈衍,民族英雄林则徐,启蒙思想家严复等。
三坊七巷人多是锦文绣口,也不乏英武之气。明兵部尚书张经署衙于文儒坊。倭寇猖獗犯境,他任七省总督,斩寇1900人,世称“东南战功第一”。文儒坊甘亨贵学拳练武,习文弄刀,得中举人,还中武进士,后任清福建提督、台湾总兵,他为平定台湾战乱、统一祖国立下赫赫战功,真正成为国宝。宫巷人沈葆桢力主建立强大的海军,由左宗棠推荐任福建船政大臣,培养众多海军人才,其中有严复、邓世昌等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界、海军界的骨干。
三坊七巷人才辈出,她迥异于神州千万个坊巷,其他坊巷星星点点,而三坊七巷则是星汉灿烂——“近代名人聚居地”。只因这里自古以来蕴蓄其中的秉性,百代延续浸透子子孙孙的心田,以推动中国历代尤其近代历史的进程。
如今,福州三坊七巷,被评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5A级景区。回眸福州三坊七巷,不仅留连以往,还在于目视未来。
拓展阅读
1、钟叔河《千年谁与再招魂》随笔
几千年前的情诗传世的并不少,有如《诗经·国风》和《*·雅歌》里的那些,情书却很罕见,尤其是像“实寄封”那样的原件,就更加罕见了。
我却可以介绍一件出来,先将全文抄录如下(当事人已故去二千馀年,应已无侵犯隐私之嫌了吧):
奉谨以琅玕一致问春君幸毋相忘
作者乃是汉朝的一位征人,原来的字是写在竹简上的。那时还没通用纸,字写在竹木削成的薄片上,叫做简牍,后世研究书法的人称之为汉简。这一枚汉简,系民国十九年在西北沙漠中汉代居延境内出土,最初摄影发表在《流沙坠简》书中,原件现藏台湾*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当时出土的“居延汉简”有一万多枚,七十年代又继续发掘采集到近二万枚,都是汉武帝末年(公元前一世纪)到东汉中期(公元二世纪初)的军政公文、钱粮簿籍、法律文书、买卖契约等,也杂有一些私人的信件。这些都是研究汉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十分珍贵。但绝大多数的文字简古,内容繁琐雷同,各有固定格式,普通人看起来会觉得枯燥。
《致问春君》这一件却异乎寻常,它具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字也写得特别好。春君显然是女性的名字,琅玕则是用青色玉石雕琢成的饰物(曹植《美女篇》句云“腰佩翠琅玕”),据说产于昆仑也就是西北地方。此简是因赠琅玕而写,中心意思则是“幸毋相忘”,所以是一通情书。
这位戍守在居延烽燧中的征人,苦苦思念着万里外的春君,特地为她觅得珍贵的饰物,想托付返回内地的信使带给她,写下了这件简牍也就是书信,衷心希望她不要淡忘了对自己的感情。不知为何写好的书信却未能发出,就此流落在荒寒大漠中了……
时光流逝了二十个世纪,两千年前的烽燧早已夷为沙土。当时那位在如霜的月光下倚着雉堞,默望着似雪的沙原,静听着悲凉的芦管,为了情人而深夜不眠的男子,他的身子骨已经在大自然中不知轮回转化了多少回。可是这一片用十四个字(是墨写的还是血写的呢)热烈恳求“春君幸毋相忘”的情书,历经两千年的烈日严霜、飞沙走石,却仍能以美的形态和内涵,表现出那番血纷纷白刃也割断不了、如刀的风头也无法吹冷的感情,使得百世之后的我们的心仍不能不为之悸动,从中领受到一份伟大的美和庄严。
有实物为证,这枚汉简,真可以称之为不朽的情书了。
周作人六十年前翻阅《流沙坠简》时,见到这件摄影,有诗云:
琅玕珍重付春君,
绝塞荒寒寄此身。
竹简未枯心未烂,
我觉得,在他的七绝中,这是写得最好的一首,因为它传达出了超越时空的感情,也就是永恒的人性。
长沙近年新出土了一批吴简,因为偶然的机会也看到过一些,却绝未发现有像《致问春君》这样有意思的。看来那时候我们长沙人即已鄙视浪漫注重实际,懒得隔上万把里路来说什么“幸毋相忘”之类的空话,心思和笔墨都用在问候长官或者记明细账上了。
(一九九九年五月)
2、相思愿重逢雨巷那场浪漫随笔散文
那年,我正斜阳下,心事忡忡,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独倚望江楼,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你向我来,我向你走,相遇在长江尾,浦江头,相依于,水变绿洲,仰望灯火高楼——在那年。
相思扣,扣心弦,情到深处爱已牵手,沧海浮尘唯你念留,爱依旧,缘相守,愿执手相依共白头,一路风流——在那年。
相思扣,扣心弦,紫陌纤尘唯你愿,春风依旧,牵绊人生情守候。世前相约今世情,天荒地老岁月稠,唯愿情长流,爱依旧,怎顾的风飙雨骤——在那年。
相思扣,扣心弦,人生经日月,历风雨,情感痴缠千年,唯岁月尘埃穿透。幸福只在你我,懂得珍惜,懂得感悟,用心体会,用心包容,爱才会如江河涌流——在那年。
相思扣,扣心弦,每一场爱恋,是瞬间,是长久,皆是一场必然,相信,总有一段情,会为你醉迷,总有一颗心,会为你固守,但不在是否拥有。总有一片天,会为你晴朗,必有一丝爱,暖你心口。爱过,青青子衿,我心悠悠。有情,红尘俗世,何须朝朝暮暮,更两情若是长久——在那年。
相思扣,扣心弦,真实,也许是前世的姻,也许是来生的果 ,错在今生相见,徒增无果的恩怨,计上心愁——在那年。
相思扣,扣心弦,扣在淅淅沥沥的三月小雨中,这迟到的春雨,曾有我的爱与你手牵,今有我的梦与你共眠。细细雨丝,浅浅思念,慰藉着那首悲伤的老歌,慰藉那梦的灿烂。相思醉了红颜,寂寞醉了怅惆。梦在江南,还想在悠长的雨巷,重逢那场浪漫,若人生只如初见。
3、又回到童年——滑冰车散文随笔
滑冰车,那是一种久违了的感受,孩提时在冰封时节玩过的一种游戏。一块木板下平行安放两根铁条,再自制两根冰签作滑行之用,就结了。一个个冻的鼻涕拉撒,在冰面上一圈一圈的耍啊,你追我赶的,那叫一个乐哟!
然而这种游戏却自从童年以后就再也没有过了,随着年岁的不断增长和生活的琐琐碎碎,再加之远离了冬季乡村的冰面生活,在这蝼蚁般拥挤的城市里能够看见一块冰地也实属一种奢侈的愿望,也就更没有那份机会和闲情逸致去重温儿时那难以忘却的滑冰生活了。后来听说附近的周边地区开设了滑雪场滑冰场的,各种滑雪滑冰的工具一应俱全,却总觉得与儿时的那种在河跑子的冰面上滑冰车的感觉大不一样。于是,童年时滑的冰车就总穿越时空的隧道载着我回到那久违了的,遥远的,单纯的,无法忘怀的时代中去了。
那是一种怎样可爱而快乐的画面哟,凡是经历过那种乐趣的人,有哪一个不愿去怀念呢?
偶然的一天,海燕说咱俩去滑冰吧,郊外的某一村庄的养鱼塘冰冻以后,常有人到那里去玩耍,并且主要是一些成人们。
我豁然眼前一亮,请我的表弟为我做了一个冰车。接下来开始默默等待,海燕年底工作忙,昨日才抽出一下午的时间,我们驱车到二十里地外的表弟那取了冰车,然后就在她所指的那个有着冰冻小鱼塘的村庄附近一圈一圈的搜寻,她曾去过两次,然而和没去过一个样,我向来对她的记忆力都是很无奈的,倘若把她一个人扔在某一个陌生的城市,她一定会把自己搞丢了认不得回家的路。后来为了找那个冰场,到底还是把我转得迷失了方向。她只记得有一排树,一趟白色的房子。
就这样,我们按着这唯一的线索才终于找到那个冰冻的鱼塘。
她不常来,倒和冰场的人都混个脸熟,见到她都一口一个千千,一口一个海燕的。原来他们都是滑旱冰的圈友。
我们先迫不及待地坐上冰车每人滑了一圈,整个过程开怀的合不上嘴。儿时的那种感觉真的又找回来了,我们像小孩子一样的耍着闹着,多么惬意,多么难忘。
夕阳西下的天空,太阳似露非露的隐现出一圈光晕来,我们坐在那淡*光晕里,坐在冰车上,回忆起我们那可爱的,幸福的,无拘无束的童年。
4、随笔、作文500字小学五年级作文
钟声敲醒了沉醉在繁杂中的想念,我在双手张开的缝隙中找到干净的空气,浓厚的泥土气息弥漫着这个城市。街上的霓虹灯,飘落的陌生树叶,飞奔的陌生汽车,冰凉的陌生木椅·····我安静的凝视着每一寸光、每一片树叶、每一辆汽车、每一个人。过往的影子悄悄的在我脸上拂过,每一刀刻得深入。眼球望着闪闪的灯光,一点都不吵闹,一点都不安静。
路人甲拉着亲人的手笑谈今天的晚餐,路人乙套着爱人的手埋怨今天的礼物太贵,路人丙搭着朋友的肩吵闹今天的你真坏·····一阵一阵、一群一群、一个一个。
明亮的玻璃窗里洁白的婚纱安静的躺着,闪烁的钻石一次一次刺出玻璃,她的眼里也在闪烁,白色的光直射到高空,冲破黑暗连接月光。炸开雪白的亮片,洒在每一棵树上,开出坚强的花···
未来是一个万里深渊,每个人都会陷入,拼命地往上爬别怕荆棘刺痛双手,不害怕寒风吹走你向上的信心,别怕会摔得粉身碎骨,别忘了还有许愿的流星。漫天的黄沙吹浓了清淡的天空,云朵变成谈黄色,忽然间天与地成了相同的颜色,渐渐模糊、浑浊。
站在高峰,青草混合茉莉的风迎面飘来,手上的铃铛细腻的打着,发梢拉长着打乱,远处有人在招手,远处有人在离去。
空中的尘埃缠绕着提琴的弦,被吹到世界那个最安静的地方·········
5、岭南师院梦星辰――三下乡实践后续心得1生活随笔范文
台风带来的不只有遗憾
黄媛
三下乡工作正在火热进行中的第五天,便由于超强台风“威马逊”的影响而被迫停课了,每一个老师在精心与学生相处四天慢慢累积的感情也被迫中断,台风带来的更多是叹息着的遗憾。
在停课的第一天,只有时段性的下着些雨点,时大时小,更多的还是太阳当空照。望着蔚蓝的天空,大家发出的是为何要停课的叹息声,少了相处的时间,备好的许多课程也被无故撤除,所有计划中的一切都*乱了。但是在这一天中,每一位队员也都在继续着手头的工作:新闻组的整天待在办公室里编稿发稿,整日对着电脑,绞尽脑汁,为队伍做着贡献,宣扬我们三下乡的点滴精神;支教组的虽然不用上课了,但是也在备课,以及整理每一天上课后的心得;调研组的队员在前面几天中,每一天都顶着烈日出去各处景点,在休息的时间里,他们也在忙着整理前几天调研的心得;再说我们后勤组的组员,身兼数职,哪里需要帮忙就如活雷锋一样出现在哪里。在这一天里,大家更多的是在为队伍做着贡献,收获的是团队合作的精神。
第六天,也就是停课第二天,“威马逊”不负众望的光临了徐闻。超强台风的威力,把在办公室的队员围困了,也把在宿舍的每一颗想外出吃饭的心给打碎了。外面的电闪雷鸣,风也把所有东西吹得乱响,每一阵风都吹得让人心惊胆战,雨水也随风飘进了宿舍里,一片水洼。在这样的天气下,最让人感动的是饭店老板亲自把饭送到我们宿舍,冒着风冒着雨,把暖暖的饭菜送来,填饱的不只是肚子,更是精神上满满的感动。
受台风的影响,本来停课两天的也被迫再多停一天,在第七天里,台风已经过去了,但是台风带来的是门外一片的狼藉,所有一切都那么不堪入目。中午队员们走出宿舍门出去觅食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满地的落叶、玻璃碎、以及被连根拔起的老树、被整座翻下的玻璃架,让我们难以置信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全都安然无恙。吃过饭回到宿舍不久,就有学生过来学校了,开始几个是过来找老师玩的,后来越来越多,原来他们是觉得天气变好了,我们的课程应该继续了。看着每一位学生那么积极的过来学校,更多的是满满的欣慰。
台风影响的三天,我们感受到的不只有遗憾,收获更多的是团队的力量,外界的关心以及学生的热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24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