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丹顶鹤》第2课时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创设情境,借助媒体,引导学生读读悟悟,了解丹顶鹤的特征,感受丹顶鹤的美丽,激发喜欢丹顶鹤,保护丹顶鹤的情感。
3、继续学习本课生字,书写剩余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创设情境,借助媒体,引导学生读读悟悟,了解它的特征,感受丹顶鹤的美丽。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美丽的丹顶鹤
把课题再来读读
二、读读,看看,学习第一段
1、谁来把课文的第一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说)
3、谁还能来说说?
4、是呀,冬天快要到的时候,丹顶鹤从遥远的北方飞来过冬了。
5、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听一听吧!(放录象)
(师说:看一群一群的丹顶鹤,听多么嘹亮的声音,它们多么开心呀!)
6、齐读课文。
三、创设情境,学习2—3段。
(一)、过渡:
1、这时,有一只小丹顶鹤和它的妈妈失散了,它多着急呀!而且它居然连妈妈长什么样都不记得了,这可怎么办?谁能帮助它呀?
2、你能帮助它吗?那你们打算怎样帮助它?
3、小朋友真热情,不过,我们对它的妈妈也不大了解,那怎么办?(读书)
4、小朋友真聪明,现在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的第二段,等会儿再来告诉它?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第二段。
2、你觉得丹顶鹤怎样?(美丽)那丹顶鹤哪儿美呢?
3、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指导第一句
(1)、指名说
(2)、那谁再能读一读?(师点红:洁白黑)
(3)、师出示图:是呀,丹顶鹤一身洁白的羽毛,黑黑的脖子和翅膀边,多醒目,多亮丽呀!(贴图)
(4)、让我们再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4、指导第二句
(1)、你觉得丹顶鹤哪儿也很美呀?(指名说)
(2)、谁也能像他那样美美地来读一读?
(3)、小朋友,我们摸摸自己的头顶在哪里,我们的头顶长了头发黑黑的,可丹顶鹤的头顶——鲜红鲜红的。
(4)、那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人们叫它丹顶鹤?(对,鲜红鲜红就是丹的意思,描红丹,顶指头顶,头顶鲜红鲜红的,就叫它丹顶鹤。)
(5)、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放录象)(看,丹顶鹤的头顶鲜红鲜红的,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多珍贵,多美丽。)
(6)、谁能把这句话读得更美?
5、学生齐读第二段
6、小结
是呀,洁白的羽毛,黑黑的脖子和翅膀边,再加上鲜红鲜红的头顶,浑身的颜色真美。(描红美丽)
(三)、学习第三段
1、丹顶鹤还美在哪里呢?请小朋友自己读读第三段。
2、小组里讨论讨论丹顶鹤还美在哪里?
3、学生交流(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指导)
第二句(三长)
指名说,是呀,丹顶鹤身材修长真美。女生齐读。
第三句(不论——还是——)
(1)、读了这句你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引吭高歌高雅)
这两个地方的确很难懂,有谁知道吗?
小朋友有点知道,但不大说得明白,老师给你们看两张图片。
(2)、出示图:
哪张图是指丹顶鹤在引吭高歌呀?你们同意吗?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指图:丹顶鹤的这个模样就叫引吭高歌。多像个歌唱家。
谁来读好这个词?
(3)、那(第二张)这张图在干什么?
出示:展翅飞翔
谁能边读边做动作?我们一起来。
你觉得丹顶鹤展翅飞翔的动作怎样?(优美)
多像一个舞蹈家呀!
(4)、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是那么美丽,显得特别高雅。(贴图)
(5)、你喜欢丹顶鹤吗?谁能来读好这句话?
4、过渡:丹顶鹤这样美丽不仅小朋友喜欢,连*都喜欢。
(1)、出示:*的旅伴一句
(2)、指名读,很多小朋友都在动画片中看到过仙人骑鹤,现在老师也给你们看看。放录象。
5、读第三段
(四)、口语交际活动:
1、小朋友现在一定对丹顶鹤了解的更深了,那现在谁来告诉着急的小丹顶鹤呀?(学生和小丹顶鹤说话)
2、小丹顶鹤听了小朋友的介绍它对妈妈的美丽的模样已经很清楚了,它可高兴了,它该去找妈妈了,那它该到哪儿去找呀?
四、读读想想,学习第四段
1、出示:第四段文字
2、学生齐读
3、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小朋友,你能想象地出丹顶鹤在黄海之摈的生活吗?请你看着图,并用上“丹顶鹤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它们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说。
学生自己练习。
指名交流,(要求说得更具体)
4、小结:是呀,丹顶鹤生活得多幸福呀!
移图(小丹顶鹤找到妈妈了,让我们也祝愿它们永远幸福、永远快乐!)
五、学习生字
1、出示词语
指名读逐行读,齐读
2、出示生字
指名读齐读
3、指导书写
遥引论
引吭高歌图
展翅飞翔图
拓展阅读
1、微课语文教学设计
1、 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2、 学习读书的一些基本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掌握课外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一些课外书籍
一、导入
1、 以“聪”导入:你想变得更聪明吗?那怎样才能变得更聪明呢?(多读书)
2、 说说你平时是怎样读书的?
引入:读书要讲究方法
二、读书方法的指导
1、指导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
2、指导具体的读书方法:选读法、粗读法、精读法、笔记法
3、指导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摘抄型、感想型、归纳型、想像型、评价型
三、总结:读书讲究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四、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而生在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后阅读肯定会更顺利,生的阅读兴趣会更浓。因此,本节教学旨在引导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
2、2023年美术课教学计划模版
本学期我科组将以市、区教育局、教研中心的指导思想;继续发扬我科组成员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做好市、区教研中心以及学校的各项工作任务,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1、 做好新学期开学的准备工作。
2、 参加区学期工作计划会议,制定我科组工作计划。
3、 参加市美术教师美术作品展,送作品照片。
1、 配合学校市广播操标兵评选工作,积极参加广播操训练。
2、 动员参加市、区各种师生比赛活动:“广东省水墨国画中小学师生作品比赛”、 “读书月书画比赛” 区“遵守法律 行为文明”绘画竞赛等。
3、 组织组员集体备课,检查教案。
4、 准备校校结对的上课、听课、评课活动。
5、 参加区的教研学习活动。
1、 参加市“微课”大赛活动,及其他教研活动。
2、 做好学校工作。
3、 进行校校结对的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书写评课表。
1、 参加区、市美术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
2、 参加深圳市“读书月”美术创作比赛。
3、 参加市中小学生手工创意现场大赛。
1、结束新课,进行考核。
2、做好科组学期总结。
3、参加区教师专项培训(水墨画)。
20xx.9.
3、微课语文教学设计
一、微课题目: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让《背影》更感人
二、教学思想: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记事抒情散文,文字凝练优美,感情饱满深沉,从中国人最关注的角度――伦理,来表达内心的感情,因此,无论从写作技巧方面,还是从伦理道德方面,我们都可以从中挖掘非常宝贵的东西,这个微课,我从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入手,让学生领悟深沉的父爱。从这一点说,我觉得在这个微课中,我们可以带给学生两个东西,其一,写作技法之巧;其二,传统美德之善。
三、教学特色:
从人物刻画的细微之处:人物动作细节描写挖掘寓意深刻的父爱主题,是这个微课的教学特色。微课只分析了《背影》中感人至深的背影:望父买橘。从父亲的动作细节描写切入,让学生深刻领悟父爱这个主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望父买橘中父亲动作细节的分析,领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父爱。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体会深沉的父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五、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学习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体会深沉的父爱。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一)导入
您好,这个微课重点讲解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让《背影》更感人。《背影》是散文中的名篇,我们知道,在《背影》这篇文章中一共描绘了四次父亲的背影,其中以望父买橘的背影最为感人,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怎样来刻画父亲背影形象的。
(二)教学过程
播放幻灯片一:
作者是怎样刻画父亲背影的?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
上缩;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教师:教师朗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文字描述(如幻灯片所示)作者刻画望父买橘的时候,为什么是如此的.感人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作者运用了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那么什么是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呢?
播放幻灯片二:
人物的动作的细节描写:即准确、细致、生动地描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体状况、身份、地位、心理、习惯、情感等等。
(教师对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进行解析)
教师: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父亲动作细节描写,来领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播放幻灯片三:
1、分析父亲买橘的动作描写,说明了什么?
走路的姿势:蹒跚
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
教师:首先,父亲走路的姿势:蹒跚,蹒跚这个词语写出了父亲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蹒跚的背影!)
教师: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
动作描写,“探”可看出父亲体胖动作不灵便,小心翼翼地将腿伸下,一步一步直到接近地面的艰难过程。
“攀”,写出月台的高度,因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是非常吃力的;
“缩”,写出了父亲两脚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力量全在手上,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掉下去的危险。
“倾”,父亲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孩子那样灵便,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描绘得很深刻。行动不便,步履艰难(艰难的背影!)
教师总结:通过这四个动词描写,一个父亲为我买橘子艰难,蹒跚的背影跃然纸上。播放幻灯片四:
探讨:父亲过铁道既然如此困难,为什么还坚持为我“过铁道买橘子”?
教师:父亲过铁道既然如此困难,为什么还坚持为我“过铁道买橘子”?
2、橘,有吉的谐音,里面包含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希望儿子能够平平安安。
3、父亲担心儿子路上口渴,橘子可以为儿子解渴。
是啊,父亲背负着家庭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在囊空如洗的情况下,还要为已满二十岁的儿子去做一件自己根本不能胜任的事情,在这一切一切的背后,都凝结着父亲对儿子深沉而又伟大的爱。我们都知道,《背影》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朱自清写《背影》就因为文中父亲引
的那句话“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的厉害,举箸投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是在羞愧、伤悲、感恩等等复杂情感把自己激动得不行的情形下写下《背影》创作的。在望父买橘这个片段中,买橘子的过程和动作,描写得栩栩传神,是我们不仅好像看到父亲憨厚朴实的形象,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而且好像也看到了关注着父亲的儿子的形象,感受到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三)作业布置
动作细节描写在文章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真实可感,个性特征更加鲜明。一个或一处成功的动作细节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的表白。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母肯定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也许是一声轻轻地叮咛,也许是一次倾心的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一个温馨的早餐??想一想,生活中的这些细微的关心,你有用心体会过吗?请你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发自内心的告白,然后读给父母听。要求在描写人物行动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更要写出他在怎样做,把爸爸/妈妈“怎样做”时常常被人忽略的细枝末节描写出来。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文中作者望父买橘细节的分析,体会到了父亲对朱自清先生平淡却深沉的爱。也让我们学会了珍惜身边伟大的亲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18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