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相声剧本:《超级女声》

发布时间: 2025-07-15 15:30:31

对口相声剧本:《超级女声》

乙:很高兴为大家表演相声

甲:听天使在唱歌

我们都要快乐

你手心传来的爱我已接收到了

听天使在唱歌

世界换新颜色

感动会放射暖暖的热

乙:相声讲究说学逗唱

甲:我们走上这舞台

唱出心中的爱

迈出青春节拍

为我们的今天喝彩

乙:您听了相声轻气上升浊气下降水归膀胱有益健康

甲:我是女生,可爱的女生

乙:我说,我只要说话,你就唱,你是跟我捣乱吗

甲:我唱我的你说你的啊

乙:你唱我怎么说啊

甲:我这是想唱就唱,

想唱就唱要唱的响亮

就算没有人为我鼓掌

至少我还能够勇敢的自我欣赏

乙:这不超级女声的主题曲吗

乙:那当然了,我就喜欢周笔畅

甲:成为一名超级女声是我的梦想

乙:对,数万女生为了这个梦想逃课参加比赛

甲:超越梦想一起飞

让我们真心面对

乙:你参加就报名啊,我不拦你

甲:你不拦我就完了,我需要大家的支持

乙:那我问你,你为什么参加啊

甲:你看超级女声那节目多火,全国收视率最高不说,男女老少都爱看,这是出名的好机会,等我站在超级女声的舞台上,全国数十万观众通过电视认识了我,听着观众们呐喊声中一次次呼唤着我的名字,我心潮澎湃;看着手机短信中我的号码被一次次拼写,我热泪盈眶

乙:累了

出名了有什么用啊,你不还得该干什么干什么吗

甲:你知道什么,等到那时候,我出唱片,那个田震出了个《38度》,我来个《67度》

乙:老白干啊,别醉了

甲:蔡依林出了个《野蛮游戏》我来个《*游戏》,容祖儿《挥着翅膀的女孩》我《晃着尾巴的女孩》,周杰伦《七里香》我来个《八里台》,

乙: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你光学别人也不行

甲:我还能拍广告

喜欢酸的甜就是真的我

每一天对于我都非常新鲜

酸酸甜甜就是我

乙:行,那我得支持你,跟着你沾光,以后做广告,想着点我,咱就不用说相声了。

甲:你会弹吉他吗,等我出专辑时,找你伴奏。

乙:弹吉他不会,会弹棉花。你先想想怎么让自己获奖,人家说参加超级女生要具备三条素质

甲:哪三条

乙:第一是灵活多变的曲风和歌路

甲:这我能做到,我会唱的歌多了

乙:光多不行,你得反应迅速,比如说奔放型的

甲:因为有我 hahahaha

因为有我 hahahaha

因为有我 hahahaha

因为有我所以你快乐

乙:抒情的

甲:I believe 没有回音的时候只不过正好你在电话中

虽然不曾说相信你正在懂就算牵的不是我的手我真的不难过

乙:忧郁的

甲:谁能够划船不用浆

谁能够扬帆没有风向

谁能够离开好朋友

没有感伤

乙:怀旧的

甲:哎,是谁帮咱们翻了身内

乙:行了,你这方面还行

甲:我的歌喉*能打动评委吧

乙:你最好别提评委,提起评委又可气又可乐,一个只有不到五岁的小女孩参加海选,刚唱了两句忘词儿了,憋了半天没憋出来,终于“哇”地一声哭了,边抹眼泪边吵着要“妈妈”。众评委一看,手忙脚乱了一阵子,也没止住小女孩的叫“妈”声。还是一女评委聪明,赶紧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小乖乖,别哭,阿姨给你唱首歌好吗?”歌声响起……小女孩停了,评委问:“阿姨唱得好吗?”小女孩说:“嗯,你有两个地方需要注意,没唱准,跑调儿了……”

甲:这什么评委,那第二点呢

乙:第二,是煽情能力和忍受煽情能力高于常人;你看超级女声那比赛,无论是评委、主持人、选手、观众都恨不得流它500CC的眼泪,我就可惜了,人家献血救死扶伤,她们要是献眼泪即将干涸的母亲河就有救了。

甲:这我懂,反正是音乐一响我就泪光闪烁,边唱边舞还要无比动情,评委称赞就激动不已,对手遭淘汰假装难舍难分。

乙:基本是这样吧。最后,是拥有喊叫分贝数超过飞机场的亲友团

甲:这好办,今天到场的这都算我的歌迷,这还真不少,一个歌迷、两个歌迷、三个歌迷、四个歌迷、五个歌迷、六个歌迷、七个歌迷、八个歌迷、九个歌迷、十个歌迷、二十个歌迷、三十歌迷(用方言数)

乙:数完十个,就二十三十啊

甲:后面人多我看不清楚

乙:这三个条件具备了就差不多了

甲:那我就能拿超级女声的冠军了

不过,从今天开始我就要加倍努力,我练声乐,我要包装自己。到明年我参加比赛,通过层层关卡,把其他人都甩后头。冠军就是我的了,退一万步说,我要拿不着冠军,我就争取进前三

乙:这就退了一万步了

甲:再退一万步说,我进不了前三,我就争取进前十

再退一万步说,我进不了十强,我要争取通过海选,在电视上一展歌喉。

乙:那你要连海选都没通过呢?

甲:我要连海选都没通过,回来接着跟你说相声。

拓展阅读

1、群5人搞笑校园群《新编扒马褂》

乙:今天我们仨人在这儿给大家说段群

丙:一个人说是单,两个人是,仨人就叫群——

甲:你们俩先等等吧。

乙:怎么了?

甲:今天你们俩说吧,我不说了。

乙:怎么了这是?

甲:这说没前途。

乙:怎么话讲?

甲:以前要饭的数来宝现而今叫快板儿了!

乙:是。

甲:人家耍狗熊、耍猴儿的,现在叫马戏了。耍猴儿力子的,现在叫木偶戏,耍幡儿的,现在叫杂技,耍把式的,叫武术——人家都快进奥运了。

乙:没错呀。

甲:你瞧咱说的有什么发展?在台上就这句“一个人单,俩人,仨人群”——这有什么前途!我不说了,打今儿起,我改行了,我不说了!

丙:唉——你这不呀,要不说,你提早说,报幕的都报完节目了你撂挑子,这不把我们搁这儿了吗?

乙:(劝丙)你也甭着急,人各有志,他不说,咱俩说。

丙:不行,我跟他没完。(拽甲),今天这段儿你说不说吧!

甲:你给我松手!我说改行我就一段儿都不说了!

丙:你还回来不回来?

甲:我都不说了我还回来干吗!

丙:(拽甲的大褂)把大褂给我**来!

乙:(把两人拉开,丙说)说话就说话吧,你抢人家大褂干吗?

丙:他那大褂是我的!

乙:你先别着忙,我给你问问。(甲说),你这大褂是谁的?

甲:嗯——他的。

乙:**来给人家。

丙:给我**来!

甲:可是他的,但不能还他。

乙:哦,人家的东西嘛,还不能还人家?

甲:那——是,他要是又借别人了呢?

乙:他就是送别人你也管不着啊,那是人家的东西。

丙:就是,你给我**来!(动手)

乙:(拉开,劝丙)你先甭急,瞧你个儿不高,还挺爱动手。

甲:虽说是他的马褂,可我不是打他手里借的,打他媳妇儿手里借的。

乙:甭管打谁手里借的,也是人家的不是?

甲:你听我说呀,这里头有缘故。我瞧着人家上台穿个马褂儿挺精神,自己又……没舍得买,就找他借去了。可巧他不在,他媳妇儿跟我就说,你平常照应点儿你大哥丙,他这人说话总是云山雾罩,没准谱儿,又爱说大话,一来就让人家问住。在外边怄了气,回到家也找寻我们。如果他要是叫人家问住的时候,你要是在旁边,你可想着给人家解释,想主意给往圆满了说,得了,这大褂儿你穿去吧——你瞧,人家借我这大褂儿我是不是得出力,这里边儿是不是有缘故?

乙:哦,这么回事。(转身丙)唉,你听见没有,人家没白穿你马褂,人家还帮你忙呢不是。

丙:他帮我忙,他光拆我台了,我这儿刚说仨人说段群,他就要走——(问甲)我问你,你还走不走了?

甲:那……我就待会儿呗。

丙:(乙)就凭我这么大学问,怎么能云山雾罩哪?他刚才说我叫人家问住,那不是问住,因为我这个学问太大了,我说出话来,那些人不懂,成心要跟我抬杠。我一看那些人不懂哪,我赌气就不理他们啦,这样就好像我叫人家问住了,其实不是。再说,就凭我这学问,能叫人家问住吗?您说什么事情咱不知道啊。就拿昨天说吧,我说得刮风,结果半夜里就起风了。

乙:好像是有点儿小风。

丙:什么话您呐?小风?那风刮得邪乎,呼——呼——的,你算吧,我们家当院儿有井,半夜我就听咣——铛——一,我借窗户一看,了不得了,就我们家这井楞让风给刮墙外头去了。

乙:你等等吧,哪儿有这事?

丙:你不信?问他去!(指甲)

乙:哦,他知道?我问问。(甲)昨天刮大风,风把井给吹墙外头去了,有这事儿吗?

甲:你发烧烧糊涂啦?风能把井给吹墙外头?你这不是满嘴跑火车吗——

丙:你把马褂给我**来!

甲:唉,这说得好好的,你怎么——

丙:我们家那井让风给刮墙外头这事儿,你不知道?

甲:(乙)哦,这事儿是他说的呀?

乙:没有的事!

甲:有——

乙:有?那可真新鲜了,你跟我说说。

甲:哦,你觉着水井,让风给刮到墙外头去了,你觉着新鲜?

乙:是啊?

甲:你听我说,他就不新鲜啦。他们家早就用自来水啦,哪儿来的水井,他们家那是电缆井,这你知道把,就是井里放的都是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的那种井。

乙:哦——电缆井。

甲:唉——里边儿没水,没水它压不住!这么着,呼——一刮,就给刮到墙外头去了。

乙:胡说八道,没水它也刮不出去呀?

甲:可说的啊。

乙:什么叫可说啊?它是怎么吹出去的?

甲:你别急啊,它风大不是吗?

乙:风大也吹不出去啊?

甲:那——是——哦,了,关键在他们家这墙上,他们家这墙不是砖墙,是篱笆墙,风吹日晒的,底下糟了,离着这电缆井也就二尺来远。那天忽然来了一阵大风,篱笆底下折了,把墙鼓进一块来,他困眼朦胧的一瞧:“哟!怎么把我这井给刮到墙外边去了?”就这样给刮出去的。

乙:哦,是这么回事儿。(丙),他说你们家那墙是篱笆墙,糟了,让风给吹到井那边儿去了。

丙:不!我们家虽不是砖墙,可也不是篱笆墙,是铁栅栏墙,结实着呢,糟不了!

乙:嘿嘿,好么。(甲)他说他们家不是篱笆墙,是铁栅栏的。

甲:哦?我问问,(丙)你说你们家不是篱笆墙?(小)

丙:不是!是铁栅栏的,糟不了!(大)

甲:哦,还是铁的?哎呀——这可太难了这——

乙:怎么说?

甲:他们家的确是铁栅栏,不是篱笆墙,这要是铁栅栏的,那是糟不了了,那风也就吹不了了——哦!!!

乙:你吓我一跳。

甲:,这是铁的就了?

乙:怎么?

甲:这栅栏是铁的,那井盖儿也是铁的,这水井没有盖盖儿的,可电缆井上都有一圆盖儿,上边儿写着“电力”俩字儿,上边儿还有俩窟窿,为了打开维修用!

乙:没问你井盖儿,问你这井怎么吹到墙外头去的。

甲:你听这呀,那天上午人家电力公司的来维修电缆,完事这井盖儿没盖严,晚上起风,嚯,这风可大呀,呼——就把这井盖儿给刮起来啦,滴溜溜在地上一转,骨碌骨碌,顺着铁栅栏那逢儿就轱辘到墙外头去了,咣铛——就躺地上了,他听见动静儿,借窗户一看,他只看见墙外头的井盖儿,可就没注意院儿里头这井窟窿,“哟,井怎么给刮到墙外头去了?”——这回你许明白了吧。

乙:哎哟我的妈呀,这弯子绕的。

丙:,这回了。呵呵,我说话就喜欢图省事。

甲:你省事,我可费大事了!

丙:不错不错。

丙:穿着吧,穿着吧,过几天找我去,我那儿还有三百多件儿,你换着穿。

甲:你以后说话也留点儿神吧。

乙:( 甲)哎呀——这马褂的威力可不小呀。(丙)你这人说话也真够可以的。

丙:井盖儿给刮外头去了,第二天还得找人来修哇,修完了不能白让人家干,咱得请人家吃饭,去大饭庄子,沙锅居。点了一桌子菜,外带一个我最爱吃的沙锅丸子,正等着上菜呢,就看这锅丸子刷——飞上了桌儿了——

乙:你等等吧。

丙:这锅丸子热气腾腾,连汤都没洒。

乙:别说了,热气腾腾得沙锅丸子能飞?有这事儿吗?

丙:你不信?问他去!(指甲)

乙:哦,他又知道?我问问你(甲)

甲:井有盖儿,铁的,风一吹——

乙:先停停,不是井的事儿了,说是去沙锅居吃饭,一锅丸子飞了,热气腾腾的连汤还没洒,这事儿你知道吗?

甲:你吃多了不消化哇?怎么满嘴食火?这不是胡说——

丙:**来!把马褂给我**来!

甲:你别动手,怎么了这是?

丙:我去吃饭,沙锅丸子飞这事儿你不知道?

甲:(乙)哦,飞丸子这事儿是他说得呀?

乙:没有的事!

甲:有——

乙:哦?你又知道,你说说。

甲:沙锅居在缸瓦市,是北京的*八大居之一,做菜好,生意那叫一个好!

乙:没问你沙锅居的生意,问这飞丸子汤这事儿。

甲:你听着呀,饭馆儿生意好,吃主儿多,楼上楼下这伙计送菜,可就忙不过来了。

乙:,送菜忙不过来了,就扔,满处扔沙锅?

甲:扔沙锅象话吗?那不得烫个好歹儿的。他就得快着送,人家这伙计身手好,身手特麻利,右手拖着大托盘儿,上边儿放着四五样儿菜,左手拎着三两瓶儿酒,嘴里边儿还得吆喝着:“四号雅间儿上菜咯——”一路小跑,飞似的就把菜给上了,而且盘儿里、碗里汤水儿一点儿都不洒,这么着,他说,“嘿,这沙锅丸子飞上来啦!”

乙:哦——(丙),他说伙计跑着送菜,跟飞似得把沙锅丸子给上来了。

丙:嗯?干吗跟飞似的。就是飞。也不是伙计飞啊?是飞沙锅丸子。

乙:(甲)他说不是伙计飞跑,是飞沙锅丸子。

甲:我听见了,我听见了,哦——飞丸子,飞丸子。你听说过丸子会飞吗?

乙:没有哇——我这不是问你呢吗。

甲:呀,你不知道,你问我,我当然得知道啦。哦——飞丸子。什么丸子?

乙:什么什么丸子?药丸子他也飞不了哇。

甲:药丸子?有听说到饭庄子里吃药丸子的吗?药丸子得在药铺里吃,沙锅药丸子——这药丸子有拿沙锅熬得吗?

乙:这份儿乱哦,这不都是你自己说得吗?

甲:你别忙啊,这药丸子飞不了,他这肉丸子明明就飞了吗,我看见了嘛。

乙:你看见你到说他怎么飞的呀?

甲:肉丸子,肉丸子,哦——想起来了!

乙:想起什么来啦?

甲:沙锅居的肉丸子真好吃!

乙:就记吃呀?

甲:沙锅居的丸子你知道为什么好吃吗?那是用精肉剁馅儿,和上姜沫儿,葱花儿,洒上香油,搅哇,越搅这肉馅儿越瓷实,做出来的丸子他才劲道哟,高汤上火,白菜去帮就留菜心儿,改成丝儿煮透了,下丸子,出锅您甭吃,你就一闻,能把你大馋虫子给钩出来!

乙:你饿啦?

甲:没有哇。

乙:我没问你人家那菜是怎么做的,问你怎么飞的丸子?

甲:你听着,毛病就在这儿呢,那天搅馅儿这伙计有点事儿,怎么?他买的体育*那天开奖。“到底中没中500万呢?”他这心思可就不在手里活儿上了,一会儿出去看看,一会儿出去问问。这丸子馅儿搅的可就欠工夫儿了。大师傅做的也马虎,挤出丸子扔锅里多煮了俩开儿,伙计上菜可傻眼了,这锅里丸子整的不多,全是肉沫儿,伙计怕他着急赶紧解释,“那什么,今儿这丸子煮飞——了”唉——丸子是煮——飞的!

乙:(甲)我都替你较劲!瞅这身汗出的。

甲:(丙)咱这马褂儿?

丙:(甲)呵呵,说的好!你就穿着吧,兹你不提我绝不着急要。

(乙)呵呵,我没瞎说吧?我没云山雾罩吧?

乙:就这还没云山雾罩呢!

(甲)你也是,冲你这聪明劲儿,自己买件儿马褂儿好不好!

甲:(丙)咱走吧。

丙:等会儿,我聊的正高兴。(乙)吃完饭,就回来啦,天热呀,夜里睡不着,就听外边嘟嘟嘟儿!

乙:有蛐蛐儿叫?

丙:哎!你知道我爱玩儿蛐蛐儿呀,我赶紧起来,拿着扦子,罩子,到院里这么一听啊,嘟嘟嘟儿。

乙:在院里哪?

丙:没有,在门儿哪!

乙:啊!

丙:开开门到门儿这么一听,这蛐蛐儿嘟嘟嘟儿跑啦!

乙:跑哪儿去了?

丙:跑车站去了。追到车站,再一听,这蛐蛐儿嘟儿嘟儿到杨村了!我们两子又追,追到杨村,一听,这蛐蛐嘟儿嘟儿到天津了!追到天津,一听,这蛐蛐嘟儿嘟儿到唐山了!追到唐山小山儿那儿,就听嘟儿嘟儿在那儿叫哪。我们两子借来镐头就刨啊,刨呀!刨呀!一直刨到伊拉克,才把蛐蛐儿挖出来。

乙:伊拉克?

甲:伊拉克那儿正打仗呐!这下子也打不起来了,全看我这蛐蛐儿了,这蛐蛐儿往外一翻,我一瞧啊,嗬!这个儿太大了!这脑袋,比这屋子小不了多少!连须带尾够十四列火车那么长!(甲解马褂儿纽扣,一边解一边听)这两根须,就跟两根电线杆子似的!俩眼睛,就跟两个探照灯似的!

乙:结果怎样哪?

丙:结果?我雇了一队美国兵帮我把蛐蛐儿送回北京,(甲脱马褂儿搭在丙的肩膀上,丙不知道还说)明儿您到我们家瞧瞧去,叫唤的可好听了:嘟儿嘟儿。

乙:行啦!行啦!你说的这都不像人话了!哪儿有这事啊?

丙:不信问他呀?他知道。

乙:好,好,(向甲)还得问你。

甲:他是不是从伊拉克逮个蛐蛐儿,脑袋比这屋子小不了多少,还须带尾够十四列火车那么长,两根须跟俩电线杆子似的,俩眼睛跟探照灯似的。

乙 是啊。有这么回事呀?

甲 没有的事,胡说八道!

丙 (问甲)嗳!我说的。

甲 你说的也不知道!

丙 怎么哪?

甲 马褂儿给你啦!

2、2人版 毕业2人版校园

甲:亲爱的同学们。

乙:亲爱的老师们。

合:大家好!

甲:今天咱们俩人合说一段,希望大家喜欢。

乙:这个主要讲究的是说、学、逗、唱,目的就是要让观众朋友们体会艺术带来的快乐。

甲:没错!的内容呢,大多都跟现实生活有关系。

乙:那你就跟在座的同学们说说看,你在生活中发现什么了?

甲:我现在发现啊,现在的生,跟过去不一样了。

乙:那倒是,现在的很多的生打扮得花枝招展,特别的漂亮。

甲:我是看不惯。

乙:这怎么看不惯呢?

甲:现在的生的化妆我就看不惯。

乙:那你倒是说说,怎么看不惯?

甲:哎呀,现在的生的化妆,那叫什么玩意儿,这是?这脸画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整个一白骨精这是。

乙:有那么严重吗?

甲:她们要都是白骨精,那我就成了孙猴子了。

乙:好嘛!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出戏了的。

甲:什么戏啊?

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甲:(推开乙)说什么啊你?你不信的话的,你过去认识的那些同学,你看看现在的模样,我保证你认不出来。

乙:不可能的事儿嘛!

甲:那我就现场举个例子。

乙:你说吧!

甲:我之前认识一个同学,她是跟我同班的。

乙:哦,那她长得怎么样啊?

甲:不怎么样,斯斯文文的,戴着一副眼镜,感觉就是一个普通的学生。

乙:哦,那现在怎么样了?

甲:变样了!

乙:是吗?

甲:毕业以后,她的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乙:什么变化啊?

甲:过去她戴着一副眼镜,现在改成隐形眼镜了;过去她不太喜欢化妆的,现在开始化妆了。

乙:哦,那人家是孩子嘛,爱美是她的天性嘛!

甲:她这么一化妆要不作个自我介绍,我还真认不出来了。

乙:嚯!好嘛!真所谓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了。

甲:我还发现现在的生在社会上出现了另外一种现象。

乙:哦,什么现象啊?

甲:早恋的生实在太多。

乙:没错!这的确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啊!

甲:家长最反的就是这个的。

乙:的确如此!

甲:但想想她们都是孩子嘛,都有自尊心。是打又打不得的,骂又骂不得。

乙:那该怎么办啊?

甲:还能怎么办?只好磨破了嘴皮子跟她们讲道理呗的。

乙:哦,也只能这样了。

甲:可她们都听不进去,反过来她们说得比家长还有道理呢!

乙:是吗?

甲:可不是嘛!她们现在还流行这么一段话的。

乙:哦,什么话啊?

甲:幼儿园生不恋爱,祖国的花朵最可爱;小学生不恋爱,这人根不懂爱;初中生不恋爱,说明这人不实在;高中生不恋爱,这人思想有障碍;大学生不恋爱,这一辈子没人爱。

乙:什么乱七八糟的这个?有你那么说话的嘛?

甲:那行,那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过去的生,她们吃饭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乙:那当然是细嚼慢咽啊。

甲:现在不咯!

乙:怎么不了?

甲:现在的生我用俩字来形容。

乙:哪俩字啊?

甲:能吃!

乙:哦,那你就跟大伙儿说说,怎么个能吃法?

甲:有一天放学,我在想反正第二天休息,我就出去逛了一圈。

乙:上哪儿逛了?

甲:步行街。

乙:哦,那边儿热闹。

甲:我和俩生一起下的车,下了车我就看到她们俩立马就找地方吃去了。

乙:这不是肚子饿了吗?

甲:那也不能那样儿啊?

乙:哪样儿啊?

甲:你要知道现在的生比咱们男生还要能吃啊!

乙:是吗?

甲:那俩生是从肯德基吃到麦当劳,最后吃到一家西餐厅了的。

乙:那么能吃啊?

甲:我逛音像制品店逛了一个多钟头的。

乙:一个多钟头就只逛了一家啊?

甲:逛了三家。

乙:那还差不多呢!

甲:等到我从音像制品店里出来,再走到那家西餐厅门一看的。

乙:看到什么了没有?

甲:你还别说,那俩生还在餐厅里面啃着匹萨饼呢!

乙:还在吃啊?

完!

3、双人校园搞笑

A:我们俩给大家表演

B:,说一段

A:我们俩啊, 上了台啊是搭档

B:下了台呢,是同桌

A:他就是我同桌的你,(唱)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B:这位唱上了

A:(继续唱)谁安慰爱哭的你,谁的把你的长发剃去,谁给你画的胡须

B:我哪有胡须啊

A:这不么,八字胡,哦,看错了,是眉毛

B:你什么眼神啊

A:开个小玩笑,现在我们俩可是亲如兄弟的好朋友

B:,关系特别的铁

A:如果我是任天堂

B:我就是那魂斗罗,最好的玩伴

A:如果我是哈利波特

B:那我就是邓布利多,时时刻刻关心你

A:如果我是擎天柱

B:那我就是大黄蜂,亲密的战友

A:如果我是玉米加农炮

B:那我就是高坚果,好嘛,植物大战僵尸

A:我们俩从小就是同学

B:,小学我们俩就同班

A:那时候老师总让我们说自己的理想

B:,老师总问,你长大了想干什么

A:我的梦想是当警察叔叔

B:小男孩都羡慕警察

A:通过我多年的努力,现在我的梦想实现了一半……

B:怎么是一半呢?

A:有人管我叫叔叔了……

B:哦,这么个一半啊。再努力,还有人管你叫大爷呢,管什么用啊

A:我们俩从小就是兄弟,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宿敌

B:宿敌

A:,他的名字,叫别人家的孩子

B:别人家的孩子?

A:,我小时候一调皮,我妈就说,你看看,别人家孩子多听话

B:,我一考试不及格,我妈就说,你看看,别人家总考一百

B:这个别人家的孩子,长得好看,又听话,*年第一

A:上学在外地一个月只要400生活费还嫌多

B:说了半天,这别人家孩子到底长什么样啊

A:是啊,这么完美的孩子得长什么样啊

B:从来就没见过,那只是一个传说

A:有一天,学校广场上号召同学们献血,说是200CC送一盒巧克力,400CC送个手表。我想那我捐400,献了爱心,还有手表戴,我的搭档不一样

B:我怎么了?

A:我的搭档听说了,跑过去问护士:“一万CC送什么?”

B:霍,一万CC

A:护士淡定的说:“骨灰盒。。。”

B:连骨髓都抽没了

A:我这搭档很有爱心

B:爱心什么啊爱心,我这不是财迷转窍么

A:还有一次,我和搭档去看电影,演的是哈利波特

B:,我们都喜欢这个

A:进场的时候,一小孩和她妈妈在我们背后,是个小粉丝,穿着斗篷,拿着一个玩具的魔杖玩,

B:哈利波特的小影迷

A:她举起魔杖指着我搭档的后背:我要把你变成丑八怪!这也搁别人,可能就生气了,我的搭档,他很有度量,他听完,笑了

B:小孩啊,咱不能和他一般见识

A:他转身过去,“小朋友,你也来看电影啊”,就听到一惊叫:妈妈!妈妈!魔法显灵了。

B:唉哟,去你的吧

什么是

,古作像生,原指摹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成为象。象又称隔壁象起源于华北地区的民间说唱曲艺,在明朝即已盛行。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民国初年,象逐渐从一个人摹拟技发展成为单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变为

一种类型的单,后来逐步发展为多种类型的单、群,综合为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而经过多年的发展,最终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形式。

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到了晚清年代,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

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方言。在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

点击查看更多对口相声剧本:《超级女声》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27354.html

热门阅读

  1. 《弟子规》读后感想
  2. 新当选乡长表态发言稿
  3. 手表的纪实故事
  4. 小班学期计划范文
  5. 一个校长的竞职演讲稿精选范文
  6. 《大卫科波菲尔》的读后感范文
  7. 伟大的开端教学反思范文
  8. 201年母亲节唯美短信祝福语
  9. 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
  10. 福海一幼上学期教研活动总结
  11. 责任驱使我们前进杂文随笔
  12. 新生军事夏令营安全疏散演练总结发言稿
  13. 感到心酸的句子
  14. 哥哥教我学旱冰日记
  15. 世界地球日口号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