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鉴赏大全

发布时间: 2025-07-16 12:07:25

李白诗词鉴赏大全

行路难三首(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对李白的深厚友情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都是渲染朋友为李白所设的饯,行之宴的丰盛与隆重。“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这时却“停杯投箸”不能饮,足见内心的不平静,继而他离开座席 ,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 :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添了信心。“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然而当他的思绪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坚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通过这样曲折迭宕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 、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江上吟 李 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 ,表现了诗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鄙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开头四句,夸张渲染江上之游的即景,展现出华丽的色彩,有一种超世绝尘的气氛 。中间四句两联 ,两两对比 。“仙人”一联承上,对江上泛舟行乐,作肯定的赞扬;“屈平”一联启下,揭示出理想生活的历史意义 。“仙人有待乘黄鹤”,是说即使修成*,也还得等待,黄鹤不来,也上不了天;而我之泛舟江上,“海客无心随白鸥”,乃已忘却机巧之心 ,物我为一,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岂不是比那痴等黄鹤的*还要*吗?到了这种境界,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荣辱穷通,就更不在话下了。 “屈平词赋悬日月 ,楚王台榭空山丘”!泛舟江汉之间,想到屈原与楚王,是很自然的,而这一联的警辟,就在于把屈原和楚王作为两种人生的典型,鲜明地对立起来。屈原尽忠爱国,反被放逐,终于自沉汨罗,他的词赋,可与日月争光 ,永垂不朽;楚王荒淫无道,穷奢极欲,卒招亡国之祸,当年奴役百姓建造的宫观台榭,早已荡然无存,只见满目荒凉的山丘。

结尾四句,紧接“屈平”一联尽情发挥。 “摇五岳”,指笔力的雄健无敌 ;“凌沧洲”形容胸襟的高旷不群。最末“功名富贵若长在 ,汉水亦应西北流”,不正面说功名富贵不会长在,而是从反面说,将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作一个假设,从而加强了否定的力量,显出不可抗拒的气势,并带着尖锐的嘲弄的意味。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的首二句虽平叙事实,其语气却是十分兴奋爽朗的。荆门以外便是春秋战国时楚国的故地,在三国时又曾是蜀主刘备起家的地方。诗人提到“楚国”这个历史地理的概念,自然能引起读者有关历史文化的一些联想。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十字勾勒出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观。这里的写景,角度是移动着的,而不是定点的静的观察。这从“随、尽、入、流 ”四字体现出来 。因此这两句诗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扩;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描写的是明月与云海,诗人酷爱明月,在三峡地带,山嶂遮日,看不到水天相接云霞,幻生和明月高悬的景象。而“江入大荒流 ”后,水势平缓,月的倒影也能清楚地看到了,所谓“ 上下天光”(范仲淹),尤为可爱。而水天之际的云霞变幻,又使诗人如睹海市蜃楼的奇观。

前六句都著眼于初到荆门的观感,充满诗人对生活新天地的礼赞和陶醉 。“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诗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 ,新鲜与喜悦之情不言而喻。另一方面,离开生活已久的故乡,又不免使他心生缱绻之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十字,是充满了由衷感激之情的。“仍怜”云云,语气极轻柔婉转,而分量厚重。至此,诗人写出了初下荆门时他复杂感情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 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人下笔点题,突出一个“独”字。 “一壶酒”已见冷清,“独酌”、“无相亲”重复渲染,倍见孤独之情。环境的优美与人心的寂寞对照,形成了一层转折。然而诗人展开奇妙想象,邀来天上的明月、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助酒佐兴。冷清的场面又显得气氛热烈,情调也变得乐观。由孤独变为不孤独,这是又一层转折。

中间四句,两层转折。“既” 、“徒”二字,紧相呼应,显露出再次失望的心境。这是一层转折,由不孤独又变为孤独。接下去,诗人进一步自我解脱,遗憾虽然遗憾,但如此美好的良宵岂能虚度!暂且与明月和身影为伴,在春暖花开之日及时行乐吧。诗意稍稍扬起。“我歌月徘徊”以下四句,写自己醉舞高歌的情景。诗人对月高歌,明月徘徊左右,仿佛倾听自己的歌声;影子陪自己起舞,舞兴正浓,影子也显得零乱。直到醉倒之后,醉眼朦胧,月光看不见了;。在花丛,影子也不得不与自己分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明月、影子写得极富人情味。

接着诗人将笔锋一转,提出自己诚恳的愿望。“无情游”很值得玩味。月亮、影子都是没有知觉情感的事物 ,李白与之交游,故称“无情游”。“云汉”,是银河,这里指天国。诗人与明月,影子相约,希望永远相伴、远*乐,并期待到神奇的天国相聚。诗人对物抒情、淋漓尽致地倾吐着自己的向往。诗人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因此才感到孤独,才与明月、影子为友。至此,诗意升华到一个更加深刻的境界。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是通过对金陵凤凰台的凭吊,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忧时伤世的心情,是他创作中一篇著名的七言律诗。诗的第一句点题。而接着的一句,却是那样的无限感慨:“凤去台空江自流”!一个“ 自 ”字,道出了多少历史兴亡的喟叹。这里的“凤凰 ”,一语双关,既点明了凤凰台的由来,又有人世的沧桑蕴含其中。

接着的三、四两句承上,以“吴宫”、“晋代”一联 ,概指了凤凰台作为六朝故都所见证的历史兴亡。 “吴宫花草 ”,表现昔日吴王的苑囿的似锦繁华和如今的湮没幽径。“晋代衣冠”,是表现当年东晋的豪门权贵,是何等的荣耀,如今他们的孤冢却散落在荒烟蔓草之中。这一联 ,浸透了无限的凄凉。如今登台,放眼望去,那远处的三山,半落在青天之外,云雾缭绕;白鹭洲横卧江心,使二水分流,波涛汹涌,描绘出了凄迷的水阔山遥的景象。这无尽的江山胜迹,留下了多少历史兴亡故事,令人咏叹不已,惆怅难忘。因此,接下去的最后一联,诗人很自然地回到眼前的现实,抒发了深沉的忧虑和关切:“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这里的“浮云蔽日 ”,是指朝中奸佞当道 。 “长安”指朝廷 ,“长安不见 ”是指自己远离朝廷 ,不被重用,所以才使人无限的忧愁。这样,将登台吊古伤今的感慨,自然地结合起来,抒发了深沉的历史叹息,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 李 白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秋。这年春 ,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遇大赦放还 。在岳州遇到族叔李晔,时由刑部侍郎贬官岭南。两人同游洞庭,其心情是可以想见的。当两人碧波泛舟,开怀畅饮之际,举眼望去,兀立在洞庭湖中的君山,阻挡湘水不能泻千里直奔长江大海,就仿佛人生道路上的坎坷障碍。于是,发出了“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的奇想。他要铲去君山,实际上是抒发他心中的愤懑不平之情 。希望铲除世间的不平,让能有一条平坦的大道可走啊!诗人醉了,从醉眼里看洞庭湖中的碧波,似乎洞庭湖水都变成了酒,而那君山上的红叶不就是洞庭之秋的绯红的醉颜吗?于是又生出了浪漫主义的奇想:“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这两句诗,既是实写自然景色,又是诗人思想感情的曲折的流露,表达他实写象洞庭湖的秋天一样,用洞庭湖水似的无穷尽的酒来尽情一醉,借以解忧的愿望。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 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拓展阅读

1、《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年代】:唐

【内容】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青蝇易相点,《雪》难同调。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

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

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唐玄宗天宝元年至三年(742—744),在长安为翰林学士。当时在皇城里设有两个学士院。一是集贤殿书院,主要职务是侍读,也承担一点起草内阁文书的任务;另一是翰林学士院,专职为皇帝撰写重要文件。两院成员都称学士,而翰林学士接近皇帝,人数很少,所以地位高于集贤学士。是唐玄宗诏命征召进宫专任翰林学士的,越发光宠,有过不少关于他深受玄宗器重的传闻。其实皇帝只把他看做文才特出的文人,常叫他进宫写以供歌唱娱乐。他因理想落空,头脑逐渐清醒起来。同时,幸遇的荣宠,给他招来了非议,甚至诽谤,更使他的心情很不舒畅。这首便是他在翰林院读书遣闷,有感而作,写给集贤院学士们的。中说明处境,回答非议,表心迹,陈述志趣,以一种潇洒倜傥的名士风度,抒发所志未申的情怀。

首二句破题,点出处境。说自己每天到皇城里的翰林院,从早到晚等候诏命下达任务,颇象东方朔那样“稍得亲近”皇帝了。“金门”指汉代皇宫的金马门,是汉代宫中博士先生们会聚待诏的地方。《汉书。东方朔传》记载,东方朔“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暗以汉武帝待之以弄臣的东方朔自况,微妙地点的.自己荣宠的处境,实质滑稽可悲,不足羡慕。

接着,人就写自己在翰林院读书遣闷。宫中秘藏是难得阅览的,于中探究古人著述的至言妙理,如果有所体会,即使只是片言只语,也不禁合拢书卷,高兴得笑起来。人表面上写读书的闲情逸致,实际上暗示这快意的读书恰是失意的寄托,反衬出他在翰林院供职时无聊烦闷的心情。

于是,人想起了那些非议和诽谤。东方朔曾引用《经》“营营青蝇”的篇什以谏皇帝“远巧佞,退谗言”,他也以青蝇比喻那些势利的庸俗小人,而以《阳春雪》比喻自己的志向情操。觉得自己本是豁达度、脱略形迹的人,而那些小人们却一再攻击他心胸狭隘,性情偏激。显然,人十分厌恶苍蝇的嗡嗡,但也因为无可奈何而觉得无需同他们计较,以蔑视的心情而求得超脱吧。跟上四句所写快事中蕴含不快相反,这四句是抒写在烦恼中自得清高,前后相反相成,都见出人的名士风度和志士情怀。

但是,实际上人的心情是烦闷的,失意的。因而他即景寄兴,抒发往日隐游山林的思忆和向往。人仿佛在读书时偶然望见屋外天空一片晴朗,又感到一阵愉快,随之想起了山林的自由生活。有时清风也吹进这令人烦闷的翰林院,他不由地走到廊下,靠着栏杆,悠闲地吟叹长啸。这四句也是写翰林院的闲逸无聊生活,但进了一层,提出了仕不如隐的想法,明显地表露拂出意欲归的意向。

最后四句明确地申述志趣和归宿。说自己象严子陵那样不慕富贵,又如谢灵运那样性爱山水。入世出仕只是为了追求*理想,一旦理想实现,功告成,就将辞别世俗,归隐山林了。显然,人正面抒写心志,同时也进一步回答了非议和诽谤,从而归结到主题“言杯”。

这首多排偶句,却流畅自然,在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明显汲取了汉代《古》那种“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述情”(《文心雕龙。明》)的长处,而有独创,富个性。以名士的风度,与朋友谈心的方式,借翰林生活中的快事和烦恼,抒泄处境荣宠而理想落空的愁闷,表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本志。它娓娓而谈,言辞清爽,结构属赋,立意于兴,婉而直,浅而深,棉里藏针,时露锋芒,在唐人言怀中别有情趣。

2、2019国庆节的国庆节爱国经典句及

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卒于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这首《示儿》是他临终前写的,既是他的绝笔,也是他的遗嘱。作为一篇遗嘱,它无愧于人爱国的一生。一个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端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语言,是干头万绪的;就连一代英杰的曹操,在辞世前还不免以分香卖履为嘱。而人却以“北定中原”来表达其生命中的最后意愿,以“无忘告乃翁”作为对亲人的最后嘱咐,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在这一点上,古往今来又有几个人能与他相比?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篇,作于1192年(宋光宗绍熙三年)的秋天,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人作此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是宋代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作。此前二句,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在人间。”

这是一首咏物,实际上作者借吟咏石灰以言志,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现了清忠贞、矢志不移的坦荡胸怀。意说:石灰石经过千万次铁锤的敲击和开凿,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在烈火中焚烧,也好像很平常。虽然粉身碎骨,变成了粉末,也毫不惧怕,为的是要把清留在人世间。

品出于人品”,只有品德崇高的人,才能写出流传千古的来。人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石灰作比喻,表明了自己做人的志向:宁肯粉身碎骨,也要保持崇高的节操。

龚自珍《己亥杂》(其五):“浩荡离愁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是龚自珍最的代表作之一。这首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抒发了人离京南返时的愁绪,另一方面表达了人虽已辞官赴天涯,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效忠朝廷与国家的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人以“日斜”来烘托离愁,以“吟鞭东指即天涯”抒写退出*事故纷争后的洒脱豪放,以“落红”暗示自己“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之“进亦忧,退亦忧”的忧国忧民情怀,可见人辞官心情是极其复杂的,也是极其痛苦的。寄情于物,形象贴切,浑然一体,感人至深。

3、之《峨眉山月歌》

【**--教案】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是年轻的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境,成为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境中无处不渗透着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4、2019国庆节的国庆节爱国经典句及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在人间。”

3、国庆节的:龚自珍《己亥杂》(其五)

“浩荡离愁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7、国庆节的: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沁园春 ·国庆》

万里晴空,壮丽山河,赤旗飘扬。

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遍地流芳。

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开放谱新章。

新中国,如世界巨龙,屹立东方。

今朝如此辉煌,赖*政国策指方向。

忆峥嵘岁月,生灵涂炭;黎民多难,长夜茫茫。

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换得新生红太阳。

当珍惜,永葆河山赤,地久天长。

一步一歌五十二载,歌歌唱不尽山青水秀故园美;

一朝一曲*,曲曲道不完国富兵强万民情。

物换星移,万里山河尽归人民所有:

眉开眼笑,五亿人民共祝祖国新生。

经国业赖万民,

六旬国度主义真。

普天遍奏和谐曲,

治国治家务实人。

民生有幸年年好; 国运无疆**长。

共和国光辉灿烂; 丰收年气象更新。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贺<<南园>>

5、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唐·令狐楚<<少年行>>

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明·戚继光<<马上作>>

8、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清·郑成功<<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9、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清·龚自珍<<漫感>>

10、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秋瑾<<对酒>>

11、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

1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13、四海翻腾云水路,五洲震荡风雷激。——*

14、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鲁迅

15、为有牺牲多壮志,**。——*

1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17、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18、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19、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20、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2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22、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洪秀《吟剑

23、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康有为《出都留别诸公》

24、拼将十万*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25、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26、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27、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我亲爱的祖国

龙腾马啸,与时俱进。

风清,共酒开怀。

鸡鸣凤舞,同乐共欢。

对酒当歌歌盛世

无情沉醉醉当今

面壁图腾腾英华

视网为家家温馨

迎风起舞舞今生

执手相叹叹当今

作乐乐太平

抚琴独唱唱太平

仰天长叹叹乡愁

举杯邀月月如钩

华夏河山遍红旗,

中原内外皆兄弟。

南辗北转实不易,

念往昔,

岁月峥嵘应有忆。

洪魔肆虐似无敌,

众志成城经有计,

军民共筑卫国堤。

看世界沧海桑田,

庆中华成立四九年.

中华美德源流长

英雄辈出焕荣光.

举国上下庆国庆,

遥想当年战鼓惊.

国人民齐祝兴,

皆出儿女爱国心.

金秋十月好心境,

举国欢腾迎国庆.

四十九年风雨径,

共祝未来更光明.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

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

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

那就是中国!

那就是中国啊,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搏动的心脏跳动着五千年的脉搏,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涌动的血液奔腾着长江黄河的浪波,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黄色的皮肤印着祖先留下的颜色,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

周年

礼炮声声震天下,

五星红旗似彩霞.

光辉历程世瞩目,

神州地遍地花.

*开放扬起帆,

祖国跃上千里马.

今日再展战洪图,

灿烂前景世人夸.

视如今,

风雨过后更神气.

你走过了不平凡的55年,

像一个婴儿长成了壮年,

今日您正充满活力,散发着蓬勃的朝气,

您有过磨难,也有过欢笑.

历经了崎岖坎坷,明天将更加美好.

53年来,

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你的人民日益富强.

您的国力日益强.

你凝聚了天下炎黄子孙的心啊!

您赢得了世界尊重的目光.

现在您正意气奋发,

走进了新的世纪,

今天,在这欢庆的节日里,

我从心底里向您说一声,

祖国,您好!

祖国颂

河壶口的惊涛里听到经久不息的激昂

在珠穆郎玛的雪海中凝视千年不变的苍茫

祖国啊,伟的祖国

曾经是金戈铁马狼烟四起的山河

你是东方的奇葩,你是不朽的神话

5、2019国庆节的国庆节爱国经典句及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是人陷身于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因忧乱伤春而写下的千古名篇。面对纷飞的战火,破碎的河山,人不禁忧心如焚,感慨万端,中以明媚的春色、美好的事物来反衬,更为深刻地表达强烈的情感,令人闻之不胜悲,诵之愁无限。

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范成《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歌的创作多用比、兴,然而“赋”──直接叙述或描写也是不可少的。中的典型细节在于两个字──“等”和“询”。父老岁岁年年在等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几乎到了望穿双眼,几乎要化作“望驾石”,其强烈的愿望和痛苦的心情自然就融于“等”字中。而含泪失声的“询”则唯妙唯肖的描绘出父老的神情,那颤颤巍巍的身影,如在眼前,那哽哽咽咽的声调,尤在耳旁,真是“沉痛不可多读”。而“几时真有”更是意味深长,早也盼,晚也盼,朝思暮想,朝朝暮暮州桥畔,伫立凝眸,企首悬望,父老们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他们的弦外之音,因为他们的热切盼望又地变成失望。而人的无言以对,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是一首*讽刺《题临安邸》当时社会背景的

的头两句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后两句是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中“熏”“醉”两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点击查看更多李白诗词鉴赏大全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29357.html

热门阅读

  1. 201年经典简单祝福语大全
  2.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范文
  3. 201白色情人节贺卡祝福语
  4. 不随流年美文
  5. 表达学无止境的名言
  6. 新学期新起点新希望新腾飞国旗下发言稿
  7. 记我的父亲母亲作文3000字
  8. 年初七祝福语201
  9. 新年的初衷短散文
  10. 大声的喊出我能行《卡耐基》读后感
  11. 一路风雨一路歌高考总结会发言稿
  12. 农民代表在全民创业表彰大会上的表态发言稿
  13. 猴年元宵节对联精选
  14. 圣诞节的故事
  15. 成功与挫折的优美句子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