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语文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25 11:40:16

《古诗三首》语文教案设计

牧童

1、认识古诗生字,指导书写“蓑”,准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

3、通过对诗歌的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的心。

二、教学重点:

能通过读、想象,体验诗歌的境界。

三、教学难点:

根据注释,弄懂三首诗的意思,想想诗句描绘的情景,并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诗人导入,整体感知

1、导入: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诗人(板书:吕岩)。吕岩,我们对他很陌生;但是老师要说,看似陌生的诗人,其实我们早已耳闻他的大名;相信吗?不信,等我们认真学完他的古诗,你一定会恍然大悟。

2、你们说,怎么学?(读准-〉读懂-〉读出感受)。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两首诗读三遍以上。(老师板书课题)

3、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首诗。

(评价、正音。指导书写“蓑”字:手和老师一起书空,默记5秒钟)

4、古诗读正确,读通了,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歌——(读懂)。请大家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同学们可以单独思考,也可以前后左右相互提醒学习,还可以询问老师。

5、学生说古诗大意,老师纠正。

6、从刚才同学对古诗的理解,你能发现这两首诗有很多共同点吗?

(1)、都是些孩童的故事。

(2)、都是海蜇一种愉快的心情。

(3)、都表达了诗人向往孩童生活的闲适。

(二)、从形象入手,教学《牧童》

1、让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位孩童,他是一位——(牧童),大家在电视动画片中看见过牧童吗?你印象中的牧童是怎样的?

2、让我们认真地读,慢慢地读,细细体会,你一定会从诗句中找到牧童的形象。

3、大家说你从古诗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

[预设一]:归来报贩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

(你看他,正撑着小肚皮,一路归来,吃饱了,喝足了。困了,就往草地上一趟,有清风明月为伴)

(2)这样的生活真是——? (板书:悠闲、自在、无拘无束)

(3)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展开丰富的联想)

(4)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指导朗读,范读)

[预设二]: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一片葱茏的广阔原野上,牧童正在都摆弄着他的短笛,偶尔吹出几声清脆的笛声,好不悠闲呀!)

(2)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

(“铺”:这一“铺”字,让我们想起眼前绿草葱茏,一片生机。

“六七里”:眼前似乎浮现宽阔的原野。随身一躺,都似乎躺进了大自然的怀抱。

(3)你能读出这样的原野吗?

(4)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

(清脆悦耳欢快牧童的笛声。你是从哪个字中,听到了这样的笛声。)

“弄”:逗弄的意思。快乐的牧童是在逗弄那个抖动的笛子。同学们,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听着晚风中传来的牧笛声(音乐《牧童短笛》)或许,他刚一吹气,老牛便仰起头看着牧童;或许,不远处传来了更悠远的牧笛声,或许老牛一听着笛声,或许......

4、眼前绿草茵茵,耳畔牧笛声声;白日老牛牧笛为由,晚上清风明月为伴,真如世外桃园的生活。在这样的怀抱中的牧童,是怎样的牧童?

(板书:童乐)你能读出这样的快乐吗?

5、你向往这样的生活吗?读出你的向往。

6、吕岩又为何要写这样的牧童呢?(展开吕岩小传)你知道了些什么?

7、拓展:诗人杨万里,还写过其他描写孩童的诗篇呢。请同学们读读这几首诗,再看看我们今天学的诗歌(轻音乐起),结合起来,你能见到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喜爱儿童,未泯的童心)

8、总结:诗人杨万里就是这样一位对孩童充满喜爱之情,童心未泯的大诗人。杨万里还写了许多其他的田园杂诗,每一首诗的背后,我们都能见到诗人深藏的美好的心。

五、诗人结尾,两手整合。

1、现在我们再读这首诗。

2、陌生的诗人:吕岩,其实我们早已认识,今天更让我们看到了吕岩对悠闲、安定生活的向往。让我们怀着对诗人的崇敬,齐读一遍,老师引读。你们愿意了解更多的诗人吗?那就去读更多的诗,是诗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走进诗人内心的路。

拓展阅读

1、高中必修《品质》

一、创情境,导入

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很多普通人,他们没有耀眼的光环,也没有非凡的成绩,却有着高尚的尊严与追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品质》,看看高尔斯华绥笔下的这个普通人有着怎样的尊严和追求。

二、小说鉴赏步骤

有些同学曾经和我说:“老师,你经常说让我们多读书,可是一本书或一篇章拿到手,我都不知道该看些什么,怎么看。”今天,我们就通过《品质》这篇短篇小说来初步学学小说读些什么,可以怎么阅读。

俗话说题目是章的眼睛,是章思想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是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解读一篇小说时也必须先重视对题的理解,这样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章内容,把握章的主旨,从而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快速高效的阅读效果。所以,今天我们阅读的第一个步骤就是

步骤一、题猜想,初步感知

1、看到这个题,你会有些什么猜想?请学生谈谈)

2、接下来,请我们的同学就刚才的猜想结合我们课前的预习来谈谈你对这篇章的初步感知吧,比如说谈谈你在初步阅读中对人物品质的认识,对章主要内容的了解,对章写法的把握,对章主题的理解

步骤二、抓住描写,品读人物

1、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言、肖像……)请同学们速读小说,从中找出对格斯拉外貌、言、动作描写的句并就其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加以品读赏析。

5段::用皮革比喻老实、执著的性格,巧妙地把人物的外貌和职业、性格糅合在一起。刻画出人物的朴实严肃、迷恋理想、不擅交际。(外貌描写)

8、10段:从他接待顾客的方式来看,他对顾客没有太多言,但对他的.皮革和*却异常热情,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制作*之上了,刻画出人物的忘我敬业、聚精会神 。(动作、言、神态描写)

11段: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为的是把*制好,突出他的工作极为认真细致负责(动作描写)

14-21段刻画出他的讲究诚信、执著追求(言描写)

23-25段: :“不体面、可耻”突出他对劣等产品的愤恨,鄙视劣质、坚守品质(言描写)

2、刚才我们都是通过对格拉斯的直接描写的句子来认识格拉斯,但除了直接描写之外,章还通过鞋子的描写(第2节)那几双*太美观了……只有亲眼见过*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这些*体现了各种*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第7节)他好像把*的本质缝到*里去了。(作者不吝笔墨,用最美好的言来赞美格斯拉的*,突出了格斯拉手艺高超);幻灯4人们对格拉斯的态度(6-8段)写人们对格斯拉的尊重,突出格斯拉的手艺高超。年轻人对格斯拉的评价年轻人的口述:亲手制作*,不让别人插手;精心制作,不惜时间;用最好的皮革;废寝忘食;从不预收工钱,经常断炊。(突出格斯拉虽然穷困但恪守职业尊严。)来间接描写来刻画格斯拉,你能找出并说说吗?

3、人物形象小结:

通过前面一些描写句的品读,我们对格斯拉这个人物有了一个全面的较为深入的认识,这是一个技艺精湛,热爱自己的手艺,宁可饿死也不愿降低*的质量,在纷繁的世界里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的底层劳动者的人物。简单的来说,就是执着、敬业。

步骤、走近作者,体味作者对这个人物所持的情感。

1、(英国小说家、剧作家。1932年诺贝尔学奖获得者。作品多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社会为背景,剖析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虽然出身于一个富裕家庭,但由于受其保姆的影响,关注同情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写了不少不幸的小人物,并寄予深厚的同情和关爱。)

2、请同学们品读分析幻灯片中饱含作者感情的句,谈谈作者对这个小人物的情感。

(a、因为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我总觉得,做*,特别是做像他所做的*,简直是神妙的手艺。(敬佩赞叹)【第2节】

b、我看看他满是褶皱的面孔,看到了我以前未曾注意到的东西:惨痛的东西和惨痛的奋斗——他的红胡子好像突然添上好多花白须毛了。(心痛)【26段】

c、过了好几个月后,我又到他的店铺里去;我记得,我去看他的时候,心里有这样的感觉:“呵,怎么啦,我撇不开这个老人——所以我就去了!也许会看见他的哥哥呢!”(时刻挂念)【第34节】

d、过了一年多,我才又回到伦敦。我所去的第一个店铺就是我的老朋友的店铺。(尊敬关爱)【第43节】)

步骤四、关注背景,探究内涵

讨论:照例说,这样一个品质高尚、技艺精湛的鞋匠不但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而且应该享有生活中最美好的内容的权利。然而,他得到的是什么?是饥饿,是死亡。请思考,你有没有办法改变他的命运?能不能改变他的命运?为什么?

背景:章写于1911年,当时的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了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

(同学讨论)

:他会这样做吗?(不会)

这样做就改变了自己。格斯拉就不是格斯拉了。穷苦的鞋匠这一生只认准一件事情——制作*,制作质量最好、最合脚的*。他尽其所能,努力把这件事做到了尽善尽美,即使是死亦会无憾。虽穷,但却恪守着他的职业道德和尊严——执著。

这在当时的社会中究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还是一个必然的悲剧?

明确:这是一个必然的悲剧,因为格斯拉先生恪守的原则恰恰是被这个追求利益讲究表面浮华的虚荣的虚伪的社会所遗落的东西,格斯拉先生明知自己要失业了,也不愿意偷工减料,反而将*越做越结实经穿,格斯拉先生不懂变通,不懂经营,不打广告,他的一切做法都与这个社会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他的死是必然的悲剧。

主题:小说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通过对一个拥有最好的手艺却遭遇最悲惨的命运的一个底层人物的塑造,赞扬了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了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同时借这个形象,揭露工业**市场竞争带来的诚信危机。

、小结

1、结: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细微,是因为总有无数平凡的人以自身高尚的品格守护着社会的良知。只要人格高尚,平凡的人也和伟大的人一样,他们的精神如同日月星辰,在历史的苍穹永远放光。

2、请同学们小结小说鉴赏的步骤。

四、作业布置

运用本课时所学的小说鉴赏法阅读一篇短篇小说。

2、《木兰

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言词汇积累;

2)品味歌的传奇美、形象美、言美;

3)背诵歌。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刻领会木兰保家卫国的热情,领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学重点:歌传奇美、形象美、言美的探索。学理念:以讲述、品味、朗读为主的板块学模式。

学步骤:

1、导引入。由穆桂英(有男子刚健的巾帼英雄)、西施(集娇美女儿于一身的美人)形象引入刚柔相济的女子——木兰。(板书课题)

2、初读歌,理解大意。

1)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点读注释,理解歌大意。

3、讲述传奇美。

1)默读课。用4——8字完成每节大意:第一、二节:决定代父从军;第节:;第四节:十年征战生活;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比喻作结,解答奥密。(第节:准备出征,奔赴战场,第五节:还朝辞官,第六节:还乡团聚)

2)主题探索。讨论:下面对《木兰》主题的概括,你认同吗?A赞颂劳动人民出生的妇女英雄;B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C歌颂尚武精神。

3)繁简处理探索。

讨论:作者七节是否平均用笔,哪些详、哪些略?为什么?(备忘: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不惜笔墨,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板书:得当的详略处理(依据主题需要)4)讲述传奇故事。要求:①理清章脉络②体现主题③详略得当。

4、品味形象美。

1)根据提纲,找出歌原句或用自己的言品味人物形象。娇美女儿勤劳善良淳厚质朴热爱亲人巾帼英雄坚毅勇敢机敏活泼报效祖国

2)小结板书:丰富的'人物形象。

3)画木兰。分组画女儿妆、巾帼妆的木兰。

5、朗读言美。

1)品味下面句,说出句式特点,从中找出类似句。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复沓句)

②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排比句)

(备忘:①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②东市……,买长鞭。)

2)小结板书:独特的言风格(民歌:反复咏叹、反复铺陈)

3)朗读品味。

6、迁移阅读。

孔雀东南飞(节选)十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书。十七为君妇,心四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日断五匹,大人故妒嫉嫌迟。非为织布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守节情不移()妾不堪驱使()便可白公姥()

2)你认为中主人公的性格是怎样的?

3)按原回答:

①描写主人聪明能干的句子是:

②描写主人自尊的句子是:

板书:木兰一、传奇美

1、得当的详略处理二、形象美

2、丰富的人物形象言美

3、独特的言风格

3、燕子的

第一节课上,学生提出了一个比较有深度的问题:为什么说从南方赶来的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这是一个统领全篇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真正感受到了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

于是,在学完了燕子的外形、飞行、休息后,我让学生把这个自然段联系起来,说说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的发言也比先前有了质量,有几位学生的发言很精彩:

“微风托起小燕子俊俏轻快的翅膀,在蓝天中轻轻划过一道美丽的黑色弧线。”

“停着的小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那么,飞行的'小燕子随着这歌的旋律,正在翩翩起舞、纵情歌唱。”

然后,我又让学生观看录象,欣赏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在春光中飞行、休息的画面,再说说现在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好多同学说出了不同的感受:

“如果说美丽的春光是一个充满情画意的大舞台,那么,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就是舞台上一个个可爱的小演员,她们正在翩翩起舞、纵情歌唱。”

“舞台上的小燕子是一个个活泼机灵的小指挥,在她们的指引下,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水面上的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我说:“这是一春的大合唱。”

最后,我总结道:“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如果缺少了燕子,春天就少了一半生机和美丽,所以说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学生动情地朗诵: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4、二年级下册《快乐的节日》

学目标:

1.认识“吹、祝”等14个生字,会写“吹、地”等6个字。

2.能用欢快的调朗读和背诵课

3.联系课内容,感受自己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

课前准备:

课件,伴奏带,生字卡片,小黑板。

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播放与课内容相符的课件)老师讲述:在《快乐的节日》欢快优美的歌声中,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蹦蹦跳跳地来到花园里、草地上,他们尽情地歌唱、欢跳,小鸟在他们面前飞翔,小溪从他们面前流过,他们兴高采烈、朝气蓬勃。

他们为什么那么快乐呀?他们在过什么节日呢?想知道吗?咱们一起去瞧瞧吧!(板书课题:快乐的节日)

二、读课,学习生字

1.自读课: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注意本课出现的14个生字,要读准字音。

2.同桌交流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3.请小老师根据出示的生字卡片读生字,老师给予辅导。

4.老师出示词,全班一齐读一读,发现容易错的字,提醒学生注意。(祝贺,祖国,勇敢,丰满,理想,度过,希望,羽毛)

5.学生分节朗读课,师生共同正音。

6.分四人小组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7.全班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如

偏旁归类识字:“祝”“祖”都是“示字”旁;

分解部件识字:贺=加+贝,国=口+玉,羽=习+习;

形近字比较识字:席—度;

积累词识字:希望,勇敢。

8.生字扩词练习。

如:吹风、吹牛、吹捧;祝愿、祝福、庆祝;贺电、贺信、恭贺。

、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做到写字前心中有数。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中,有2个独体字和4个左右结构的字。4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

2.注意提示

“吹”字的“口”旁要写得高而小。

“地”字右边的“也”,横折钩要往右上斜,但是不能写得太长;竖要写得高一些;竖钩要拖长,出钩前,先回锋。

“乐”字一共5画,第一笔是横撇,第二笔是竖折,横撇不出头。

“师”字的第二笔是竖撇,不是一竖,第笔是横不是横撇。

3.学生描红、临写,老师**检查、指导。

4.师生共同评价、修改。

5.同桌相互欣赏对方的字,给对方提出建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轮流读生字。

2.谈话导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小朋友们的.快乐。

二、分节朗读课,感受快乐

1.自由朗读课。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样的心情?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并在读中求解。

2.分小节朗读,选择你认为快乐的地方再读一读。同桌互读互听互评。

3.在伴奏的音乐声中,学生自由朗读,进一步体会小朋友们的欢乐和幸福。

4.小组比赛朗读。

、欣赏歌曲,展开想象

1.播放歌曲,学生唱合。

2.同学们,什么节日最快乐呢?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快乐的心情吗?

3.听曲子,愉快地朗读课

四、背诵课

1.请同学们随着课件的画面和歌声,试着自己背一背这篇课

方法一:提示关键词

第一节:小鸟──风儿──我们──

第二节:花儿──小溪──他们──

节:感谢──我们──像──等──就──

第四节:唱啊──跳啊──

方法二:唱《快乐的节日》歌曲,根据曲子背诵歌词。

2.能背诵的同学自愿站起来背诵。

3.在音乐声中,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地背诵课

4.学生自由地边唱边跳。

五、小结

在我们这个充满甜蜜、幸福和希望的新时代,每一天都是快乐的节日。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25快乐的节日一,快乐的节日,希望对你有帮助!

5、四年级下册

学目标:

1. 读懂,感悟每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

重难点:

1. 感悟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

2. 借助注释试讲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

课时:2—3节

第一节

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理解大意。

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中感受一下代大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检查通过预习对课熟悉的情况)

、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 读熟

2. 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大意。

3.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读、背

第二、

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 议: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 在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 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中寄寓的情感。

是李白在*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 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

2. 从中哪些地方看出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 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

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 指导背诵《望洞庭》

、吟读、理解《忆江南》

1. 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 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

旧:过去胜:超过

3. 说说你从这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

(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

——比较、比喻)

4. 请联系前面几句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

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 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

1. 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 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

参考篇目:《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所表现的画面。

点击查看更多《古诗三首》语文教案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42842.html

热门阅读

  1. 梦里花开心若兰露的经典散文
  2. 2019跨年个性说说
  3. 最有创意的团队口号有哪些
  4. 快乐过圣诞作文
  5. 关于国庆节的初一作文00字
  6. 《碳族元素》教学设计范文
  7. 打更的解释及造句
  8. 形容秋雨伤感的诗句
  9. 《我给桌子洗个澡》教学设计
  10. 重阳节慰问短信祝福语送老人
  11. 席慕蓉的情诗
  12. 儿童故事三只小猪
  13. 《进一步观察岩石》教学设计
  14. 校本教研大家谈的活动总结
  15. 和思乡有关的诗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