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谁偷了金钗
引导语:金钗在中国古代是很珍贵的东西,那么下文的谁偷了金钗中国寓言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了解相关的信息。
从前,有个西域人,名叫木八刺(la)。这天,他正和妻子一同吃饭。婢女端上来一盘肉,木八刺的妻子取下头上的小金钗从盘子里穿起一块肉,正要吃时,门外喊着有客人求见。木八刺起身去迎客人,他妻子也赶紧放下穿着肉的金钗,起身去为客人沏茶。待客人走后,他们夫妻二人重新回到餐桌旁,一看,发现穿着肉块的金钗不见了。
当时,除了木八刺夫妻外,就一个婢女在忙进忙出,于是,木八刺夫妇二人都一口咬定是婢女偷了金钗。他们逼婢女跪下,要她将金钗拿出来。婢女哭着说,她确实没有偷。木八刺的妻子非常生气,便拿来棍棒,一次次逼问拷打这个可怜的小婢女。小婢女始终坚持说她没有偷金钗,最后,竟被木八刺夫妇拷打至死,金钗也终于没有找到。
一年以后,木八刺请工匠修理房屋。工匠在房顶上清理瓦沟里的脏物时,忽然有一件东西掉到地上,发出金属的响声。木八刺在一旁看到,赶紧拾起来一看,原来是她妻子一年前丢失的那支小金钗,同时还有一块朽骨头同金钗一同落下来。
木八刺连忙把妻子叫来,夫妻二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想必是猫乘主人不注意,偷肉吃把小金钗一同叼到房顶上,当时谁也没注意,连小婢女也没看到,以至于含冤而死,实在可怜。那木八刺夫妇也深感愧疚不安,可惜,后悔晚矣。
世界上的事情是错综复杂的,怎么能单凭主观推断、只看表面现象就下结论呢?这样下去,只会把事情弄糟。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名叫哀骀(tai)它(tuo)的人,他的容貌虽然很丑陋,可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非常喜欢和他交往,相处亲近随和,舍不得离去。有一些女人甚至说:“与其做别人的妻子,还不如做他的小妾。”
他一无权位二无财产,也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和显赫的功绩,可是外表粗陋、其貌不扬的这位丑人却受到几乎所有人的喜爱和赞美,这使得鲁国的鲁哀公惊异不已,于是就派人把他从卫国请回鲁国加以考察。相处不到一个月,鲁哀公觉得他在平淡中确有不少过人之处,不到一年,就很信任他了。不久,宰相的位置空缺,鲁哀公便让他上任管理国事,可他却淡淡然无心*,虽在再三要求下参议了国事,但不久他还是谢辞了高位厚禄,回到他在卫国的陋室中去了。
对此,鲁哀公求教于孔子:“他究竟是怎样一种人呢?”孔子借喻道:“我曾经在楚国看见一群小猪在刚死的母猪身上**,一会儿都惊恐地逃开了,因为小猪发现母猪已不像活着时那样亲切。可见小猪爱母猪不是爱它的形体,而是爱主宰它形体的精神,爱它内在的品性。哀骀它这个人虽然外表不美,但他的品德和才情等内在之美必定已超越一般人很多,所以您和许多人才喜欢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内在的美才可靠长久,值得追求和尊崇。虽然外在的容貌、身材、风采和权位、财产等也很吸引人,可内在的品德、学识、才能和真诚、自信等给人的感受则更有魅力。
郑县一个姓卜的人,他有一个愚不可及的妻子。这个蠢妻子常常做出一些叫人哭笑不得的事。
有一次,这个姓卜的人要出门,觉得没什么像样的衣服,于是对妻子说:“给我做条裤子,好吗?”妻子说:“可以。但是,你要做什么样的裤子呢?”丈夫说:“就做跟原来那条旧裤一样的吧。”
妻子按丈夫的吩咐,找出那条又旧又破又脏的裤子。她先是按旧裤子原来的那种面料、花纹到集市上去买布。因为毕竟隔了几年时间,所以她在集市上怎么也找不到和旧裤的面料一模一样的布。因此这个愚妻非常焦急,她想:“如果找不到像旧裤那样的布,我怎么能做出像旧裤那样的裤子来呢?”她四邻八乡逢人便问,到处去找做旧裤时用的那种布料。愚妻诚心“可嘉”,她花了不少时间,终于买到了她找的那种布,布上的花纹跟旧裤的花纹一模一样。
回家以后,她对着旧裤比划着裁剪,把长的地方剪短,把宽的地方剪窄,就这样,她依样画葫芦,花了几天时间,好不容易将新裤子缝起来了,她高兴得手舞足蹈。
可是,她仔细一想,又犯起愁来了。她发现新裤与旧裤还是不一样。旧裤又脏又破,到处大窟小眼的,新裤哪里像旧裤呢?这个愚妻拿起新裤看着,绞尽脑汁地想呀想呀,她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她把新裤放在地上揉呀、搓呀、捶呀、踩呀,累得筋疲力尽,终于把新裤弄得跟旧裤一样又脏又破。
当她十分得意地将做好的“新裤”拿给丈夫看时,丈夫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最后,这个男人指着愚妻手上拿着的破裤子,气愤地吼道:“既然还是一条破裤子,那我不如就穿原来的,何必还要你做新的呢!”
这个愚蠢的妻子对旧裤全盘照搬,结果弄巧成拙,自己害自己。
拓展阅读
1、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700字中学生
“今天晚自习看电影”。班主任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如同在班内投下一枚重磅炸弹,让班内炸开了锅。那是我度过的最漫长的一个下午,也是最不平静的一个下午。
在几千双眼睛的注视下,夜幕来临,电影紧随其后的放映,在场的所有学子都默契的静了下来。
首先出现的是六个大字“厉害了,我的国”接着便是中国所取得的成就的讲述。这一切都表明——这是一个极不平凡的五年,中国真的崛起了!这是一个伟大的五年,中国自主研制的振华30,是世界最伟大的海上工作起重机,它能让一亿五千吨的重物三百六十度旋转,这是史无前例!中国的“天眼”让中国领跑在太空时代,而中国空间站的成功对接,更让世界不得不承认中国,真的.崛起了!
这是难忘的五年,扶贫在这五年里取得的累累硕果,无人能及!在这五年里,全国贫困地区的收入几乎将近几倍增长,正确的指导与策略和人民的努力,让这一切从不可能变成可能。这是一个辉煌的五年,无论是太空还是深海都有着中国人的足迹!中国所取得的累累硕果枚不胜举!
忆往日中国遭受无穷的欺凌,在回首我中华已如一条,巨龙盘踞在世界的东方。这俩俩相比,何止天囊之别之别!中国之所以能取得这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离不开一代代年轻人的努力。
当年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新中国的稳定做出巨大贡献。钱学森,邓稼先……无数华夏子女前扑后继,方的今日中华之昌盛!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国的国旗在代代相传,传给下一代年轻人。如今中国哺育了我们,还尽力为我们扫清了学习的障碍,我们又怎能不珍惜这先辈用血汗换来的机会?
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每个人责无旁贷。
2、不同的偷之道故事经典寓言故事
从前有这样两户人家,一家是齐国人,姓国,十分富有;一家是宋国人,姓向,非常贫穷。姓向的听说姓国的很有钱,便专程从宋国跑到齐国,向姓国的请教致富的方法。
姓国的告诉他说:“我之所以发家致富,是因为我很善于‘偷’。我只用了一年的工夫就有了吃穿;两年下来就相当富足;三年过后,我的土地成片、粮食满仓,我成了方圆百里之内的大户。从那时起,我便向乡邻施舍财物,大家都得到了我的好处。”
姓向的人听了十分高兴。可是他以为姓国的致富走的是偷盗这条路,他以为姓国的所说的“偷”就是到处翻越人家的院墙,凿开人家的房间,凡是眼睛所看到的、手能拿到的,就可以拿走归自己所有。于是他回家以后,到处偷窃。没过多久,他因被人查出了赃物而判罪。姓向的人不但清退了全部赃物,而且被判罚没收他以前积累的所有家产。
姓向的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受了姓国的欺骗,于是就到齐国去,找到姓国的责备他说:“你骗我,我去偷怎么就犯了法呢?”
姓国的听了哈哈大笑,说:“你是怎么去偷的呀?”
姓向的把自己*打洞偷盗人家财产的经过讲给姓国的听了,姓国的又好气又好笑地对他说:“咳,你真是太糊涂了!你根本没弄懂我所说的‘善于偷盗’是什么意思。现在我仔细告诉你吧。人都说天有四季变化,地有丰富的出产,我偷的就是这天时和地利呀。雨水雾露,山林特产,和湖泽的养殖可以使我的庄稼长得很好,房舍建得很美。我在陆地上能‘偷’到飞禽走兽,在有水的地方能‘偷’到鱼虾龟鳖。无论是庄稼和土木还是禽兽和鱼虾龟鳖,这些东西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并不是我原本所有的。我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向自然界索取财富,当然不会有罪过,也不会有灾祸。可是,那些金银宝石、珍珠宝贝、粮食布匹,却是别人积累起来的财富,你用不劳而获的手段去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就是犯罪。你因偷盗罪而受到了处罚,那又能怪谁呢?”
姓向的听了这番话,惭愧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看来,明智的人懂得如何用辛勤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去向大自然索取,创造财富;愚蠢的人才会想到用非法手段,走“捷径”去攫取别人的劳动成果使自己致富。这种人,到头来还是要栽跟头的。
3、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作文1700字初中初三作文
《谁动了我的奶酪》写的是个可爱的寓言故事,每页都配有主人翁滑稽可爱个性鲜明的漫画形象。可据说,就是这本不起眼的小书,在欧美创造了出版业的奇迹:自1998年9月出版后,两年中销售2000万册,同时迅速跃居《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最畅销图书排行榜第一名。
书中主要讲述4个“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在其周围构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见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态暴露无疑: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开始出去再寻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却犹豫不决,烦恼丛生,始终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经过激烈的思想*,唧唧终于冲破了思想的束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我们的意识也该跟着不断地更新,这样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才能有进步。生活中,其实“奶酪”是个比喻,代表我们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钱,爱情,幸福,健康或心灵的安宁,也或许是一种生活的意愿等等;“迷宫”代表着你花时间寻求着的东西所在的地方,它可以是你工作的机构,也可以是你生活的社区,亦或是你生活中的某种人际关系。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是一个可爱的故事,轻松愉快地便澄清了混沌的生活。当一位被变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肮脏的镜子前,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无法实现时,《谁动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条白毛巾从容不迫地擦去镜子上的污迹,让困惑者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别人都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想要的“奶酪”,我们追寻它,想要得到它,因为我们相信,它会带给我们幸福和快乐。而一旦我们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奶酪,又常常会对它产生依赖心理,甚至成为它的附属;这时如果我们忽然失去了它,或者它被人拿走了,我们将会因此而受到极大的伤害。
生活在这样一个快速,多变和危机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们时常会感到自己的“奶酪”在变化。各种外在的强烈变化和内心的冲突相互作用,使人们在各种变化中茫然失措,先是追问:“到底是谁动了我的奶酪”?然后对新的生活状况无所适从,不能正确应对并陷入困惑之中难以自拔。今天,当我们回顾这几年的新教育实验,面对种种变化,《谁动了我的奶酪》四位主角的思维恰恰反映在社会上相关群落的行为中,有人牢**满腹,有人等待观望,有人冷静思考,有人不断追求……而我,一个身临其中的一分子又是怎样?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每个人在必须为自己的事业,生活做出选择时,必须充分地热爱自己喜欢干的事,热爱才会努力去钻研,努力钻研必会有作为;选择自己有能力干的事,选择一经确定,就要弃而不舍地去奋斗,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最小的事做起,努力做到最好,在这个过程中增长才干,树立信心。久而久之,必定会有所作为,有所发展,有所创造!
世事变化本无常,《谁动了我的奶酪》告诉我一个最简单的应对方法,那就是把跑鞋挂在脖子上,时刻准备穿上它,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奔跑追寻,去追寻其他更新鲜的奶酪......
在这本书中,有很多的至理名言,也有很多发人深思的地方,现在我把他们摘抄下来,以求共勉:
●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
●经常闻闻你的奶酪,你就会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变质
●当你超越了自己的恐惧时,你就会感到轻松自在
●在我发现奶酪之前,想象我正在享受奶酪,会帮我找到新的奶酪
●越早放弃旧的奶酪,就越早发现新的奶酪
●在迷宫中搜索比停留在没有奶酪的地方更安全
●陈旧的信念不会帮助你找到新的奶酪
●当你发现你会找到新的奶酪并且能够享用它时,你就会改变你的路线
●尽早注意细小的变化,这样有助于你适应即将来临的更大的变化
●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并享受变化。
我们要记住:别人仍会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所以我们要做好迅速改变的准备,不断地去适应变化、享受变化。
4、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励志名言
1、天行健,小人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小人,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妥协肉体,努力增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开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表现了天的意志,不孤负宇宙给予小人的职责和才干。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由于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关于一些庞大的。却有益于他人的坏事,不要由于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善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分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自动承当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他人多体谅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相互仇恨。
5、小人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小人总是从残酷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动身,一心一意促使他人完成良好的志愿和合理的要求,不会用冷漠的目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他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越自己的优点和优点,就谦逊讨教,仔细学习,想方法赶上他,和他到达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陷或缺乏,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陷或缺乏。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他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坏事,不能优柔寡断,即使教员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开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小人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小人不会纸上谈兵,做起事来却矫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心心相印的人,他们的力气足以把稳固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宣布分歧的意见,压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小人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小人就算有出色的才干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四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辰把才干或技艺发扬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取得的效果,将会招来损失和灾祸;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缺乏,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小人乎?——《论语》
译:假设我有了某些成就,他人并不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冤枉。这不也是一种小人风姿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誉;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理想,不凭空猜想;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敏,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义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团体在一同,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教员。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陷和缺乏,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小人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小人总是指摘自己,从自身找缺陷,找效果。小人经常把目光射向他人,找他人的缺陷和缺乏。
18、小人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小人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举措也显得十分酣畅安宁。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思担负很重,就常忧虑、担忧,外貌、举措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曲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他人,后来开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他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大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失肯定加以粉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失而不矫正,这就是真的过失了。
24、小人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小人努力于基本,确立了基本,“道”也就自然发生。
25、小人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小人以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1、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英勇的好表现。
2、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他人的小,缺陷比他人少而自鸣自得。
3、小人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译:小人最大的优点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看待他人。
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只需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由于有蝼蚁在打洞,能够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能够由于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惹起火灾而焚毁。
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提出批判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他人的批判意见要细心反省自己,有错就矫正,无错就当作是他人给自己的劝说。
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暖和;相反,尖酸苛刻的狠毒言语,损伤他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冰冷。
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1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译:坏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索就不会感到迷茫,只梦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故弄玄虚,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1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抓紧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需慎重思索,思索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意只会招致失败。
1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译:用心思索,用眼细心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失掉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1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诲他人不感到厌倦。
16、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聚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不把细流会聚起来,就不能构成江河大海。
1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译:想看到更远更宽广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1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诩。——《警世通言》
译:虽然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他人面前自高自大,自己炫耀自己。
1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2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译:年轻的时分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劳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21、三思而先行。——《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需要经过重复的思索后才去做。
2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投罗网。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人都有能够犯错误,犯了猎误,只需矫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4、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团体时,不能由于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25、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假设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一定会掌握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47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