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球上的五星期》读后感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名叫《气球上的五星期》。这本书是法国的儒勒·凡尔纳写的,儒勒·凡尔纳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世界科幻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
书中主要讲了在十九世纪初期,非洲大陆犹如一颗蒙着轻纱的明珠,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探险家一窥其神秘之貌。然而,此时的非洲大部分还是荒蛮之地,自然条件恶劣,还有很多凶险的野蛮部落,导致许多探险家未达到目的地便惨遭不测。塞缪尔·费格森博士决定沿着前人的足迹去探寻神秘的非洲,他想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乘热气球横越非洲。他与猎人朋友肯尼迪及仆人乔在做好一切准备之后,一起开始了一段神气的空中旅行。旅行中充满了各种刺激冒险,他们鸟瞰非洲美景;品尝各种野味;艰难的飞过沙漠。最危险的是,气球已经开始泄露氧气,他们在食人族疯狂地追赶下逃生……最后,他们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气球上的五星期》这本书对非洲大陆的风景描写十分生动细腻,充满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向往,并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关怀。作者还通过主人公之口,为我们详尽介绍了所乘气球的技术构造,融科学知识于有趣的故事中。
我建议大家多来看看这本有趣的故事书,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拓展阅读
1、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范文优选
近日,将《地球上的星星》看完后,我有些思考也有些感触。现就以影片为主体来谈一谈我的观后感。
首先,在我看来,这部影片所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读写障碍孩子的成长故事,它所折射出当代教育问题亦值得我们深思。
这部影片的切入点很独特。它选择了一个印度富裕家庭的“智障”儿子为主人公,让我们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去发现当代教育事业的阴影。且正是因为选择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使得我们能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的同时也将当代教育事业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的放大。
影片中最先讲到的是家庭教育问题。望子成龙不单是中国家庭的特点,印度也一样。影片中的父亲是成功的,整个家庭的生活条件也较优越。但是他在为孩子创造良好条件的同时施于了孩子过大的压力,让孩子去背负自己的野心。他将孩子不会读写单纯的归咎于不够用心、不够努力且想通过一系列的处罚措施让孩子认真学习,这导致自己年幼的儿子与最亲爱的家人们分离开来,使得他渐渐对生活失去希望,性格变的内向甚至不再去抵抗。而在我看来,家庭教育中,相比于压力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是关心和关爱。多与孩子沟通,注重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因为家庭的温暖对孩子来说是无可替代的。
其次是学校教育问题。影片中的老师们普遍缺乏因材施教的观念和意识。在他们看来,学习是为了考试、考试是为了能有一个好的未来,所以成绩不好的孩子就一无是处。他们缺乏发现学生特长的能力和耐心。所以在他们看来不会读写的伊翔就和智障一样,应该去特殊教育学校。他们认为伊翔无法适应残酷的应试教育环境。所以伊翔在学校不但不会被老师关注,还受到了来自老师的歧视和惩罚。但是伊翔无法逃避,虽然他被学校劝退了但是父亲不允许他辍学。这也使得他从起初厌恶学校慢慢变的害怕学校。
还有社会教育问题,即教育公平问题和社会对教育导向的问题。在影片中,出现了一种乌托邦式的学校——特殊教育学校。那里的孩子学习没有压力,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但是他们不能永远呆在那里。一但出了校园,他们将不得不面向社会,这是非常残酷的。他们之中肯定有和伊翔一样的孩子。本可以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却因为家庭或学校的草率,匆匆的被改写了一生的命运。这些孩子应该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教育,他们有这样的权力。但是并不是所有家庭都像伊翔家一样富有、和伊翔一样可以遇见自己的伯乐。除了教育公平问题之外,影片还反映了印度社会对于教育导向的问题。为什么大多数的家长和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考高分而不是得到个性化发展?这就是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出了问题。按理来说,社会需要的是可以将自己的强项发挥到极致的人而不是分数高的人。分数仅是部分能力的表现,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因此,我们对待成绩的态度需要改变。成绩虽然可以说明很多问题,但绝不可能说明所有问题。
最后我想谈一下这部影片的表现手法。影片没有将这些教育问题表现的不可调和,也没有运用过于极端的表现手法。它是通过圆滑过渡的方式将这些问题巧妙的化解,如美术老师对伊翔的肯定和伊翔自身的努力。故我认为,这部影片想要表达的是对特殊群体的包容与关爱。希望我们能够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关注和机会,他们在耐心和爱的培养下一定可以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
2、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范文优选
9岁儿童 夏 患有阅读障碍症,干啥啥不行, 信心被摧残殆尽的。精彩和 反转点在 老师尼克的出现, 尼克以其悲悯和敏锐的教育洞察力,发现了这个内心极其痛苦的孩子。通过将夏的绘画天分充分挖掘, 以及各种巧妙方法改进夏阅读能力,终于把夏从人生的低谷拉了上来。
尾声:夏在画画大赛上 获得第一名。
佛陀说众生皆有佛性, 六祖也说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是心做佛,是心是佛,人连佛都可以成, 这样的挑战算什么呢? 不过尽管每个人都有无穷的潜能,但是 普通人还是要靠某种 天赋(被社会认可的能力)来完成这样一种自信。 尽管尼克老师强烈的批判了竞争式教育观, 他讽刺道:如果那样为什么不如养一个赛马呢? ,但是尼克老师还是通过一种竞赛的方式,让夏放下了自卑,打开了夏紧锁的封闭的内心。(如果我们遇到 这样的一颗内心,要想想尼克老师怎么对夏的)
画画大赛上 ,尼克老师的画作就是他的学生。 画作表现出他内心强大的信念,作为一个老师,他相信他的学生肯定会绽放。
如果没有这种专业能力和智慧, 尼克是不能识别出夏的症结, 也无法找到他的天赋;而如果没有爱心和慈悲, 他也不会付出巨大的耐心去辅导夏。
片中有几个精彩的片段:
1 一个是尼克老师和 夏的父母在家访中的对话。 主题是“阅读障碍”和对夏心理的分析;
2 一个是尼克老师在学校接待 夏的父亲来访的对话。 主题是“关心”;
这两个对话, 尼克都好好教育了下 夏的父亲。
尼克老师是一个 内心阳光,圆满, 责任心超强,富有创造力的美术老师,这样的老师可遇不可求。
电影拓展了 “阅读障碍”背景, 原来达芬奇、爱因斯坦、爱迪生等很多名人 ,小时候都有这个问题。有阅读障碍的儿童 可能在另一个方向上突破,产生特异的才能。
电影是2007年的 ,2011年英国还有个研究认为 达芬奇可能是因为阅读障碍才获得了 画画的天赋。
以前接触过一个青少年教育的老师,她开了一个连锁学校兰色童画, 这个学校培养很多了优秀的学生,在不依靠题海战术训练的方式下, 学生在较短时间内 ,成绩提高也很大。
抛开了 取得第一这样富于戏剧性的结局, 单纯的自由的画画,就能让人更好的改善自己。
这个片子值得教育家和家长关注。
电影让我想起我的母亲,我小时候成绩很差啊, 差到没人能比, 数数掰着手指头数到10, 好像我的母亲还是了解一点 教育上的故事, 老是以为 他的孩子也许是爱因斯坦。 对我的成绩差并没太多责备, 很宽容。好在有她的宽容, 最后虽然没有剧情中的那种逆袭,也有开挂的时候。
父母过度 担忧孩子,对孩子是一种负担,按佛教的原理是 一种 负面的“回向”,类似流行书《吸引力法则》说的那样。
而尼克老师 内心对 夏一直是一种正面的“回向”
3、《五彩龙鸟》读后感精选范文400字
今天,我看完了沈石溪写的《五彩龙鸟》,这本中国第一本恐龙小说不但让我懂得了许多侏罗纪世界的环境,更重要的还是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爱是生命进化的能量。
书的主人公一个叫澄,一个叫岫,它们都是长着双弓型铜鼓的槽齿类爬行动物,但是比其他恐龙聪明,它们身长为一米多,它们的家族在当时的侏罗纪时代是被其他恐龙蔑视的一种小动物,对它们来说,四处都非常有可能藏着致命的天敌,它们必须接受当时的自然法则:肉弱强食!
在一个风和日丽、平平常常的日子里,突然一颗巨大无比的小行星装上了地球,威力巨大、辐射极强,一下子把正在产蛋的岫杀死,让躲在石洞里的澄从变温动物变成了恒温动物。
时间过了很久很久,岫的后代进化成了庞大的犬齿甲龙,而澄的后代则进化出了可以抓握树皮的爪子,它们为了抵御天敌的攻击,爬到了树上居住。又过了很久很久,岫的后代变成了只吃肉的凶猛食肉动物,它们自相*,不久就在“侏罗纪大黑暗”中灭绝了,而澄的后代心中充满了爱心,在“侏罗纪大黑暗”中相互与同类取暖,不久后又长出了丰厚的五彩羽毛、最原始的翅膀骨头。
当“侏罗纪大黑暗”过去后,澄的后代变成了鸟类的祖先——中华龙鸟!
由此可见,没有爱,所有物种都会被残酷的自然淘汰!强大未必是*的,弱小未必是短暂的,沈石溪说得多么好!这就是生命进化的辩证法!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22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