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端午散文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17:26

感怀端午散文

粽子的香味氤氲在城市的街头巷尾,绿绿的粽叶里包着白白的糯米,里面还有花生核桃枣子甚至腊肉之类的食品,一看就让人垂涎三尺。妻子买下一大串带回家,我们一家三口就完全进入了节日的氛围里。

端午节的来历有不同的版本,什么屈原投江、勾践练兵、曹娥跳海、子胥悬目、越族祭祀等等,这些故事中我觉得纪念屈原的传说与城里的端午更加契合,清清白白的粽子不就是屈原一生的真实写照吗?但我以为这些传说都带有强加的痕迹,带有文人墨客强说愁的味道。中国农历的节日大多与时令结合在一起,如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不过是时令到来的提醒,端午又叫端阳,应该说是太阳从斜射变成了直射,红日当空照,炎热正式来临,这对我们的生活将产生新的影响,我们每个人都要对季节的变化引起注意,否则将受到自然的惩罚。

但是节日一旦形成就不单单只是一个时令了,每逢节日,时令的基础上加之以亲情,好比时令为弦亲情为谱,人心就能弹唱出美妙的节日乐章,每个人对节日都可以有不同的情怀,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去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慨。我觉得,那绿绿的粽叶好似浓浓的情意,洁白的粒粒糯米好似一个个纯洁的愿望,吃着这样的粽子,可以任由思想和情感的野马尽力驰骋……

家乡的端午节母亲总要做一些清凉的食物,提醒一家人在炎热的夏季要注意避暑,食品上以素食为主,但我印象最深的主要是喝雄黄酒和割艾草,这习俗伴我们度过了很多年。

到了夏天,家乡的蛇是非常多的,人们对那弯弯曲曲带有毒性的动物有一种忌惮,把蛇都当作了邪恶的化身。父亲早早备下了雄黄,到了节日那天,便把雄黄倒进一些白酒里,他用小刷子沾起雄黄酒,把老屋内外都要刷遍。据他说,蛇一旦沾上雄黄身子就会腐烂,所以蛇一闻到雄*味道就会逃走。刷完院子内外,他就会把剩下的雄黄酒拿出来给大家喝,据说人喝了雄黄酒,蛇也就忌惮人了。这些说法我们从来没有验证过,不知道是否真的有效,不过孩提时的我们都要照着父亲的要求郑重其事地做,心中有一份神秘,所以绝不会应付了事。现在想来,雄黄酒的效用不过是父亲对大家平安度夏的一种祝愿罢了。

到了端午,山野里已经是一遍郁郁葱葱了,花草都透着一份特异的清香。母亲说,端午节这天,百草都是药,过去乡下缺医少药,割艾草就成了不能撂下的事情。母亲背着背篓,带着我们来到茂盛的艾草丛中,她蹲下身子割艾草,用艾草茎捆成一束束,招呼我们把艾草抱进背篓里,一会儿就割下一大背篓。回到家里,母亲捡出几束,在几道门的左右各插上一束,表示防止病魔对家庭的侵入,一连几天家里都氤氲着艾草的清香。母亲把剩下的艾草熬成黑黄色的水,把孩子们一个个放到盆子里洗澡,用她的话说,洗了艾草水,一年都不生疮害病。现在想来,艾草水是否有这功效也令人怀疑,不过倒有一件事是*真实可靠的,那就是艾草水对皮肤很是有益,洗了艾草水,皮肤几天都滑腻如鱼。故乡的人普遍皮肤白皙,我想这跟艾草乃至当地的食物用品大有干系吧!

在城市里生活惯了,对农村的一些习俗就变得不那么在乎。记得有一年回老家过端午,母亲又要拖着她那病弱的身体去割艾草,我便要阻止她,说她*传统,艾草真有那么神奇,您这会儿怎么就病了呢?母亲被我将了军,有些生气地对我说:“艾草也不是你们说没用就没用,我看着心里舒坦,以前用它给你们洗澡,这是我对你们的一点心意。你们现在大了,长本事了,对祖宗传下来的规矩都可以不要了。似这样,你们就不用回来过节了。”原来母亲是把割艾草当做心理安慰和对亲人们的祝愿!我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耐着性子陪父亲弄那雄黄酒,陪母亲一起去割那些艾草,尽量让父亲母亲把节日过得欢乐些。

可惜这样的端午情节已难以再有了,想起来恍如隔世。而今父母都八十高龄,身子颇为不便,我们都离开了他们,一年很难得回去一次,家里常年只剩下他们两位老人,父亲也就没有心情去弄那雄黄酒了,母亲更是只能望艾草兴叹,她已无力去弄回那些艾草了。温暖的端午节对他们却凭空增添了些凄凉,想来竟有几分感伤。

故乡有一个说法:“月怕十五,年怕中秋”,意思是过了这两个日子,一月或一年就快差不多了,这是对时间易逝的感伤。我在想,从时光的角度,端午意味着什么呢?这时候,百草都生长到了最为旺盛的时候,从开花的阶段转入孕育果实的阶段了,人生有个“三十而立”的说法,而立之时,一切都应该比较成熟了,人生也进入了孕育果实的阶段,所以,我将端午比作人生而立是否妥当呢?

而立之前的人总对时间没有多少概念,但过了而立呢?你会突然感到时光的飞速流逝,你会发现,这一辈子还没做出什么成就人生就快过去一半了,你也会有“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感慨,所以端午对于人们来讲应该是个值得警觉的日子,这一天,假若你仔细盘桓一下,你基本可以判定这一年的最终收获情况,而立之年,假若你认真思索一下,你会觉得有很多事等着你去完成,而人生又是这么短暂,这时候赶紧警觉起来,兴许还能有所弥补呢!

感怀端午,珍惜光阴,珍惜亲情,让人生少一份遗憾,多一份踏实和快乐!

拓展阅读

1、2021年节心得悟范

节又名阳节、重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2000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在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节列入世界非物质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说起,人们自然应该想到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草、戴香袋等,可不少人将节变成“送礼节”、“吃喝节”、“消费节”,原本充满诗意的节日少了些人氛围。难怪有网民叹:现在的人对民俗传统节日都已淡忘,而是对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趋之若鹜了。尤其是现在的节,几乎成了“吃粽子”节了,那些节的化精髓几乎被抛弃了。

可喜的是,近年来社会上对保护和弘扬中华传统化有了更加强烈的声音。借助各个传统节日来举办相应的传统化活动,不失为让更多国人了解和喜爱中华传统化的有效形势。每年,包括屈原故里在内的各地都举行化节活动,这必将对传播屈原精神、丰富节节日内容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过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种多方面的、多层级的、难以言说的特殊受。特别是那种身临其境的心灵震撼和悟,是一个“人化成”的过程。在这个节里,让更多的民众参与传统化活动,走向传统活动现场,亲身体会并弘扬化,大力传播屈原的爱国、为民、求真、向善的精神上来,让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在国人的心中更加牢固与神圣,这是传承传统化精髓的关键。

2、2021年节心得悟范

又到一年时,记忆里故乡手工粽的清香尚在,龙舟竞渡的呐喊声还在回响,然而一切似模糊的剪影。尤其在城市里,民俗活动渐行渐远,化味越来越淡。不少大踏步迈向明天的人们,无意关注的真容和真意。

的记忆有人不再拾起,有人却从未走近。节前夕,一位专家关于节的倡议在网络上引发关注。这位专家说,不是所有节日都能互祝快乐,譬如节这天,发短信不应互祝“快乐”,但可以说:“安康。”

一个词汇的变换,许多人也许不愿如此较真。可的起源是什么,与其他节日的区别在哪里,应该怎样过,却越来越鲜有人深究。只看到流水线上的粽子品种越来越多,推销力度越来越大,节似乎沦为一个“舌尖上的节日”、一场商业的盛宴。

传统节日作为中华化的重要载体,是增强民族化认同的精神纽带。人们常常说,提升化软实力。化软实力从何而来?应该说传统节日化的普及与传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化软实力的提升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令人欣慰的是,弘扬优秀传统化,在有人遗忘的同时,仍有人在坚守。近年来每逢,包粽子、龙舟赛、诗会等传统特色活动都会在湖北秭归屈原故里上演。与秭归一样,不少地方今年也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一节日。屈原心忧家国、情牵百姓、清正高洁,影响着一代代国人。人们在重温屈原的爱国情怀中培育爱国精神,在弘扬先贤的爱国情操中树立远大理想。

传统节日能否延续,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在人们心中产生情共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化也以互联网+的方式呈现。有关节起源、风俗、诗词欣赏的漫画、图解、趣味游戏,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电脑或手机上了解知识,体味中华传统化。传统节日的形式支撑就应该这样与人们的生活相契合。

弘扬传统化,要系统梳理传统节日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字都活起来。父母可以有意识地以传统节日为契机进行亲子教育;学校可以定期开展课程加强学生传统节日化素养;社会上则加大对传统节日化的宣传。如此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传统节日化魅力,方可让中华化源远流长。多年以后人们回望时,那片精神的栖息地才不会消失。

3、2021年节心得悟范

节到了,超市里林林总总来自东西南北各地不同口味的粽子,让消费者不知道挑哪一种才好。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在节这样的传统节日蕴含的历史化元素,各地龙舟激烈竞技场面,让人难以忘怀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节是个内涵独特、充满英雄主义和集体荣誉的节日。中国民间关于节这天划龙舟、包粽子的传说,都与屈原联系在一起。两千多年来,至情至性、追寻真理上下求索的屈原,广为全球华人传诵,他的爱国精神已经融进了中华化的血脉。

节的化民俗活动,要数龙舟竞赛最吸引人。龙舟竞赛被认为是中国传统体育里最激烈、最有集体精神的竞技运动。在竞赛现场,雷鸣般的铿锵锣鼓,彩旗猎猎、人声鼎沸、浪涛汹涌的竞赛过程,还有岸上观看的男女老幼人人为之振奋欢呼的表情……更有那些千里挑一的龙舟划船手和掌舵手们,个个威武健壮、气宇昂扬,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勇争上游的气质。

节的民俗化,在历最早孕育于南部中国的江河湖泊地区,千百年来积淀、熔炼成了全体中国人刚毅坚卓、不屈不挠的性格和气质。

教化气质、陶冶情操、奋发向上,以及集体的荣誉,始终贯穿在今天节的民俗活动里。

**指出:“一定社会的化环境,对生活其中的人们产生着同化作用,进而化作维系社会、民族的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要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矛盾,必须依靠化的熏陶、教化、激励作用。”

节的性格和气质,历经千百年的坚守,变为强大的道德召力,变为每个中国人化自信的基石。“德不孤,必有邻!”道德和化的力量具有强大的正外部性,它在个体之间互相激励,在群体之间形成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在国与国之间赢得尊重和理解,在开放的世界中获得广泛共鸣。

4、2021年节心得悟范

节的魅力是求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在《天问》中,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问题,被誉为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求索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对节的纪念。

人生当中,没有*的顺境,也没有*的逆境。顺境可以变成逆境,逆境也可以变成顺境。相比之下,反而有很多的重大成果,都是在逆境中产生。屈原如果继续在朝里*,就接触不到老百姓,了解不到真实的情况,也没有那种愤世嫉俗的创作激情。所以司马迁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

唐代诗人殷尧藩在《日》一诗中说:“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因为,人们记住了屈原。后人纪念屈原,不是因为他的遭遇,也不是因为他的性格,而是因为他奋发向上的追求和坚定不移的爱国。

几千年的,是一座巨大的化和精神宝库。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可以从这座宝库中找到力量,并在追寻和回味中获得快乐。

点击查看更多感怀端午散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23338.html

热门阅读

  1. 机械工程测试教学法探究论文
  2. 形容下午时光的句子
  3. 租来的女友成了我的最爱感人故事
  4. 201年鸡年元宵祝福语给同学
  5. 机械加工专业教学现状及教改措施论文
  6. 婚姻日记之婆媳关系
  7. 小班主题活动《漂亮的鞋印》说课稿范文
  8. 汽车销售策划范文
  9. 十二生肖中三个动物的童话故事
  10. 经典的护士节祝福语2016
  11. 201大年初一拜年祝福语精选
  12. 运输公司经理年终总结
  13.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教案设计模板
  14. 三方合作协议书简单
  15. 死神和小女孩的杂文随笔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