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历史介绍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20:10

李白的历史介绍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的长江三峡,巉岩氤氲,湍流堆雪,綺霞张盖,舟行若飞,有个人神采欣奕,慷慨吟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便是流放途中刚刚遇赦的诗人李白。豪放的心境寓诗句中空灵飞动,俊逸的风格曝字行间锋棱挺拔。

有人说人生犹如长江,涓流累积、奔放无惧、曲径阑珊、烟波希声。那么诗人此时正在梦冷处。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出生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青莲乡(今四川省江油市)。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亦云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据史载,李白少聪,弱冠好学,博览群书。同时在蜀中游历,学剑任侠,求仙学道,养成了侠义气质和仙风道骨。二十四岁辞亲远游,沿长江东下,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览洞庭,游云梦,隐安陆,与古相许圉师孙女结婚,写了不少山水、览古诗。

李白立志不求小官,欲以布衣一举而为卿相。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在长安献诗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得荐宫廷上层。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四十二岁,被唐玄宗诏翰林。三年后被“赐金放还”。又开始了远游生活。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与妻子南奔避难。春在当涂,夏至越中,秋隐庐山。再二年,入永王璘幕府。永王引兵东巡,被肃宗以反叛征剿。李白曾作《永王东巡歌十一首》遗柄,负从逆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途中遇赦。

人逢喜事精神爽。李白此时的心情愉悦是可想而知的。但严酷的现实并没有让诗人笑道最后,奔波流离的日子还等着他。上元二年(761年),穷困潦倒的他无奈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时势造就了李白人生的传奇。

传说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周岁抓阄抓了一本《诗经》。其父吟诗“春风送暖百花开”让其母和他各和一句。结果其母对“迎春绽金它先来”,而他见院里一颗梨树,竟脱口而出:“李花怒放一树白”。故此被父亲将诗擷字命名李白。

相会贺知章更神而有趣。贺知章(659—744年),字季真,会稽人 。在朝廷当过太常博士、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太子宾客和秘书监。据唐·孟所撰《本事诗》记载:“李太白初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白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为‘谪仙’,“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随解金龟换酒,荐白于玄宗,使之从布衣一跃为朝吏。

李白心高意远,很少有他称许的人,但对贺知章,他尊崇备至,写了许多怀念贺知章的诗篇,有《对酒忆贺监》曰: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李白好友闻名遐迩。

杜甫小他十一岁,但对杜甫非常敬重。他曾写下《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史载二位仙圣见过三次面,同游同眠,情深切切。杜甫曾写下《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梦李白》等诗,盼“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赞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

李白与孟浩然情也甚笃。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与孟浩然游识,相见恨晚,作诗《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楫清芬。”

孟浩然赴扬州,他依依不舍,信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不尽长江滚滚流。

李白好酒到了痴狂的程度。

人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传唐玄宗和杨贵妃一日游园,让乐师李龟年召李白赋诗。此时李白已酣醉酒楼,被人架进兴庆宫,半醉半醒写下三首《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唐玄宗要他再赋五言诗,他便让宰相杨国忠研磨,宦官高力士脱靴伺候写了十首《宫中行乐词》。以致后来他被“赐金放还”与此不无关系。

在宣城寓居间,闻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便与隐士汪伦结交。据清人袁枚的《随园诗话》(卷六《补遗》第十一)载: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也有说汪伦是桃花潭的农夫,家酿好酒,李白游访结识,豪饮寓居多日成友,惜别之时吟歌表意。

更有离奇传说,述李白晚年被族叔李阳冰收留安顿在当涂采石矶,夜晚在江上饮酒,酒酣跳入水中捉月溺亡,

李白的诗歌艺术成就极高,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七言歌行大开大合、跳跃跌宕。开头突兀,狂飙骤起;中间转换倏忽,无迹可循;结尾戛止,余韵悠远。绝句则清新明丽,弦外袅音。语言自然豪放,不拘声律。夸张的艺术手法独具神功。难怪白居易叹止:“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宝应元年(762年)十一月,李白走了,享年62岁,盛唐由此划上了句号。

一生颠沛流离,但却豪情奔放,这就是李白,他写下了三千多首诗,流传至今千余阙。他的浪漫主义精神为中华文化发展注入了活力。其实,诗人本身就是一支浪漫的歌。

拓展阅读

1、北齐胡太后的生平 她有什么事件?后宫故事

胡太后是一个神奇的女人,传说她妈妈还怀着她的时候,有一个神叨叨的僧人来访,看着她妈妈圆滚滚的肚子,神秘地说了一句:““此宅瓠芦中有月”。说罢,便不肯再开口了。因为月是皇后的象征,都说她妈妈怀着一个女儿,此女有皇后的命格。

后来,果然胡氏因为貌美被选中为长广王妃,等到长广王高湛继承北齐的帝位,胡氏也就被册为皇后。

小编觉得给长广王选妃的人也太不靠谱了,难道选妃不是看这个女子是否德行好、品格佳吗?完全依靠美色选出来的一般都不是红颜祸水吗?北齐这个王朝也实在是太不靠谱了吧!

看过《陆贞传奇》的朋友们应该对高湛有很深的影响,剧中的高湛可谓是一代明君,又是个风度翩翩的君子,有唯一的挚爱陆贞。

但是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上的高湛可谓是个荒淫好色的禽兽。一登基就强迫自己的嫂子祖娥委身于他,荒于朝政,三四天才上一次朝,上朝也就做做样子,批两下奏折就走了,回到后宫,与美女纵情欢乐。

胡氏见高湛也不来找自己,寂寞难耐,便与高湛的宠臣和士开厮混在一起。和士开是一个美男子,还弹得一手好琵琶,令胡氏沉醉不已。

为了能同和士开多点时间在一起,胡氏便告诉高湛她要学一种兵器——槊。一个养在深宫中的女子怎么会突然对兵器感兴趣起来呢?当然是槊这种兵器正是和士开擅长的了。

高湛也并非不知道胡氏和和士开的私情,但他还是让和士开去教胡氏了,可能是因为他觉得他是一个淫乱的人,胡氏这样他也能理解。

有了高湛的旨意,胡氏与和士开就更高调了,公然调情,眉来眼去的。最后和士开被胡氏的次子高俨设计杀了。

这时,胡氏已经是太后了,虽然和士开的死亡让她痛心了很久,但是因为是儿子杀的。,她也没有什么办法。

没有了和士开的陪伴,胡太后陷入了长长的悲伤当中。出宫去散散心,又遇到了另一个让她动心的男人,这次是一个名叫昙献的和尚。胡太后常同昙献在他的禅房里私会,赏赐了昙献大把的金银。

胡太后觉得还是在宫中私会比较好,就以讲经说法的名义召一百名僧人进宫,方便昙献混进宫来。这次,胡太后就不甘于只同昙献一个人厮混了,还找了很多眉清目秀的小和尚供自己玩乐,不料,却被自己的儿子高纬发现了。

这事也正巧是歪打正着了,是好色的高纬发现自个母亲身边有两个美貌的小宫女,给瞧上了,便讨来宠幸一番。小宫女抵死不从,被高纬强行给扒了衣服,这才发现这两个小宫女竟是两个男僧侣。

原来这使胡太后的男宠,为掩人耳目才让男子扮女装陪伴在她的身旁。儿子高纬显然是没有他父亲高湛那样“宽广”*怀,气坏了,把和尚给杀了,还把胡太后给关在了宫殿里,不许人去探视。

之后,北齐王朝崩塌,胡太后成为了阶下囚。高姓的男子大多都被处*,只有女眷活了下了。

胡太后没有生活来源,想出了一个“惊天之举”——开青楼,还拉到了她的儿媳妇穆黄花一同入伙。两位皇后开起了青楼,这个广告打得十分响亮,自然顾客也很多。

胡太后还对儿媳说:“当皇后怎么能比得上当*呢?这才是大大的乐趣呀!”不得不说,胡太后这是完全释放了天性。

2、关中三因笃简 因笃是怎么死的?中国故事


因笃是明末清初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诗人,与颙、柏合称为“关中三”,在经学方面有很高的教育。

明崇祯五年,因笃在陕西富平县出生,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学者,是明末关学儒宗冯从吾的得意门生。不过在因笃出生两年之后,其父映林就因为患病去世。也是在这一年,由自成带领的农民军攻占富平,韩家村被围,祖母杨氏带领族人八十一人自焚而亡,全了忠君之气节。

当时因笃正好和弟弟因材随母亲去了外祖父家,等到他们回来的时候,发现家烧的一片灰烬。于是母子三人,此后唯有借居在外祖父家。

因笃的外祖父,也是一位有才学之人。在因笃小的时候,使因笃得以受到良好教育。而因笃自幼聪慧,很有天分,五岁的时候开始就学习经,而过目不忘。七岁的时候,取其父遗书及冯从吾小像言:“此孔孟真传,若父畴昔之潜心从事者也,小子从此自励,若父为不亡矣。”因笃于是继承父志,昼夜学习,手不释卷,“八岁能文章,出语辄惊人”,八岁中县试第一,入庠学习,时人称之为“神童”。

有这样的天分,因笃却完全无心于科举之学,开始专心求学,“以力追先贤”。

崇祯十七年,明朝被自成覆灭,不久之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自成又败于清军之手。于是北京就落入清军手中,清朝开始统一中国的作战。当时因笃十三岁,却也感于亡国之痛,立志反清复明。

顺治五年,十八岁的因笃外出游。顺治六年,在苏生紫、赵一鹤的推荐下,到代州知州陈上年间担任塾师。后来陈上年调任雁平道,因笃也跟随前往,与昆山学者顾炎武、太原傅青主、粤东屈大钧和他结为至交。

此后因笃与顾炎武两人,在陈上年的庇护下,开始召集四方志士,垦荒种田,以图复明之举。康熙六年,陈上年离职,因笃携妻归家。康熙七年,顾炎武卷入文字狱,因笃等人多方奔走营救。

康熙十七年,清*延揽人才,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缓和与汉士族的敌对情绪,开博学鸿词科、诏举文行兼优之士。因笃当时早就是四方闻名的学者,曾经与顾炎武等人以布衣之身,引四方名士隐从,所以当年就受到内阁学士项景襄、无馥、大理少卿张云翼等人的举荐。

康熙对他也早有闻名,称因笃秀水朱彝尊、慈溪姜宸英、无锡严绳孙为“四布衣”,“必欲致之”。上令下从,康熙有这样的想法,下方的*自然会尽力满足。因笃因此受到当地*的百般催促,希望他能尽快上路入京,参加考试。

因笃对此多次拒绝,甚至以死相抗,最后还是在母亲的劝说下,才动身前往北京。康熙十八年,因笃扶病参加考试,最终通过考试,得以授任翰林院检讨一职,奉命纂修晚

因笃没有入朝*的想法,所以以母老孤丁,无所依托为由,屡次具呈具疏,先后上疏陈情37次。最后康熙帝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因笃离职归家。

因笃回到家乡之后,四处讲学,将理学思想传播四方,名下弟子无数,成为一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康熙二十八年,因笃患脑瘫之疾。尽管他说话艰难,但是却仍然不放弃读书。康熙三十一年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3、银行自我

本文为银行自我范文,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

范文一

你们好,很荣幸能够进入第二轮的面试。

我叫国安,今年25岁。毕业于广西xx大学会计专业。大学四年,通过不断的努力、锻炼、学习、实践、和社会工作,在会计,银行业务和金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表达沟通协调能力强,性格开朗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能吃苦耐劳,有不断挑战自我的能力和勇气。重视市场信息,善于学习,思考,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熟悉会计实务的运作,曾代表班参加过学院的会计基础知识竞赛,取得优异的成绩,从中,加深了我对会计的一些体验。让我对会计式作等方面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懂得了会计对一间企业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我耐心与人沟通及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的服务态度。

四年的大学生活让接受全方位的大学高等教育,受到良好的专业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在会计等各领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实践和研究分析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而知不足"是我学习、工作取得进步的动力!

银行会计员这个职业是神圣而伟大的,他要求我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高尚的情操。因此,在书时,我就十分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广泛地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学有专长,做到有专业和专长(数自己的专长),还能会唱、会说、会讲。在注重知识学习的同时我还注意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没有不良嗜好和行为。我想这些都是一名金融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素养。 假如,我通过了面试,成为众多银行会计员队伍中的成员,我将不断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决不辜负银行工作者这一职业。

范文二

非常荣幸我能够进入xx银行,并已经进行了几个月的'实习,这次机会对于我这个刚毕业学生是非常宝贵的。实习的几个月,是让我认识到我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银行金融行业确实是我的兴趣所在,在这并不算长的时间里我却学会了很多很多,我对这几个人的实习自我评价如下:

刚进xx行,为了尽快掌握xx行业务,我每天都提前一个多小时到岗,练习点钞、打算盘、储蓄业务,虽然那时住处离工作单位要坐车1个多小时,但我每天都风雨无阻,特别是冬天,冰天雪地,怕挤不上车,我常常要提前两、三个小时上班,就是那时起我养成了早到单位的习惯,现在每天都是第一个到行里,先打扫卫生,再看看业务书或准备准备一天的工作,也是这个习惯,给了我充足的时间学习到更多的业务知识,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个人金融业务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对这几年大学里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从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再学习。虽然这次实习的业务多集中于比较简单的个人金融业务,但是,这帮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流程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使我在银行的基础业务方面,不在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针对银行职员这个职位的特点,具体到挫折时,我主动调整心态来舒解压力,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分析,从客观、主观、等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树立一个辩证的挫折观,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要认识到正是挫折和教训才使我们变得聪明和成熟,正是失败本身才最终造就了成功。学会自我宽慰,能容忍挫折,要心怀坦荡,情绪乐观,发奋图强。善于化压力为动力,改变内心的压抑状态,以求身心的轻松,重新争取成功,从而让目光面向未来。

通过实习的几个多月里,我深感自己的不足,我会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更加努力,取长补短,需心求教。相信自己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表现更加出色!不管是在什么地方任职,都会努力!

范文三

你们好,我是来自XXXX商业银行X班的XX。首先感谢广发银行给我这样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对于我的情况简上都得比较详细了在这理我想谈一谈我对这次贵行招聘的认识。

在金融学院这4年的学习生活让我满载而归,4年里我系统的学习了有关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例如金融学,商业银行,*银行理论与实务等。我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银行已经不仅仅在承办存储款等业务,更多的是承担一种信用中,银行已逐渐发展为老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取的金融机构。

能够到银行就业更是我们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首选。而我们学校在毕业生就业这方面也为我们量身打造了一个系统的就业体系,如对点钞、票币百张、五笔打字等专业技能进行了一定的培训与考核。另外学校也安排我们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尤其是在工行的实习,让我熟悉了银行的工作环境,了解了银行大堂的基本工作流程和业务操作,大堂是银行不可或缺的岗位,它是银行的门面,是银行业务的讲解员,也是银行与老百姓沟通的桥梁。在这个岗位上不仅仅是体现我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它能培养我的耐心,意识,应变能力,端正我的工作态度,所以我很看重这次贵行招聘的机会。如果我能成功,我一定会努力成为企业认可,客户满意的优秀员工。 谢谢!

4、“帝师元老”朱轼简 朱轼与乾隆的关系中国故事


朱轼清朝名臣,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深受三朝帝王赏识与重用,后来官至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

他字若瞻,又字伯苏,号可亭,据说最开始不叫朱轼,此名是后来他自己改的。朱轼的家在瑞州府高安县艮下村,北宋著名*家、文学家苏轼曾在赴筠州看望弟弟苏辙的途中,慕名游览过艮溪里。当地百姓对苏轼十分推崇,后来将流经艮溪里的河,便改叫苏溪河,艮溪里的山,也改叫坡山。

朱轼本人对苏轼也敬仰而尊崇,所以后来他就自己改学名为朱轼,至于他原来的名字就不甚清楚了。

康熙三十三年朱轼中进士,刻苦学习而为人公正,*清廉,处事有理有据,深受康熙帝赏识。康熙推崇朱熹学说,而朱轼是当时朝廷程朱理学的重要代表。

在地方*,朱轼强调“民本”,而注重对老百姓利益的维护。他关心民生,像是营田水利,事必躬亲。

在浙江督建海塘,采用“木柜法”作堤基,从而堤塘坚固,潮患免除。因为他是亲自查探了,才定了这么一种修建堤坝的方法,所以符合实际。当时有人称赞,“朱轼所修不塌”。

惩治贪官污吏,为老百姓伸冤,也是朱轼的分内之事。著名的戏剧《南瓜记》,就是根据他处置贪官创造。

《南瓜记》讲的是朱轼有一次回家探亲,正好遇见南昌县恶霸地主王寿庭看上穷秀才丁文选之妻杜兰英,欲勾结官府,强占民妻为十房夫人。朱轼得知此事后,设法救出杜兰英,并将一干牵涉其中的贪官污吏全部处置的事情。

除了在*上,朱轼也重视文教。他后辈家中珍藏有一珍贵扇面,此扇面是雍正钦赐,后上交国家。伴随这扇面,还有一个故事。

雍正朝有一次开科举,定朱轼为主考官。皇亲国舅在开考前一天找到朱轼,并带给他各种珍贵之物,话里话外都希望朱轼能提拔自己的儿子。

朱轼当时没有表现出来,等人走了,立马就将国舅送的物品全部呈给雍正。雍正想要立刻处置国舅,朱轼还劝说他先更改考题,确保明天考试顺利。考试结束后,国舅子孙名落孙山,真正有才的都得到录用。

因为此事,雍正嘉奖他一把折扇,扇面提诗称赞:“高岳生良佐,兴朝瑞老臣。南昌持藻鉴,北斗重权衡。忠岂唯供职,清能不近名。眷言思共理,为国福苍生。”

这些都不是大事儿,朱轼一生最大的成就,大概就是教出了乾隆这么一位能文能武的帝王。弘刚刚入学,朱轼就奉命成为乾隆老师,教导非常严格。

据说因为太严格,雍正都看不下去了。他找到朱轼说:“教也为王,不教也为王。”也就是说教也是做王,不教也做王,何必如此严格呢?

朱轼听了并没有妥协,反而反驳道:“教则为尧舜,不教则为桀纣。”意思是说严格教育便能成为尧舜那样的贤君,不教则成为桀纣一样的昏君。雍正帝听了哑口无言,最终任由朱轼教导乾隆。

乾隆长大之后,对于自己的老师十分敬重,称赞朱轼为“帝师元老”。不过虽然得到皇帝信任,朱轼也没有太放肆,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据说乾隆曾经到他家里做客,清贫的朱轼也没有打肿脸充胖子,只拿出粗茶淡饭招待。菜色为腊肉、肉皮、粉丝、闽笋四盘猪脚或冻鱼,肉圆子或薯粉圆子为二碗。

后来这“四盘二碗”就流传下来,高安当地宴请宾客大多都是这菜色,号“朱公席”。

君明臣贤,这才是盛世应有的表现。

点击查看更多李白的历史介绍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23817.html

热门阅读

  1. 《夏洛的网》读后感范文1100字
  2.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影子桥》教学设计
  3. 陡坡的拼音解释及造句
  4. 201年鸡年新春拜年贺词给亲人
  5. 气体的解释及造句
  6. 张孜《雪诗》全诗赏析
  7. 外贸面试自我介绍
  8. 描写月亮的经典古诗
  9. 销售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10. 大雪节气养生祝福语
  11. 小学语文《 我选我 》教学设计
  12. 国旗下关于让我们从小事做起的演讲稿
  13. 十年植树百年树人论文
  14. 军训日记350字范文
  15. 描写回忆的句子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