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我选我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07:25

小学语文《 我选我 》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5个词语,小一语文 我选我 教学设计。认识“班、静、悄、亲、切、集、体”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宁选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向李小青学习,为大家服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用选举实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2.板书课题,提问:读题后,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想想你想知道的问题明白了没有。

2.数数共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论。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理解“劳动委员”。

(劳动委员负责班里的劳动卫生工作,班上没有劳动委员可不行。)

(3)齐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想想通过读自己知道了什么,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2)班内交流。

(3)提问: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经过思考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理解“静悄悄”是一点声音都没有,说明大家对补选劳动委员是认真的。

(4)指导朗读。

“选谁呢?”要读出思考的语气,“我选我”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①王宁说“我选我”后,大家为什么都愣住了?②王宁为什么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2)小组讨论,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小一语文 我选我 教学设计》。

(3)班内交流。

(①“愣住”的意思是遇到没有想到的情况,呆住了。原因是王宁的发言出乎大家的意料,因为一般选举总是选别人,难得有选自己的。②王宁选自己的原因,一是王宁想学习朋友爱劳动、爱集体的优点;二是王宁有信心、有决心,能做到像李小青那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

(4)齐读王宁说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

4.学习第四自然段。

(l)出示课件:同学们表情怎样?他们在干什么?老师表情怎样?

(2)自由读。

(3)提问: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同学们都觉得王宁的想法很好。相信他一定能说到做到,都非常欢迎他当劳动委员。所以,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了一片掌声。)

(4)齐读。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总结全文。

知道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的原因后,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第二课时

(-)检查复习

1.指读课文。

2.认读生字。

(二)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课后生字,说说自己能记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2.班内交流。

3.重点指导:

今:下面不能加一点。

心:注意“三点”的位置。

4.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书写。

拓展阅读

1、《桂林山水》

1.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2.培养生的观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自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4、激发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及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培养习的自能力。

(一)激情导入。

们,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既有令世人称奇的人景观,也有风光秀美的自然景色。今天,老师将和同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

(二)视频欣赏。(配乐朗读课,并配以桂林山水的画面。)

(三)层层探究。

围绕章的中心“桂林山水甲天下”。启发、引导习漓江水的特点是什么?课是怎样具体描写的?等问题,层层深入组织

1、漓江水的特点是什么?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找这一段共写了几句话?哪一句写了漓江水的特点?(找生读一读)写出了漓江水几个突出的特点?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各是什么?然后交流自读情况,了解漓江水“静、清、绿”这三个特点。

2、在归纳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基础上,逐一引导习课是怎样具体形象地描写漓江水这三个特点的。

通过相应图片,给生以直观印象,加深课理解。在此基础上,指导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漓江水的特点的句子,让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漓江水“静、清、绿”这三个特点。

3、齐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让生体会作者在第二段的开头不直接写漓江水的特点,却写“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生回答后,师进一步明确写法:通过对比,强调漓江的水有它独特的美。

(四)生自

师在领第二段的基础上,让生按照习第二段的方法,带着下面几个问题以组为单位自第三段。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课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

2.第一句在第三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3.体会桂林山的特点,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每组推一个代表读。

每个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习桂林山的特点。之后再全班一起交流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提出桂林山“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是什么意思?

(五)生谈感受,并在此基础上齐读最后一段,了解作者的感受。最后师配乐,指名一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进一步激发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六)总结全

师引导生回顾全,进一步了解本的结构,及相关知识点。

(七)布置作业

1.把描写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的句子摘抄到读书笔记本上。

2.有感情地朗读课

水:静 清 绿

山:奇 秀 险

2、《桂林山水》

1、理解词含义,了解景物特点,并展开合理的想像,掌握运用对比手法显示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习“总—分—总”的表达方式。

2、通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

3、着重培养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桂林山水》是六年度课,这是一篇写景佳作,是习写景章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范章运用了“总—分—总”的写法,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校是一间农村生全部都来自农村。六年级生对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习方法,并具备了初步的习能力,如朗读能力,表达能力,一定的观察能力。班中同们初步养成合作、交流互动习等。

桂林山水风光片、投影片、挂图

一、课前启发谈话。

师:同们,你们都去过哪儿?看到哪些美丽的景色?

二、创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们观察得可仔细。们的祖国是美丽的,她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有壮阔秀丽的江河湖泊,还有一望无际的良田沃野。它是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山水秀丽,风景如画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自读课,整体感知。

1、自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去观赏桂林的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点明作者荡舟漓江的目的)

2、作者是按怎样的层次向们介绍漓江的水?

3、作者对漓江的水的静、清、绿是怎样具体写的?

四、品读词句,领悟言美。

师:能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呢?请给大家读一读吧!

师:课本里有这样一句话。(出示例句: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读一读,谁能想像出漓江的水的样子呢?

师:“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总体感受和乐趣。这是身临其境的独特感受,是与本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的点晴之笔。)

师:采用引导方式朗读这一自然段。(括号外为师引读,括号内生齐读。)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五、引导自,发挥想像。

1、师:大家还有什么发现?(师板书“奇、秀、险”。)

2、师:作者是怎样描绘这座山的特点的?引导生带着这个问题,依照习第二自然的方法,读懂课,感受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3、师:怎样理解句子中的“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

六、总结全,抒发感情。

1、师:看到这样的山和水,你心中有什么感受呢?

2、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两遍。

2、练习背诵全篇课

八、板书

总起:桂林山水甲天下

绿

分述

人在画中游

在本课的中,为使生能有效地参与到中来,积极主动地习,成为习的主人,采取了以下策略。

1、激发自主习动机,未开始时,便以自由谈话的方式了解生去过哪些地,看到过哪些美丽的景,使本来紧张的课堂气氛变得活泼、融洽。

2、开展组合作。一方面,通过组合作习,有利于共同研究,相互启发,加速知识的意义构建;另一方面,组合作习又为生提供表现自己才能和获得习成功的机会。从而满足生成就的动机。但觉得整节课不足之处在于不能够很地引导生进行生生互动。

过去很多老师都把科书当作“圣旨”,即使生对所内容不感兴趣或已经滚瓜烂熟,还是要硬着头皮去去。在这节课中,这位老师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尊重生的个性行为,重视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如何引导把生带到《桂林山水》情境中去,“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总体感受和乐趣,激发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情感。

3、《桂林山水》

本篇课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桂林山水》是义务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第八册中的第八课。这篇课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水:静、清、绿:山:奇、秀、险),以优美、简练的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能准确读出生字卡片上和含有生字的字片断生字字音并且认清字形;

(2)会写“骆、驼、峰、嶙、峋、翡、翠”七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

(3)认识偏旁“羽”字头,能够说出过的或认识的带“羽”字头的字;

(4)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背诵课

(5)能用“骆驼”、“翡翠”、“嶙峋” 在10分钟内口头组词造句或创编谜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提出不认识的生字和同之间互相交流,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

(2)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3)能够通过仿、续或创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的理解感悟用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背诵课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

1、生是9-10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习有浓厚的兴趣;

2、生在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师或同的赞许;

3、生已有一定的拼读能力,能借助汉拼音阅读拓展材料;

4、生已经认识“马”、“山”、二个偏旁。

5、生对于识字兴趣很高,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并且能自己创情境来巩固、应用生字。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习、协作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习资源,指导生进行自主探索习。通过质疑、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利用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作为生解决的工具,提高生阅读能力,

并培养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采用抒发感受、编儿歌等方法,发展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指导生利用网络创新表达,培养生的逻辑思维。

1、环境:电室。

2、资源准备:ppt课件、桂林山水的图片。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习,们知道桂林山水是国秀丽山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那桂林山水的美到底美在哪儿,作者是怎样用他神奇的笔把这个“美”描绘出来的呢?今天,老师跟同们一起,随作者去看一看桂林的山水。

二、感知课

课件播放桂林风光,听2、3自然段录音。

观赏了桂林的山、桂林的水,你能告诉老师你更喜欢哪一个?

三、习课2、3段

四、习第四段课

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生的习情况,并将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活动过程中。

(1)课堂参与情况较好,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参与面较广

(2)识字:认读生字,用生字正确组词、造句

(3)形声字:认识形声字,初步了解形声字构字规律

(4)课内容理解:有感情地将课读给伙伴听

4、《桂林山水》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理解课中的重点词

2、理解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能背诵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并仿写一句或一段话。

1、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因而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今天们就走进桂林山水,来欣赏一下桂林的美景。

2、习第二段:

⑴ 自由读读课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较?

出示句子和画面:大海的水波澜壮阔,是动的。西湖的水水平如镜,是静的,而漓江的水动而不觉动。通过比较更突出漓江水有奇特的美。

朗读句子: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⑵ 漓江的水美,它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找出相关的句子好好读一读: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欣赏漓江图片,理解漓江的水的特点是“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⑶ 说话练习:

室里真静啊,静得__________。

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_____________ 。

结:作者描写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时,用了三个结构特点相似的分句,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做──排比句。它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一样,也是一种修辞手法。这个句子写得多美啊,让们再边读边美美地体会一下吧。

⑷ 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半句生读后半句。

习这一段最后一句话。

⑹ 齐读第二自然段。

4、习第三自然段:

⑴ 游过了漓江的水,再让们来欣赏一下桂林的山吧!(欣赏图片)

⑵ 桂林的山如此之美,让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那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它的呢?赶快找到描写桂林的山的第三自然段。

⑶ 自第三自然段,分组讨论,完成以下要求:

① 作者把桂林的山与什么作了比较?

(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② 再读课,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把桂林的山写好的?

(用了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还用了很多好词,好句)

③ 思考:

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a “奇”:

从两个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桂林的山还可能像什么呢?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b “秀”:

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表现出郁郁葱葱,色彩明丽的特点。“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c “险”:

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心就会栽下来”的夸张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④ 再次欣赏图片,练习朗读:

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⑤ 齐读整个自然段。

5、习第四自然段:

⑴ 如此美的水,如此美的山,难怪作者发出了如此感叹: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请大家读读第4自然段,也找找这种感觉。

⑵ 读读第四自然段,欣赏桂林山水视频: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 “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⑶ 齐读第4自然段。

1、背诵描写漓江的水或桂林的山的句子,体会祖国山河的美。

2、仿照“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的句式写一句话。

3、仿照作者写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5、《桂林山水》

1、初读课,完成预习要求,正确把握意,理清结构。

2、利用本、字词典等资源,指导掌握生字和新词,扫除阅读障碍。

1、正确把握意,理清结构。

2、掌握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

课件一份。

一、创情境,激趣导入

1、师:中国之大,城市、乡村、山川、大河,美景名胜无数。通过以前的习,同们印象深刻的美景有哪些,它们美在哪里?(期待生交流)

参***:首都北京──天安门、颐和园、北海公园、故宫、长城等等。

家乡月亮湾──石桥、河、鱼鸭成群。

黄山天都峰──险峻秀美。

四川五彩池──五颜六色的水。

河北赵州桥──历史悠长。

新疆葡萄沟──瓜果丰盛。

2、师:同得真好。今天,们再来了解一处中国的风景名胜区──桂林山水(板书)。组织生读好课题。

3、师:一看到“林”字,你会想到什么多?(树多)

4、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桂树)

5、师:是呀,桂树成林,“桂林”这座城市,名字里似乎都散发着一种芬芳。大家知道它位于哪个省或哪个自治区吗?(广西)

6、投影桂林简介: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人口500万人。其中市区面积565平方公里,人口80万人。

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堪称四绝,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境内有壮、瑶、回、苗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达68万。

7、师:看了桂林的介绍,大家想不想去桂林看看呀?(想)好,现在请大家初读课,先从字层面“游历”桂林,想一想: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是怎么样的?

意图:立足课题,先引领生回顾、梳理已知识,激发兴趣;再从字面上介绍“桂林”城市之名的来历,营造化氛围;最后通过“想一想: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是怎么样的”以问促读,既明确了生初读的目的性,又利于大家整体把握意。】

二、初读本,整体感知

1、生带着疑问初读课,努力到中找寻答案。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读后交流: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是怎么样的?引领生整体把握“桂林山水”特点,初步把握意。

①漓江的水:静、清、绿

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奇──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心就会栽倒下来

意图:检查初读效果,整体感知意。】

三、检查朗读,理清结构

1、师:下面想了解一下同们课读得怎样。

2、师指名三位同分别读第一自然段,第二、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

3、以点带面,指导、点评生读书。

4、师问:为什么课四个自然段,老师要请三个同来读呢?

5、引领生寻找原因,理清课结构。

意图:根据课特点和要求,“理清课结构”这个点很重要,也易被一般高段师忽略。此环节中,有意识地请三名生读四段课,力求实现一箭双雕:既要理清课的内容与结构,又要把握课重点──为下一步“精读”做好铺垫。】

四、整合资源,突破新词

1、投影本课新词,读好词的音。

漓(lí) 江(jiāng) 波(bō) 澜(lán) 壮(zhuàng) 阔(kuò) 扩(kuò) 散(sàn)

危(wēi) 峰(fēng) 兀(wù) 立(lì) 怪(guài) 石(shí) 嶙(lín) 峋(xún)

2、生借助上下或工具书突破词义。

3、检查生生字词的理解情况,师根据情作针对性指导,灵活调整进程。

意图:重在能力培养。生会的,以生生;生不会的,师重点指导点拨。】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语文《 我选我 》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20372.html

热门阅读

  1. 初中毕业祝福语:感谢老师的话
  2. 课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
  3. 保障所工作计划
  4. 浅谈新生入园的保育安全管理论文
  5. 喜羊羊与灰太郎之人造流星雨睡前故事
  6. 关于元宵节的故事
  7. 毛遂自荐的故事
  8. 浅谈如何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教育论文
  9. 风镜泽风云乱美文
  10. 承揽合同书模板
  11. 猪年春节五言对联大全
  12. 三字经里的故事长
  13. 201元宵祝福语精选
  14. 不要为自己一个人生活美文
  15. 个人房屋租赁协议范本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