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减慢食物蜕变的速度》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20:11

四年级下册《减慢食物蜕变的速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六课,是继“面包发霉了”一课后对食物发生变化的原因深入研究,寻找有效的方法来减慢食物的蜕变速度。本课分为两局部,第一局部是观察蜕变的食物。第二局部是贮存食物的各种方法,了解食物蜕变的原因,以贮存一条鱼为例,让同学讨论。鼓励同学们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收集信息,了解贮存食物的各种方法,能对贮存食物的方法做出科学的解释,并能设计出贮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学情分析:

本课是食物单元中对食物变化的探究。通过前一课对发霉面包的观察,同学带着极大的兴趣,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是什么原因引起食物发霉蜕变?有什么方法能减慢食物的蜕变速度?事实上,同学已经知道生活中有许多贮存食物的方法,本课的目的是鼓励同学们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收集信息,了解贮存食物的各种方法。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关注身边的科学。

1、科学概念

同学们通过比较观察活动,知道引起食物蜕变的原因,从而了解贮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同学们的观察比较能力,能对观察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会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归纳和综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同学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关注身边科学。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活动,知道引起食物蜕变的原因和减慢食物蜕变的速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各种贮存食物的方法和依据。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运用了比较观察的方法,对新鲜小鱼和蜕变小鱼进行观察,同学通过对观察比较的记录进行分析整理,对食物蜕变的原因做出自身的解释。

教学准备:鲜鱼、蜕变小鱼、鱼干、真空包装食品、食物罐头、卫生手套、镊子、一次性碗等。

教学活动过程:

本课分五个环节来展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刚从菜市场买来一条鱼,可是现在有点事要出门几天才回来,这鱼就这样放在塑料袋里,行吗?(同学回答)。你能帮老师想想方法,好吗?多数同学会想到放冰箱里,接着问:放冰箱里有什么好处呢?同学可能会说能保鲜,减慢食物蜕变的速度。由此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联系同学实际,激发同学对食物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同学从生活中去发现科学,利用科学。)

这一环节我是通过鉴定两条小鱼是否蜕变的对比观察活动展开的,分两个层面,一是讨论鉴定方法,二是开展观察鉴定活动。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两条小鱼,分装在1号袋和2号袋里。首先让小组讨论汇报观察方法,师生交流,出示观察活动中的平安事项。然后组织同学进行观察鉴定活动,汇报交流鉴定结果。比较两条小鱼的异同,从而判断出哪条小鱼是蜕变的,哪条小鱼没有蜕变。

(设计意图:从两条鱼的观察活动中获取信息,然后进行比较、归纳、综合找出蜕变的小鱼,为下一步探究小鱼蜕变原因提供了一个考虑的方向。)

三、师生交流,探究小鱼蜕变的原因。

这一环节我分成两个局部来完成。第一是预测,预测小鱼蜕变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局部让同学各抒己见,表达出各自不同的看法,鼓励同学积极参与。第二是让同学回忆上节课学习的面包发霉了,从中获取有关霉*和霉*生存条件等有关信息,把这些信息与小鱼的蜕变联系起来考虑、归纳、总结出小鱼蜕变可能是由某些细*引起的,由此引出“微生物”的概念。然后组织同学学习55页有关微生物的知识。

(充沛利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小鱼蜕变是由微生物生长繁殖引起的,为下一步研究食物的保管方法提供考虑方向。)

四、贮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这一环节我是以微生物生存的三个条件为突破口,让同学理解破坏微生物的生存环境能有效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保管食物的目的。

首先,我拿出一包鱼干,问:鱼干为什么能保管很长时间而不蜕变呢?同学可能会说,鱼干没有水分,它控制了哪个条件,同学可能会说,它控制了水分。我接着再出示一个真空包装食品,问:它控制了哪个条件?同学可能会说控制了空气。我接着又问:有控制温度的方法来保管食物吗?让同学举例,最后小结:只要控制(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就能减慢食物蜕变的速度。同学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后,就比较容易理解生活中保管食物方法的理由了。接下来我出示一条鱼,问:你能用几种方法保管这条鱼,并说出你的理由,然后由小组展开讨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出生活中食物的各种保管方法。

设计意图:让同学理解减慢食物蜕变,就必需破坏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协助同学整理已有的和刚刚获取的知识。理解各种贮存食物方法的科学道理,培养同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的激情。)

五、拓展,课堂小结:

生活中除了采用破坏微生物生存环境的方法来保管食物外,还有别的方法吗?举例说明。引导同学说出杀死细*的方法和使用防腐剂等也能保管食物。并强调使用防腐剂有害健康,须谨慎使用。最后,我布置了一个课后行动,收集各种包装袋,考虑这种包装的科学道理,并采集各种包装上的信息,为下一课“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作好充沛的准备。

(设计意图:在整理本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从别另一个角度考虑生活中还有各种保管食物的方法,强调使用防腐剂的危害性,提示同学关注身边的科学,收集相关信息,为下一课《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打好基础。)

拓展阅读

1、《括号》微

知识技能:在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加强小组合作。

情感态: 灵活运用所算方法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数的意识。

重点:理解含有括号的则运算的顺序。

难点:掌握含有括号的则运算的顺序。

准备:微视频、微练习题

课前准备:

1、将《含括号的则运算》微视频发布到班QQ群,请家长督促孩子观看习。

2、根据微视频内容进行习,并完成微练习题。

课堂过程

一、导入

1、根据对微练习第一题1、2、3小题的讲评复习已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关内容。

2、在则混合运算中,为改运算顺序,需要用到什么符号?(小括号),如果用到了小括号,还是不能达到理想的运算顺序的话,我们就需要引进一个新的.数符号,那就是中括号“[ ] ”。今天我们在大家已自了《括号》微视频的基础上来深入习《含括号的则运算》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利用微练习第二题,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小组讨论,说说算顺序

2、生汇报算顺序

3、师小结

4、总结算顺序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二)深入习,根据运算顺序进行

1、算上述算式

2、师提示: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生小组讨论,

4、生展示

5、师生共同总结

(三)提升训练

根据微练习题第三、题进行训练,使生能准确列出文字题的算式,能根据分部算式列出综合算式。

三、课堂作业

、课堂总结通过习,谈谈收获。

五、课后作业

通过反复的算训练,使生对算有一个好的热身过程,方便后面的习。

2、语文公开课详案

《走月亮》

目标

1.认识“鹅、卵”等7个生字,会写“牵、鹅”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3.在读中感受月光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重点:指导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难点:充分调动生的生活体验,发挥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生的脑海中,激起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第一课时

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具准备:课件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同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吧。(师板书:走月亮)(课件出示2)

师: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游玩、散步、嬉戏,称为“走月亮”。(课件出示3)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生自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

出示生字“鹅、卵、俗、跃、穗、踱、烁”(课件出示4)

“鹅”是家禽,所以偏旁是“鸟”;“俗、跃、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俗—浴”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淘、牵、鹅、卵、填、庄、稼、俗、跃、葡、萄、稻、熟”(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淘、鹅、填、稼、俗、跃、稻”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牵”是上中结构的字,中间的秃宝盖要宽一些。

指导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生的写字姿势。

3.词语理解及运用。(课件出示6、7、8)

淘洗:用水洗去杂质和污垢,引申为保留好的,除掉坏的。造句:我们煮米饭之前要好好淘洗大米。

柔和:柔软,温和。造句:傍晚,柔和的月光洒在海面上。

鹅卵石:指被流水磨圆了的石头。造句:我家门前有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小道。

运载:装载和运送。造句:秋天,运载粮的汽车在公路上来回奔跑着。

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造句:少数民族有很多风俗习惯。

汩汩:拟声词。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造句:那条小溪汩汩地流过岩石。

浇灌:本课指把水输送到田地里。造句:农民伯伯用河里的水浇灌土地。

镀亮:一种工艺,可以使金属起到装饰,耐磨的效果。造句:太阳升起时,天边就像被月光镀亮了似的。

奇妙:稀奇神妙;美妙。造句:弟弟的小脑袋瓜里有许多奇妙的想法。

、拓展延伸,体会情感(课件出示9)

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积累在采蜜集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第二课时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自然段。

2.在读中感受月光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调动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具准备:课件

一、歌曲导入,复习生字

1.同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播放《月亮船》这首歌。边听边和老师一起感觉)怎么样,好听吗?(课件出示12)

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体会?

(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在妈妈的怀抱很幸福、在妈妈的身边很幸福。)

那就让我们伴着这甜美的歌声一起去走月亮吧!今天我们继续习第2课《走月亮》。(板书课题:2走月亮)

2.检查生字读音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师:请同们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读课文第1自然段,你知道月亮是从哪儿升起来的吗?(课件出示13)

2.预:秋天月夜是怎样的景象?

第2自然段:秋天“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月光洒满人间,月光的各种景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课件出示14)(师板书:月盘明亮月光柔和)

师:让生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指导朗读:体会着月色的美好意境朗读。

第4自然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课件出示15)

(请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第6自然段:

引导生合理想象:(课件出示16)

(1)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2)你能想象一果园里的景色吗?

(3)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4)引导生想象第6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3.师: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课件出示17)

第3自然段:在明亮、柔和的月光,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

(师引导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第4自然段:阿妈领着“我”欣赏月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师板书:想到:洗衣服做小船看水塘)

(师引导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验,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来。)

第6自然段:在迷人的月,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我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师板书:闻到:阿妈的气息)

第8自然段:“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儿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师板书:看到:山树草花星星闪烁)

(引导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朗读。)

4。也可能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即体会到了景色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师可随机进行指导。(师板书:美好景色浓浓亲情)

5。背诵第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交流情感

们,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课件出示18)

、扩展阅读,延伸感悟。(课件出示19)

选择《童书架》的两篇文章——《月亮来大海做客了》《盼雨》,让生任选一篇谈感受。

《月亮来大海做客了》用童话般的语言描写了美丽的海滨夜景。《盼雨》以诗歌的体裁突显了母子之间的深情。

3、小语文《第一朵杏花》原文及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朵花不同程地绽开了花瓣儿。这时,杏树的主人正领着她的孩子走过来。

“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哪天?今天开的。”孩子觉得有些奇怪。

“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孩子回答不上来了。“可惜你错过了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竺爷爷遗憾地说。“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疑惑地问。竺爷爷说:“用处大着呢!”“那我明一定要看到第一朵杏花。”孩子说。竺爷爷微笑着点了点头。

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春风吹皱了河水,吹醒了小草,吹绿了柳梢,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

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原来是前院的那个孩子。

“什么事情啊?”

“竺爷爷,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

“刚才。”

“是。”

阳光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了这个日子。

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和推断代替观察。”竺爷爷正是通过长累月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化的规律。

目的要求:

1、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赏读品味有关描写杏花的句子。

重点:读通全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一、看图揭题: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2、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4、读课题,质疑。

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课文后的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自由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杏花是在什么时候开放的?文章为何要写第一朵杏花?

3、读了课文你有了哪些新的问题?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三、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自情况。

、全班汇报:

1、指名读读文后的生字,并组词。

2、指名分节读读课文。

3、说说你读了课文后有了哪些新的问题?

(对于生提出的的价值的问题则留作第二课时解决。)

4、概括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赏读品味:

本文多处描写了杏花,请你找一找,读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了一片淡淡的粉红……已经有朵花不同程地绽开了花瓣儿”

“春风吹绿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阳光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想想竺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竺可桢爷爷一丝不苟的科研究精神。

2、情景演示,培养生的表演能力及品字析句能力。

重点:通过品、读、析、演,感受人的特点。

一、回顾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1-5自然段,感悟文章的人特点。

1、自由读,说说你感受了竺可桢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先自,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重点理解“习惯地问”,“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体会观察的精确、细致及长期的观察习惯。

3、相机指导生读好对话。

过渡:“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一中小孩子牢记竺爷爷的话,当他看到第一朵杏花开时,他是如何告诉竺爷爷的呢?

三、情景演示,体会人心情.(6-15自然段)

1、读课文,小组中分角色演示当时的情景。

2、指名演示对话,其它同仔细看,仔细品,想想人说话的语气,想象人说话的神情,评评同的表演。

3、给这段对话加上一定的提示语。

4、指导生有感情的朗读。

5、导读“竺爷爷顷刻间像轻了几十岁……”,说说从这一大段中你体会到了竺爷爷又是个什么样的人

习最后一段:

1、齐读。

2、理解“精确”一词。

(先说说“精确”是什么意思?再请生从日常生活中举例说说什么才称得上是“精确”。)

五、通读全文,总结。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2、汇报交流。

3、习了本文,你觉得竺爷爷搞科研采取的是什么态?从他的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六、课后作业:

进一步搜集竺可桢的有关资料。

本课时,我围绕着“第一朵”杏花以及竺可桢爷爷两次看杏花的不同进行,再引导生抓住关键词句,如“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朵不同程的绽放开来……”“竺爷爷‘弯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腰来”感受竺可桢爷爷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特点,生基本能由我的引导感悟到;而这里的“习惯”二字,说明竺爷爷的细心观察已经成为一种自然的动作;“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放的。”感受到竺可桢爷爷对科研究的负责;还有“什么事情啊?”“什么时候?”“是第一朵吗?”表现他对杏花开放的关注。别人赏花,他却数花,问花。最妙的地方是当竺爷爷听到第一朵杏花开放了的时候的反应:“顷刻间像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此时的竺爷爷是何等的兴奋和激动啊!这里的问句短小,语气急促,不难看出他此时格外激动、兴奋,几近欣喜若狂的情态。

这篇课文出现了这组一问一答的对话,而这段对话大都没有提示语,但引导生读好对话,通过人语言来想像他们说话时的语气神情,理解竺爷爷内心活动却是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在中我通过读引导生进入情境,让他们在读中体会,读中想象,想象到人说话时各自的语气、神态,甚至动作,并进行空白处的补充,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生读得投入,而且动作到位,如读到孩子回答“是”的时候有的生用力地点了点头,通过朗读真正体会到竺爷爷一丝不苟的科研究态

生虽然能较好的体会到竺可桢爷爷的这种精神,但在本课后我思考了很多,感觉自己仍存在一些问题,如:

1、备课的过程中“备生”欠缺乏,导致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不能灵活把握。这就意味着课堂的失败,这让我深深的感到了自己的不足。

2、在过程中,我讲述的部分多于生理解感悟和朗读,似乎是忽略了生的主体地位,今后在的过程中应明确自己引导者的地位,更好的让生发挥他们的优越性。

3、另外,在完本课之后才发现自己将文中小女孩只是一带而过,没能引导生感受这个小女孩身上值得他们习的东西。综上所述,我认为我首要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备课,如何更深层次地与文本对话。加强对的解读,灵活材,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中。同时习多样的手段也是我的当务之急,主动了解生,找到适合孩子的最有效的手段。

4、语文公开课详案

《画杨桃》

要求:

1、知道同一个事从不同的角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思想方法的育。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诲”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具准备:多媒体

时间:二课时

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导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1、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我”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诲使我一生受用。

、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

(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句。同一个事从不同的角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七、作业: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题。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诲”的意思。

5、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6、生书面造句。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下册《减慢食物蜕变的速度》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23857.html

热门阅读

  1. 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总结范文
  2. 晏几道《更漏子槛花稀》诗词原文及赏析
  3. 中国医师节义诊活动总结
  4. 供货期承诺书范文
  5. 情话大全浪漫情话摘抄
  6. 印刷企业守法经营的承诺书
  7. 自我评价的优缺点有哪些
  8.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教学设计
  9. 一只被拴起来的猫美文
  10. 二年级英语上册《Beijing》的教案设计
  11. 201年给同学的小年祝福语
  12. 伤感心碎的经典语句
  13. 早安晚安最新问候短信
  14. 诵读《弟子规》感想作文
  15. 201年关于腊八节的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