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乡的古诗201
故乡的炊烟象一根丝线,一头系着家乡,一头系在我的心头,它陪伴我度过漫漫岁月,成为我生活中难以忘却的记忆。
泊船瓜州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鸿雁满回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夏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静夜思
李 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黄鹤楼
崔 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碛中作
岑 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拓展阅读
1、关于杜甫的古诗词
李潮八分小篆歌
苍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陈仓石鼓又已讹,
大小二篆生八分。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
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苦县光和尚骨立,
书贵瘦硬方通神。惜哉李蔡不复得,吾甥李潮下笔亲。
尚书韩择木,骑曹蔡有邻。开元已来数八分,
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况潮小篆逼秦相,
快剑长戟森相向。八分一字直百金,蛟龙盘拏肉屈强。
吴郡张颠夸草书,草书非古空雄壮。岂如吾甥不流宕,
丞相中郎丈人行。巴东逢李潮,逾月求我歌。
我今衰老才力薄,潮乎潮乎奈汝何。
复愁十二首
人烟生处僻,虎迹过新蹄。野鹘翻窥草,村船逆上溪。
钓艇收缗尽,昏鸦接翅归。月生初学扇,云细不成衣。
万国尚防寇,故园今若何。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
身觉省郎在,家须农事归。年深荒草径,老恐失柴扉。
金丝镂箭镞,皂尾制旗竿。一自风尘起,犹嗟行路难。
胡虏何曾盛,干戈不肯休。闾阎听小子,谈话觅封侯。
贞观铜牙弩,开元锦兽张。花门小前好,此物弃沙场。
今日翔麟马,先宜驾鼓车。无劳问河北,诸将觉荣华。
任转江淮粟,休添苑囿兵。由来貔虎士,不满凤凰城。
江上亦秋色,火云终不移。巫山犹锦树,南国且黄鹂。
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
病减诗仍拙,吟多意有馀。莫看江总老,犹被赏时鱼。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题张氏隐居二首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代北有豪鹰,生子毛尽赤。渥洼骐骥儿,尤异是龙脊。
李舟名父子,清峻流辈伯。人间好少年,不必须白晰。
十五富文史,十八足宾客。十九授校书,二十声辉赫。
众中每一见,使我潜动魄。自恐二男儿,辛勤养无益。
乾元元年春,万姓始安宅。舟也衣彩衣,告我欲远适。
倚门固有望,敛衽就行役。南登吟白华,已见楚山碧。
蔼蔼咸阳都,冠盖日云积。何时太夫人,堂上会亲戚。
汝翁草明光,天子正前席。归期岂烂漫,别意终感激。
顾我蓬屋姿,谬通金闺籍。小来习性懒,晚节慵转剧。
每愁悔吝作,如觉天地窄。羡君齿发新,行己能夕惕。
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吃。回身视绿野,惨澹如荒泽。
老雁春忍饥,哀号待枯麦。时哉高飞燕,绚练新羽翮。
长云湿褒斜,汉水饶巨石。无令轩车迟,衰疾悲夙昔。
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
昔没贼中时,潜与子同游。今归行在所,王事有去留。
逼侧兵马间,主忧急良筹。子虽躯干小,老气横九州。
挺身艰难际,张目视寇雠。朝廷壮其节,奉诏令参谋。
銮舆驻凤翔,同谷为咽喉。西扼弱水道,南镇枹罕陬。
此邦承平日,剽劫吏所羞。况乃胡未灭,控带莽悠悠。
府中韦使君,道足示怀柔。令侄才俊茂,二美又何求。
受词太白脚,走马仇池头。古色沙土裂,积阴雪云稠。
羌父豪猪靴,羌儿青兕裘。吹角向月窟,苍山旌旆愁。
鸟惊出死树,龙怒拔老湫。古来无人境,今代横戈矛。
伤哉文儒士,愤激驰林丘。中原正格斗,后会何缘由。
百年赋命定,岂料沉与浮。且复恋良友,握手步道周。
论兵远壑净,亦可纵冥搜。题诗得秀句,札翰时相投。
遣兴三首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
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昔在洛阳时,亲友相追攀。
送客东郊道,遨游宿南山。
烟尘阻长河,树羽成皋间。
回首载酒地,岂无一日还?
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
遣兴三首
下马古战场,四顾但茫然。
风悲浮云去,黄叶坠我前。
朽骨穴蝼蚁,又为蔓草缠。
故老行叹息,今人尚开边。
汉虏互胜负,封疆不常全。
安得廉耻将,三军同晏眠。
高秋登塞山,南望马邑州。
降虏东击胡,壮健尽不留。
穹庐莽牢落,上有行云愁。
老弱哭道路,愿闻甲兵休。
邺中事反覆,*积如丘。
诸将已茅土,载驱谁与谋。
丰年孰云迟,甘泽不在早。
耕田秋雨足,禾黍已映道。
春苗九月交,颜色同日老。
劝汝衡门士,忽悲尚枯槁。
时来展材力,先后无丑好。
但讶鹿皮翁,忘机对芳草。
江上
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
勋业频看镜,行x倚楼。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
夜
绝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岭猿霜外宿,江鸟夜深飞。
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烟尘绕阊阖,白首壮心违。
2、关于写菊花的经典古诗10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唐]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蝶恋花·*开时伤聚散
[宋] 晏几道
*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
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
罗带同心闲结遍。带易成双,人恨成双晚。
欲写彩笺书别怨。泪痕早已先书满。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月十日即事
[唐] 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
[宋] 辛弃疾
黄花谩说年年好。也趁秋光老。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蟠桃结子知多少。家住三山岛。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惜黄花慢·粉靥金裳
[宋] 吴文英
粉靥金裳。映绣屏认得,旧日萧娘。翠微高处,故人帽底,一年最好,偏是重阳。避春祗怕春不远,望幽径、偷理秋妆。殢醉乡。寸心似翦,飘荡愁觞。潮腮笑入清霜。斗万花样巧,深染蜂黄。露痕千点,自怜旧色,寒泉半掬,百感幽香。雁声不到东篱畔,满城但、风雨凄凉。最断肠。夜深怨蝶飞狂。
满江红·露浥初英
[宋] 吴文英
露浥初英,早遗恨、参差九日。还却笑、萸随节过,桂凋无色。杯面寒香蜂共泛,篱根秋讯蛩催织。爱玲珑、筛月水屏风,千枝结。
芳井韵,寒泉咽。霜著处,微红湿。共评花索句,看谁先得。好漉乌巾连夜醉,莫愁金钿无人拾。算遗踪、犹有枕囊留,相思物。
3、关于描写月亮的古诗句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李白《塞下曲六首》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王安石《春夜》
怜夜冷孀娥,相伴孤照。——吴文英《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戴叔伦《转应曲·边草》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皇甫冉《春思》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张先《青门引·春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陆游《书愤五首·其二》
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江淹《别赋》
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温庭筠《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前赤壁赋》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李白《塞下曲六首》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纳兰性德《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高適《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此际闲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王士祯《蝶恋花·和漱玉词》
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吴文英《风入松·麓翁园堂宴客》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翦翦风。——杨慎《鹧鸪天·元宵后独酌》
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陈允平《唐多令·秋暮有感》
三山安在,玉箫吹断明月!。——赵秉文《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韦庄《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
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司马光《阮郎归·渔舟容易入春山》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谢逸《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
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李煜《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项鸿祚《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张鸣善《普天乐·咏世》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两耳隔墙花,早晚成连理。——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王沂孙《天香·咏龙涎香》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李白《古朗月行》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
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李璟《应天长·一钩初月临妆镜》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张可久《塞鸿秋·春情》
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昌龄《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陶渊明《和郭主簿·其二》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唐寅《把酒对月歌》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杜甫《宿江边阁》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白居易《江楼月》
4、2024关于大暑的古诗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唐杜甫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
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
《销夏》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大暑总是炎热的时节,而诗人白居易却能悠然处之。他居住在小院之中,虽然贫穷身无长物,但是临风窗下,心静了,暑气自然消退,室内东西不多很是清爽。此诗读来也是清爽宜人,为苦夏的人们送来一丝清凉。
《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瓜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绦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夏日闲放》
唐白居易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诗人似乎很是安贫乐道,悠然自得。大暑酷热,诗人不愿出门,也无人来访。安静的房间挂着纱帘,隔出一片静谧,小院的地刚刚扫过,干净整洁。竹席清凉正适合歇觉。午餐一两道小菜,夏衣也只几件蕉纱。既然已经能自给自足,多余的财物就是劳心费神了。若是同颜回相比,自己只怕还太富贵舒适了。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不是每个人的大暑都如同白居易过的那边自在无边。司马光就与之相反,颇有愁绪。听着夏虫的鸣叫,看着萤火虫在荒芜的庭院里飞舞。明明正是苦夏,却一下子到了秋凉的时节。诗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年华的老去,不禁为之感慨。寒水,白头,夜半,谒公侯,无一不体现着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无奈。珍惜当下,珍惜年华。时光太瘦,指缝太宽,不要让它在你不知不觉间,悄然流逝。
《和晁应之大暑书事》
宋张耒
蓬门久闭谢来车,畏暑尤便小阁虚。
青引嫩苔留鸟篆,绿垂残叶带虫书。
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凉计已疏。
忍待西风一萧瑟,碧鲈斫鲙意何如。
这是一首赠答诗,诗人似乎及其畏热,闭门谢客,也不甚出门。由于人迹罕至,青苔长满庭院惹鸟儿来散步,绿叶也自在垂下,带着虫子的`痕迹。寒泉从井中流出算什么呢,白羽的飞鸟已招不来清凉。等到秋节到来,西风萧萧,我邀你一起品佳肴美酒,不知你意下何如?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大暑时的太阳十分毒辣,不知何时才能落下,清风也似乎躲了起来,无处寻觅。几卷经书聊以打发悠长的白日辰光,水中湃着的瓜果起起浮浮。兰若(re三声)佛教指森林,引申为寂静之处。茅茨意为茅屋。表现了一种安谧寂静的景象。诗人在末句指出,虽则天气这般炎热,更应爱惜光阴。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宋黄庭坚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似乎古人的生活总是诗意满满,一日的暑气在夜晚消散,邀三两好友,携几壶浊酒,在水阁上吹风赏笛。想来都是无比自在与惬意的。诗人在诗的前两句描写了笛音的美妙,如同水底蛟龙,矫健宛转。吹笛玉人不似凡人,合该住在广寒宫中。诗人也希望能早日洗尽这整日的炎热,让泠泠音符化作清爽秋风。
《大暑竹下独酌》
宋郑刚中
新竹日以密,竹叶日以繁。
参差四窗外,小大皆琅玕。
隆暑方盛气,势欲焚山樊。
悠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间。
沮风如可人,亦复怡我颜。
黄错开竹杪,放入月一弯。
绿阴随合之,碎玉光斓斑。
我举大榼酒,欲与风月欢。
清风不我留,月亦无一言。
独酌径就醉,梦凉天地宽。
新生的竹子日益繁密,竹叶也日渐繁多。它们参差不齐地长在窗外,如同古时的神树一般。大暑热气正盛,似乎要燃烧整个山间。而竹子却似悠然君子,不在这酷暑之内一般。清风拂过,如同善解人意的可人,使我开怀。月亮渐渐升起,嵌在竹影之间。月光下的竹影如同碎琼乱玉,被风细细吹动。我举起酒盏,想邀请清风明月共饮。然而清风拂过不曾停留,月亮也静静不发一言。我一人独酌醉倒,在梦中天地一壶宽。
《大暑松下卧起》
宋陈天瑞
炎威一何骄,不有商飙惨。
苍茫云海路,飞龙不可览。
我本灌园人,昔乃从铅椠。
万事已恢心,十载空尝胆。
亭亭松篁边,小池开菡萏。
芬清泥自污,根固波徒撼。
终日哦其间,一卧寂百感。
相期晚节香,看此秋容淡。
诗人在大暑卧于松树之下,感慨良多。诗人线描写了大暑天气的炎热,想到自己过去的秉笔生涯,已是万事灰心。此处松柏茂密,荷花盛放。松柏根须坚挺,荷花不染纤尘。自己卧于这般景致之间,百感交集。诗人历经世事变迁,对尘世浮华已然看淡,只希望老来晚节得保,闲看花开花落。
宋孔平仲
泽国已炎暑,夏天仍永朝。
炙床炉燄炽,薰野水波摇。
飞鸟不敢度,鸣蝉应自焦。
可怜花叶好,憔悴苦霜凋。
《乙未六月大暑》
宋方回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
在我须无欲,于斯患不能。
又应当闵雨,谁识始藏冰。
人力回元造,生生实所凭。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天气虽然酷热,热得人都无法安眠,甚至连一丝风都没有,诗人却能够感受到林荫深处透出的微微凉意,可见他的心境是非常平和非常安静的;却也是很无奈的。
《满江红大暑》
宋刘将孙
南浦绿波,只断送、行人行色。虽只是、鹏抟九万,天池春碧。鸾侣凤朋争快睹,鸥盟鹭宿空曾识。到玉堂、天上念西江,今非昔公去也,宁怀别。人感旧,情空切。但岁寒松柏,相期茂悦。好在莫偿尘土债,风流宁可金门客。俯人间、大暑少清风,多炎热。
《安静堂书事》
宋蔡襄
勿学异世人,过常不可深。
勿学慢世人,侧身随浮沈。白日当中天,难破是非心。
不有拔俗器,安得太古音。大暑苦烦浊,清泉流高岑。
烈 士无恋嫪,至理须推寻。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唐朝元结如是说。
大暑已至,立秋未远。气候并不怡人,我们如何从中自得其乐,小酌一杯,庭下乘凉,岂不乐哉!
5、2024关于大暑的古诗
1、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司马光·宋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2、销夏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3、登殊亭作
(唐)元结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
4、骤雨
钱钟书。当代
大暑陵人酷吏尊,来苏失喜对翻盆。
雷嗔斗醒诸天梦,电笑登开八表昏。
忽噫雄风收雨脚,渐蜷雌霓接云根。
苍苍似为归舟地,试让前滩水涨痕。
5、安静堂书事
(宋)蔡襄
勿学异世人,过常不可深。
勿学慢世人,侧身随浮沈。
白日当中天,难破是非心。
不有拔俗器,安得太古音。
大暑苦烦浊,清泉流高岑。
烈 士无恋嫪,至理须推寻。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7、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27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