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灯光》教学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24 11:56:43

课文《灯光》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课文,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关心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读文。

教学重难点、关键:

1、理解郝副营长广阔*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2、理解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导入新词,简介作者。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本文作者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历史题材的小说。

二、出示小黑板,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对以下词语的理解:**、豫皖苏、围歼战、突击连、

憧憬、千钧一发、璀璨、交通沟、胸墙。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口述作者回忆的往事。

4、找出文中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1、快速读文,想想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现在的事,哪些段落是回忆往事?(课文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写现在的事,其余部分是作者回忆往事。)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自己画的句子,并谈体会。(略)

4、拓展延伸。

(1)同学们所知道的郝副营长有哪些?

(2)假如你也参加了这次战斗,面对当时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A、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B、学生点评

四、三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并在书旁写上批注。

2、小组汇报。(略)

3、有感情朗读文中出现多好啊!的句子或段落。

五、交流感受。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附:板书设计

--王愿坚

看到:千万盏灯

一、引起回忆 听到:多好啊

看书、憧憬未来 关心下一代

二、回忆往事 点燃书本

三、怀念战友 献出宝贵生命无私奉献

拓展阅读

1、《最后一头战象》

1.会写本的11个生字,掌握出现的新词语,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掌握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3.继续练习快速阅读,从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重点:会本生字,掌握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难点: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生预习,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时安排:2

内容:能读通,了解的主要内容。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孩子们还记得上期我们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题,读了题你想知道章都写了些什么吗?(如:为什么只有最后一头战象?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来的?最后一头战象怎么样了?写了最后一头战象的哪些事情?)孩子们刚才很会思考,提出了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自己去找答案吧。

二、速读,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三、再读,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嘎羧为什么不搬东西,整天优哉游哉的?)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1.继续朗读

2.抄写中的生字和词语。

英雄垂老

重披战甲

重临旧地

自掘坟墓

第二

内容:仔细品读,感悟战象的情感。

上节我们初读了,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问题,并一起解决了问题。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根据生的回答,老师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二、研读语句,细感悟

1、中哪些语句的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请你快速读读,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生自由研读,师**,了解习情况,参与生的自主习。)

2、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习情况。

3、集体交流:

(1)从哪些语句感悟到嘎羧“怀旧”“善良”?

生读相应句子汇报:

“第二天清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呕呕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

(从“呕呕地吼”“急促地踏”感受到战象看到象鞍时的急切心情。)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闪闪,象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从“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闪闪”,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村子走了三圈。”

(从这里感受到战象也已经对村寨和村寨的人们产生了依依不舍之情,它也没有忘记村寨的人们对它的救助,对它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久久凝望”看出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从这些都感受到战象对战斗过的地方的留恋,同时也是对救它的人们的感谢,也是对死去的战象的深深的怀念。)

(2)汇报能感受到嘎羧“英勇”的语句。

“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当时战斗的惨烈,战象对战斗记忆犹新,披挂上象鞍有一种无比自豪的感情。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为什么战象见到战斗过的象鞍那么激动?为什么战象披挂上象鞍又显得那么英武豪迈?

(可联系前面的威风凛凛,逐渐衰老和现在进行对比理解,师的诱导,使生切身体会到战象对战斗对战友的无比怀念之情。)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给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从“泣不成声”“系纱巾”“绑黑布”可以感受到村寨的人们对战象已经有了难以割舍的情感,人们不能忘记战象在战斗中立下的赫赫战功,人们对战象的将要死去表达了极度的悲伤。顺势再巩固侧面描写)

(3)从哪些地方又感受到这头战象的“忠诚”?

生汇报“战象走向百象冢,和并肩战斗的战友躺在了一起”部分。

以下内容重点体会: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往下沉。”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嘎羧凝望着天空会想些什么?

(4)里还有令你感动、令你深思的语段吗?请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切的感受,写下你最诚挚的赞颂吧。(生练笔,集体交流)

2、这篇与我们刚刚习过的《老人与海鸥》一有那些相同的地方?

3、引导生从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和都有具体的描写两方面进行比较,再次体验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章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推荐作品

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的章还有很多,孩子们下去可以再看看《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义犬复仇》

1.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善良 忠诚 英勇 坚强

我采用长的方法来案,章虽然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但在时我采用直奔中心的方法,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在这一重要环节的实施中,我采用谈感悟再朗读,以读代讲的方式鼓励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一开始,我先引导生弄清了“战象”的意思,并针对题质疑,激发生的习欲望。用较快的速度阅读,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高段生边读边思的习惯已养成,本较长,我在时从整体入手,让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直奔重点语句进行习,避免了逐字逐句的讲解。并引导生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想象,感受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通过对嘎羧行为、神态的具体描写,让生感悟到具体、生动的描写是本一个重要的表达特点。

2、《新程初中语及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浙江省农村中(小)师素质提升工程

一、概念题

2、口语交际能力

3、目标具体化

二、简答题

1、什么是任务分析?

2、怎样保证行为目标与检测项目的对应匹配?

3、确定语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4、技能目标的要求是什么?

5、“”,“用”各有什么含义?

6、评价中生参与评议有什么优缺点?

7、目标的评价有哪些标准?

8、什么叫举例法?

三、辨析题

1、识字和写字是小的事,中应该舍弃这一繁琐的环节,着重于阅读与写作。

2、语方法越多,就越生动,效果也就越好。

3、任何一种方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不存在*好*坏的方法。

4、口语交际能力是阅读、写作能力发展的基础,阅读、写作能力的发展又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四、观点论述题

1、的目标如何体现语科的性质特点。

2、结合自身实际,论述理论的必要性。

1、试以 “经历”这一话题,对生进行写作指导,注意指导的程序性,要思考如何让生打开写作思路、选择材料和语言及读者对象。(不需要进行完整

2、试举出自己过的以“”取向为主的一堂语案例,并根据相关理论进行评析。

3、《新程初中语及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浙江省农村中小师素质提升工程

一、名词解释

2、科地选择方法

3、迁移导入

5、传统的的结构和作用

二、简答题

1、历史与社会新程目标在能力目标要求方面有什么基本特点?

2、应具备哪些基本前提?

3、历史与社会活动的活动过程应注意哪些方面?

4、历史与社会新程目标在方法目标要求方面有什么基本特点?

5、策略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6、优秀的案例的基础是什么?

三、辨析题

1、自主就是自流。

2、只要有活动,没有体验也没有关系。

3、备,当然指的是备本了,的基础是科书,生就是我们所认识的这个样子没什么好备的。

四、观点论述题

1、如何使增强习者对历史与社会的习兴趣?

2、新程对师素质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3、如何理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1、请阅读案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这样的导入是否体现现代理念? (2)、你还能想出其它不同的导入方法吗?

一、内容:七年级第四单元第五《干旱的宝地》第一框《丝路明珠》

(一)、创情景,揭示

情景一:师和同一起观看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有关录像。

1、展开想象——影片中你看到了一支行走在沙漠中的骆驼队,假如你是这支骆驼运输队中的一员,你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2、解读干旱——请同用词语、诗句、歌词来描述录像中所看到的景观。

情景二:师展示新疆著名特产等图片——你品尝过这些水果吗?味道如何?你知道这些水果的主要产地吗?

(二)、提问阅读,合作交流(略)

(三)、转承过渡,拓展延伸(略)

(四)、以致用,产生新疑(略)

2、请阅读案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本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2)这样的对你有什么启示?

一、内容:人八下第七单元第五第一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一)新导入:

每年我国许多城市在9月18日晚上会警钟长鸣,而且我们还有一首歌也反复吟唱着9·18,我们先听一听这首歌。(《在东北松花江上》歌曲播放)

提问:是谁让我们整日流浪?又是谁让我们抛弃了无尽的宝藏?

过渡:今天我们就是要重温这段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还原历史的真相。

九一八事变(播放九一八视频)

过渡:事隔70多年,我们想想看这一事件是偶然发生的事件吗?

2.请结合短片和史料,说说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理由是什么?

史料一:1927年田中义一组阁、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对华政策纲领》。 史料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日本,对日本社会造成重大影响,为转嫁危机,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战争。

过渡:早有准备,转嫁危机,日本必然要侵略中国,但是日本并不满足于一个中国东北,1937年7月7日本又发动了七七事变,我们一起来回顾当时的历史。

七七事变

1.七七事变的经过视频

2.请看地图,到1941年底为止,除东北外日军侵占了中国今天的哪些省级行政区?

点拨:从地图看我国的华北、华东、华南都遭到了日军侵略,所以七七事变成为了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性事件。

罪行:*、东史郎日记 其他罪行:(1)细*战(2)**(3)轰炸(4)“三” 现在日本态度:(1)部分日本军人忏悔(2)右翼分子否认侵华事实,篡改历史(3)日本*支持右翼势力。

……

全体起立,高唱国歌,铭记历史。

(三)新小结:今天我们重温历史,不是为了渲染仇恨,不是为了寻求报复,而是为了捍卫尊严,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3、请阅读案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案例属于情景体验类习模式。情景体验一般可分为活动情景体验如角色扮演和材料情景体验如图、声乐背景情景等。该案例属于哪一类情景体验?

(2)、本案例在上的特点有哪些?

一、内容:“我们生活的世界”主题中的内容——《习家庭理财》

二、目标:(1)熟悉有关的经济类词汇,初步理解一些常用的经济概念和原理,如“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2)习根据现有条件来选择商品或服务的观念和方法,初步掌握制订简单的预算划等基本技能。

三、 步骤 :

(1)让生列举并讨论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支出,如在食物、住房、日用品、*、化和娱乐活动等方面的开支。

(2)让生根据家庭生活的经验,讨论节省和积蓄钱财的方法和意义。 (3)模拟家庭生活。将生分成若干小组,组成“家庭”,共同制订一个月的家庭预算划。

(4)全班评选最合理的家庭预算方案,并说明理由。

4、《新程初中语及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新程标准确立了语科性质和特点:“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是语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能力一般分为如下五个层级,它们分别是:认读能力、解读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能力、欣赏评价能力。

3、中,我们一定要把语意识贯彻于语的全过程中,不断强化生的语意识,不断提高语素养,并逐步增强语能力。

4、《语程标准》认为,语程必须根据生身心发展和语习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方法。

5、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描述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与体验,明确安排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

6、当代语依据加涅“为”的理论,把语过程分为习事件和事件两部分,对生语认知结构和语的行为技能改变起到支持和推动作用。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目标具体化?

答题要点:

二、

1、指把目的、围、意图、领域转化为具体的行为目标或业绩目标,即按照期望习者身上出现的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的结果的方式对目标作具体说明,这种说明包含了行为(做什么)、条件(在什么具体情况下)和标准(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三种成份。

2、简要回答章产生的自然程序。

宏观程序:认识与经验准备——写作需要与冲动——起草。微观程序:构思——起草——修改。

3、语中的语意识指什么? 指在平时的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字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

4、程序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环节清晰、简洁、集中。这是从生接受的角度提出的,清晰便于生对本的理解和习,便于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简洁集中则是便于生把握和积累,便于重点和难点的解决。

5、简要回答内语系统的要素构成。

就静态系统而言,指的是师、生和语材;就动态系统而言,除上述要素外,还有一类要素组成了系统运行的逻辑程序即过程。前者形成了系统的空间结构,后者形成了系统的时间结构。

6、什么是复述法?

复述法是语法之一,复述分为两大类:一为创造性复述,二为一般性复述。创造性复述指改变章结构、人称、叙述角度的复述。一般性复述指接近内容的复述。复述法有利于生表达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的提高。

7、确定语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程标准中的语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语科书中的单元目标,是确定语目标的依据。

8、简要回答板书的要求。

答题要点:⑴板书语言要言简意赅,要求准确、规、简洁、直观。⑵布局要合理,整齐有序,要保持其完整性。⑶突出重点,目的明确。⑷有条不紊,层层深入。⑸语言准确,画龙点睛。⑹形式多样,生动有趣。

三、辨析题:

1、问题与发现是两种完全相同的方法,只是说法不同。 错误。问题法是以提出疑难问题为主,重在会提出问题,培养生的“问题意识”。发现法以发现为主,重在发现,“发现”也包括发现问题,但此“问题”非彼“问题”,主要不在 “疑”上,而在需要研究的“矛盾”上,或者本本身的问题,发现的对象还有,发现差异、发现精彩、发现结论等。

2、对生提出的问题,师一定要遵循有什么答什么的原则。

错误。让生提问题的目的在于培养生的 “问题意识”。对生提出的问题,要筛选,再引导解决。师无须生提什么答什么。因为在筛选的过程中生会体会到什么问题该问;什么问题不该问,什么问题无须问,什么问题必须问;什么问题有价值,什么问题无意义。

3、有位老师把《春》的目标为:“了解本的写作上的一些特点。”这样的目标明确,可测量,可评价。

错误。这样的目标模糊,很难测量和评价。习一篇师首先要考虑生的疑问、生的兴趣、章的特色和习后应达到的具体结果。这些问题如果事先没有考虑,目标就难以确定,即使确定了,也是模糊的,难以实现的。

4、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一般是生,但也可以是师。 错误。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是生,而不是师。

四、观点论述题

1、试论述语的内容和形式关系。

答题要点:语要遵循的是语内容和语形式统一的原则,这是由语科工具性与人性统一性质决定的。首先语内容决定语形式,以载道,这是一条语的规律,“无不载道之”,道和的关系,是载体与实质的关系,二者是不可分的。一定的语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语形式表现出来。语内容的量和特性,决定体裁的选取,内容决定修辞的表达,内容还决定章布局谋篇。其次语形式为表达语内容服务。语内容要通过一定的语形式来表现。语是思想感情等社会信息的载体,多种多样的语形式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所以,语要重视读解。要循解意,通过的语言字正确理解深入体验的思想内容;又要重视因意悟,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形式的理解。

2、试论述如何在中体现语的能力定位 (1)能力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重要一环;

(2)能力目标必须围绕总目标为总目标服务,具体操作中可采用“加涅模式”,把习任务“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 (3)能结合实例

3、举例论述语内容的具体要求

(1)具体要求为:一是内容要恰当;二是内容要充实;三是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2)举例阐述

4、为什么语应当是“”的与“语”的双管齐下? (1)首先由语程的性质决定:语是人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2)举例展开论述

1、试举出你在中采用问题法比较精彩的一个案例,并写出反思。

(1)围绕要求选取案例

(2)案例可以是内实录,也可以是某个片段,但叙写要简洁、清晰,突出“精彩”。

(3)“反思”中突出精彩的缘由及其深层次思考内容。

2、试举出在实践中你认为自己较好地体现了“成功有效”的策略的一个案例,并写出反思。 参考上述要求

5、《新程初中语及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浙江省农村中小师素质提升工程

一、概念题

2、分解式目标

4、“三维目标”

二、简答题

1、语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什么是探究习?请举例说明。

3、你是怎样看待识字中的“复现”的?

4、阅读应培养生哪些能力?

5、“三维目标”整合有哪些策略?

6、程资源按获取途径分,有哪些种类?

三、观点辨析题

1、语素养就是生掌握的语知识和语能力。

2、语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3、有观点认为,《语程标准》淡化了语知识的,这意味着语知识不重要,语知识是可有可无的。你怎么认为?

1、请写一两条解决“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好方法。

2、北京将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请你以〈〈奥运——北京〉〉为主题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片段。

1、下面是一位师执《台湾蝴蝶谷》的片段: 师:大家喜欢祖国的宝岛台湾吗? 生:喜欢。

师:在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有美丽的蝴蝶谷,大家听说过吗? 生:没有。

1 师:那老师今天就带领大家习《台湾蝴蝶谷》这一,咱们现在就一块去认识这个闻名世界的“蝴蝶王国”,好不好?

生:好。

师:同们,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蝴蝶谷是怎样的景象。 〔件演示〕美丽的蝴蝶谷 (生看画面) 师:景色美不美? 生:美。(异口同声地说)

师:那么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 (生读)

你认为这位师的现代媒体使用恰当吗?请加以评述。

2、这是一位老师执《早操》巩固识字的片段:

师:请从“苹果树”上摘一个带有你认识的字的“苹果”贴到黑板上。(师出示具苹果树) 生纷纷争抢“苹果”。(共10个字,没摘到字的同又回到座位上) 师:老师帮助你们贴到黑板上。(要贴的位置过高) 生:“做操”贴到哪儿好呢?(还剩一个词语) 师:大家一起看一看,贴到哪儿好呢? 生:贴在下边好! 生:贴在题目旁边。 生:……

师:还是贴在中间好一些。(师把字贴在小露珠、小鸟、小蜜蜂画中间,形成环行板书) 师:请把自己摘的苹果上的字领大家读一读。(生依次领读词语) 你是怎样看待以上的?请发表你的观点。

3、《找骆驼》中,初读,了解大概意思后,师提出:商人找到骆驼后,回来的路上再遇老人,会对老人说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生通过自己读后,想法很多,例如:1、对老人说:“谢谢,对不起,我错怪你了。”2、不和老人说话,不理老人,自己偷偷

2 走掉。3、一个老头,闲着没事干,出来瞎溜达啥?等等。生说第一种想法时,师引导他们从书上找理由,生较快说出。当生说到第二种想法时,师问:“你的理由是什么?”

“这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商人。”一生说。

“对,我童话书里看到很多商人都是坏蛋。”又一生说。

“那如果你看到这样的商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师试图通过这个问题让生说出:“老人帮你找到了骆驼,你应该谢谢他。”之类的话,可是生却说:“这个坏蛋,打他一拳,让所有人都打他一拳。”

……

习方式的有关理念对以上案例进行简单评析。

点击查看更多课文《灯光》教学设计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41359.html

热门阅读

  1. 借秋天表达忧愁的诗句
  2. 浅谈新生入园的保育安全管理论文
  3. 席慕蓉诗读后感
  4. 关于成长的散文朗诵稿
  5. 幼儿个性自我介绍范文
  6. 初中毕业班百日誓师大会的主持词范文
  7. 喜羊羊与灰太郎之人造流星雨睡前故事
  8. 稚子远游情感美文
  9. 睡前故事《小熊星》
  10. 初中语文古诗词《记承天寺夜游》翻译赏析
  11. 结婚祝福的诗句
  12. 35年前的理想励志美文
  13. 关于元宵节的故事
  14. 李白《登峨眉山》赏析
  15. 与同学打架检讨书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