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桂林山水的诗句
关于桂林山水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赞美桂林山水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
《独秀峰》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其古诗全文如下: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译文】
全然找不到来龙去脉,只见一座高峰突然出现,高可入云,直插南斗。桂林山水本来就十有八九奇绝卓异,而独秀峰更是首屈一指。几百级阶梯拾级而上才能到达它的峰巅,尽览全城风光,轻雾弥漫。青山尚且可以矗立如琴弦,人生孤立无援又有何所谓。
《始安秋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宋之问。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早春桂林殿应诏》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叔达。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金铺照春色,玉律动年华。
朱楼云似盖,丹桂雪如花。
水岸衔阶转,风条出柳斜。
轻舆临太液,湛露酌流霞。
《早春桂林殿应诏》作者为唐朝文学家上官仪。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
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
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
花蝶来未已,山光暧将夕。
《溪行寄王震》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山气朝来爽,溪流日向清。
远心何处惬,闲棹此中行。
丛桂林间待,群鸥水上迎。
徒然适我愿,幽独为谁情。
【解说】
早上来到山上,空气清新爽人,向着太阳(东)方流淌的溪水也是清澈无比。向往远方的心,哪里得到惬意呢?还是悠闲地划着桨,在这山溪里面行走吧!在一丛一丛的桂树林中待一待,迎着水面上一群一群的鸥鸟漂流。虽然达到了我自己放松的意愿,但是这种幽僻孤独的情绪有谁理解。
拓展阅读
1、关于父爱的古诗 有关父爱的古诗名句阅读欣赏
父爱是水—高尔基
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父亲的爱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跋涉着的希望——父爱如尘
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拥有思想的瞬间,是幸福的;拥有感受的快意,是幸福的;拥有父爱也是幸福的。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 ;妇不顺也。 〖南北朝〗颜之推
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
父爱的名言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
2、居于山水云间的诗意作文1000字
爱,是家的灵魂;居住之地,则是家的最基本的形态。古人居住都很讲究:皇帝要三宫六院,便有了气势恢宏的故宫建筑群;隐士要深居简出,便有了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雅客要诗情画意,便有了步移景异的苏州园林。现我之居处名曰:山水人间,虽不能与拙政园处处为画相比,仍具有自己的一番风情。
山水云间,意在有山,有水,有云。这也的确名副其实。大门正对,静静流过黄柏河水;而在左面,是森林公园的群山起伏。依山傍水,蓝天之下,是我充满诗意的家。
山水云间位于丁家坝大桥旁,松湖路八号。入口处有一块倾斜的石碑,光滑的表面是镀金的楷体大字“山水云间”。走进入口,左手边是第一栋建筑——水云阁,它共有四个单元,连成略有弧度的一排,组成整个小区的正面外围。水云阁不高,共有七层,下五层外墙为红色,上两层为白色,两种不同的颜色搭配给人协调美的感觉。最顶层阳台上的遮雨棚成飘带状,又增添了一丝活力之感。
进了大门最先看到的,其实是曦山阁。与水云阁相同,曦山阁三个单元组合成一个微弯的长条形,与水云阁一起组成一个椭圆形。而曦山阁之所以被命名为曦山,正因为他的侧面有一个缺口处(无遮挡物),太阳若从山后升起,第一缕阳光必定照到它的身上,所以“山之晨曦”是它的由来,且它是南北朝向,即使冬天有风从毫无遮挡的东面吹来,也不会影响室内温度,可谓“吹面不寒杨柳风,只因风水宝地中”!
两阁曦作文/山水云,相夹所成的椭圆内,有一处小花园,呈不太规则的三角状。说是园也算不上,只是一处草地,却铺有石子的小道,道边有石长椅,草地中还有两三处圆石桌石凳。草地上还栽种几棵高大的松树,遮天的绿荫覆盖了小道;或几株梅花在冬天开放,为树下休息之人提供一些可赏之景。不论哪个季节,在草地上走走坐坐,都有园林般移步换景的感觉。真是“毕竟居于小区中,风光四时美相同”啊!
曦山阁是背对小花园的。在它的正面才是小区的中心,一块广场。一片方形草地上有一个同样形状的水幕墙,池中还有几个小喷泉。绕过水幕墙是一块篮球场大小的广场,以砖铺地,红色的线条划分了白色的区域。广场的左右两侧分别是翠松阁和云锦阁,与前两个不同的是他们采用红砖和白砖来铺墙,底层用青砖,比漆墙更美观,也增添了几分古朴之感。从广场向后走,两侧单元楼渐渐收拢,像一个倒转的“U”形。倒“U”的两处直线分别是风清阁和幻听阁,拐弯的弧度是鸟鸣涧。鸟鸣涧的外墙不在是红白两色,而是蓝色与黄色,使所有的建筑颜色看起来并不单调。有道是“山水颜色无穷碧,鸟鸣无声别样喜”。
除了建筑,山水云间的植物布置有些园林之风范:草地与树随处可见,墙角几处小花,一楼阳台前一棵香樟,水池旁边几排灌木,哪怕微不足道也可呈景。“欲把居处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有山,有水,有云。居住在山水云间,这般诗意,足令人去好好享受这神往的惬意!
3、关于爱国的经典诗句摘抄爱国诗句古诗名言
1、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2、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3、报国之心,死而后已。——苏轼
4、精忠报国。还我河山!——岳飞
5、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曹植
6、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唐·李白
7、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8、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曹操《薤露》
9、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
10、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1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13、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14、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辛弃疾
15、四海翻腾云水路,五洲震荡风雷激。——*
16、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柳宗元《咏三良》
1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1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1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
20、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高適《登百丈峰二首》
21、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22、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秋逢甲《春愁》
23、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子兰《秋日思旧山》
24、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
2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26、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27、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陈与义《咏牡丹》
28、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29、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诗抄·陈辉诗》
30、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于谦《岳忠武王祠》
31、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汪元量《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32、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33、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赵孟頫《岳鄂王墓》
3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35、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鲍防《元日早朝行》
36、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詹玉《醉蓬莱·归故山》
37、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文及翁《贺新郎·西湖》
38、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李白《清平调·其三》
39、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
40、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
41、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黄庭坚《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
42、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4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44、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
45、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46、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47、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48、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49、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50、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倪瓒《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
1、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子兰《秋日思旧山》
2、宁不知倾城与倾国。——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3、更持银盏起,为君寿。——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4、猛将谋臣徒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汪遵《咏昭君》
5、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王维《老将行》
6、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贺《李凭箜篌引》
7、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8、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9、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1、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12、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潘大临《江间作四首·其三》
13、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温庭筠《过五丈原》
14、夷甫诸人,神州沈陆,几曾回首。——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15、不惜罗襟揾眉黛,日高梳洗,看著花阴移改。——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16、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17、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18、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
19、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李益《隋宫燕》
20、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
21、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李商隐《富平少侯》
22、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柳宗元《咏三良》
23、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康有为《出都留别诸公》
24、昨宵风雨,只有一分春在,今朝犹自得,阴晴快。——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25、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6、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7、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游《金错刀行》
28、天相汉,民怀国。——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29、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4、题西林壁后两句的诗意有关题西林壁的诗意
【**--教案】
作者: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经典赏析:
这首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句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句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句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句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
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5、关于自然山水感触作文高一
今年十一,我和爸爸、妈妈去了青海湖。
一路上我们翻过了几座大山,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一群一群的牦牛正在过马路。那里的牛叫牦牛,因为那里是高原,天气很冷,如果牦牛的毛短了一些,它就会冻死。山上一碧千里,有一些白色的小点,那是白色的绵羊。在路的一旁是有点发*草地,牛羊吃着青草,马儿快速地跑着……
天蔚蓝蔚蓝的,空气中没有一点灰尘,觉得一伸手就可以摘到白云,但是白云像淘气的小宝宝一样,不想下来。白云又像一朵朵棉花糖,在天空中飘着……
路边还有围绕着青海湖做朝拜的藏民,因为藏民认为青海湖是他们的圣湖。风正低吟着经幡上的经文,时不时的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我们开着车行驶在环湖公路上,仿佛在画中畅游。湖水清澈见底,湖边还有一些圆圆的石头。我用手蘸了一点湖水尝了一下,发现青海湖的水很咸很咸。
天黑了,我和爸爸、妈妈选择了一家景区边藏民开的农家住了下来,那里的夜晚很冷,我们一家三口都穿上了羽绒服,主人也给我们点上了火炉。我发现藏民用来烧火的燃料不是煤炭,也不是木材,却是牛马们在草原上留下来的粪便。牛粪烧起来不但没有一点臭味,而且非常的暖和。夜晚我站在藏民的农家小院中,仰望着天空中那一闪一闪的小星星,很低很低,觉得伸手就可以摸得到,真像古人们说的:“手可摘星辰”。
青海湖的一草一木都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样,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45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