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传奇故事:文天祥临危不屈

发布时间: 2025-08-01 10:24:13

中国历史传奇故事:文天祥临危不屈

张弘范,元大将。字仲畴,张柔之子,涿州定兴人。公元1262年为行军总管,围李?于济南,后为万户,参与围攻襄樊之役,又从伯颜攻宋,为前锋渡江。公元1278年任蒙古汉军都元帅,南取闽广。他使弟弘正为前锋,俘文天祥于五坡岭。次年于厓山击败张世杰所统水军,在石壁上刻“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字而还,不久病死。

张世杰,南宋抗元将领,范阳人。公元1273年,吕文焕以襄阳降元,他以五百人守鄂州。公元1275年元军南下,他率部入卫临安,曾收复浙西诸城。元军进逼临安,他与文天祥主张背城决战,遭丞相陈宜中阻止。次年临安失守,他率军由海路至福建,与文天祥、陆秀夫立赵是为帝,坚持抗元。兵败,退至硐州,仍率水军在广东沿海坚持抵抗。厓山兵败,他突围集合溃军,准备再战,因遇台风,舟覆,溺死平章山下。

张弘范由潮阳港乘船入海,到达甲子门,俘获南宋侦察将官刘青、顾凯,得知南宋国主驻地。公元1279年正月十四日,张弘范的军队到达匡山。

有人对张世杰说:“元军用水兵堵塞海口,则我军不能进退,为何不先占据海口。有幸而取胜,是国家之福;不能取胜,还可以向西而去。”张世杰恐怕长时间在海中,士卒人心离散,一有变动则必然散去,因而说:“连年航海,何时算个完!现在必须与之决一胜负。”于是焚毁了南宋国主临时住所外的市场,集结大船一千余条,做“一”字阵排开,碇泊海中,船头向里船尾朝外,用大锁链贯串在一起,四周架起楼栅像城堞一样,将南宋国主安居其间为死战之计,人人都感到不安。

匡山的北面水浅,船胶着不能前进。张弘范由匡山东面转而向南,进入大洋,与张世杰的军队相遇,逼近宋军,而且出奇兵切断宋军汲水道路,张世杰的船坚固不能攻动。张弘范用船装载上茅草,浇上膏脂,乘着风放火焚烧宋船,张世杰的战舰都涂上了泥,并绑上长木杆来拒火船,因而船未被烧,张弘范拿他们没办法。

当时张世杰有个姓韩的外甥在张弘范军中,张弘范任命为万户府经历,三次派遣他去向张世杰说明祸福利害关系。张世杰不答应,说:“我知道投降就能活命,而且可以享受富贵,但为国主而死,我是坚定不移!”就历数古代忠臣作为回答。张弘范于是强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捍卫父母,却教人背叛父母,可以这样做吗?”张弘范继续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写了《过零丁洋》诗给了张弘范,诗的末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看了含笑而止。又派人告诉匡山的士卒百姓说:“你们的陈丞相已经逃走,文丞相已被活捉,你们还想干什么?”士卒百姓也没有叛变的。

张弘范用水军占据海口,张世杰的士兵就吃干粮,饮海水,水咸苦,喝了就上吐下泻,吃尽苦头。张世杰的将帅苏刘义、方兴等日夜大战。二十二日,李恒的军队从广州来会合,与张弘范联合据守匡山北边,各将领请求用炮攻打张世杰,张弘范说:“用炮攻打,敌船必然在海上漂浮散去,分道追击并非有利,不如用计谋让他们聚留而与之决战。而且皇上告诫我一定要消灭此敌,现在让他们逃跑了,怎么去复命!”李恒也说:“我军虽围住了敌人,而敌船正对着海港,每天都随着潮水上下漂移,应加紧攻打。不然,他们柴断水绝,自知力亏,恐怕会乘着风潮之势逃走,我们就会徒费军力,而不能成功。”于是商议决定,与宋军舰船相向直接对攻。

南宋张世杰的部将陈宝前来投降。二月初二,南宋都统张达乘夜来袭击,战败而还。初六,天亮之后,张弘范分派诸将为四路军,李恒承担宋军的北面及西北角楼,诸将分别居于宋军南面和西面,张弘范统领一军,距宋军有一里左右,下令道:“敌军东面靠山,潮退时必然南逃,南面的军队要加紧攻击别让他们逃了。

西、北面的军队听到我这里音乐声起,就投入战斗。”又命令道:“敌军有个西南舰队,听说由他们的将领左大守卫着,必为骁勇之将,我亲自担任攻击。”不久,有黑气在山的西面出现,张弘范说:“这是吉祥的兆头!”潮退,水急速南流,李恒从北面顺流冲击,张世杰用淮兵殊死作战,箭和炮石遮蔽天空。中午,潮长,南面的元军又乘潮流进攻,张世杰腹背受敌,极力作战,李恒不能取胜。张弘范所乘的舰船用布遮挡四周,将士们依靠着盾牌伏在船上,音乐声起,张世杰以为将要开宴,稍微有些懈怠。张弘范回转舰尾直抵左大栅栏,左大船上射出的箭密集在布障和桅杆绳索上如刺猬一般。张弘范估计他们的箭用完了,命令撤去布障,伏在盾牌后面的士兵用箭石一起发起进攻,夺取了左大舰船,又与夏御史激战,夺得战舰七艘,诸将联合兵势乘胜攻击,自巳时到申时,呼声震天。霎时间南宋军中有一只船上桅杆旗倒了,各船的桅杆旗都倒下了,张世杰知道大势已去,就抽调精兵进入中军,南宋各军大溃败,翟国秀、凌震等都放下武器投降。

时已傍晚,风雨暮雾四塞,咫尺间不能相辨,张世杰派遣小船到南宋国主所在的地方,想接南宋国主到他的船上,打算逃走,陆秀夫恐怕被人出卖,或者被俘受辱,执意不肯前往。南宋国主的船很大,而且各船环绕结在一起,陆秀夫估计不能逃脱,就先驱赶他的妻子投入海中,对南宋国主说:“国事已到这个地步,陛下应当为国而死。德祐皇帝受辱已经够了,陛下不可再受辱!”

就背着南宋国主投海淹死,后宫之人和大臣们跟随而死的很多。

南宋国主赵?当时才九岁。张世杰就与苏刘义砍断联结舰船的绳子抢夺水路,乘着黄昏大雾溃逃而去,剩下的船还有八百艘,都为张弘范所得。过了七天,漂浮在海上的尸体有十万多具。军卒在尸体间捞取物资,遇到一个身小肤白的尸体,穿着黄衣服,背着诏书用的玉玺,军卒取下玉玺来献。张弘范赶快去寻找那个小尸体,已经找不到了。于是就以广王赵?已经淹死上报。

杨太妃闻知此事,拍胸大哭,说:“我将死未死艰难跋涉到此,只是因为赵氏这一块肉啊,现在没有任何希望了!”于是投海而死,张世杰把她埋葬在了海边。

张世杰想奔向占城,土豪们强迫他回广东,于是回船驶向南恩的海陵山,溃散的军队稍有集聚。忽遇飓风大作,将士劝张世杰弃船登岸,张世杰说:“不要这样做。”他登上舵楼,上香祷告说:“我为了赵氏,已经仁至义尽,一个君主*,再立一个君主,现在又*。我之所以没死,是希望敌兵退了以后,另立一赵氏为继承人。现在这个样子,难道是天意吗!”风涛更加猛烈,张世杰坠入水中淹*。

拓展阅读

1、千字

在我古代,有个很有名的皇帝名叫梁武帝,他呀,特别喜欢王羲之的书法,于是他就命令一个人从王羲之的书法拓出1000个字给他的王子们摹,可是拓出的1000个字没有顺序,读起来呢是朗朗上口,怎么办呢?于是,他就思索着,是是能把这一千个字有序地串起来,成为他的王子、公主的启蒙教材,而且读起来还很有趣呢?所以呀他就在他的臣子寻觅……

突然,他想到了他的散记侍郎周兴嗣,于是他就对周兴嗣说:“你把这一千个字有序地编起来,而且要有韵律,供我的王子、公主来读。”周兴嗣回答:“是,臣遵命。”

周兴嗣接到圣旨后一刻也敢怠慢……“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周兴嗣竟一夜编成。他将这一千个字编成有意义的句子,全篇总共由250个隔句押韵的四字短句构成,内容包含、地理、*、经济、社会、、伦理,整篇章一字都重复。等他编成以后,竟然一夜间白了头。

第二刚刚亮,朝廷里出现了迹,一个白发苍苍的人呈上了“地玄黄,宇宙洪荒........焉哉乎也。”这就是流至今的千古《千字》。

尧舜让帝位

尧是黄帝的后代,1、6、岁时被推选为部落首领。他朴实真诚,生活跟平常的百姓没什么区别;他还是任人唯贤的首领,重视对人才的重用。尧在位的几十年,家井井有条,百姓过着幸福的生活。

当尧渐渐老了,精力也就大如从前,他决定为自己选一个继承人。有人向他推荐他的儿子,尧却说他的九个儿子都适合管理家。又有人向他推荐舜,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相信舜的能力之后,就把帝位让给了舜。舜接任后,百姓的生活仍旧是那么幸福。已过百岁的尧无牵挂地走了,舜为尧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又过了很多年,舜也逐渐衰老了,他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治水的禹。舜去世之后,禹也为舜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千字仅可以作为启蒙教材来读,也是书法爱好者的绝好范本,宋朝皇帝宋徽宗就曾抄写过。后来《千字》这种形式被人们广泛地采用和学习,出现了一大批以《千字》为名的作品,如《梵语千字》、《叙古千字》、《性理千字》,等等。

宋代真宗时,编了一部《道藏》,分装在4、00多个函,每一函都按《千字》的顺序编号,起于“地玄黄”的“”字,终于“宫”字。

明清时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也按照《千字字顺序来编号。比如字号考场,而是“第一考场”。

2、成语衣无缝

古时候有个叫郭翰的先生,他能诗善画,性格诙谐,喜欢开玩笑。盛夏的一个夜晚,他在树下乘凉,但见长如碧,白云舒卷,明月高挂,清风徐来,满院飘香。这时,一位长得异常美丽的仙女含笑站在郭翰面前。

郭翰很有礼貌地问:“小姐,您是谁?从哪来?”

仙女说:“我是织女,从上来。”

郭翰问:“你从上来,能谈谈上的情吗?”

仙女问:“你想知道什么?”

郭翰说:“我什么都想知道。”

仙女说:“这可难了,你让我从哪说起呀?”

郭翰说:“人们都说仙人聪明,你就随便说说吧。”

仙女说:“上四季如春,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绿树常青,花开谢。枝头百鸟合鸣,水游鱼可见。没有疾病,没有战争,没有赋税,总之,人间的一切苦难上都没有。”

郭翰说:“上那么好,你为什么还跑到人间来呢?”

仙女说:“亏你还是个读书人。你们的前辈庄周老先生是说过‘在栽满兰花的屋子里呆久了,也闻到香味’的话么。在上呆久了,难免有些寂寞,偶尔到人间玩玩。”

郭翰又问:“听说有一种药,人吃了可以长生老,你知道哪有吗?”

仙女说:“这种药人间没有,上到处都是。”

郭翰说:“既然上多得很,你该带点下来,让人们尝尝有多好呀。”

仙女说:“带是带下来。上的东西,带到人间就失去了灵气。然早让秦始皇、汉武帝吃了。”

郭翰说:“你口口声声说来自上,用什么证明你是说谎话哄人呢?”

仙女让郭翰看她的衣服。郭翰仔细看,很诧异仙女的衣服是没有缝的。

仙女说:“衣无缝,你连这个都懂,还称什么才子,我看你是十足的大傻瓜。”

郭翰听完哈哈大笑,再一瞧,仙女见了。

3、2016年考作素材:爱英雄的

1、《戚继光》——血战歼倭,勋垂闽浙

戚继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将,军家,民族英雄。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出身将门。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岁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三十四年(1555年)调浙江都司佥,次年升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3府。9月,倭寇800人进掠龙山所,戚继光等即率10倍于敌的明军前往阻击。

倭寇分3路冲杀,1万多明军竟堪一击,阵渐大乱,纷纷溃退。戚继光看到形势急,纵身跳上一块高石,连发3箭,3个倭寇头目应声而倒,倭寇群龙无首,仓皇退逃。三十八年(1559年)台州倭乱频繁,百姓深受其害。数千名倭寇包围桃渚千户所,戚继光从宁波率兵连夜驰援台州,解桃渚之围,歼入侵海门倭寇。

接着,亲去金华、义乌等地招募精壮农民和矿工3000余人,以岳家军为榜样进行编练,终成闻名下的戚家军。戚继光针对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特点,创造了长短兵器配合,因敌因地变换队形、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使用飞刀、飞枪、飞箭的火箭等,屡次打败倭寇。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台(州)、金(华)、严(州)参将,驻守台州。

在沿海造烽堠,修城墙,训练守军。四十年(1561年),数千名倭寇在台州登陆。戚继光率军出击,在宁海健跳(今属三门),海花街、上峰岭、白水洋和太平(今温岭)新河、长沙等地,连续9次挫败倭寇的进犯,救出数千名被掳难民。

称台州大捷,亦称台州九战九捷。次年夏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的老巢,并乘胜破牛田、兴化的倭寇,连克60余营。四十二年(1565年)与俞大猷剿平广东倭寇,解除东南倭患。后戚继光在蓟州镇守16年,边备修饬,外敌敢轻易进犯。因受排挤,于明万十一年(1583年)调广东戍守。后遭诬陷,夺职回乡。戚继光对练兵、治械、阵图等都有创见,他的优秀军理论着作《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视。

2、《苏武》——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儿。

匈奴有人*,苏武的手下牵连其,苏武知道自己有辱使命,决定自尽,未遂,单于就把他关押起来给饭吃,苏武吃雪和毡毛活了下来,匈奴人认为很神,就把他流放北海边牧羊。所有羊都是公羊,要求他让公羊生下小羊才让他回来。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后来汉朝又有使者来到匈奴,苏武的手下悄悄与其取得了联系,告诉他们苏武还活着。这才让苏武返回大汉。这间度过了十九年。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

回到长安的那,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4、衣无缝的

【**--反义词】

衣无缝的【释义】说明处理情没有漏洞,考虑周到全面。

【出处】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

从前,有位才子郭翰,在一个夏的晚上,他在灯下读书,因为太热了,他就走到院子里,躺在竹椅上乘凉。

那是一个晴朗的夜晚,长空如碧,明月高悬,星空飘着几朵白云。

郭翰正看得入神,忽见一朵白云飘然而至,停在他的面前。

郭翰吃了一惊,忙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美丽无比的少女,正微笑着站在那里。

郭翰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美丽的姑娘,赶紧站起来施礼,那位美少女倒是很大方,自然和郭翰聊了起来。

郭翰问道:“请问姑娘从哪里来?”那位姑娘笑着说:“我是上的织女,在上呆久了,有点寂寞,听说你是一位才子,就下来找你聊聊。

郭翰一听,面前这位姑娘原来是位仙女,就觉得更是惊,心想,难怪她这么漂亮!就又仔细地打量了她一遍。

仙女身上穿的衣服也非常好看,是人间从来没有见过的,而且,怪的是衣服上却没有一条缝子。

郭翰就问仙女:“你的衣服上怎么没有缝子呢?”仙女笑了笑,说:“我穿的是衣,是用针线缝制的,当然没有缝。

他们在一起愉快地交谈着,觉到了半夜。

到鸡叫头遍的时候,仙女说:“我该回去了!”说完,就乘上白云,飘然而去。

点击查看更多中国历史传奇故事:文天祥临危不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46855.html

热门阅读

  1. 房贷工作证明范本
  2. 《四面楚歌》的故事
  3. 厂房租房合同标准版
  4. 贵阳市公墓墓位销售合同格式范例
  5. 《致青年班主任》心得体会
  6. 精选重阳节搞笑祝福语
  7. 国内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政策论文
  8. 2016年圣诞节祝福语简短
  9. 支教的总结和感言
  10. 《美丽的小路》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
  11. 泥工班组承包协议书范文
  12.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13. 远离热闹美文摘抄
  14. 201年小年快乐祝福语
  15. 上学期高三班主任的工作总结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