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碘的提取》教学反思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8-01 10:24:13

《溴、碘的提取》教学反思范文

这节教研课我是作了精心准备的,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和相关教参,提前备好教学设计。首先我对教学内容的顺序稍作了调整,将溴碘的性质至于溴碘提取流程的前面,学生在学完溴碘的相关性质以后更容易设计出提取流程的方案,对其中的操作和现象更易理解。学生课堂表现及作业反馈显示这样的改编很有必要。

溴碘性质的教学分两个层次展开,物理性质主要采用直观观察,自主学习完成的。化学性质则通过实验探究展开教学,由现象到结论,让学生初步掌握研究化学的一般程序,并在过程中渗透前面学习的氧化还原理论知识。这样的设计当然是好的,但是具体操作起来,发现有些学生还未理清实验的步骤或意图就瞎做,或者操作不到位而耽误了不少时间,有的我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有的则只能蒙混过关。由此说明我对学生实验的指导能力还有待加强,课堂上设计的探究活动必须落到实处,才能体现探究的价值。对于溴碘离子的检验则采用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比较省时可有效缓解教学时间紧张的问题。最后提出拓展性问题,检验溴碘离子还有哪些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至于溴碘的提取流程主要采用启发引导、问题串等方法帮助学生整理出工业上提取溴的流程,并强调工业生产中的成本意识,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合作不难得出结论。本节课学习方式多样,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相结合,还有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课堂学习气氛浓厚。

最后是课堂小结,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有哪些收获,这比教师总结的效果更好。本节课因为有了课件,板书设计就欠缺了,以后一定要改。从这节教研课当中获得的所思所想,我一定积极运用于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拓展阅读

1、高三地理

本课时效果良好,生大多数都能快速、准确回答每一个知识点后面的问题,还有一些生能上台准确指出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主要是因为做到了如下几方面:

(一)知识系统性、逻辑性强,环环相扣

本课时的内容我是这样组织的:相关基础知识(地形、地势的概念,三类地形图、五种地形)——我国地势总特征——各级阶梯概况(界线、主要地形区、主要地形类型)。对每一个知识点的习,我也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考,直至得出结论。

(二)围绕重要知识点多角度强化讲解

例如:“我国地势总特征”的习,从四个角度分析:1、分层设色地形图的阅读;2、示意图的判断; 3、地形剖面图的验证;4、对应的选择题练习。通过四次强化,生在课堂上就对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掌握牢固了。

(三)讲究技巧,激发生兴趣

1、由近及远

例如:本课导入,我以镇江的地形地势为材料背景,用语题目的形式让考回答,从而让生悟出了地势、地形的概念区别。

2、化难为易

例如,“地形剖面图”的阅读,我首先利用多媒体介绍了剖面图的绘制,其次生在分层设色图上绘制32°纬线,然后让生对照分层设色图填上剖面图中括号里的地理事物名称,并判读海拔高度,最后才得出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这一结论。

又如:“我国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的习,我先让生分阶梯找出这一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再让生归纳主要地形类型;在找主要地形区时,又利用标字母的方式让生一一对应着找。这样,生就很快找出来了,也就很容易归纳出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

3、细化知识点

例如:“我国地势总特征”的习,我细化为2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又如:“我国各级阶梯的概况”的习,我细化为3个知识点:界线(位于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名称)、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形区。

(四)注重生参与,指导到位

为了让每一个生都能参与考,我采用了“案”的授课方式。在启发引导的过程中,生一边考,一边动笔写下答案,便于形成连贯的维,得出结论。采用“案”,也有利于效率。

(五) 得到的启示

要目标明确,路清晰,紧扣重点,落实知识点,激发生参与的热情和探究问题的兴趣。

2、高三地理

时光如梭,忙碌而充实的高三工作已经结束,这一个期我担任高三18班的地理工作,这一年来的工作感觉收获很多,特别是对自己的育理念等业务方面高很多,当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这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还需要克服,争得更好的成绩。下面我就谈谈这一年我的一些收获及其不足:

这一年的收获:

一、重视备课上课及作业的批改。

我深知有付出就有收获,所以我在备课中体现师的引导,生的主动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创设各种情境,激发考。然后,放手让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重、难点,选择生的探究结果,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维。最后,尽量让生自己小结到的知识以及方法。以求让生具备地理解题能力。

二、重视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

准确、全面、灵活掌握考点基础知识往往是最能体现生的解题素质,缺乏必要的知识,就谈不上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分析、综合。因此,能力源于基础。高考不可能脱离知识去考能力,考题是对知识点的“抽样”,通过能力“组装”去解决问题。不掌握知识,便谈不上能力,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离开基础知识,能力便成了空中楼阁,抛开基础知识,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这一年来我时刻都狠抓生的基础知识,以此培养其能力。

三、明确了高三三个阶段复习时间的安排。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为三个阶段:第阶段是按材的顺序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这是重点,一般在第二年的三月底前完成,要“扎扎实实”,不可盲目追求进度;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打破常规的章节,对知识进行重组,寻求联系,侧重于能力的培养,时间为一个月左右,专题的个数不能弄得太多;第三阶段为查漏补缺,调整心态,做好考试前的准备。

四、注重了生心理变化的引导和帮助。

特别是生对地理这一科有一个恐惧心理,再加上高三压力比较大,一旦处理不当会对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就利用了多种途径,使他们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如多抓生谈心,拉近

师生距离;多表扬,多鼓励;多向生宣传“一个人如果记性好,理解能力比较强,勤奋一些都能把地理好”等等这些都能让生树立信心,从而消除恐惧。给生减压减负,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一年的不足:

新课标要求课堂以生为主体,面向全体生,中要调动生的习积极性。这一方面我做得不好,课堂气氛不浓,问者太少;再就是小组合作习运用得不好。

以上就是我这一年中的收获和不足,我会在以后的过程中正确审视这些,力求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好,争得更好的成绩。

3、高三地理

地理对于大多数生来说,是最让人头疼的一个科。尤其是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成为了高三考生的薄弱项。

一:复看地图

馈的情况看,在区域地理复习时,对“区域位置”的判断和“区域特点”的掌握,以及自然地理中对地球运动和大气运动的掌握上还有所欠缺。要好区域地理,就一定要复看地图,每天都要看。这样脑子里就装入了一张地图,随时都可以打开,并能找到你要找的确切位置。

二:主动去探究

在做题过程中,一定要善于考,遇到疑难问题时随时记录,认真归纳、总结,自己探索出做题规律,坚持一段时间,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现在同考的时间太少,如果总是被动地去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而不是主动去探究,那是达不到好的习效果的。而对地球运动和大气运动的习,就要求同们去摸透基本原理,原理都弄清楚了,各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灵活运用所解决问题

通过对历届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发现,命题人越来越注重对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考题也出得比较灵活。比如,现在能源合作备受关注,考题可能会向你供几条我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铺设管道的设计方案,让你选择并说明理由。这就需要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地形、气候、市场保障、资源保障、生态环境等多方面进行考,在自己脑海中形成一个框架,再加以整合、筛选,组织好自己的答案。

四:不一定“题海战术”

第二轮复习要掌握重点,查漏补缺,做题要适量,做多了不见得就好。尤其是某些质量不高的题,做多了脑子容易乱。尽可能给自己留出时间理清路。

五:答题别用大白话

二轮复习,对每个专题邵老师都准备了一份考题给生,从中查找生存在的问题。他发现,部分生理解了知识原理,但是说不明白,答题不规,尤其是自然地理简答题,一些生不用专业术语,要点也不全面,这在高考中必然失分。

举例来说,“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问北半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这样一道题,生往往只回答“昼长夜短”。正确的回答应是“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各地”这个词看似没用,其实很关键,是答案要点的一部分,不能缺失。

再比如,“同一经线上的两点,A点在B点的哪个方向”这道题,回答时不能说“南方”或“北方”,正确的地理术语是“正南”或“正北”。邵老师醒考生,在高考中,生活语言是不规的,评卷老师可以不给分或者少给分。因此,考生在日常考试练习中,首先要构建答题路模式,答案要点化、规化,用科语言答题,做到准确到位。

六:对于高三地理复习,建议生加强空间概念,多角度考问题。抓住知识点,以理解原理为主,不要轻易追求难度。

七:“地图”复习主要把握比例尺的理解和应用、方向的判定两个知识点。“地球”则掌握时间的计算、周期的围界定、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圈层”的重点则是地形、地质、天气、气候、水循环和洋流。

八:图表是不变的主题

一轮复习后发现,生基础知识大都掌握,但是审题不严,归纳与综合能力差,读图分析、填图绘图的技能不熟练,答题时不善于运用地理术语,答不到要点是目前的主要问题。

加强地理图表的复习与训练。地理图表是地理高考命题中不变的主题,更是综合测试的重要内容。除常见图表外,区域地图近几年出现的新特点是考查的“小区域”围进一步缩小,而且出现虚拟区域地图,这类题目,考生不需给定或判定一个具体地区,只需根据试题供的素材和背景知识,分析所给地区的自然、人和经济,完成试题的解答和判读。

九: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乡土地理。

十:掌握必要的答题方法。

点击查看更多《溴、碘的提取》教学反思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46858.html

热门阅读

  1. 《灰雀》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2. 2016年最新母亲节英文祝福语
  3. 世界名人故事高尔基
  4. 《詹天佑》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范文
  5. 父爱如山的句子
  6. 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美文摘抄
  7. 论博克运动的草原游牧文化特征论文
  8. 2016年平安夜搞笑祝福语精选
  9. 关于夏天的诗歌朗诵稿
  10. 《大中国》教学设计
  1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读后感
  12. 岩土工程勘察实习报告范文
  13. 和非主流有关的经典语句
  14. 物业公司仓库保管员的工作总结
  15. 桂林的山与水随笔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