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读后感
当在天姥山隐于云霓明灭之时,引起了我探求它的欲望。我进入了梦幻之中,飘飘然仿佛一夜间梦魂跟随着思绪,就在一层朦胧的薄雾之中,清冷月光的映射下,飞渡过月光照射下的一片亮纱一样的镜湖,飞到了那上面的一轮圆月旁。淡淡的湖广映照着我的身影,把我的影子映照在明镜的湖面上,我乘着微微秋风,揽着万古美景,映着狭长的身影,被那明月带到了梦中的
明月又把我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他的住处至今还在,碧绿的水映衬着夹岸的美景,荡漾着层层清波,高山上的声声猿啼,更给这里增添了几多清静,几多幽谧几多冷清。我的脚上穿着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攀登着石径,纵身登上了耸入青云的阶梯,浩瀚的大海托起那一轮火红的太阳,从陡峭的山腰望去,雄伟壮观,仿佛悬在半空中,在听着清晨公鸡的破晓一鸣、
石径盘旋,深山中光线幽暗,重峦叠嶂的山路千回万转,起伏不定。奇花异草,臣石临立,奇异而又美丽的景物应有尽有,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忽然发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苍茫的暮色中只能听得到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颤栗,层巅为之惊动。忽然发觉云彩黑沉沉的好像马上就能下起雨水,水光闪闪烟雾腾腾。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
忽然间电闪雷鸣,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山峦崩催,雷电过处,*洞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举目望去,广阔的苍天无边无际看不见洞底,只能够看见那虚无飘渺之中金银交辉,那是日月照耀着楼台,景色壮丽,一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们纷纷从天而降,批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众仙们成排成队密密麻麻,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群仙好像是在迎接诗人的到来。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由得心惊魄动,忽然醒来长叹不已。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我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中。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的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眼前除了枕席,梦中的神奇景色,全然不见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怎样的豪情壮志。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又是怎样的不昧世俗。
李白,衣袂飘摇,羽扇纶巾。盛唐的繁华怎能容得下这位心比天高的志士;长安的街桥又怎能承载这位诗仙的无尽才气。醒也罢,醉也罢,无尽的感慨融于妙笔,汇聚成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人们常常同时提及李白与杜甫同时提及。世人称的“李杜”便源于此。有人把杜甫比作青铜器,把李白比作唐三彩。前者厚重,后者瑰丽。想起唐三彩就想起李白,一样的沉酣恣肆,一样的飞动豪迈,也一样的有西部的异国风情。唐三彩有大漠风沙,长河落日之美,有夜色驼铃与酒与胡姬之美。唐三彩是中国与西亚的一个文化之谜,也正如李白身世之谜。李白的血液里,涌动着胡腾舞的音乐,宝蓝色的幻思与琥珀般的酒色,涌动着中古时代西域文化的热烈、激情、豪放及其神秘的瑰丽。
李白,他是酒仙,他是诗仙。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衣袂一挥便是无限风光。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的代表作,带我们走进了李白那充满奇幻色彩的梦境。想起李白的豪迈,又不觉得联想起了易安的婉约。幸甚至哉,于是作诗一首
“阴阴翳翳,萦萦绕绕,飘飘渺渺飘飘。电闪雷鸣之势,山峦崩摧,石扉洞天仙府,轰作响,天崩地裂。九州怒,四海惊,*咸在其间。
洞中碧落无垠,路不见,深眸望断天涯。日月流辉,风光金阙宫殿。青云彩霞为裳,风作马,纷纷来下。虎鼓瑟,鸾驾车,风飘仙乐。这次第,怎一个乐字了得?”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被放逐出京后,遇到的一湾明月。温情,飘逸,有仙人之气,送诗人以自由美丽的山山水水。我们看看李白,他梦游天姥,一览仙境,可他并非消极避世,仍然胸怀天下。所以才有梦的醒,让自己清楚地认识这个社会,承认这个事实。这样的人,是痛苦而伟大的。自始至终,他依然记得少年的壮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一颗精忠报国的心啊!
坏才,可以不遇一时,但不会埋没一生。李白,*上的才能无处施展,于是便把满腔热血倾注于一根笔杆。于是,我们虽然少了一位政客,但我们收获的却是一位华夏奇才!
李白,是什么让你的内心如此坚毅,是什么让你的步履如此坚定。我想,那该是你的一腔爱国之情吧。
李白,愿我可以大声呐喊出你的诗篇,勇敢地踏上前方的路!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首诗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作之一。公元744年,也就是天宝三年,李白被排挤而离开长安,准备漫游吴越。临行前,作此诗向友人告别。诗人用绚丽缤纷、光怪陆离的梦中景象来表达对大川名山的向往以及对*世界的憧憬,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受排挤后的苦闷和对新生活的追求。在中学读书时,诗的最后两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权贵的蔑视,也让少不更事的我拿来作“标杆”,绝不欺贫媚富,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光阴荏苒,人生的坎坷旅程磨平了性格中的棱棱角角,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再尖锐和主观了。待人接物也越来越圆滑世故。想来真不知道是应该高兴还是应当悲哀?
李白把景物描写得生动细腻,似乎他已经在天姥山游玩了一番。如果李白整天闭门不出,只呆在家里读书写字,能写得出这样挥洒自如的诗吗?现在有的人,嫌游山玩水太累,坐在家里有网络、有电视,什么样的美景看不到?但是,不身临其境,亲身感受的话,能写出如此美妙的世界吗?能把大自然描绘得出神入化吗?因此让我们走出家门,去亲近我们的大好河山吧!
拓展阅读
1、《梦游天姥吟留别》诗词赏析
《文心雕龙·章句》在论及文章的结构时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是就文章的一般结构而言。然而诗歌的结构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它可以按照诗人感情的需要,进行大幅度的跳跃。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突破了一般留别诗“有别必怨,有离必伤”的陈规俗套,全然不写惜别之情,而是借“别”抒怀,另有寄托,写成一首惊心动魄、众音繁会的纪梦诗、游仙诗,借此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态度。为此,不按生活的顺序,逐个描绘每一事物,而是以炽烈的感情去燃烧读者的心灵。他一任感情之所至,大胆地展开想象,尽情地予以挥洒。明代胡应麟以为这首诗“无首无尾,杳冥昏默”,似乎不可捉摸。然而仔细寻绎,还是具有严谨的规律性的。正如《唐宋诗醇》所说:“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该诗在构思上,不同于一般触物生情、感事抒怀之诗,而是离开现实生活,把主观世界的活动外化为幻想,制造出一片幻影,任凭主观意愿在幻觉里自由的驰骋,不受现实生活的约束,因此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这种构思,最大限度地表现了李白对发扬个性自由的独特追求。
诗人写*世界的美好,正是为了反衬现实社会的恶浊;写自己对仙境的向往,正是为了表现对尘世的憎恶。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写出了诗人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仿佛诗人苦闷的灵魂在梦中得到真正的解脱。正是由于这种别具匠心的构思,使得全诗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从而构成了全诗浪漫主义的华赡情调。
该诗虽分成三段,然而彼此关联,不可分割,不仅自始至终,“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一气呵成,浑然一体;而且每两段之间都以关键性的诗句作为纽带,加以绾合。例如第一、二段之间,用“我欲因之梦吴越”来承接上文:二、三段之间以“失向来之烟霞”结上启下,环环紧扣,宛转相生,不留斧凿之痕,表现了诗人高超的结构技巧。
2、《梦游天姥吟留别》诗词赏析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相当复杂。李白从离开长安后,因*上遭受挫折,精神上的苦闷愤怨郁结于怀。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出路,只有向虚幻的*世界和远离尘俗的山林去寻求解脱。这种遁世思想看似消沉,却不能一笔抹杀,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李白在精神上摆脱了尘俗的桎梏。而这才导致他在诗的最后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样激越的呼声。这种坚决不妥协的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情绪正是这首诗的基调。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觉。浙东山水是李白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时曾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对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热爱,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岭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还更挺拔。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这座梦中的天姥山,应该说是李白平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它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
接着展现出的是一幅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天姥山隐于云霓明灭之中,引起了诗人探求的想望。诗人进入了梦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飞渡过明镜一样的镜湖。明月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公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青去梯。只见:“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继飞渡而写山中所见,石径盘旋,深山中光线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鸡高唱,这本是一片曙色;却又于山花迷人、倚石暂憩之中,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不止有生命的熊与龙以吟、咆表示情感,就连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情感,协成一体,形成统一的氛围。前面是浪漫主义地描写天姥山,既高且奇;这里又是浪漫主义地抒情,既深且远。这奇异的境界,已经使人够惊骇的了,但诗人并未到此止步,而诗境却由奇异而转入荒唐,全诗也更进入**。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丘峦崩摧”,一个*世界“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现。“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好象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的反映。这里除了有他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原诗歌的启发与影响,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迹印,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这般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描绘。
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所说:“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本来诗意到此似乎已尽,可是最后却愤愤然加添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在等级森严的*社会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较开明的,较为重视人才,但也只是比较而言。人才在当时仍然摆脱不了“臣妾气态间”的屈辱地位。“折腰”一词出之于东晋的陶渊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赋“归去来”。李白虽然受帝王优宠,也不过是个词臣,在宫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约可以从这两句诗中得到一些消息。*君主把自己称“天子”,君临天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抹煞了一切人的尊严。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在*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
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它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
3、《梦游天姥吟留别》诗词赏析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天黑了。岩泉发出的响声,象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沉啊要下雨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闪电迅雷,使山峦崩裂。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殿。云中的*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风当作马,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成群结队多得象麻一样。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神志恍惚,一惊而起,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见到的只有枕头床席还在,刚才梦中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人世间行乐也是象梦中的幼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象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怎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畅意,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4、《梦游天姥吟留别》诗词赏析
关于乐府体诗:所谓“乐府诗”,主要是指自两汉至南北朝由当时的乐府*所采集或编制的用来人乐的诗歌,但这只是最初的情况,从后来文体分类上讲,所谓乐府诗,它的范围是不仅指此的。在文学史上,“乐府”或“乐府体诗”,是包括后世作家的仿作在内的。从句式上看,乐府诗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都有,古乐府命题多用歌、行、曲、引、吟、谣等来命名。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的一种体裁。“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虚构,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传统上,“游”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行为,有两个源渊。其一是屈子流放之后孑身行吟。它表现的是生命个体在被世俗权力否定之后执著不渝地向历史与正义发言的自证行为,一方面捍卫了道德伦理的神圣与高尚,又一方面,成就了自己的悲壮人生和峻伟形象,充满着与外在黑暗势力和内在怯弱人性作*的悲剧美。其二是被庄子加以诗化表述的逍遥之游。它表现的是生命个体在有限的物态世界中追求永恒无限的自由境界的超越行为,充满着人类向理想的生命状态争取的理性精神。这两种“游”自然伴随着时空上的阅历,但其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活动。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除了压韵之外不受任何格律束缚的半自由诗体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古体诗又称为古诗或古风,《梦游天姥吟留别》便属于古体诗。
李杜是盛唐诗坛上的两大家。明代胡应麟在评论他们各自的特色时说:“阖辟纵横,变幻超忽,疾雷震霆,凄风急用,歌也;位置森严,筋脉联络,走月流云,轻车熟路,行也。太白多近歌,少陵多近行。”(《诗薮》内编卷三)凡是读过李杜诗歌的人,都会得出这样的印象:李诗感情奔放,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杜诗则结构严谨,描写逼真,充满现实主义精神。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其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他的创作特色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是以游仙为题材的作品。李白好*,在作品中常常有游仙。该诗作于天宝四年。诗人于天宝三年被排挤出长安后,经梁、宋,到达齐、鲁。当他由东鲁又要南下吴、越时,写了这首诗留别山东的朋友。所以诗题一作《别东鲁诸公》。“梦游天姥吟”是就诗中所写内容自拟的乐府歌行题目,“留别”是点明诗为赠别之作。留别而出之以梦游天姥,在赠别诗中便显出别开生面的意味来。据志*载:天姥峰在台州天台县西北,就是今浙江天台西北。它同天台山相对,峰峦孤出峭立,下临剡县,仰望如在天表。这样一座山自然是诱人的。梦游不是实游,但仍然表现了心向往之。李白在南陵得到征召时,曾兴奋地说:“我辈岂是蓬蒿人!”并非甘居乡野山林的人物。曾几何时,又转向山水。为什么有如此骤然的转折呢?就在当时**,奸佞当权,有理想有抱负之士不得施展才能,“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无人识贤用贤,只好赋归去来了。所以留别诗要写成梦游天姥,因为中心不在别意的缠绵,而在借此以抒发*感慨,表示*态度。本属*性主题,却通过梦游名山、神入幻境表现出来,惝恍迷离,奇异多彩,更充分地发挥了诗人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成为李白的一篇代表作。
全诗可分成三段:
自首句至“对此欲倒东南倾”为第一段。写梦前,梦游天姥山的缘由。
从战国以来,就相传东海中有三神山。战国时燕、齐之主和秦始皇都曾派人入海相求,自然毫无结果,因为它本是不存在的东西。诗人把它拉来做陪衬,创造了一个跌宕有致的开端,并且一开始就带上点神话气氛。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海上来客,谈起东海仙山瀛洲,说它在烟涛浩渺中,实难寻求。越中来人,说起那里的天姥山,尽管云霞或明或暗,间或可见。)
“海客”指海上来的客人。“瀛洲”是传说中东海三神山之一。“信”是诚然。“烟涛”指烟波海涛。“微茫”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海客谈说瀛洲,只是虚幻的传言,烟水迷茫实在难以求索,越人谈天姥,是人间的实言,是可以攀上云霞明灭的峰头一览真颜的。这是用对句写出两个虚实相映的形象,用瀛州的`烟波渺茫难求来衬托天姥山的客观存在。有了瀛洲的反跌,天姥更加突出了。仙山瀛州虽好,但涉虚幻,即不可求,因而一笔带过。天姥可睹,并且云霞明灭,故可一游。下面描写天姥的奇伟:
“天姥连天向天横”(天姥山高耸入云,象横卧天际)。天姥不仅高与天齐,所谓“连天”,还有与天比长争高的架势,所谓“向天横”,真可以说是情豪笔劲,把山写得龙腾虎跃。“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姥山直插云霄横向天边,山势高出五岳遮掩了赤城。)。“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历来被认为是中国腹地的五座大山。“赤城”也是山名,在天台县境内。天姥拔出五岳之上,掩蔽了赤城山,足见其巍峨雄拔之势了。下面再用天台山来烘托。“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天台山,传说高达四万八千丈,面对天姥山,象拜倒东南脚下。)对天台先扬一笔,四万八千丈,然而在天姥面前,也不过如倾侧俯伏的小丘罢了。这一扬一抑都是为了显示天姥之高、之大。这横空出世的天姥的高大形象一下就跃入我们的眼帘。如此雄奇的山水,自然引人神往,怎能不使李白魂牵梦萦呢?所以诗人于梦中飞去了,故引出一番奇异的梦境。
“我欲因之梦吴越”至“失向来之烟霞”为第二段。写梦中,游天姥的全过程:由入梦到梦醒,是全诗的主要部分,也是扣“梦游天姥”之题。
既然是梦,那就多变幻而神奇。梦是虚境,山是实境,诗人使虚实交织,似幻似真,逐次展现出迷离引人的境界。“我欲因之梦吴越”(我想游天姥,因而梦游了吴越。)。“因之”指因借越人的谈论天姥。“梦吴越”指梦中由山东向吴越驰去。“一夜飞度镜湖月”(一夜飞越,梦里见到镜湖明月。)。诗人一夜之间,在月光下,飞越了镜湖。镜湖在今浙江绍兴,是从山东到天姥所经之路,因此过镜湖有似真,一夜飞度则为幻。“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明月清辉,把我身影映在湖里,不久又把我的身影,送到剡溪。)。剡溪即曹娥江上游,剡县就在溪滨,过剡似实,湖月相送则为幻。湖月把诗人的身影投射于地,合乎情理之真,而月下飞行,无疑又是幻。可谓霎时千里,带有梦的特点。这个引无数墨客竟折腰的旅游胜地,李白只写了两句:“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当年谢灵运的住处,至今犹在,清波荡漾猿猴长啼,景致凄凄。)“谢公”指谢灵运,他喜游山水,游天姥山时,曾在剡溪投宿。他的诗中曾说:“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峰”。即夜晚投宿于剡,天明遂登天姥。这里点出历史上游人之陈迹。“渌水”指清澄的水。这句突出剡溪主要动人的非凡景色之处。“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我脚穿着,谢灵运的登山木屐,攀登峻峭峰峦,如上青天云梯。)。“谢公屐”指谢灵运为登山而特制的木鞋,鞋底有可以装拆的齿,上山则去掉前齿,下山则去掉后齿。“青云梯”指高峻的山路。谢公宿处为历史实有,似实,脚著谢屐,则为幻。这一段写梦行至天姥,配以月夜背景,点染历史故实,画面优美,真幻交织,奇趣引人。
接着写“游天姥”,先外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在云间的山腰,可见东海日出,身体悬在半空,可听天鸡鸣啼。)。“半壁”指半山腰。神话传说东南桃都山有桃都树,其高大异常,枝与枝相距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出先照到此树,天鸡遂呜,然后天下群鸡方叫。因为山高,半山就看到梅上日出,天鸡已开始啼叫,将神话组织入诗,更添神异色彩。半山腰处已经看到大海日出,又传来天鸡的啼声。大家想一下,“半壁”尚如此雄伟壮观,那“绝顶”当如何?
(梦境展开,胜景之一)再看山的实景,首先是洞天外:“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巳暝”(山岩重叠,不知道拐了多少弯,我迷恋花草倚石贪看,不觉天色已经晚了。)。“暝”指天黑。这些静景雄伟陡峭已使人迷醉,由于山路曲折盘旋,没有一准方向,一路上或迷赏名花,或倚石休歇,不觉之间已是夜幕降临时刻。下面由静写动,由看到听,突出山的惊险景象:“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熊吼声龙吟声,在岩泉间震响,深林为之惊?,峰峦火之抖颤。)“咆”是野兽怒吼声。“熊咆龙吟”是形容“岩泉”即涧水的声音。“殷”形容声音震天。“栗”是感到惊惧而发抖。“层巅”指峰顶。“熊、龙、岩、泉、巅”景象险怪,通过一咆一吟,显示惊心慑胆的景象。这四句说深邃的峡谷中岩泉咆哮,浓密的深林黑黝黝不见边际,层巅使人战栗惊恐,足见其神奇。这“迷、倚、忽”表现诗人为天姥胜景所陶醉,乐而忘返。这一种神秘奇伟的境界,为下文的奇境陡现酝酿了气氛。
(洞天外梦境变幻,胜景之二)描绘洞天仙景:“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乌云沉沉低垂,似乎快要落雨,水波淡淡荡漾,湖面腾起云烟。)“青青”形容雨云浓黑。“淡淡”是水波闪动的样子。“烟”指雾气。先写神奇之境将要出现时的预兆变化,黑云在脚下,青青含雨欲滴,岩泉瀑水则笼罩在夜雾中。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闪电划破长空,一声惊雷巨响,山丘峰峦,仿佛突然崩裂倒塌。*石府的石门,在隆隆声中打开。)。“列缺”是闪电。“霹雳”是雷声。“扉”是门。“訇然”形容大声。这四句承上文“云青青兮欲雨”,写一阵电闪雷鸣,山峦崩裂,现出两扇石门,又訇然张开,露出一个洞天福地来。那里面是什么情景呢?“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青色的高空广大无边望不见底,日月照耀着金银装饰的楼台。),“青冥”即指青天。“金银台”是*所居的台阁。这里青空辽阔望不到头,日月光华照射着金装银裹的亭台建筑,光彩夺目。“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神们以彩虹为衣,以风作马,他们踩踏祥云,纷纷飘然而下。)。“云之君”犹如说天上仙人。他们以云霓彩虹为衣,以风为马,也就是乘风,飘然而下。说*们纷纷从天上降下来:“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云老虎奏起琴瑟,鸾鸟拉着车驾,仙人翩翩起舞,列队纵横如麻。)。“回车”即拉车,老虎鼓瑟,鸾鸟拉车,仙人林立,奇境迷人。
(梦境**,胜景之三)这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至此,诗人的想象已推到高峰。洞天是极乐世界,诗人向往之乐土,追求之理想。我们说李白在不得意时,往往通过这样的境界来表现自己的人生追求。然而,这毕竟太虚幻了,到头来还是觉醒。诗人以“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肘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忽然令人胆颤,不由魂飞魄散,恍恍惚惚惊醒,不免惋惜长叹。醒来时看见的,身边唯有枕席,方才美丽烟霞,已经无影无迹。),“悸”是心惊。“怳”同“忧”,这里是恍然醒觉的样子。“向来”是旧来之意,指方才的梦境中所遇。醒来一看,只有身边的枕席,方才梦中的山水洞天全部烟消云散。诗人又回到现实中来,不禁由此陷入深邃的思索而长叹:
从“世间行乐亦如此”到结束为第三段,写梦醒后,回到现实当中。
眼前的现实是即将离开山东亲友,去游那魂牵梦萦的天姥山了。这个现实自然会勾起那使诗人悲愤的长安三年生活。三年长安,清梦也似的过去了。京华难容,“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已付诸东流,半生的坎坷,*中失败的悲愤,使诗人慨叹:“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世间行乐之事,实在如同梦幻,万事从古至今都像东去的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还)。)。世间一切富贵行乐,不过有如一场春梦,千古往事不都像东流逝水一样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吗?这是诗人由梦中引出的感叹,是梦后抒情言志。诗人记梦,看来也就是为了这两句,不妨把它看成画龙所点的“睛”。结论是“人生如梦”。
这种人生如梦的思想是消极的,不过这一方面是现实压抑的结果,另一方面其中也含有对庸俗富贵的轻蔑。怎么办?另一追求就是深入名山,求仙访道。“别君去兮何时还”,“何时还”是两可之间的问题,也许还,也许不还,所以不做答,眼前却是要:“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暂且放养白鹿在那青崖之间,要走随即骑去,访问名川大山。)。“白鹿”是仙人所骑。这两句是说往游名山,求仙访道。诗人经历过人生的周折,带着对*现实的憎恶与鄙视,决心到这个畅情适意的天地里去了,所以最后喊出高亢的决绝的声音:“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岂能低头弯腰,去事奉权贵,使我心中郁郁寡欢,极不舒坦!)“摧眉折腰”是低眉弯腰,指屈抑自己的心志,恭顺地侍候权贵。怎么能低头弯腰忍受屈辱去趋奉权贵,使自己不能舒心畅意呢?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这里直接抒发了李白对当时丑恶现实的愤怒和对权贵的强烈反抗情绪,从而给全诗基调上加上了积极向上的成分,点亮了主题。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诗人也绝不低眉顺眼奉事权贵,宁可放浪山水之间,有力地表现了诗人的傲岸与高洁,这种蔑视权贵的气魄和精神,令人吐气,使人鼓舞。
5、八十天环游地球读后感450字450字作文
<<八十天环游地球>>这本书是由法国作家凡尔纳写的,内容丰富,惊险刺激,非常有趣, 我爱看极了。
斐利亚。福克先生是一个怪人,他喜欢孤独,性格稀奇古怪,是一个大方精明的大财主。福克先生是伦敦人,这么多年从没离开过伦敦,但不管多么偏僻的地方,他都十分熟悉。他没有工作,没有妻子儿女和亲戚, 唯一的消遣就是去改良俱乐部看报和玩“惠司脱”了。关于他的*也从来没有人听说过,能从他的大门里走出来的第二个人就只有他的仆人了。最近福克家换仆人了,新仆人叫若望,外号路路通,是个聪明能干的小伙子,他觉得主人面容清秀而端庄,生活很有规律。
这天,时钟指向11点半,福克先生走出家门去俱乐部。走进俱乐部就听到贵人们在吵来吵去,话题是八十天环游地球。有的贵人说行, 有的说不行。
福克走过去肯定地说:“八十天足够了。”
有人立刻反驳说“不可能,*不可能。”
“可以的”,福克平静地回答。
“那除非你做到了,我和你打赌,我赌4000英镑。”
“好啊,我赌2万英镑。”
……
于是一场赌局就在贵人们的争论中开始了。
在这次旅行中,福克先生被人跟踪过;遇到过火车断路;碰到了可恶的婆罗门僧侣;救了人却面对了审判;被人怀疑偷了一笔巨款而遭到抓捕;天气突变,遭受大风暴;误了船期;因为误船,没办法只能用7万英镑买了6万英镑的船,煤不够, 只能烧掉船上的东西救急;碰到了凶猛的印第安强盗;开过险桥等等, 最后凭着智慧和勇敢,福克先生战胜困难,完成环游,赢得了这个赌局,并且找到心爱的人结婚,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读完这篇小说,我明白了:只要坚持,就不怕没有奇迹!
已经放寒假了,我的感冒还没全好,还是有点头昏脑涨的,连看一会儿书都会觉得头晕。妈妈看我天天睡在床上,什么事都不能做,她心里也很着急。妈妈想到我对她说过,多看书对写作文有帮助,于是她就想读本书给我听。
这本书的名字是《八十天环游地球》。妈妈把书放在我面前,好让我看到她读到什么地方了。
读到《两万英镑的赌局》这个故事时,我为福克能不能在80天内完成旅行担心着。不过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成功的。
当妈妈读到《路路通挨揍》时,我特别想听,因为我不知道路路通会不会*昏掉,他犯的是什么错,是大错还是小错?当妈妈读完了这个故事,我才知道,原来路路通没*昏掉,他犯的错是进入寺庙不脱鞋,被视为亵渎神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他犯的错很大很大,所以逃跑了。
妈妈讲到《营救艾娥达》时,我觉得福克先生的勇气和救人的决心让我们钦佩不已。
妈妈读到《土王复活记》这篇时,我觉得路路通他是一个聪明、机灵的人,他伪装成土王复活了,救出了可怜的艾娥达夫人。我和妈妈认为这个方法不错,而且多亏了路路通,艾娥达才会得救。
妈妈说下一个故事是《忠诚的路路通》,他们坐轮船到了香港,费克斯眼看着就要失去抓住福克先生的机会了,于是他就把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了路路通。但路路通不相信他的主人是坏蛋,费克斯就用威胁和钱来说服他。但路路通的心并没动摇,他就用鸦片把路路通迷倒了。幸好后来福克和路路通在横滨又相遇了。
最后一个故事是《幸福的福克先生》,尽管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他们还是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了环游,并且福克还有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妻子——艾娥达。
篇三:八十天环游世纪 郑天栩
打赌
从前有一个人叫万事通,他什么都知道。就是不知道八十天能不能环游世界这个问题让他想了1989年。
万事通进了百人聊天店,他约了20个人聊天、打赌。万事通说:“人都到齐了没有?”有一个人说:“差一个。”“是谁?”万事通说。那个人又说:“艾伦院长、雷绍船长。”万事通好奇的说:“明明是差两个人么,你怎么说是差一个人?”那个人叫为莫斯。为莫斯说:“刚才就是差两个,雷绍上厕所去了。”
万事通第二次说:“人都到齐了没有?”现在大家都说:“到齐了!”
万事通说:“你们选择聊天还是打赌?”大家都说:“打赌!”
万事通又说:“你们信不信我八十天能环游世界?”大家再次说:“不信。”万事通说:“只要你们输了你们个人给我10000000万,我输了给你们10000000万,反正我家有100545098760987908—84329384343788948720万。输了也没事!”
遇弥里斯
打赌完之后,百事通准备好,就出发了,他还带了900000多块钱交费,可惜他没带够钱,他也不知道。
到了火车站他碰见了和他以前的同学长得很像的坏人,他叫弥里斯——奔速王,他很有名1秒可以跑1000000米。百事通以前的朋友叫:灵素既——跳高王一跳差不多能到太空,而且还摔不死!
百事通问弥里斯:“你来这里干嘛灵素既?”
弥里斯说:“我不是灵素既我是弥里斯。”
篇四:读《八十天环游世界》有感 连子晴
《八十天环游世界》本文主要讲了福克先生与他的朋友用两千英镑打赌:福克先生能否在八十天环游世界一整周,他的朋友觉得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可是福克先生却用自己坚定的意志与超群的智慧,克服了重重困难,利用八十天环游世界的故事。
读到了福克先生在环游世界的那一整个章段,我仿佛身临其境,我认认真真地品味着那些福克先生历经的苦难,我从心底里佩服福克先生的坚强的意志与顽强的精神,永不服输的性格和他那令人十分欣赏的超群的大智慧,金头脑。
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我们总是会被一小点的困难给打倒,比如:爬山时,爬到一半,我们累了,就没有福克先生的毅力,继续前行,而是望而却步;玩攀岩时,我们就会去当心,恐惧,而福克先生却不会因为那困难,而受阻扰,他则是去选择了勇往直前;做功课时遇难题我们总想避而不答,而福克先生就会开动脑筋,摸索到底。
在福克先生的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还有许许多多,我希望大家也都去读读这本《八十天环游世界》,我相信你们也一定会受益匪浅!
篇五:读《八十天环游世界》有感 谢昊林
这本书是一个童话故事。说的是一位名叫福克的先生,他有一位非常诚实的保姆,福克先生喜欢看书,因为他觉得只有在书中才能不断的学到知识。有一天,有人跟福克先生打赌说用两百英镑和八十天的时间去环游世界,福克先生接受了这个赌约,并且在第二天跟他的保姆一同上路了。书中主要谢了福克先生和他的保姆在这八十天环游世界路途中的所见所闻,和从中所体会到的道理。
我觉得福格很聪明。因为他在八十天里还算了坏天气或者船和火车在路上出了故障,所以我觉得福格很聪明。
看了这本书后我感觉到了这个保姆非常的有爱心,她在路途中救了一个陌生的女人,表现出了她的爱心和聪明。福克先生也是一个非常有毅力的人,他完成了这八十天的环游世界,并且他也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还有,我从这本书中还学到了在生活中应该多帮助别人,要有一颗爱心,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要有毅力,同时最重要的是还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世上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只要你坚持不懈,就能成功。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43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