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可以有多孤独杂文随笔
我想他这一生一定是孤独的。
我的大爷爷,我们是有一家人,同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吃的饭,配的菜都是从同一个锅里盛出来的。但是我们很陌生,陌生到平日见面我只是习惯性地叫他一声大大,他也不怎么理会我。
很小的时候就听闻我的大大从前是个有学识的有魄力的人,曾经是镇上的保长,极其受人尊重。只是我看到的大大同别人口中听说到的一点也不一样。
我印象中的大大不爱说话,受了委屈也不说,甚至有点战战兢兢,特别是面对我奶奶的时候;饭不敢多吃,菜不敢多夹,吃饭速度十分快,永远都是第一个吃完饭离桌的人,从来不过碗,也不知道吃饱了没有。
小的时候,也没有在意过,后来长大点会给大大盛饭了,给他多盛些,他基本都能吃得很干净,所以我很怀疑他骨瘦如柴的样子,是不是因为经常吃不饱也不敢说。
从前能为全镇人民负责的人,如今却连饭都不敢多吃,为什么如此害怕奶奶,他眼里常含泪水,是不是有什么样的心事?
我从来都不知道,我们是家人却鲜少交流。
直到某天,我的姑婆,我大大的唯一女儿去世大约一周后,我回到家,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我的大大也从房间走出来坐在我旁边,脸上微微笑着问我,是不是你的姑婆不在了?
我手足无措,两眼放空得看着他,我看到了他垂老眼睛里隐藏的泪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因为所有的大人都跟我交代不要告诉他,怕他难过。
我忐忑结巴地说没有啊,别过头,不敢继续看他。他轻微搭话着,我都知道了,有人告诉我了。
过了一年我的爷爷也去世了,当时我的大大已经躺在床上无法起身了,那天给他送饭,他轻轻对我说,你爷爷也走了。
这次没有笑,在昏暗的电灯下,眼里全是茫然,从那以后话本来就少的大大,变得更寡言了。
岁月真的喜欢跟大大开玩笑,爷爷刚离开没过多久,我的奶奶也去世,对他很不好,他很害怕的奶奶也走了。
他唯一的媳妇,也许他曾想过那是唯一能给他送终的人,原来也比他走得快,这次他没有说话,他只是看着我,眼角流下泪水。
这是我第一次在沉默爱笑的大大脸上看见眼泪这东西,我以为人老了不会流眼泪,九十多岁的大大,是真的哭了。
活到即将上百,有了曾孙,本来四世同堂,却落下的是孤独一人。
上一辈人最注重的就是养老送终,而他走的时候,唯一的儿子,唯一的女儿,唯一的儿媳妇都走在自己的前头,很多人说他命硬,他就是这个命。
后来的我,回想起来,好像比他刚离去的那天更难过,想必他这一生是多么孤独。年轻时候有多威望,有多地位有什么用。
他离去的那个傍晚,没有一个人在身边,他选择我们都去吃饭的时间悄悄离开。
出殡的那天很多人来送别,镇里上上下下好多人为他吊唁,可是他唯一的命根子,早已不在人世。
离去本就悲伤,孤独的离开更令人心痛。
或许人这一生就是孤独的。一个人来到这世上,最后还是一个人离开这世界。
拓展阅读
1、人生总要有无可奈何和不得已而为之杂文随笔
今天中午呢,临时接到消息,让我独自去采访病人家属。我是拒绝的,因为觉得这样沉重的话题,我自己hold不住。
所以最后记者还是带我采访。四点医院门口。
三点我就出门了,我一向习惯提前一个钟出门,尤其是见长辈的时候。并且为了不出意外,我滴滴过去的。到的时候三点半,离约定的四点还有半个小时。
我挺满意,在医院找了个位置坐下开始背单词。快要50分时,我停止背单词,攥着手机到医院门口恭候记者。
这是我和记者第一次见面,所以来来往往的人当中我都会去寻找,猜测那个打着电话,穿个西装的是不是他?
当时不知怎么的老毛病又犯了,后脑勺发痛,挺难受的。
这样忍着过了差不多四十多分钟,期间记者有说他在路上了,期间有两个结伴而来的女生从外面走进医院,又从医院走到了外面。
我还是傻愣愣地杵在原地。
当我戴上耳机准备再次开始背单词时,记者发来信息问我在哪。
我叹了一口气。果然是这样,当我准备做点什么事消磨时间等候的时间时,对方总会在这个时间点恰好的出来。
采访的时间很短。
但为此,过了一个下午。
回来坐公车时,头痛的厉害,坐着都有晕车的感觉。
所以上车的小姑娘对不起,我很难受,不能起来让座给你。幸好坐我前面的小姐姐让了座,不然我会更难受。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今天下午头痛的厉害,并且明明没做什么,回到宿舍的我浑身疲惫,好像打了一场仗。
我在想,如果以后的每一天,离开学校后的每一天都是这样的我,我要怎么承受?
我不喜欢每天都头痛,不喜欢突如其来的通知,不喜欢每天都疲惫不堪。
我还是那么懒散。死性不改。
只能硬着头皮让自己继续去走。
我不能每次都临阵退缩。不能每次都恰如我心意。
不过,下次可以试着不要那么早去。因为对方总会迟到。
2、有一种生活叫喝酒杂文随笔
在老家的河边,我见到一个在水里推螺蛳的中年男子。正值盛夏,阳光毫无遮拦地照在他的身上。他下身穿着皮裤,腰间系着一条蛇皮口袋,手持推网,在浅水处费力地向前推进。我问他:累吗?他说:怎能不累?水下都是淤泥,要把淤泥里的蜗牛(老家人对螺蛳的称呼),推到网里,不下足劲哪行?我问:那你一上午能推多少斤啊?他说:几十斤,情况好的能推百十斤。我又问:现在一斤蜗牛多少钱呢?他答:五毛多,卖给在乡下收购的,他们再到市里卖。
他每次把推网端出水面,就在水面左右摆动,将网里的淤泥冲掉,再用小碗把剩下的螺蛳,舀到蛇皮口袋里。我说:你也不戴个草帽什么的,不怕太阳晒吗?他说:习惯了,当老百姓的,还怕晒?再推几网就回去,到家冲个凉水澡,吃饭时再喝瓶凉啤酒,太舒服了!
我和他告别时,看到他停在河岸上的三轮车旁,睡着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子。那孩子光着上身,直接睡在地上,却睡得很香。我想他应是那男子的儿子了。男子为了妻儿,为了撑起家,必须每天顶着毒日,靠在河里推螺蛳创收,他有属于自己的负担和责任,也有喝廉价凉啤酒的快乐。
这让我想起之前曾经接触过的一个有钱人,他拥有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据说他的家产已经上亿。企业正处红火期,他每天除了要劳心费力地管理企业外,最让他头疼的是必须不间断地接待应酬。无论是领导,还是来客,都得好酒好菜地招待。天天喝,有时一天要应付好几个场。时间一长,身体就吃不消了,喝酒引起的高血压、脂肪肝、胃痛、神经衰弱等毛病就先后的缠上身。我说:你可以不喝啊,用饮料代替酒不行吗?他说:你不喝怎么劝人家喝?客人不喝好你怎么搞好社会关系?企业要生存,就得招待好领导和来客!那时,你的身体就不是自己的身体了。是啊,对于这位老板来说,喝什么酒早已不是问题,问题是喝酒已成了一种折磨和煎熬。
还听说过在本地有一个爱酒如命的老头,他一天三顿酒,虽然家境拮据,但吃饭前,总得想方设法喝上酒。早晨起来就喝,没下酒菜也行,至少要喝三两白酒。酒,就这样成为了他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每天昏昏沉沉,在酒精的**中一天天衰老下去,成为一个能走动的酒瓶,直到一天轰然倒地,在昏醉的状态下糊里糊涂地告别人世。
同样是生活,靠酒度日是麻木,被酒牵绊是受罪,只有把酒当成了一种调剂,才能真正品味出幸福的味道。
(外一篇)吃西瓜的境界
炎炎夏日,以味甜汁多的西瓜来消暑解渴,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西瓜价廉,无论贫富,都能吃得起。有人吃得随性,有人吃得讲究。同样的西瓜,不同的人能吃出不同的境界。
小孩子吃西瓜,是囫囵吞枣。拿起一块瓜,张口就咬,咬到哪算哪,不按程序,不吐瓜籽,任瓜汁顺嘴而下,红了嘴巴,湿了前胸。使人自然会想到《西游记》中猪八戒吃西瓜的情形。
农人深知种瓜的辛苦,吃法简单,但绝不浪费。在地里工作累了,到瓜田里摘一瓜来,如无切瓜刀具,就直接用拳头将西瓜砸为两半,以手为勺,由内而外,“红洲吃到白洲,白洲吃到青洲,青洲吃到通洲”,甚至将仅存的瓜皮也要拿回家烧汤喝。
也有从外向内吃的。先把西瓜青色的外皮,薄薄的均匀地用刀削去,使西瓜成为一个白色的圆球。余下的就可以一吃而尽,由白到红,甜味由淡到浓,越吃越有吃头,越吃越有兴味。当然,这样整吃的瓜,个头一般不大,大了吃不完。
如果你大肚能容,有机会的话,不妨参加吃西瓜比赛。据说在国内某地的吃西瓜大赛上,一男子在2分钟之内畅快淋漓地消灭掉5斤西瓜。而在国外,甚至有人能在3分钟之内吞掉10斤西瓜,让人叹为观止。日本一美女主播,在网络上直播吃西瓜,竟能一口气吃掉20斤,想想还真是“凶残”。
当然,西瓜最普通的吃法,还是切成块状,所谓“切瓜分客,横七刀直八刀”,大家人人有份,排排坐,吃瓜瓜。在酒店里,食客酒足饭饱之后,店方往往会在最后上一西瓜盘。盘中西瓜被切为方状或三角状的小块,每块上插一牙签,方便大家取食,解酒去腻。
若是文人相聚吃西瓜,西瓜往往会成为他们诗兴大发的媒介。古往今来,留下不少吟咏西瓜的诗词、对联。比如南宋诗人范成大的“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吃西瓜”(《咏西瓜园》),文天祥的“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西瓜吟》),元代方夔的“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食西瓜》),清代陈维松的“嫩瓤凉瓠,正红冰凝结,绀唾霞膏斗芳洁”(《洞仙歌西瓜》)等,都是咏西瓜的名句。而“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甩;思前想后读左传,书朝右翻”的对联,则把文人吃西瓜和读书两大快事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情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
3、关于人生经历的作文随笔 有些经历是一种聚散的美
有些事,藏在心里面久了是一种心病。如果不能及时表达出来,总会以一种方式潜伏在生活当中。有时候也会成为人生的一种动力,它不需要任何鼓励甚至有时候。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只是一种感觉继续在当下,很多时候我们不刻意去想。它总是会出现在某个时间点,加上刚好路过的风景并促成。一副完美而又忧伤的样子,然而有些事只适合放在心里。成为自己的收藏也成为自己的风景,待到花开流年之后再来欣赏这不*扰的美。就像有些事只适合藏在深夜,因为你明白这个黑夜。只属于你一个人你可以在这个空间,收藏你所有认为值得的东西。不怕任何打扰因为有些人即便是进来,也会带着失落的答案退回曾经的原路。因为有些人走进来我担心她们会因此而迷路,
有些人,最后没有联系其实也是一种快乐,彼此没有情感的打扰。各自过着喜欢的日子,把那些从前不愉快的事忘记在时光当中。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有些人不再联系。不再牵挂于彼此真的是一种放下,只有放过自己才会有无数的选择。只有为自己活一回才知道生命的美好,不再联系对于每个彼此而言。或多或少都有一点,世事无常聚散是缘的感觉。只是两个人距离多了一层渐远而熟悉的味道,我们每个人都是从陌生开始。都是后来彼此相知相遇,经历一些事走远一些人最后留下来的。我们都认为是生命中彼此重要的人,只是有些人在不知不觉中不再联系。渐渐形成距离成为了彼此的风景,其实有时候想想既然无力挽回走远的人。何不当成是一种离开的美,
有些事情,坚持一下就会过去。并伴随着远去离我们越来越远,有些事熬一下。就会看到尽头的曙光,生活从来都是伴随着琐事中。复*替前行时而困难时而过往云烟,有些事看开了也就从心里面。彻底的放下了因为有些事,只能让我们烦恼一时并不会彻底。逗留在生活之中,生活每一天总是继续前行。那些不开心的仅仅是生活中,随之而来顺叶而去的风。就像熬过了冬天春天一定会准时到来一样,不用刻意的去等也不用牵肠挂肚的候。只需要迎接每一个春风做好当下的每件事,无论结果是好是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熬过了一场,知道生命中有些事。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也明白了生命中有些事。要趁早放弃而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每次睡觉,总是习惯性开着音乐。放着那些陪伴自己多年的旋律,是那样的熟悉是那样的清静。是那样的唯美,我想只有在这个时候内心是平静的,除去了白日喧嚣浮沉。此刻沉淀者夜的美。像一片没有彼岸的海洋任由着内心,在这无边无际的海洋中思索着关于时间的一切,尘世的浮华中每一片寂静的心灵,仿佛透过时间的窗飞向每一片黑夜。一场永夜是带着绝美的,那些在天未明时光未老所葬送的斑斓是一场花开。同样也是一场回眸的梦惊醒千年之后,飘落于此思念成花。世红的纷扰落叶的诀别,像一首没有彼岸的诗挥洒着豪情万丈。却离独自潇洒一回有点泼墨之一,带着乌云牵绊者风筝误。终是梨花开过物是误非一场!
有些经历,不用时刻放在记忆当中。当某一段故事结束所牵绊的经历,也应当随着流水消失于云淡。而不是经历越深从而选择牢牢记住,每一个刻苦的画面当然有一部分是。*不能忘记因为我们曾经冒着风雨从那里经历过,所以必须记住曾经跌倒的地方。但生活总是向前行,要经历的事看过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所以不能停留在某一个阶段,而是选择忘掉一部分。才能装下更多我们所认为,重要的事以及重要的人。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不应该总是深记着过去。不管曾经发生过什么就当它是一个故事,故事结束后一切都是新的。放过自己重新来过,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的获得!
人生总是一个走远的过程,陪伴着花开花落行走在生命中。生命本是一段较长的旅途,所以伴随着季节行走在每一个当下。生命也本是一场缘,有人因为聚散而花开过路。有人因为殊途末路而灯火崎岖一场,是生命的演变还是时光的葬送。我们不得而知只是随着时间,将我们彼此的距离耗尽。其实这也是一段难得的过程,就像人生一样。有些人你以为很近,其实离你很远。远得超出你的想象。年华一场落叶纷飞,在距离的情感中很多时候。你以为忘不了的都会随着时间,强行使你忘记不管有多么深刻。经年之后就像往事一样过往云烟,灰灰洇灭就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平静的生活平静的世界,
再难熬的每一个当下,总会随着流水从生命中。渐行渐远不辞而别。不管是喜悦还是静好,又或许是一场难言的伤。总会在煎熬中成长,但有时候煎熬的确是一把成长的剑。让那些在懵懂之中难以抉择的优柔,顷刻之间化作了飞蝶。葬送在彼岸的尽头。有人说煎熬是一种破茧成蝶,只有尝遍所有惊涛骇浪。才会在一个人的永夜中,欣赏那一片蔚蓝色的天空。但也不得不承认煎熬使人身心疲惫,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地方来安放这一切。我相信很多时候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但幸运的是一切都刚刚好。该来的都已来过该走的都已离开,该再见的再也不见。用心留下来的无需多言彼此用心珍惜就好,有时候煎熬过去了是一种解脱。人生有时候即便是没有煎熬过去,也算是一种成长更是一种领悟。
4、珍惜人生的唯一杂文随笔
在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有为数不多的唯一。
把我们带到这个世上,把我们顶在头上怕吓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把我们攥在手心里又怕我们不经风雨长不大的人,是我们唯一的爹娘。他们倾尽所有和时光赛跑,不惜一切包括生命,只要需要,拱手相送的人,是这个世上我们唯一的爹娘。我们笑,他们也笑,我们哭,他们也哭,我们平安,便是他们永远的晴天!
生命里永远相偎相伴相依为命,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我有你也有。雨夜,那个只要一个电话就从热被窝里毫不犹豫的起来给你送伞的人,那个和父母牵着你手长大的人;为了一块糖推倒你,在看到你大哭而后又把糖塞到你嘴里的人;那个因为不带我们自己偷偷跑出去玩的人,而后被我们向爹娘打小报告被收拾的人;那个骂我们是跟屁虫的人,是这个世上父母以外唯一血肉相连的兄弟姐妹。我们从同一条路上而来,母亲为了我们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换取我们的生命,只是哥哥姐姐在来的路上抢先了一步,弟弟妹妹落后了一步。也许在佛前许了相同的心愿,于是,我们今生选择了手足,选择了血浓于水的骨肉亲缘!此生注定不负天意!
还有一种就是可遇不可求的人,她们是你此生最重要的贵人。
如果有仨俩已是此生最幸运的事了。
不知道小女子何德何能此生竟能得偿所愿,举杯邀知己,对影知彼此,酒里是心透着心,话没有遮拦,泪尽情的洒,彼此彼此!
当我们满脸褶皱,老态龙钟,须发皆白,嘴里没有了一颗牙齿,还能拄着拐杖出门晒太阳,坐在一起絮话家常,那该是此生最浪漫最幸福的事情!
我们早已不被时光待见,珍惜那个所谓的来日方长而实际上却不是太长的时光,别活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中。父母是我们永远的依靠,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所以,珍惜我们尚在世上的爹娘,常回家看看,他们需要我们的陪伴,陪伴才是世上最真情最实在的主题。
岁月如梭,我们的哥哥姐姐妹妹弟弟在岁月的摧残下会渐渐的老去,常常聚聚,一起吃个饭,说说话,人情理短。
无论何时何地,亲情里没有对与错,不管天涯海角,亲情不远,亲情无价。请珍惜父母给我们今生骨肉相连的缘份!
花开花落,岁月浅唱,友谊的种子在岁月里枝繁叶茂,花开嫣然,培土施肥,我们是浇灌的水,在经年的珍惜里根深蒂固。
遇见是前世修来的缘份,相聚更是命运的使然,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和我们所有人生路上遇见的人和事,都皆是命中注定的缘!
初冬的秋叶在风中无助的飘零,像浮萍,漂泊无依。就像人生中被风干的生命如此脆弱,枯黄萧瑟,踏上生命的轮回。
别等失去了才知道不可追回,别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世上的少有唯一,请珍惜我们身边少之又少的唯一!
几抹晨曦,几抹夕阳,几抹花开,几抹枯黄,且行且珍惜!
5、有个人一直在临睡前想你生活随笔
那一刻,她忽然就相信了那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孤独的,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总有那么一个人,会在临睡前想你。
6岁那年,她从玩伴儿家回来,意外地发现母亲正在锅台前烙葱油饼,那是她最爱吃的,也是母亲最拿手的。
母亲将细细的葱末儿与剁得碎小的五花肉搅在一起,放了盐和椒油,用面团儿裹了,擀成片,贴在锅底,小火儿熨烙,待皮儿变成焦黄,五花儿肉化成了油,浸漫开来,便能出锅了。不要说吃,就是闻到香味的人都会忍不住咽上几下口水。
那个时候,大家都穷,只有过年过节或是来了客人才会吃上一顿面食,肉更是极少上桌。她馋,每次闻到有人家院子里飘出化猪油的香味儿便提了鼻子一路索去,有时也能混上一角儿半角儿的饼吃,为此姐姐总是拿手指划脸臊她。
她人虽馋,却极有眼力。见母亲正在烙葱油饼,她赶忙到外面的垛上扯了一筐麦秸倒在灶前,葱油饼不能用硬火,硬火容易烙糊。
见她背了麦秸回来,母亲忽然就住了手,愣愣地瞅着她,泪水像两条线一般,从眼底沽沽地涌了出来。
她问母亲怎么了,母亲说眼里飞进了小虫子,揉一揉就好了。她没在意,乖巧地搬了小板凳坐在灶前,看母亲点了火,在锅里滴了油,然后葱花的香味儿便在屋里弥散开来。
烙完第一张饼,母亲扯了一块便塞在她怀里,喜得她受宠若惊。
以前,家里有个什么好吃的东西,总是先给爹,然后是奶奶,然后是妹妹、姐姐和她,每次她都排在母亲之前的倒数第二位,用母亲的话来说便是:“奶奶老了,爹要出力干活儿,妹妹还小,姐姐照顾妹妹也很辛苦。”就她是个闲人,少吃两口饿不死。这会儿,母亲竟然给自己开了小灶儿,看来这筐麦秸真的是没白扯。
三张葱油饼,爹吃了一张,奶奶和妹妹分了半张,母亲给了她一整张,并且这一次,姐姐破天荒的没有对此提出异议。
及至后来她才知道,母亲是个心气儿很强的女人,不想因为没有儿子被人小看,可多生家里又养不起,于是母亲便和奶奶商量把她送给了奶奶娘家的一个远房亲戚,那亲戚住在城里,膝下无子,吃穿用度都比家里好了许多。
养父母对她很好,给她穿新衣服,并且,隔三岔五的,还能吃一顿葱油饼。
最初,她还时常想起母亲和姐姐,偷偷地流泪,时间一长,也便渐渐淡忘了。其间,母亲来过一次,见她生活得好,也便放了心。
这样的好日子过了三年,养母忽然怀了孕,并且相继生了两个弟弟。于是她在这个家的地位直线下降,每天一放学便要照看弟弟,养母加班时,她还要给两个弟弟洗衣服、做饭。十多岁的她像个大人似的,除了上学便是干不完的家务活儿,一点玩儿的时间也没有。
她的学习成绩很好,每次都是班上的第一。后来,她考上了大学。
大二那年,弟弟把信寄到学校,说母亲想她,问她是否能瞒着养父母偷偷回来看看母亲。
拿着信,她的嘴角轻轻的翘起,心中划过一丝不屑:知道我有出息了,想起我来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她恨母亲,十几年来在养父母家脏活累活都是她干,好吃的好玩的却总是两个弟弟的,虽然当初在农村的那个家里时,也是好吃的好玩的让给妹妹,可是一层肚皮一层山,同样的事情,心里的感觉是不同的。
结婚那年,在养父母的劝说下,她第一次回到阔别了近二十年的家。母亲对她和她的准老公高接远迎,奉为上宾,就差把心掏山来给他们煮了下饭。
只在那个家待了一个晚上,她便借口离开了,她对那个家没有一丝感情,母亲卑微、几近讨好似的笑,让她难受,甚至鄙夷。
那次从老家回来后,她便再也没回去,偶尔,姐姐打来电话对她说家里的情况,她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应着,她对那个家里所发生的或好或坏的变故没有一丝的兴趣。
兒子5岁那年,上高二的弟弟打来电话,说母亲患了老年痴呆,天天喊她的乳名,问她能否抽空回去看看。
国庆节,她回去了,有些不情不愿。
母亲已经不认人了,只知道呵呵的冲人傻笑,嘴角不时流下一条条口水。
她坐在炕沿上,不知该说些什么,倒是5岁的儿子把血浓于水的古话诠释得淋漓尽致,只几分钟便和一家人熟络起来。
“其实,那一年,你刚被人接走,咱妈就后悔了,妈像疯了似的去追你,没追上。后来,妈去你的养父母家,看到你过得还不错,这才放了心。”姐姐一边和面,一边对她说,“后来,妈听说你的养父母生了孩子,跑去看你,看到你正在洗一家人的衣服,大冬天的,小手冻得通红,妈哭了,跟你的养母说想把你领回去,你养母说什么也不答应,那一天,妈在回来的车上哭了一路。”
傍晚,弟弟回来了。吃过饭,弟弟磨叽着要她给自己买双耐克鞋,虽然这点钱对她来说算不了什么,可在她看来,自己主动给弟弟买东西和弟弟向自己张嘴要东西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后者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瞅着弟弟那期待的目光,她不忍拒绝,淡淡地说:“那么贵的鞋,你一个农村孩子穿它不合适,回头儿姐给你买身休闲装吧,过年时穿。”
“你还是省下你的钱吧,我们农村孩子穿不起休闲装。”她的话音没落,弟弟便极为不悦地冲她撇起了嘴,“刚当了几年富人啊,就忘本了?也不想想,要不是这家子农村人,你这个城里人恐怕连初中都念不完,更别说读什么大学了,还有,你一定不知道吧,你读大学的四年,俺们这家子农村人,就没吃过一口肉!”
怎么会是这样?那一刻,她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愣愣地回头去瞅姐姐,姐姐一脸尴尬:“你养母生完第二个孩子就不想让你上学了,咱妈不同意,从那会儿起,你的学费书费便都是咱家出,你上大二那年,为了给你攒学费,妈去山上采*,从崖上摔下来,摔折了腰,在床上躺了五个多月……”
她的泪忽然如潮水般漫了上来,她下意识地站起身,踉踉跄跄地走进屋,扑到母亲怀里失声痛哭……
晚上,她执意要守着母亲睡。父亲为她们铺好了被褥,安抚母亲躺下,然后从床头柜里拿出一个小包袱,塞进母亲怀里。
“爸,那是什么啊?”
她伸手从母亲怀里掏出那个包袱。
“把我的二妮儿还给我,还给我!”母亲像疯了似的,从她手里一下把那个包袱抢了回去,紧紧地搂在了怀里。
“呵呵,”父亲苦笑着,“那里面是你小时候穿的几件衣服,不搂着它**睡不着。”
她的泪,再次滂沱。
那一刻,她忽然就相信了那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孤独的,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总有那么一个人,会在临睡前想你。
这世界,真的有一个人会在临睡前想自己,那个人,便是母亲。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55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