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诗词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8-24 10:48:44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诗词翻译赏析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全文如下: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前言】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作者归宋十几年,虽然感叹时光飞逝,壮志难酬,但是对于抗金大业依然充满信心,满怀希望。这首词表面是为叶衡而作,但是实际上却是在为作者自己抒发感情。

【注释】

(1)叶丞相:即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叶衡于淳熙元年(1174)冬始入京拜相。此称丞相,应该是后来追加的。

(2)青山欲共高人语:苏轼《越州张中舍寿乐堂》:“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高人自与山有素,不待招邀满庭户。”高人:高雅的人。联翩:接连不断的样子。

(3)低回:徘徊不进的样子。

(4)愁中白:白居易《白鹭》:“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

青山有意要同高雅之人交谈,像万马奔腾一样接连而来。却在烟雨中徘徊,迟迟不能到达。人们都说头上的白发是因为愁苦所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不禁要拍手嘲笑那些浑身白色的沙鸥,它们岂非浑身都充满了愁绪啊。

上阕写赏心亭的所见所感。赏心亭,据《景定建康志》,“在(城西)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开头两句由写山到写人,紧紧扣住了题目。苍翠的群山仿佛有意要同高雅的人交谈,他们联翩而来络绎不绝,有似万马奔腾.它们在茫茫的烟雨中迷了路,徘徊起来,眼看着临近了,却终于没能到达跟前.暗示着自己虽有才却不得施展,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高人即叶衡。青山有情,高人难遇。而今斯人一登上赏心亭,那逶迤的青山有不知有多少心里话要向他倾诉呵。其势如万马奔腾,接连不断。不说人之眺山,而说山之就人,这就把静景写活了。不仅如此,而且对突出人物也有很好的映衬作用。词里为什么对叶衡有如此高大形象的描绘呢?因为叶衡是一位很有才干的主战派*。《宋史·叶衡传》说他“得治兵之要”。叶衡对作者极为赏识,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即是对叶衡推荐的 ,以后又向朝廷极力推荐他“ 慷慨有大略”。对于这样一位“经纶手”,加之有知遇之恩,词人怎能不讴歌感激呢?三、四两句借烟雨之景,转突兀奇崛之笔而为低徊宛转之波,充分表现了无限的怅惘,无穷的感慨,可以说是寄托遥深。叶衡主战,因而不能不受到主和派的反对,他收复失地的大计遇到了极大的阻力,词人也就由希望变成了失望。那逶迤的青山既然象万马奔腾而来,那么它们又何尝不象冲锋陷阵的铁骑呢?词人是多么渴望能挥戈跃马驰骋疆场呵!可惜,转眼之间又烟雨迷蒙,遮住了青山,而无数青山也只象是万马在烟雨中低徊不前 。“望来终不来”写盼望之切而失望之深 。不说愁,而愁极深;虽极感慨,仍以蕴藉出之。

下阕,由眺望青山之怅惘陡转而为揶揄沙鸥之诙谐,但曲断意不断,其脉络仍清晰可见。虽着笔轻快,实则发自积郁。人们都说头发总是由此愁闷变白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水上的沙鸥通体皆白,岂不是一身都是愁吗 ?词人故意发此狂想,而且拍手笑之,似乎把上阕歇拍低徊沉郁的气氛一扫而光了;然而仔细体味,就会察觉到那贯穿全词的“愁 ”字并消失,或者说词人极力排遣这如烟雨一般的无尽的愁思,是感情上的挣扎,而非心灵上的解脱。人之发白并不完全由于人心之愁;而沙鸥通体皆白 ,是其自然特征,与愁何干?词人故意造成逻辑上的错误,说得越幽默洒脱 ,反而越使人感到强自解愁而又不能解的痛苦,借说鸟与愁无关,实说愁与人甚切。人愁是实,鸟愁是虚 ,“一身都是愁”的是鸟还是人,不必拘泥于字句的解释而自晓。故“拍手笑沙鸥 ”,一纵即逝;而“一身都是愁 ”,却如电影上的“慢镜头”在观众视野里由快放慢了。实际上“一身都是愁”是与“烟雨却低徊,望来终不来”暗中息息相关的。尽管词笔回荡曲折,然而透过层澜,仍可以看清。白居易《白鹭诗》云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也垂丝 。”辛词盖本于此。白诗言愁显 ,辛词言愁晦 ,其言愁一也。但辛词多了“拍手笑”一层意思。不过就其形象来看,辛词较之白诗更加绘声绘色;就其感情来说,则更加挚浓深切。参阅作者同年在建康所作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何其激愤,何其忧愁!以至于“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胸中积郁如此,则登赏心亭之所见所感都无非“献愁供恨”而已。由此可见,在《菩萨蛮》之中亦饱含着词人之愁,英雄之泪。某些喜剧会使有心的观众在笑声中情不自禁地掉下热泪。笑和眼泪,就是似乎矛盾却又融合无间的。

上阕若解释为:青山想要对高人说"让千军万马来保卫壮丽山河“,迷蒙的烟雨却低头徘徊,盼望的千军万马却始终没有到来。低徊的烟雨指偏安的南宋朝廷。这样似乎更有逻辑性,来得自然。

拓展阅读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全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阳春三月,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与李白辞别,顺江而下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色天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是唐代伟大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李白十分敬爱孟浩然,此番送别,情自依依。然虽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说明了两位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人在此道别,更带有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句,正表达了人内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接之处,而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另外在歌的用韵上,人也颇具匠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清人沈德潜在《唐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2、关于《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节》的全

陆游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注释】

尽:原作“壶”,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腐儒:谓陈腐不合时宜之学者。《汉书》:“天下,安用腐儒?”

碌碌:凡庸貌。《史记》:“九卿碌碌奉其官。”贾岛《古意》:“碌碌复碌碌,百年双转毂。”

青灯:指灯光。韦应物《寺居独夜寄崔主簿》:“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姚偓《南源山》:“白雨鸣山麓,青灯语夜阑。”

策策:落声。韩愈《秋杯》:“秋风一披佛,策策鸣不已。”

叠鼓:乐器名,俗称小击鼓。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之三:“鸣笳叠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谢朓《鼓吹曲》:“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冬冬:鼓声也。《唐书》:“马周上言,令吾每街隅悬鼓,夜击以止其行李,以备窃盗,时人遂呼冬冬鼓也。”

山药:即山薯。琼糜:琼浆也,玉糁也。《说文》:糜,糁也。黄庭坚:“厨人清晓献琼糜,正是如酒渴时。”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这两句“白发”对“青灯”,“无情”对“有味”,“老境”对“儿时”,形式上对仗工整,对比鲜明;“侵”字点出岁月无情,而头有“白发”逼近“老境”的人,对着“青灯”夜读,唤起的却是儿时读书的记忆,“有味”二字体现人一生以读书乐的情趣。

【创作背景】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节》这首写于乾道元年(1165)秋天他初任隆兴(治所在今江西南昌)通判时,当时陆游四十一岁。

首联自叹“碌碌无奇”的“腐儒”,只喜有古人的遗书可读,是夜读的缘起,笔平平;联系陆游的生平抱负和志越,内涵却不简单。陆游早年即饱报国壮志,不甘以‘腐儒”自居,又顾以“奇才”自负;自称“腐儒”与“叹无奇”,都含有“世不我许,我不世与”——即当道不明,才不见之慨。“独喜遗编不我欺”,则含有不屑与世浮沉,而要坚持得自“通编”的“济世”理想之意;与五十二岁时作的《读书》的“读书本意在元元(指人民)”,六十七岁作《五更读书示子》的“暮年于书更多味,眼底明明见莘渭(指伊尹、吕尚的进身济世)”,“万钟一品不足贵,时来出手苏元元”,七十三岁时作的《读书》的“两眼欲读天下书,力虽不逮志有余。

千载欲追圣人徒,慷慨自信宁兔愚”,七十五岁时作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圣师虽远有遗经,万世犹存旧典型。白首自怜未死,夜窗风雷一灯青”,八十一岁时作的《读书示于局郁郁遹》的“忍饥讲虞唐(指尧舜治国之道)”,“古言(指儒家的“济世”理论与思想)不吾欺”,八十五岁时作的《读书》的“少从师友讲唐虞,白首襟环不少舒。旧谓皆当付之酒,今知莫若信吾书”等句参看,其事自明。

次联从室内写夜读,是全最精彩的两句。陆游到老还以眼明齿坚自豪,而头上可能早已出现一些白发,故四十以前,即已谈及“白发”,这里出句也说是“白发无情侵老境”。这句孤立看便无奇;与下句作对,却构成很美的意境:头有“白发”逼近“老境”的人,对着“青灯”夜读,还觉得意味盎然,象儿时读书一样。“白发”、“青灯”,“无情”、“有味”,“老境”、“儿时”’一一映成趣,勾人联想。

凡是自幼好学,觉得读书有味(这是关键),到老犹好学不倦的人,读了这联,都会感到亲切,无限神往,沉浸于人所刻划的夜读情景.这一联与后期的《风雨夜坐》中的“欹枕旧游来眼底,掩书余味在胸中”一联,最能打动中老年人胸中的旧情和书味,把他们的欲言难言之境与情写得“如在目前”。人六十三岁时作的《冬夜读书》:“退食淡无味,一窗宽有余。重寻总角梦,却对短檠书”,七十七岁时作的《自勉》的“读书犹自力,爱日似儿时”等句,可和此联参证。

第三联从室外写秋夜。在“高梧”树的摇落声中传来“寒意”;重复敲打的更鼓报过二更,明日公务在身,虽书兴犹浓,而“睡期”却苦不能延。策策、冬冬,声声到耳;秋夜深更,情景逼真。第四联以写入睡前的进食作结。忍饥读书,一杯山药煮成的薯粥,却认胜过“琼糜”。从进食情况表现作者的清苦生活和安贫乐道、好学不倦的情怀。八十四岁时作的《读书至夜分感叹有》的“老人世间百念衰,惟好古书未移。断碑残刻亦在椟,时时取玩忘朝饥”等句,更可见出他这种生活与情怀贯彻始终。这两联笔调清淡,但意境不薄。

首联写夜读的缘起,起笔虽平,却表现了作者济世的理想抱负。颔联写老来读书兴味盎然,令人倍感亲切。颈联说明人秋夜常读书至“二鼓”时分,还恋恋不忍释卷。尤其感人的是冬夜,窗外冰天雪地,寒气凛冽,室内却见人精神振奋。尾联以睡前进食作结,表现作者的清苦生活和好学不倦的情怀。

陆游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而的首联却以“腐儒碌碌叹无奇”起句,显得意味深长。因他曾在《融州寄松纹剑》中有过这样的句“耻作腐儒长碌碌”。如今竟然能以“腐儒”自居,似乎有悖于早年的一腔壮志凌云。联系当时陆游的境遇,初任隆兴通判,孤寂无侣,落落寡欢,只能用读书排遣中的抑郁,便有了“独喜遗编不我欺”。所以,回过头再去品味“独喜遗编”还是表现了他一贯积极的入世观。因陆游读书是了“济世救民”,有其“读书本意在元元(指人民)”证。

颔联的“白发”令人滋生出老境的颓唐,但是在“青灯”之下,却别有一番意韵。有位哲人曾说过“书籍是少年的食物,它使老年人快乐”。所以儿时读书是有滋有味的,早生华发的陆游如今在青灯的陪伴下,仿佛重又回到儿时,享受着读书的快乐。此联写室内夜读,晓畅平易,精炼自然,亲切有味,是全最精彩的两句。

颈联写室外的秋夜。窗外传来秋风吹落梧桐树的“策策”声响,更鼓“冬冬”声报过二更,催促人应该歇息了。人逼真地再现当时的情景,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尾联写了人入睡前的进食的情景。专读书的人感到有些饥肠辘辘,便把山药煮成的薯粥,认赛过琼浆,于是一个安贫乐道、孜孜好学的人便凸现了出来。

3、韩氏《题红》全

流水何太急, 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 好去到人间。

流动的河水何急急流去,我在深深的皇宫里整日清闲空虚。

感谢勤劳的红,好让它带着我的空虚流到宫外人们居住的地方。

这首唐宣宗时宫人韩氏所写。关于这首,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据《云溪友议》记述,宣宗时,人卢渥到长安应举,偶然来到御沟旁,看见一片红,上面题有这首,就从水中取去,收藏在巾箱内。后来,他娶了一位被遣出宫的姓韩的宫女。一天,韩氏见到箱中的这片红,叹息道:“当时偶然题上,随水流去,想不到收葳在这里。”这就是有名的“红”的故事。对此,《青琐高议》和《北梦琐言》(据《太平广记》引)也有记载,但在朝代、人名、情节上都有出入。

这一故事在辗转流传中,当然不免有被人添枝加之处,但也不会完全出于杜撰。从的内容看,很象宫人口吻。它写的是一个失去自由、失去幸福的人对自由、对幸福的向往。的前两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妙在只责问流水太急,诉说深宫太闲,并不明写怨情,而怨情自见。一个少女长期被幽闭在深宫之中,有时会有流年侯水、光阴易逝、青春虚度、红颜暗老之恨,有时也会有深宫无事、岁月难遣、闲愁似海、度日如年之苦。这两句,以流水之急与深宫之闲形成对比,就不着痕迹、若即若离地托出了这种看似矛盾而又交织一的双重苦恨。的后两句“殷勤谢红,好去到人间”,运笔更委婉含蓄。它妙在曲折传意,托物寄情,不从正面写自己的处境和情,不直说自己久与人间隔离和渴望回到人间,而用折射手法,从侧面下笔,只对一片随波而去的红致以殷勤的祝告。这里,题人对身受幽囚的愤懑、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她的冲破樊笼的强烈意愿,尽在不言之中,可以不言而喻了。俞陛云在《境浅说续编》中评李白的《玉阶怨》说:“其写怨意,不在表面,而在空际。”这话也可以移作对这首《题红的赞语。

除这首《题红》外,在唐代还流传有一个梧的故事。据《云溪友议》、《本事》等*述,天宝年间,一位洛阳宫苑中的宫女在梧上写了一首,随御沟流出,云:“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寄与有情人。”在民间遂得传播。人顾况得后曾和一首:“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闭东流水,上题寄与谁?”过了十几天,又在御沟流出的梧上见一首,云:“一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荡漾乘春取次行。”这后一首在《全唐》中题作《又题洛苑梧上》,也不失一首好。从的首句“一出禁城”,可以想见题人目送去、与俱远的情景。这片小小的梧,成了她的化身,既负荷着她的巨大的苦痛,又浮载着她的缥缈的希冀。句中的“出禁城”三字,与《题红中的“到人间”三字一样,含有极其复杂的感情。这里,人生的要求、祝愿、遐想、幻梦是溶合在一起的。下句“谁人酬和独含情”,是进而游翔她的思。这位得不到爱情的少女,把她对爱情的想象随着梧也送出了禁城。她题的一片意原是“寄与有情人”,但“寄与谁”,“谁人酬和”,这片梧出禁城后又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呢?这些,纵然渺茫难知,也足以令她浮想翩翩,含情脉脉;可是,句中一个“独”字却又透露了她的现实处境之可哀。下面两句“自嗟不及波中,荡漾乘春取次行”,正是回到现实后的绝望和嗟叹。这时,随波荡漾的梧已经乘春而逝,而回顾自身,仍然在“年年不见春”的禁城之内。如果说的前半首是身在痛苦环境中产生的美好幻想;那么,这后半首就是走出幻想世界后感到的加倍痛苦了。总的看来,这首《又题》写得较实,较直,以真挚动人。但不如《题红之空灵酝藉,言简意长,给人以更多的玩索余地。

唐代出现了大量宫怨,但几乎全都出自宫外人手笔,至多只能做到设身处地,代抒怨情,有的还是借题发挥,另有寄托。这首《题红以及另两首题梧之可贵,就在于让我们直接从宫人之口听到了宫人的声。

(陈邦炎)

的前两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妙在只责问流水太急,诉说深宫太闲,并不明写怨情,而怨情自见。一个少女长期被幽闭在深宫之中,有时会有流年侯水、光阴易逝、青春虚度、红颜暗老之恨,有时也会有深宫无事、岁月难遣、闲愁似海、度日如年之苦。这两句,以流水之急与深宫之闲形成对比,就不着痕迹、若即若离地托出了这种看似矛盾而又交织一的双重苦恨。的后两句「殷勤谢红,好去到人间」,运笔更委婉含蓄。它妙在曲折传意,托物寄情,不从正面写自己的处境和情,不直说自己久与人间隔离和渴望回到人间,而用折射手法,从侧面下笔,只对一片随波而去的红致以殷勤的祝告。这里,题人对身受幽囚的愤懑、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她的冲破樊笼的强烈意愿,一切尽在不言之中了。

点击查看更多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诗词翻译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58856.html

热门阅读

  1. 201年经典简单祝福语大全
  2.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范文
  3. 朱自清《新年》诗歌
  4. 201白色情人节贺卡祝福语
  5. 不随流年美文
  6. 关于威尼斯商人的读后感
  7. 表达学无止境的名言
  8. 2016年学习师德师风心得体会精品
  9. 新学期新起点新希望新腾飞国旗下发言稿
  10. 记我的父亲母亲作文3000字
  11. 年初七祝福语201
  12. 怪难吃的开店纪实故事
  13. 端午节问候长辈祝福短信201
  14. 新年的初衷短散文
  15. 大声的喊出我能行《卡耐基》读后感
  16. 一路风雨一路歌高考总结会发言稿
  17. 有内涵的说说
  18. 形容优美的句子52条
  19. 背着你的背包走在自己的路上的情感美文
  20. 2018公司员工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21. 大学生假期实践报告范文精选
  22. 关于小鸟的诗句
  23. 2016年教师爱岗敬业心得体会
  24. 农民代表在全民创业表彰大会上的表态发言稿
  25. 猴年元宵节对联精选
  26. 圣诞节的故事
  27. 成功与挫折的优美句子
  28. 长城教学设计模版
  29. 创建文明城市手抄报资料
  30. 关于感恩的诗歌大全
  31.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安排
  32. 最新妇女节节日祝福语
  33. 打渔人庆祝新中国周年征文
  34. 鸡年春节给客户的祝福语大全
  35. 寓言故事:鱼 青蛙 渔夫
  36. 老红军讲述过草地的长征故事
  37. 《编写童话》 教案范文
  38. 颐和园导游词范文
  39. 以国旗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演讲稿600字
  40. 语文公开教学周评课会上的发言稿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