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寓言小故事《渔夫和魔鬼》
大海边,一个老渔夫以打鱼为生。一天,他在海边捕鱼,第一网网上一条死驴,第二网网上一个装满泥沙的瓦缸,第三网打起来的是一些破骨片、碎玻璃和贝壳。老渔夫很着急,立刻跪下祈祷,请求*保佑,能捕到大鱼。第四网下去,打上的却是一个铜瓶,上面有锡封。渔夫惊奇地拿起铜瓶。他想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立刻抽出小刀撬开封口。不料,一股青烟从瓶子冒出来,飘向天空。青烟很快凝聚在一起,变成了一个丑陋的魔鬼。魔鬼指指老渔夫,大声说:
“是你救了我?好吧,我就把你杀了!”
“岂有此理!”老渔夫叫道,“我救你,你为什么还杀我?”
“为什么?好吧,我就把我的故事告诉你!”魔鬼说。
原来,魔鬼是无恶不作的天神。大圣苏里曼要惩罚他,就把他活捉,关进铜瓶里,加上封印,投进大海。在深深的海底,魔鬼想:
“这时,谁能救我,我一定送给他无数财宝!”
可是,四百年过去了,没有人救魔鬼。
魔鬼发誓说:“从此以后,谁救我,我杀谁!”
渔夫听完魔鬼的故事,哈哈大笑。他指着魔鬼说:
“你真会撒谎!这么一个小小铜瓶,怎么能容得了你这么大的身体呢?”
“你不相信?”魔鬼说,“好吧,我变给你看!”说着,魔鬼立刻化作青烟一缕,慢慢地钻进瓶里。
渔夫立刻拾起瓶塞,紧紧盖上,又粘上锡封口。“放我出来!”魔鬼大叫。
“*的魔鬼!”渔夫说,“我要告诉所有的人,决不能救你!永远不放你出来!”
说罢,渔夫把铜瓶抛进大海。
拓展阅读
1、奇异的沙粒故事经典寓言故事
一只蚂蚁工作时经常心不在焉,运回的东西极少,因此成了伙伴们指责的对象。一天上午,他又偏离道路,没想到却发现一颗奇异的沙粒。他对这一发现所带来的后果并未多想,只是马上把那小东西抓起来放到背上。
到了蚁穴,各个地下通道的门卫和检查员对蚂蚁驮来的沙粒提出异议。最后,检查队长板着脸对蚂蚁傲慢地说:“也许你给我们弄来了一颗奇异的沙粒。我衷心地祝贺你,但我的责任是报警。”
那些警察都是无能之辈,面对这桩尚未列入刑法的案子,只能将那颗奇异的沙粒没收,拘留那只蚂蚁。由于他本来就名声不佳,案子又被提交给法院。
诉讼程序历来慢慢腾腾,这和那只蚂蚁的焦急心情大相径庭。蚂蚁越来越坚信自己没错,散布消息说对他这个案子处理得极不公正,还说反对他的蚂蚁很快就不得不承认找到这颗沙粒的重大意义。他傲气十足地说:“和这样的愚蠢蚁群为伍,我感到终生遗憾!”检察官大声疾呼,要对他处以死刑。
这时,一位赫赫有名的精神病科医生救了蚂蚁的命。医生在诊断书上明确地说,他患了精神失常症。夜间,被囚禁的蚂蚁不睡觉,把沙粒翻过来掉过去,仔细地磨了又磨。白天,在那间狭小阴暗的牢房里,他驮着沙粒从一端爬到另一端,并且拒绝吃饭。
一天早晨,狱卒发现牢房里静悄悄的,充满异彩。那颗奇异的沙粒在地上闪闪发光,就像一颗光彩夺目的钻石。在沙粒附近,躺着那只英雄的蚂蚁。他仰面朝天,又干又瘦,通体透明。
他的死讯和沙粒的奇异特性传遍大街小巷。蚂蚁成群结队赶到牢房。牢房竟成了灵堂,花圈不够用,蚂蚁就从仓廪中抢出大批粮食,在死者的遗体上筑起食物金字塔。
接着,他们为他举行豪华的葬礼,又为沙粒修建了一座神堂。当权者被罢官,罪名是不称职。
这些蚂蚁对那些不值钱的粮食和烂菜叶毫不关心。他们的眼睛全都盯在永不腐烂的沙粒上。
2、一枕美梦的故事经典寓言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焦湖庙,庙里有一个玉枕头,枕头上有一个小孔。据说,枕着这个枕头睡觉,可以在梦里经历许多美好的事情。
那个时候,单(shan)父县有个名叫杨林的人,以经商为生,生意不怎么好,他一天到晚都愁眉苦脸的,希望能时来运转,突然在哪天就*,当大富翁。
这天,杨林带着货物来贩卖,走得满头大汗,肩上挑的担子好像有千斤重,压得他苦不堪言。杨林正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刚好经过焦湖庙,就打算进去歇歇脚。
杨林跪在菩萨跟前祈祷,口里念念有词:“老天爷保佑我时来运转,发家致富,一辈子过幸福快乐的日子!”
庙里的巫人见了杨林的情况,就对他说:“我让你体会一下你想要的生活,你愿意吗?”杨林高兴极了,忙不迭地说:“真的?好哇好哇,我太愿意了!”
于是巫人就取出那个神奇的玉枕给杨林,说道:“你先去睡一会儿吧。”
杨林枕着玉枕躺下,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他梦见自己来到了一个大户人家,那里亭台楼阁、湖水假山,鸟语花香,屋里更是雍容豪华,一派富贵气象。官高位显的赵太尉热情地将他迎到客厅里,和他谈笑风生,接着,赵太尉又相中了他做女婿,把女儿许配给他。于是,他也做了大官,家财万贯。妻子如花似玉,温柔贤惠,给他生下了6个儿子。这6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事。
杨林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身边又有妻儿相伴,过得快乐极了。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他还是一点都不想回家。
忽然,杨林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在庙里,躺在玉枕上。梦中那美好的一切都无影无踪,只有身边没卖完的货物还在原地,心下不禁十分惆怅。
幸福的生活,不是可以靠虚幻的美梦得来的。任何时候都不要指望坐享其成,自己扎扎实实地辛勤劳动,才能把愿望变成现实。
3、美好是嫉妒的陪葬品故事经典寓言故事
两只老鹰,一只飞得非常快,一只很慢,因此后者很嫉妒前者。
有一次,飞得较慢的那只鹰对猎人说:“前面有只飞得快的老鹰,请你用箭射死它吧。”
猎人同意,但提出要拔一根它的羽毛去射。
“好!”它欣然答应。可是第一次并未射中,于是拔了第二根毛,然而,还是没射中。就这样,一根根拔下去,一支支射出去,直到后面的老鹰的毛拔光了,也飞不起来了,猎人大笑着把它提去美餐了一顿。
这是个寓言,深刻,让人反思和醒悟。它告诫人们:如果让这种嫉妒恶性循环下去,许多美好的东西就会成为嫉妒的陪葬品。
有一次,我国有一位著名作家去美国。一位美国朋友**带他去一个富人居住区观光,作家不解地问:“为什么不去名胜风景区观光,而偏要选择这样的富人区呢?”
美国朋友笑道:“这里非常漂亮,看了以后,可以让你心情舒畅并会有所收获。”
“有所收获?”作家问,“难道看到别人住这么漂亮的房子,生活得如此惬意,你们不嫉妒吗?”
“我为什么要嫉妒呢?他能住在这里,说明他遇上了一个好机会。如果将来我也遇到好机会,我会比他做得更好。来这里,可以提高我寻找机会的积极性,让我产生一种奋斗的动力。这就是收获。”美国朋友认真地说。
后来,也是这位著名作家,又去了日本。很奇怪,也许是巧合,日本朋友也陪他去了富人区。他又问了同样的问题,日本朋友笑着说:“发现做得比我们自己强的人,我们会千方百计地接近他,和他拉关系,向他讨教成功的秘诀,虚心学习他的经验。”日本朋友眉毛一扬,诡异地笑道,“然后嘛,暗暗地努力,发愤工作,再利用自己的长处,想方设法去超过他。”
嫉妒是心灵的肿瘤,是损人不利己的心态。曾国藩对嫉妒有很独到的看法,他说:“终生让人道,曾不失寸步;终生祝人善,曾不失尺布;消除嫉妒心,普天零甘露;家家获吉祥,我亦无恐怖。”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24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