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一试》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要求: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条”、“什”、“么”、“找”、“让”、“动”等字。掌握多音字“觉”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就是要你们动手试一试呀”的含义,学习伊伦娜勇于动手实践的精神。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理解“我就是要你们动手试一试”的含义。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谜面。
3、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1、 启发:如果老师往装满水的金鱼缸里放一条金鱼,水回溢出来吗?
2、 教师设置悬念: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家吗?可是就是怎样一个科学家,却告诉一群小朋友:把一条金鱼放进装满水的缸里,水不会溢出来。这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试一试》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对照生字表圈画出生字。
2、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句词语,认读本课的生字。
3、反馈学生认字的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
(2)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3)反馈识字方法。
(4)读词语,在读词语中积累词语,巩固生字的学习情况。
4、朗读课文
(1)小组自由读,
(2)指名读,集体评议。
(3)分角色读课文。
三、读文理解
1、 学生带问题再读课文:这位科学家不仅说把一条金鱼放进装满水的缸里,水不会溢出来,还要问小朋友们为什么?同学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2、指名反馈。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其它同学的话。
4、对于同学们的回答,伊伦娜的表现怎样?
5、指导朗读妈妈的话。
6、伊伦娜按妈妈的话做了结果怎样?
7、讨论:妈妈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伊伦娜,而让她自己去试一试?
科学家明知道答案是会溢出水来,却为什么说不会?
8、集体反馈,教师小结。
四、再读,巩固理解,加深印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写“条”、“什”、“么”、“找”、“让”、“动”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总结全文。学习伊伦娜勇于动手实践的精神。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卡。
2、开火车读,加深记忆。
3、全班齐读生字卡片。
4、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讨论理解
1、指名反馈:科学家给小朋友做实验后,问了什么问题?
2、那么其他同学是怎么说的?而伊伦娜又是怎么做的?
3、伊伦娜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3、 出示科学家说的话:“我就是要让你们动手去试一试呀。”大家一起读一读。
4、 讨论交流:你是怎么理解“我就是要让你们动手去试一试呀”这句话的。
6、集体反馈
7、各抒己见:从这句话中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8、教师小结:鼓励学生要勇于实践,敢于动手试一试。
三、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在小组里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交流。
2、集体反馈。
3、教师强调书写的注意点和要点。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辅导。
5、作业展示,集体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拓展阅读
1、2022年幼儿园教师节主题教育活动教案设计方案经典范文
海洋占据了地球的绝大部分地方,也是我们人类最大的宝库,我们从海洋中得到了很多东西,所以我们也要让我们的下一代学会如何和海洋相处,如何和大自然相处,因此设计“美丽的海洋世界”活动,带领幼儿认识海洋中的生物。
1、能认识各种海洋生物。
2、能比较海洋和陆地环境的不同。
1、各种陆地的动物图片(长颈鹿、老虎、鸡等)和海洋的动物图片(鱼、海星、螃蟹等)。
2、多媒体课件、自制陆地、海洋家园展板两块。
一、组织幼儿入场
随音乐《小鲤鱼》做律动入场。
二、谈话,观看影片
1、谈话。(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大海吗?大海里有什么?大海一定很美,你们想去看看吗?咱们一起去看吧。)
2、观看影片。
3、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海里的生物)
4、它们生活的地方和我们生活的地方一样吗?(比较海洋和陆地环境)
三、认识海洋里的生物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上海洋动物的名字。(鲨鱼、海马、蓝鲸、珊瑚、海星)
2、记住海洋动物的样子,了解它们的特点。
(幼儿自由说,教师适当的补充)
3、团体活动——选举最受欢迎的动物。
(1)、(出示五幅海洋动物图)每个幼儿投票选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海洋动物。
(2)、评出最受欢迎的海洋动物,表示祝贺。
【活动延伸】——帮动物朋友找家
老师这儿还有很多动物朋友,有生活在海洋里的,也有生活在陆地上的。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咱们把它送回家吧。
2、2022年幼儿园教师节主题教育活动教案设计方案经典范文
9月10日是教师节,作为大班孩子也是最后一次为幼儿园老师庆祝节日了。三年的幼儿园生活,老师对孩子们非常了解和熟悉,而孩子们对老师又有多少了解呢?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充分回忆、表达,了解自己喜欢的老师,激发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并在头脑中形成对老师的表象,用作品反映出来。在活动中提高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在讲述中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本次活动把社会、语言和美术领域有机地进行了整合。
1、了解自己喜欢的老师,能用语言描述出来,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2、能用拼贴、添画的方法表现出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3、激发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
1、每人一份蓝色底板纸,脸型(圆、瘦)、衣、裤、裙子图片每人一份,相框每人一个。
2、胶水、勾线笔、蜡笔每人一份。
3、背景音乐《老师呀,老师》。
一、谈话导入,激发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
1、小朋友,你们班上有哪些老师?你们喜欢自己的老师吗?
2、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你为什么喜欢她呢?
3、教师小结谈话内容,引导幼儿体会老师对小朋友的爱,教育幼儿要听老师的话,要尊敬老师。
(评:导入开门见山,一下子引发了孩子们的讨论,都抢着要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老师。他们回忆着平时老师在生活上对自己细心地照顾、在学习上耐心地教导,对老师的热爱情感一下予就激发出来了。)
二、了解自己喜欢的老师,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来
幼儿间相互交流: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心里都有自己最喜欢的老师,那谁能说出你喜欢的老师长什么样子,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从外貌、服饰方面介绍)
(评:这一环节重点让幼儿比较细致地回忆老师的外貌和穿着打扮,并能用语言表述出来。但幼儿对脸型不会正确地表述,于是准备了圆脸和瘦脸两种脸型,让幼儿借鉴表述,也为下一环节作铺垫。)
三、学习用拼贴、添画的方法表现出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1、讲解作画的方法。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喜欢的老师,并选择相应的图片进行拼贴。
老师提示:
你喜欢的老师的脸型是怎样的?这里有圆圆的和瘦瘦的两种脸型,哪个更适合你喜欢的老师?(请选择并拼贴在纸的上面)
她喜欢穿衣裤还是裙子?(选择并拼贴在头的下面)
老师的头发是怎样的?(进行添画:长的、短的、直直的、卷卷的,还是扎辫子)
还缺了什么?(眼睛、鼻子、嘴巴、手和脚,衣服设计好看的颜色和花纹)
2、如果把这添画好,老师的一幅画像就制作成了。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来给自己喜欢的老师制作这样一幅画像?老师还准备了相框,制作完画像后再装上相框肯定会更好看。老师把材料都准备好了,大家开始行动起来吧。
3、幼儿学着制作画像。(放背景音乐)
4、制作好的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猜猜对方画的是谁。
(评:单用语言表达,还不能满足幼儿的表现欲望,通过亲手为最喜欢的老师制作画像,让幼儿体验了成功感,也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在制作过程中,选择了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幼儿提供了自由、宽松的氛围,容易让他们的情绪、情感产生共鸣。)
四、结束活动
1、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或是请大家一起猜猜幼儿作品上的老师。
2、讨论、交流:你想对老师说一句什么话?
把画像赠送老师,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评:最后环节,通过形式多样的个别介绍、互猜、集体评价等,一方面让幼儿学习同伴好的绘画技能、表现形式,从而提高自己的作画水平;另一方面也通过别人的评价,从内心品味成就感。在活动延伸中,孩子们带着自己制作的礼物和祝福的话赠送给老师,在与老师的互动中情感得到了升华。)
3、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运用想象和联想勾画这首小令的意境
2)掌握赏析古诗词的方法
3)学会品味语言
4)感悟对祖国对亲人深切感情
教学方法
启发,合作学习,讨论,展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元曲四大家,导入课题(投影展示)
1识记关于元曲四大家的文学常识
2了解散曲的有关知识
3关于这则小令的定评“秋思之祖”
二、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把握字音及初步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
(凄凉、哀婉、浓浓的归思)
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朗诵这首小令并作出评论
四、小组选派朗诵最好的作展示大家做点评。老师总结
五、根据课文内容运用想象和联想,通过讨论和交流体会本文所勾画的深秋意境。
附讨论结果:
1)枯藤:给人一种荒凉感。
2)老树主人公联想自己的人世沧桑,给人一种人生暮年的凄凉感
3)昏鸦:黄昏归巢,增添凄惨之感。
(以哀景写哀,衬托凄凉无比)
4)小桥、流水、人家:走上弯弯小桥,看到流水潺潺,人家屋顶炊烟袅袅,由幽雅、安宁、温暖之景,突然**主人公无尽的归思之情,景触发游子的“愁”(以乐景写哀,反衬悲意更浓-)。
5)瘦马:浪迹天涯之人的精神清瘦
夕阳:笼罩整个画面,此为背景
6)断肠人在天涯:篇末点题。人在天涯和断肠的因果关系。突出无以名状的浓重归思之情。
六、引导学生根据以上所讨论的结果,进一步展开想象和联想,拿起手中笔,把这首小令改写为一篇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的散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23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