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d、t、n、 》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8 16:19:20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d、t、n、 》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d、t、n、|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教学重难点:声母d、t、n、|发音。

教学准备:字母卡片。

一、读儿歌导入新课。

教师带领着学生读儿歌:悟空本领特别大,天兵天将全不怕,打败哪吒三太子,乐得悟空笑哈哈。教师故意把“特、大、打、哪、太、乐”这几个字音加重,让学生感知d、t、n、|四个字母。再指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引出要学习的声母d、t、n、|。

二、看图识记d、t、n、|音和形。

1、图上画着什么。

2、用鼓锤敲鼓会发出什么声音?

(会发出de、de、de、的声音)

3、教师示范发音,边读边讲解d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4、观察图画学习d的形。

1、字母d与图中的什么很相象?教儿歌;队鼓鼓锤

(ddd)

2、与b进行区别。

5、指导书写d。

(二)以同样方法学习t、n、|。

三、巩固练习,用实物摆一摆字母。

1、读字母。

2、让学生准备一个半圆形和一支铅笔,摆一摆字母,探究d、b、p的字形区别,再通过细心观察反复比较n、m、t、f的字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d、t、n、|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教学重难点:声母d、t、n、|与韵母拼读音节。

教学准备:字母卡片。

一、学习声母和韵母。

用卡片复习学过的声母和韵母,主要复习带调单韵母要直呼卡片。

二、练习拼音。

1、复习拼音的读法。

2、以d–e→de为例,边示范拼读边讲解拼读方法。

3、学习反复练习拼音。

4、出示音节,让学生分组练读。

三、看图读拼音认字。

1、指导学生看懂图意。

2、游戏“组词大王”。用“大、土、地、马”口头组词,看谁组的词最多。

3、创设情境进行表演。

1、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也可以扮演马和兔,想象它们的对话并进行表演。

2、指名表演。

四、指导读儿歌。

1、出示红色音节,指名读de、tù、|e、nǐ。

2、自由读儿歌。

3、请学生把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4、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可加上动作。

拓展阅读

1、苏

《藏戏》

习目标

1、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和优美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安排:1课时

准备: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导入新课

1、 出示黑格尔的话: 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

——黑格尔

2、中华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就有275个剧种。你知道哪些剧种呢?下面我们来听几段戏曲,看看你能不能说出他们分别是什么剧种?(课件播放,生猜猜他们分别是什么剧种。)

3、你能说说戏曲表演有些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4、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了解的这个剧种啊,有着600多的历史,比国粹京剧还早400多,被称为藏化的活化石,它就是——藏戏(板书课题,齐读),跟其他剧种相比,藏戏有着怎样的表演特色呢?让我们起走进课

5、这是篇略读课,让我们先来读读习提示,想想这段话告诉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藏戏?(根据回答板书:形成、特色)

二、读,理清思路

1、默读课,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中不懂的词,利用工具书或联系想想意思。

2、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

3、速读课,思考:课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20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4、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5、生快速浏览课,画出相关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读第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指名读前三自然段。

2、 这三个都是什么句?回忆下反问句的作用,那么作者连用三个排比式的反问句,想强 ** 调什么? 又想表达强烈的什么感情呢?再读读句子,看谁能读出

问号背后的东西?

(强调藏戏的特点,表达强烈的民族的自豪感。)

3、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读这三个句子。

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课哪几段具体描写了这三个特点?

2、 默读8—20节,找与第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步了解到了什么。

3、说说颜色象征了什么,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体会藏戏的面具不但每种颜色都有它的象征意义,颜色和形状还非常地夸张。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这在戏曲表演中是多么独特的现象啊,难怪作者开始就这么赞叹——齐读课第1句。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想想不需要舞台的藏戏简陋到什么程度?从那里体会到?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和那些以精美的舞台与华丽的灯光做背景的其他戏曲比起来,以雪山江河、草原大地为背景,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鼓、钹为伴奏,在观众团团围坐下席地而唱的藏戏显得多么质朴、多么大气、多么豪迈啊!齐读17、18节。难怪作者会这么赞叹—齐读课第二句话。

5、自由读19、20节,你还了解到藏戏的什么特点?

6、没有舞台,席地而唱,演出时戴着面具,部戏唱就是三五天,这在戏曲表演中是多么独特、多么稀有啊,难怪作者开篇就用了三个排比反问句来表达心中强烈的赞叹和自豪之情(齐读1—3节)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这么独具特色的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呢?这里面还有个美丽感人的传说故事呢,(板书:传说)请大家自由读读4—7节。

2、苏

知识目标

了解作者笔下海弄堂日常生活情景,感受海人的心态、情绪、性情。

能力目标

以读促写,能运用作者以生活琐事为元素,通过特写镜头和细节描写来揭示人们内心世界以及生活准则的写法写个生活片段。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弄堂所代表的化的感情。

了解作者用饶有趣味的细节描写来描摹海弄堂日常的生活情景,感受海人的心态、情绪。

以读促写,能运用作者以生活琐事为元素,通过特写镜头和细节描写来揭示人们内心世界以及生活准则的写法写个生活片段。

1、布置预习

(1)读课,找出描写海弄堂日常生活情景的段落。海弄堂有什么样的生活特色?

(2)网查找有关海弄堂的资料准备课交流。

2、网查找有关海弄堂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

异质分组法,把生分成五人组,共六组。

、从预习导入

师提问

1、你住过或看过海的弄堂房子吗?你眼中的海弄堂是什么样子的?

2、老师出示准备好的图片。生以个体为单位回答问题(点到即可),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从生的生活体验谈起,激发他们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整体感知

为什么说:“去过海的弄堂,大概再到海的`别处去,会看得懂更多的东西。”?作者在海的弄堂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

生默读课,圈划,点评,以大组为单位交流。让生沉浸本,整体感知是理解情感和品味言的基础。

三、再读课,理解品味

组活动

1、海的弄堂生活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划出描写海弄堂生活场景的字的句子,品品,读读。

2、在中,弄堂里的海人什么特点?你认为弄堂与人有什么关系?

3、章为什么用很多笔墨写了弄堂的起源?

生以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最后大组交流,明确让生进步走入本,理解品位,把握“从海的弄堂,到海弄堂的生活的环境,到海人的特点,到化”这条主线。

四、写法赏析

老师在读了这篇章的时候,觉得似乎在看海人生活的纪录片,为何会有这种感受呢?

(用了颇多生动的特写镜头和饶有兴趣的细节描写来写弄堂里的生活。)生以个体为单位朗读、感受。

写法的总结为练笔做铺垫。

五、拓展练笔

陈将视角落在弄堂里平民百姓的生活,来解读了弄堂化,其实在海的弄堂生活里还有许多化,还有许多视角,比如:弄堂游戏、弄堂吃……(放照片)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弄堂离我们远去,如今在高楼大厦中、在新建社区里生活着的依然是海人,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同们,你们眼中看到的又是怎样的场景,体会到的又是怎样的海派化呢?

仿效作家以细节描写、特写镜头的写法,写段话,描摹下你们眼中海人的生活,可以是角,家庭幕,早晨的集市……

3、苏

《手指》

1、读读记记“堂皇、渺、附庸、养尊处优”等词

2、概括课主要内容,了解五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重点 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 领悟课中蕴含的道理

具准备:搜集丰子恺先生的相关资料。

预习题纲

1、借助词典、联系,理解不懂的词

2、了解课主要内容,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还有那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习第5课《手指》。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理解大意。

1、自读课,读准字,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

2、边读边想,课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板书填空题,让生寻找出答

三、自读课,理解内容。

1、默读课,标画出本的中心句。(只手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自主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师引导生抓住中的重点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指出每根手指的长处和短处: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秀丽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生朗读课,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最后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个什么道理?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致,成为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五根手指,就如同群人,只要合作,力量就会很大;如果五根手指握在起,成为个拳头,那就很有用。要会合作。)

3、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把全班分成六个组,其中五个分别演五根手指,展开《五指争功》的辩论,每组重点说自己的好处,批评他人的不足,另外组当裁判组,最后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5、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4、苏

《吕氏春秋两则》

1、积累重要的言实词(方、引、善、遽、任、悖、涉、契、 刻舟求剑、惑等),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境意义。

2、积累“引婴投江”和“刻舟求剑”等出自《吕氏春秋》的 成,了解其典故,理解其寓意。

3、了解解释说理、以见大的手法。

能力目标:理解两个寓言故事的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言讲述这两个故事,并能用自己的言简单概括故事的哲理;了解“寓言”的特点。

情感目标:领悟两则寓言故事的哲理,懂得做事不能主观臆断的道理。

重点:了解寓言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即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难点: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境意义。

、导入

简介《吕氏春秋》。 交流查找的有关《吕氏春秋》和预习课的资料。 激发习兴趣,为进入新课作铺垫。

二、老师范读,生齐读课

三、整体感知

1、课主要写了什么事?讲述了怎样的道理?请用简洁的言表述出来。

2、作者(编者)对这两则事是什么态度? 不认可、嘲讽、蔑视甚至批判!

四、精读课,理解感悟

1、提示重点掌握的词:方、引、遽、任等字的用法。

2、挖掘故事寓意,了解“以见大”的写法。 “引婴投江”,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不变——“悖”。 “刻舟求剑”地点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不变——“惑”。

3、对生的感想及认识进行评点,揭示故事的现实育意义。

4、分别找出中的叙述和议论部分。

5、通过比较找出两则故事在述各方面的异同点。

师的指导下,尝试 进行两则故事的比较分析。

1、作者对两则故事的态度相同

2、都告诉人们事情本身发生变化时,解决 问题的手段也应该随之改变。

不同;

1、故事内容相异

2、说明对象不同

3、个强调说明“对象”个强调发 生地点。

1、让生走进本深处,加深对寓意的理解,训练思维和言表达能力。

2、朗读感知“引婴投江”“刻舟求剑”故事。组织生品读课,并对生 的朗读作出评价。

六、布置作业

完成《点击》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d、t、n、 》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31854.html

热门阅读

  1. 防水工程施工合同模板
  2. 马铃薯生产采购合同的书写格式
  3. 长征故事儿童画
  4. 2016年秋季开学祝福语精选
  5. 迎接第一天日记
  6. 通信监理实习总结报告范文
  7. 有关春分的诗词大全
  8. 安徒生童话故事第:最后的珠子The Last Pearl
  9. 童话故事:鞋匠师傅
  10. 清晨的相遇随笔
  11. 我的母亲读后感550字
  12. 中专秋风行动的活动总结
  13. 除夕晚餐祝福语
  14. 201年经典腊八节祝福语
  15. 活动《闻一闻尝一尝》教案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