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描写桂花的诗句
《鹧鸪天》【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释】
①北宋*争期间,诗人和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十年”之久,这首词写于这段时间。②屈原当年作《离**》,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之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画栏开处”用唐人李贺“画栏桂树悬秋香”诗意。
【译文】
色泽暗淡,颜色是轻黄色的桂花体态秉性柔美轻盈,情怀疏淡,足迹幽远,只是把花香留在世上。哪里需要一定是浅绿色或轻红色的花朵才叫美丽呢,(像桂花这样的花),自然是花卉中名列第一的。(与桂花相比),梅花定会嫉妒,菊花也应羞惭,桂花在雕饰有绘画的栏杆边开放的时候,是秋天花卉中百花之首。屈原可说是太没有情致了,不然,为什么当年桂花没有被收录在他的作品中呢?
【赏析】
从文面字句上,不容易发现这首《鹧鸪天》是一首赞美桂花的咏物词;但倘若知道“画栏开处”的出处,则不难知道词人所歌咏的对象。唐朝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画栏桂树悬秋香”的诗句,李清照 的“画栏开处” 即是此句的化用,由此推知,这首词赞誉的是桂花。
第一二句总写桂花的特征——色泽“暗淡”、 “轻黄”, 秉性柔和、雅致;情怀疏淡,踪迹偏远(桂树一般生于山中),香气纯正。这两句言简义丰,从“色”“香”“性”“情”“迹”等方面概括了桂花的外在特征和内在气质,说明桂花朴实无华,不以美艳、娇媚的外表取悦于人,而只将清纯的芳香留给人间。之后,词人转入议论抒情,或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将对桂花的喜爱、赞美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词人先将桂花与缤纷艳丽的群花作比,说明桂花无须引人注目的“浅碧深红色”,那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气质是“花中第一流”;继而词人运用拟人手法,用梅、菊进行侧面映衬,说明桂花是“秋花之冠”,使梅花嫉妒,使菊花含羞,这种以美衬美的映衬手法,进一步彰显了桂花的内在美。最后两句,词人情思达到**,毫不客气地对**人屈原进行批评。当年,屈原写《离**》时,用各种香花芳草来比喻君子的高尚情操,却未将桂花收入。为此,词人直言不讳地批评屈原太缺乏情思,诘问其为何无视桂花的高洁芬芳,竟然不把桂花写进《离**》中。这有力的诘问,把桂花之美推向了极致,意味深长地将全词收煞。
显然,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意在托物抒怀,以物喻人。词人笔下其貌不扬、但质地不凡的桂花,是情操高洁、特立独行的君子的象征,又是词人傲视世俗、卓尔不群的正直品格的生动写照。
《咏岩桂》【宋】朱熹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女。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亭地白树栖鸦,冷霜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玉棵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凝露堂木犀》【南宋】杨万里
梦骑白凤上青宫,径度银河入月宫。身在广寒香世界,觉来帘外木犀风。
《摊破浣溪沙》【宋】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岩桂》【宋】曾几
粟玉黏枝细,青云剪叶齐。团团岩下桂,表表木中犀。
江树风萧瑟,园花气惨凄。浓薰不如此,何以慰幽栖
《咏桂【南宋】杨万里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月桂》【明】李东阳
一月一花开,花开应时节。未须夸雨露,慎与藏冰雪。
《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增元素【宋】苏轼
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破 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
拓展阅读
1、描写小院的古诗李清照108句
浪淘沙——【唐】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相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虞美人——【宋】苏轼
深深庭院清明过,桃李初红破。
柳丝搭在玉阑干,帘外潇潇微雨、做轻寒。
晚晴台榭增明媚,已拼花前醉。
更阑人静月侵廊,独自行来行去、好思量。
念奴娇——【宋】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临江仙——【宋】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
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浣溪沙——【宋】李清照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水龙吟——【宋】陆游
樽前花底寻春处,堪叹心情全减。
一身萍寄,酒徒云散,佳人天远。
那更今年,瘴烟蛮雨,夜郎江畔。
漫倚楼横笛,临窗看镜,时挥涕、惊流转。
花落月明庭院。悄无言、魂消肠断。
凭肩携手,当时曾效,画梁栖燕。
见说新来,网萦尘暗,舞衫歌扇。
料也羞憔悴,慵行芳径,怕啼莺见。
昭君怨——【宋】陆游
昼永蝉声庭院,人倦懒摇团扇。小景写潇湘,自生凉。
帘外蹴花双燕,帘下有人同见。宝篆拆官黄,炷熏香。
蝶恋花——【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描写小院的古诗李清照108句
1、西江月
作者:朱敦儒
淡淡薰风庭院,青青过雨园林。铜驼陌上旧莺声。今日江边重听。
落帽酒中有趣,题桥琴里无心。香残沈水缕烟轻。花影阑干人静。
2、破阵子
作者:晏几道
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记得春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谁寄小莲。
绛蜡等闲陪泪,吴蚕到了缠绵。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今年老去年。
3、蝶恋花
作者:谭献
庭
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压鬓钗梁金凤小,低头只是闲烦恼。
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
4、临江仙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3、李清照写的绝美古诗词50句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词人李清照所作。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词对于小学生而言还比较生疏。课堂上,如何解析和赏读这首词,除了有效运用多媒体的教学外,把李清照其人放进词中,知人论世,联系她的有代表性的几首词,充分展示她一唱三叹的人生经历,体悟她的人生境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李清照跌宕起伏,百转千回的传奇人生
1、少女时代的她天真活泼,自由快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就像《如梦令》中所展示的那样清新、自然、率性而真诚。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2、中年李清照的个性特点是从这堂课的开端——李清照的一首爱国名诗《夏日绝句》为序幕拉开的。那时的李清照身处山河破碎的历史转折点,她的沉郁悲壮,慷慨激烈,那巾帼不让须眉的爱国豪情让人敬佩万分。3、晚境凄凉的李清照是以《武陵春》这首词落幕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载不动,许多愁”的淡淡哀伤忧伤穿越了时空,穿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扉!
二.如何通过《如梦令》这首词展现古典文学艺术独特的美——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
1、初读诗词,感受词的富有节奏的音乐美感。那长短句的更迭,那韵脚齐整的文字的协调,以及文字本身所传递的一种奥妙无穷的感觉,让学生每读一遍都有一种别样的快感。
2、联想和想象这首词中意境美的三个画面可以说是这节课的另一条线索,同时也是教学的一段**。
(1)“溪亭日暮”的唯美境界让学生如梦如幻,亦真亦幻。虽然学生不能把画面描绘得如何清晰动人,但那种美得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迷惑以及“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迷醉足以达到“未成言语先有境”的效果。
(2)“误入”“藕塘深处”所带来的是惊,还是喜?不言而喻,是惊喜!这种惊喜让作者魂牵梦萦,终生难忘!那误入荷塘的初始的慌乱;那于荷塘深处呼朋引伴的焦急;及至最后留恋荷塘的嬉戏与享受,让学生对荷塘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与渴望。于是孩子们一句句赞美荷塘的诗喷薄而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这些美丽的女孩子们,到底是想出去还是早已沉醉荷塘中了呢?孩子们各抒己见,犹如荷花竞放,千姿百态!
(3)蔚为奇观的“一滩鸥鹭”更给孩子们留下了绝美的人间奇迹。作者写到此处戛然而止,但那被惊起的一滩鸥鹭翩然纷飞的画面,那惊起的一滩鸥鹭所引起的少女们惊讶与陶醉的神态,那揣测鸥鹭内心世界的各种奇思妙想都永远定格在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里了。
3、咀嚼文字之美,感受用字精妙。
有人说,李清照的词无一首不精,无一字不妙。让学生说说在这首词中你认为哪个字精妙。其实学生们咬文嚼字的功底一点都不比老师差。当老师把他们带到那种境界之后,他们对文字的敏锐的感悟能力是可圈可点的。
一个“误”字让全词异境突起,蹊径独辟,揭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觉盛宴——藕塘深处;最是那一个“醉”字,几乎让学生热血沸腾。“醉”在美酒,葡萄美酒醇香味,丝丝缕缕沁心脾,如痴如醉;“醉”在美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如诗如画。“醉”在美好的`友情中,“酒逢知己千杯少,酒不醉人人自醉”!一个醉字,真是醉到了深处,醉到了极处,醉倒了妙处;恰恰又来一“惊”字,犹如平地起风云,沙漠幻影“海市蜃楼”,与意外之中又**一个意外的“惊喜”。那“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壮观成就了李清照一生追求唯美境界的永恒浪漫。最不能小看一个“滩”字,说不定学生也会产生万千遐想,那随意而栖的优雅、闲适的鸥鹭们的形态他们会浮想联翩的……
至于老师,也可选中一字——“常”,谈谈自己的感受:是什么让李清照“常”记自己这段少女时光的欢乐郊游,难道她后来的岁月里再也没有什么愉快的记忆了吗?是这段经历太奇妙了,还是后来的她生活太凄凉了?
三.一首《武陵春》,李清照跌宕多姿的人生落幕
在一个“常”字设置的悬疑中,李清照的另一首词《武陵春》在缓慢的音乐声中悠然响起:“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睹物思人,见物伤情,她流泪了;“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说双溪的春天很美,她也曾打算去荡舟游玩。但是仅仅是设想一下而已,最终没有再去看看“溪亭日暮”的美景,再去沉醉一回不知归路的顽皮,再去找寻一滩鸥鹭的踪迹……
出门去散散心,赏赏春这又何妨?她曾是那样一个天真烂漫,率性真纯的人,她曾和朋友醉酒斗诗,她曾和丈夫踏雪寻梅,她喜欢享受这超然于世俗之外的乐趣,可如今她为什么连看一眼春天都要流泪了呢?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她有多少忧?她有多少愁?国破家亡,挚爱的丈夫壮年辞世,花了毕生心血的收藏毁于颠沛流离中。“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些难道还不能打垮一个曾经是书香人家、宰相之媳的李清照吗?这些难道还不足以让一个曾经只会“琴棋书画诗酒花”的纤弱女子李清照以泪洗面吗?但是灾难并没有真的打倒她,她在深深的悲哀里把丈夫未尽的遗作《金石录》考证、修订、作后序;她把她毕生的才华都凝结在一首首凄怆、悲凉的词作中,她的《漱玉词》成为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价值连城的文化珍品!
这就是李清照,这就是在中国文化宝典中熠熠生辉,光彩夺目的李清照。
1987年,国际天文学家用世界上最具盛名的15个历史名人命名太阳系中15座环形山的名字,李清照就是其中的一座!
她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座丰碑,她的名字与日月同辉!
4、描写荷花的诗句
1、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刘孝威《采莲曲》
2、绿萍涨断莲舟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3、大嫂采芙蓉,溪湖千万重。——李白《湖边采莲妇》
4、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杜甫《端午日赐衣》
5、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柳永《甘草子·秋暮》
6、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曹植《芙蓉赋》
7、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杜公瞻《咏同心芙蓉》
8、无奈荷花不应人,背立啼红雨。——张孝祥《卜算子》
9、晚来妆面胜荷花。——晏殊《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10、若耶溪边天气秋。采莲女儿溪岸头。——秦观《词笑令》
11、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白居易《咏菊》
12、十万琼珠天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王月浦《荷花》
13、雨馀无事倚阑干,媚水荷花粉未乾。——王月浦《荷花》
14、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欧阳修《荷叶》
15、绿荷相倚满池塘。——顾敻《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
16、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张元干《浣溪沙》
17、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李白《古风(其二十六)》
18、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皇甫松《采莲子》
19、照前池,摇曳熏香夜,婵娟对镜时。——欧阳炯《女冠子》
20、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杜衍《雨中荷花》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42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