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子的秘方哲理励志故事
从前,有这么一个故事说,一老一小两个相依为命的瞎子,每日里靠弹琴卖艺维持生活。一天老瞎子终于支撑不住,病倒了,他自知不久将离开人世,便把小瞎子叫到床头,紧紧拉着小瞎子的手,吃力地说:“孩子,我这里有个秘方,这个秘方可以使你重见光明。我把它藏在琴里面了,但你千万记住,你必须在弹断第一千根琴弦的时候才能把它取出来,否则,你是不会看见光明的。”小瞎子流着眼泪答应了师父。老瞎子含笑离去。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小瞎子用心记着师父的遗嘱,不停地弹啊弹,将一根根弹断的琴弦收藏着,铭记在心。当他弹断第一千根琴弦的时候,当年那个弱不禁风的少年小瞎子已到垂暮之年,变成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双手颤抖着,慢慢地打开琴盒,取出秘方。 然而,别人告诉他,那是一张白纸,上面什么都没有。泪水滴落在纸上,他笑了。
老瞎子骗了小瞎子? 这位过去的小瞎子如今的老瞎子,拿着一张什么都没有的白纸,为什么反倒笑了? 就在拿出“秘方”的那一瞬间,他突然明白了师父的用心,虽然是一张白纸,但却是一个没有写字的秘方,一个难以窃取的秘方。只有他,从小到老弹断一千根琴弦后,才能了悟这无字秘方的真谛。 那秘方是希望之光,是在漫漫无边的黑暗摸索与苦难煎熬中,师父为他点燃的一盏希望的灯。倘若没有它,他或许早就会被黑暗吞没,或许早就已在苦难中倒下。就是因为有这么一盏希望的灯的支撑,他才坚持弹断了一千根琴弦。他渴望见到光明,并坚定不移地相信,黑暗不是永远,只要永不放弃努力,黑暗过去,就会是无限光明。
任何事物都有其增长、发展的极限,当到达极限的时候,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这结果是对发展过程的全面突破,其面貌是崭新的,与原有的设想和期盼不同。
拓展阅读
1、“轮椅作家”方华清:路长情更长励志故事
她的人生异常不幸,却又充满了幸运。出生8个月时,一次高烧,导致她成了小儿**症患者。读到小学三年级时,因为身体的原因,她不得不辍学。凄惨的童年,却有父爱如山;枯燥的岁月,她不忘学习。阅读,让她开阔了视野,她梦想能成为诗人、作家。
正当她沉浸在追梦的喜悦中时,父亲却身患绝症。为了挽救父亲的生命,她卖词救父,谁知,爱情却悄然降临……
1972年11月29日,方华清出生在安徽歙县深渡镇,家里兄弟姐妹3人,她还有弟弟和妹妹。方华清的父亲是镇中学老师,母亲在家务农。
方华清出生8个月时,突然发起了高烧。父母带着女儿去了医院,医生开了些感冒药,让他们回家休养。3天后,高烧退了,方华清却从此不会爬了。父母以为女儿刚生病身体弱,便买了些营养品给她补身子。可让父母纳闷的是,方华清快2岁时,还是不会走路。
焦急的父母带着女儿又去了医院,医生诊断后,认定方华清之所以还不会走路,是因为体内缺钙。父亲发工资时,经常会从镇上买些骨头带回来熬汤,给女儿补钙。一段时间之后,方华清依然还是不能走路。父母变得更加焦虑,邻居劝他们说:“有的孩子到好几岁才会走路,这很正常的,不要着急。”听了邻居的话,夫妻俩心中的担忧略减轻了些。
时光荏苒,转眼间,方华清4岁了。在大人的牵引下,方华清能歪歪扭扭地走路了。6岁那年,上海*队来镇上支援*,父母带上方华清找到专家。一番检查后,专家却突然说:“你女儿患的是小儿**症,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时间,她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你们让她多高兴高兴……”父母一听,如遭雷击,可事已至此,再多的悔恨也是徒劳。
虽然行走不便,父母还是决定让方华清上学。每天早晨,父亲帮她穿好衣服,抱着她去餐桌边吃早饭,然后背着她去上学。放学了,父亲会早早赶到学校,背着女儿回家。殷殷的父爱,让方华清并没觉得孤单、自卑。父亲虽然是个镇中学的老师,却多才多艺,不仅有文采,还会作曲。家里常年都会订阅一些文学刊物。
方华清读到小学二年级时,突然爱上了读诗。有时,看着湛蓝的天空、连绵的青山,方华清会觉得内心非常激动,总想吟上几句诗。有时和父亲闲聊时,方华清便会将内心的感受说给父亲听。父亲鼓励女儿努力学习,将来说不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诗人。
然而,方华清的身体每况愈下,走路的距离越来越短。读小学三年级时,方华清从教室都无法走到学校的厕所。父母在仔细分析了女儿的现状后,决定让她退学。懂事乖巧的方华清,理所当然地听从了父母的安排,回到了家里。
退学后,方华清突然变得无所事事起来。父亲担心女儿在家孤单着急,专门去买了漫画书,让女儿打发时间。晚上下班回到家里,父亲便会和女儿说各种奇闻轶事。无聊时,方华清便从房间走到家里的大门口,坐在凳子上,看着从门口路过的人。没有人时,方华清会抬起头,看着天空,一看就是半天。
每天的生活都是昨天的翻版。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方华清13岁时。看着弟弟妹妹每天都去上学,生活过得充实又自由,一种强烈的危机感袭上方华清的心头,她想了很多很多。自己将来怎么办?此时,方华清的身体变得更差了,到14岁时,她彻底不能走路了,只有左右两根食指还能动弹。做人简单的父亲,经常对女儿说:“丫头,你放心,我们会养着你,将来我们不在了,你的弟弟妹妹也会养着你,别想那么多了。”
可方华清还是觉得自己被这个世界遗忘了,她反复在心底追问自己,我将来怎么办?我能干什么?我该怎么自救?
无数个**夜夜,方华清无法入眠,她觉得自己还有两根正常的食指,只要自己有文化,将来可以做个服装设计师,可总而言之,自己还是要学习,要有文化。这样一想,方华清立即让父亲找来弟弟的书本,语文、地理、历史,还有家里订阅的《小说月报》。方华清沉浸在书的海洋里,贪婪地吸收着书本的营养。
方华清只读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数学知识大多记不得了,她将大部分精力投到了文科上。遇到不懂的问题,方华清不耻下问,经常抓着弟弟问这问那。方华清的态度引起了家人的关注,家人以为方华清在家待得太久了,想看看书打发时间。情感世界非常丰富的方华清,也没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家人,她不想引起家人的误解。
在书的海洋里,方华清的心灵得到了短暂的宁静。可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彷徨、犹疑仿佛泰山压顶——自己这样傻傻地看书,能有出路吗?无数个夜晚,方华清躺在床上,千万次地问自己。心情起伏时,方华清就翻看父亲订阅的《小说月报》。无数次,方华清会被里面的故事感动得涕泪横流,偶尔她也会对自己说:“什么时候我也能写出这样的小说就好了。”
父亲见女儿喜欢阅读,经常从外面借书给女儿看。不仅如此,在生活上,父母尽自己的可能满足女儿的一切需求。
时光如白驹过隙,方华清24岁那年,弟弟高中毕业了。这么多年,方华清坚持学习弟弟的课本,可多年过去了,她觉得自己并没什么明显的改变,除了多认识些字外。无边的绝望,笼罩在方华清的心头,她索性扔了课本,自暴自弃起来,天天除了吃喝睡,就是看电视。
1个月后的一天,一个朋友来方华清家玩,在和方华清闲聊时,朋友说出一个人物的事迹,听得方华清如梦初醒。突然间,方华清觉得自己的知识面实在是太窄了,也就是在那一刻,方华清决定重新开始学习,不管这些知识对自己将来能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一天,方华清的一个做裁缝的表舅来家里做客,方华清决定跟着表舅学习裁缝技术。在表舅的指点下,方华清很快掌握了裁剪的理论知识。当表舅将剪刀递给方华清让她试试时,方华清才意识到自己只有两根手指是正常的。绝望的她,躺在床上号啕大哭起来。
不久,方华清又找来一本书学习针织。颇有天赋的方华清,很快能织出一些惟妙惟肖的图案,心花怒放的她,梦想着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针织师。渐渐地,方华清擅长针织的消息,在村里不胫而走。很多人开始登门索取方华清的作品。第一次,方华清体会到了被人需要的快乐。
那5年,方华清边针织,边学习,是她人生中快乐的一段时光。虽然从事针织很多年,可方华清发现自己的技术从未超越过书上的案例,她在心底告诉自己,针织设计师这条路行不通。
2006年底,方华清的弟弟打工归来,给姐姐带了一台二手电脑。弟弟对姐姐说:“姐姐,现在网络太发达了,如果你能学会电脑,说不定能改变你的人生。”方华清听得热血沸腾,她开始没日没夜地学习五笔字形。1个星期后,方华清就会用五笔打字了。欣喜若狂的她在弟弟的指点下,学会了上网,还注册了QQ号……
在网络的世界里,方华清尽情地遨游着。
一次,方华清加入了一个文学QQ群,里面的成员全是文学爱好者,群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个新成员都要在群里贴自己的作品,爱好古典诗词的方华清战战兢兢地贴了一首自己写的词:雨细鸟鸣幽,深楼人自愁。泪眼湿落花,为谁魂也瘦。
群里一个网友说她词写得好,但格律不对。在网友的指点下,方华清下载了古典诗词写作软件,开始系统性地学习写作技巧等。
方华清有古典诗词的写作功底,系统性学习,让她的水平提高得很快。那时,方华清的床头摆着一本《历代词选》,她将其中的内容背得滚瓜烂熟。
就在方华清沉浸在古典诗词中不可自拔时,灾难接踵而至。2007年7月,方华清的父亲突然牙痛,牙龈也出现肿块,而且越来越厉害。那时,父亲正在杭州出差。疼痛难忍的父亲便到杭州医院进行检查,谁知竟然被诊断为口腔癌,必须尽快住院手术*。
为了给父亲治病,家人七拼八凑,借了7万元钱。手术过后,父亲回家静养,但一直需要吃中药进行保守*。买中药的钱不能报销,再加上之前欠下的外债,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境很快举步维艰起来。更为糟糕的是,2008年4月,父亲的病情出现了反复,必须立即去上海手术,否则生命不保。
考虑到家庭的实际情况,父亲决定放弃。难道就这样让父亲等死吗?母亲不甘心,方华清更不甘心。一家人再次开口找熟人借钱,可收效甚微。
那段时间,方华清整夜整夜无法入眠,脑海里只出现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挽救父亲的生命呢?惆怅的方华清写下了这样的诗词:明月窗前独对,无寐。一缕桂香流,蓦觉又是近中秋。愁甚?愁!愁甚?愁!
一天夜里,方华清突然想到了网络上,曾有人“典身救父”的消息,自己是否也能“卖词救父”呢?激动不已的方华清,立即从床上爬起来,打开电脑……
方华清一夜未眠,将自己多年写的所有诗词,按照顺序整理出来,做成一个完整的电子版书籍。第二天早晨,方华清在一些网站上发了“卖词救父”的帖子。
让方华清惊喜的是,很快就有一个网友向她的卡内打了500元钱。最为神奇的是,网友们被方华清的孝心所打动,开始四处转发“卖词救父”的帖子,此后,陆陆续续有人向方华清的卡内捐款。靠着网友们的帮助,方华清的父亲终于住进了医院。其间,一个网站的编辑在看见方华清的帖子后,专门和方华清取得了联系,还主动帮忙将她的词集整理成电子书。
不可思议的是,一个网名为“你好”的网友,主动加方华清为好友,两人一见如故。方华清将家里和自己的情况和盘托出,“你好”不仅不介意,还主动介绍起了自己的情况:我叫吴旭春,1977年出生于内蒙古,成长在一个离异的家庭,高中毕业后四处打工,有一只眼睛失明,现在在哈尔滨……只要一有空,吴旭春就会在网上安慰方华清,他的鼓舞让方华清觉得温暖了许多。
不久后,吴旭春主动向方华清表白。从没想过自己也能恋爱的方华清,心如鹿撞,她当即写下了这样的词句:影儿为谁瘦,子心痴念沉。传书倩鱼雁,说与心上人。
就在方华清初尝恋爱的甘醇时,这年11月,父亲在方华清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中,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人世。处理好父亲的后事,心情低落的方华清,在网上与吴旭春互诉衷肠,吴旭春说:“无论你失去什么,你永远也不会失去我。”
1个月后的一天,方华清突然接到吴旭春从哈尔滨火车站打来的电话:“我现在上了这班火车,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原来,吴旭春偷偷从单位辞职,他决定来到歙县,与心爱的姑娘共度一生。
方华清竟然从网上找了个男朋友,这一下子成了村里的爆炸新闻,各种流言蜚语迅速在这个宁静的小山村里蔓延,大家众说纷纭。有人说:“一个能蹦能跳的小伙子会找个瘫痪在床的姑娘,他一定是骗子,不信你们等着瞧。”还有人说:“一年到头躺在床上,就这样的人,还想找对象,疯了吧?”再也无法忍受的母亲,劝方华清放弃,并对吴旭春恶语相向。
为了爱情,为了和心爱的姑娘厮守终生,吴旭春默默忍受着一切指责,他尽心尽责地照顾着方华清的生活。然而,方华清的母亲对吴旭春的态度更恶劣了,经常指着他的鼻子,让他离开。
吴旭春被逼离开了方华清。临行前,他对方华清说:“你放心,半年后我还会再回来的。”吴旭春走后,方华清觉得自己的心被掏空了一般,她不吃不喝,躺在床上暗自垂泪。
爱情折磨着方华清。一腔悲情向谁诉?方华清将心中的苦闷,变成了一行行感人的诗词。那段时间,唯一让方华清感到高兴的是,她的第一本书《罗浮堆雪》已经在印刷了。春节之前的一天,一个熟悉的身影突然出现在方华清家门前,是吴旭春。方华清和吴旭春紧紧拥抱在一起,他们发誓,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今生今世再也不分开了。
书出版后,方华清破天荒地有了3万多元的稿费。靠着这些稿费,2009年5月1日,方华清和吴旭春正式结为夫妻。婚后不久,方华清和吴旭春在镇上开了一家冷饮店。一对有情人终于可以长相厮守了。方华清对吴旭春说:“像我这样的残疾人都能有甜美的爱情,我想写一本自传类的书,给大家鼓劲。”吴旭春听了,拍手称赞,并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和照顾方华清的重担。可惨淡的生意,让他们的生活很快举步维艰。为了让方华清顺利完成书稿,吴旭春又开了家网店,开始在网上卖服装、毛巾等百货,可生意也是异常冷清。
在生活无以为继时,*和广大的网友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2011年初,方华清和吴旭春搬进了廉租房里。2012年5月,带有自传性质的专著《墙头上的向阳花》顺利出版了,这本饱含着夫妻俩太多血泪的书一经面市,立即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反响,方华清也顺利成了中国作家协会安徽省分会会员。
方华清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她开始去一些高校等做专题报告。经常,方华清会被一些残疾人的事迹所感动,一本新书在她的脑海里初步成形。
2013年初,方华清和妹妹一起,在镇上开了一家农家乐。经营之余,方华清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新书的创作上。为了照顾方华清的生活,吴旭春只在网上接活,赚取微薄的生活费。
生活虽然艰辛,可夫妻俩还是觉得异常幸福。方华清希望在2015年,她能顺利参加安徽卫视《超级演说家》节目,她希望能将自己的故事,和更多的有情人分享。
2015年5月1日,是夫妻俩结婚6周年的纪念日。回首和丈夫交往的点点滴滴,方华清百感交集,她当即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朝朝为妾画红妆,病骨沐香汤。不觉窗外寒暑,情韵正悠长。别梓里,是清狂,笑风霜。此心如玉,身老徽州,一诺天荒……
2、哲理的故事
孔子带着他的几名学生出外讲学、游览,一路上十分辛苦。这一天,孔子一行人来到一个村庄,他们在一片树荫下休息,正准备吃点干粮、喝点水,不料,孔子的马挣脱了缰绳,跑到庄稼地里去吃了人家的麦苗。一个农夫上前抓住马嚼子,将马扣下了。
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一贯能言善辩。他凭着不凡的口才,自告奋勇地上前去企图说服那个农夫,争取和解。可是,他说话文绉绉,满口之乎者也,天上地下,将大道理讲了一串又一串,尽管费尽口舌,可农夫就是听不进去。
有一位刚刚跟随孔子不久的新学生,论学识、才干远不如子贡。当他看到子贡与农夫僵持不下的情景时,便对孔子说:“老师,请让我去试试看。”
于是他走到农夫面前,笑着对农夫说:“你并不是在遥远的东海种田,我们也不是在遥远的西海耕地,我们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远,我的马怎么可能不吃你的庄稼呢?再说了,说不定哪天你的牛也会吃掉我的庄稼哩,你说是不是?我们该彼此谅解才是。”
农夫听了这番话,觉得很在理,责怪的意思也消释了,于是将马还给了孔子。旁边几个农夫也互相议论说:“像这样说话才算有口才,哪像刚才那个人,说话不中听。”
看起来,说话必须看对象、看场合,否则,你再能言善辩,别人不买你的账也是白搭。
3、哲理的故事
【巨魔和渔夫】:
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甚至是危险,在这个时候,你是选择感叹自己的时运不济,还是智慧勇敢地用心面对——海底中有一个瓶子,这瓶子中困着一个巨魔。那是五百年前一个*把巨魔收到瓶中的。
巨魔曾经许过一个愿,谁能把这个瓶子捞起来,把瓶塞打开,把他救出来,他就赠给这个人一座金山。可是,五百年过去了,还没有人把这瓶子捞起来。
巨魔十分气恼。他诅咒说 : “以后,如果谁把我救出来,我就一口把这个人吞掉。”有一个青年的渔夫,他撒网捕鱼,当他收网的时侯,发现网中有一个古旧瓶子,他把瓶塞打开,啊 ! 一阵浓烈的烟雾喷出来,徐徐吐出一个比山还大的巨魔。“哈哈哈哈 ! ”巨魔的笑声,震得海涛汹涌起来。
他说 : “年青人,你把我救出来,我本应谢谢你,可是,你做得太迟了,倘若你早一年把我救起,你就可以得到一座金山啦 ! 唉,我等了五百年,我太不耐烦了,我已经许了恶愿,要把救我出来的人一口吃掉 ! ”
那青年吃了一惊,但立即镇定地说 : “哟,这么小小的瓶子,怎能把你盛下呀,你一定说谎,你再回到瓶子给我看看吧 !”“哈哈哈哈 ,我不会上当的 ! 天方夜谭早把这个古老的故事说过了,我如果再钻入瓶子中,你把塞子再塞上,故事不就说完了么 ? ”
“什么 ? 你有看过天方夜谭么 ? 你真是一个博学多才之士呀 ! 你还有看过苏格拉底的哲学著作吗 ? ”“哈哈 ! 这五百年我躲进瓶子中,穷读天下的经典著作,苦苦修行,莫说是西方的巨著,东方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我都念得熟透了。”
“啊,中国太史公的史记你也颇有研究吧 ? 墨子的著作有涉猎么 ? ”“别说了,经史子集无一不通 ! ”“不过,我想你一定没有见过红楼梦的手抄本,这是一部难得一见的版本呢 ! ”“哈哈哈,你这个小子太小觑我了,这本书的.收藏者正是我呀 ! 让我拿出来给你开开眼界吧 !”巨魔立即又化作一阵浓烟,徐徐进入瓶子中。
这时侯,那青年渔夫不再迟疑,连忙把瓶塞堵住瓶子了。
感悟:
我们生活中遭遇的困难或危险有时候就像这个巨魔,往往让人觉得不可克服、难以逾越。可是,巨魔也有他致命的弱点,这个弱点就是我们的突破口。年轻的渔夫在巨魔面前镇定自若,凭智慧和胆量为自己找到了一条生路。置之死地而后生,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邪终不能胜正。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42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