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诗歌:清明节祭奠母亲
一条白毛巾
扫去了墓碑上的尘土
一束绢花
系上了对母亲的哀思
点燃一炷香
向妈妈述说着别离的心语
四月的北方
未融尽的冰雪残留在墓地
春风仍然夹着凄冷
夺眶而出的泪
感受一种咸的滋味
伫立在墓碑前
妈妈的微笑、柔和的眼神
一股热浪敲击着我的心扉
你那叮咛的话语
幻化成一组风铃
悦耳、湿魂
一直陪伴着儿女们成长
岁月刻上了风景
爬山的台阶并不整齐
一路上都攀援着你的手臂
再苦的日子
你都是用微笑去面对
今天的风很大
我知道
那是你对儿女们的嘱咐
好好照顾自己
你仍然还是儿女们遮风挡雨的伞
一直没有离开我们
拓展阅读:介之推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介子推像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拓展阅读
1、孟浩然关于清明节的诗歌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小编为你整理了清明节的诗歌,但愿对你有参考作用哈。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译文
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
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的郊外杨柳一片青翠。
花开了草都长了出来,鸟儿在飞蝴蝶成双成对在嬉戏。
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以茶代酒,喝着聊着。
注释
此诗除《全唐诗》外,诸本皆不载,似非孟浩然所作。
帝里:京都。
据此句,知作诗时作者不在帝里。
茗:茶。按,饮茶之风,似始盛于中唐以后,盛唐时尚不多见。
赏析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一个"重"字,一个"愁"字,开篇明义。
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也许清明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漂泊在外的游子此刻的心中却贮着一片愁楚。一开篇,全诗就置入了青灰的愁绪中,奠定了抒情状物的基调。清明节,唐人有游春访胜、踏青戴柳、祭祀祖先的风俗,往往倾城而出。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就惟妙惟肖地点染出了这种境界。说点染,是由于是作者并未进行全景式的描述,而是采用动静结合,声色倶出的特写手法,犹如一个配着声音的特写镜头,生动自然。远处,甬路上传来了一阵吱吱嘎嘎的行车声,这声音有些驳杂,,看来不是一辆车,它们到哪里去呢?"柳色东城翠",哦,原来是到东城去折柳踏青。一个"翠"字不禁使人想到了依依柳烟,濛濛新绿的初春图景。接着,"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喜",诗人又将想象的目光转向了绿草青青的郊外。
2、清明节缅怀英烈诗歌
蒙山脚下,沂水河畔,
苍松翠柏掩映的*陵园,
一个时代数以万计的先烈,
骨殖与魂灵安卧其间。
为了理想,
为了驱除铁镣与锁链,
浴血于民族独立解放的道路上,
牺牲在黎明与黑暗搏斗之间。
赵、王麓水、何万祥,
罗炳辉、张元寿、刘炎,
从115师的老八路、新四军到游击大王,
从著名的渊子崖、孟良崮到大青山。
还有那抗日女英雄陈若克,
带着未满月女儿囚监狱;
女才子弃笔从戎有辛锐,
与**伴侣一同鲜血溅山峦。
亦不能忘记人民力量,
多少个、多少次的毁家纾难,
那质朴的红嫂、乳汁、煎饼、独轮车,
对中国**倾力的付出与奉献。
无数个正义的名字,
千百次“反绞杀”与征战,
凝聚起势不可挡的力量,
为梦中的新中国“呐喊”。
无怪乎功勋卓著的“常胜将军”粟裕,
骨灰撒播于陵园之间,
“与这块山水和长眠的战友相伴”,
了却了生前的殷殷心愿。
风儿起时的松涛阵阵,
记忆英雄虎胆的杀声震天;
连绵不断的事迹历览,
激荡之后者跟进扬帆。
这是**老区人民的骄傲,
这是诸多沂蒙精神的经典,
这是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编织,
这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
三月,万物复苏,盎然春意。
三月,最令人向往的日子。
人们总是不会忘记祭扫*墓缅怀**先烈,
看*事迹,学*精神,踏上红色之旅。
看到了吗,聆听了吗,感受到了吗?
***的英勇和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在*陵园前,我站着留了影,
此时此刻,我心潮涌起,
我们能否踏着先烈足迹?!
我们能否把红旗扛起?
一种激昂,一个振奋,
一种思索,一个问题。
上幼儿园的时候,
我从父母、老师嘴里知道罗世文、车耀先事迹,
**人面对敌人的屠刀、威武不屈,
深深根扎在我幼小的心灵里。
上小学的时候我认识了小萝卜头,
他与我们一样大的年龄,
做的事迹是那样壮烈。
我还从书本上读到**先辈,
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祖国的明天,
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可歌可泣。
今天,我在小萝卜头雕塑前,
依然感到他的少年英姿,
他在沉着的思索什么?
难道他感到自己幼稚?
我反复读了狱中八条意见,
仿佛看了先烈们鲜红的血迹。
在牺牲个人利益及生命的时候,
我们能不能象先烈一样无悔无怨?
现在,进行现代化建设,
我们怎么样实现先烈的遗志?
面对先烈,我感到,
作为一个普通*员,
我们应该举起民族振兴的大旗!
告慰先烈,
我们正在经历新的壮举!
栉风沐雨不辞苦,
*路上谱新曲!
我们用生命,
象*那样撰写精彩的人生,
祖国的强大还得靠我们自己!
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不会忘记,今天的美好生活,
源于昨天你们血与汗的奉献。
没有你们的浴血奋战,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
安息吧,英雄。
心怀最深沉的崇敬,我们走进*陵园。
聆听那血染的碑文,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清明即将来临,我们来到*纪念碑前,
这是一片圣洁的净土,安放着先烈的英灵。
*长存,丰碑永恒。
东风吹,松枝摆,少先队员扫墓来。
凝望*墓,*浩气依然在。
**传家宝,一代传一代。
为了后方*,为了几千老乡,
十三岁的王二小 ,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
他的血染红了山岗,他的血染红了蓝天,
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清明雨纷纷,白花祭亲人。
缅怀先烈英雄事,热泪盈眶祭英魂。
*业绩照千秋,星星火炬代代传。
生为炎黄子孙无比自豪,生为龙的传人无尚光荣。
我们是新世纪的缔造者,我们是新世纪的接班人。
从小立下报国志向,当好建设者和接班人,谱写中华新篇章。
3、名人感恩母亲的诗歌朗诵稿
篇一:《母亲的爱》汪国真
我们爱母亲
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
我们的爱是溪流
母亲的爱是海洋
草上的露珠
又圆又亮
那是太阳给予的光芒
四月的日子
半是烂漫
半是辉煌
那是春风走过的地方
我们的欢乐
是母亲脸上的微笑
我们的痛苦
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却总也走不出
母亲心灵的广场
篇二:《写给母亲的诗》郎人之居
不知岁月的风霜
何时爬上了母亲的脸庞
而在我的心目中
母亲的心依旧永远年轻
因为无论我们行得多远
离得多近
母亲一直把我们
装在那颗未老的心中
我们曾经屡屡跌倒
是谁将我们一次次扶起
我们曾经屡屡犯错
是谁对我们淳淳教化
正是那些操心的岁月
将母亲美丽的脸庞
镂刻成了今天的模样
母亲总是在不经意中
将我们长久牵挂
母亲总是在电话那头
对我们不住唠叨
这时我们不但不会抱怨
更感到一股幸福的暖流
传遍了全身
真想为你捶捶背
真想为你揉揉肩
因为母亲呀
我虽然没有什么可以报答你
但却仍然记得童年时
曾向你许过的心愿
当你老了的那一天
我会站在你的身旁
为你捶背揉肩
篇三:《母亲》舒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象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退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51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