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
一、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什么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是什么?
(2)什么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什么?
(3)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2、能力目标
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局限性。
五、课时安排与教学方法
1、课时安排:1课时
2、教学方法:讲授法、学生归纳总结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教学资源:
人教版教材 哲学与生活 自制多媒体课件
七、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请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生:(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包括几个方面?
生:(回答略)
师:根据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第一个方面可以划分为哪两个哲学派别?
师:到底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他们之间的根本分歧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问题探究一:P12(通过该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得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并指出优缺点)
(1) 材料所反映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 的? 如果是唯物主义,属于何种形态的唯物主义?
(2)①材料一的观点认为谁是世界的本原?
在当时提出观点的时候,有没有科学依据?
②金木水火土等同于物质吗?
问题探究二:
材料一:伽森狄和霍尔巴赫是17、18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关于物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如质量不变、广延性、不可分性)都是不变的。
材料二:但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认为:在人的世界里面,就是在社会中,由于人是有意识有思想的,所以可以自由决定一些事情,因此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主观。那么他们就认为人类的社会历史是人主观意愿选择的产物
(1)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这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 的? 如果是唯物主义,属于何种形态的唯物主义?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如质量不变、广延性、不可分性)都是不变的。但是他们就认为人类的社会历史是人主观意愿选择的产物。请问:
上述观点有哪些合理性和局限性?(通过本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在结合课本的基础上,推出近代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
问题探究三:
王陽明的《传习录》记载:
先生游南镇, 一友指山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 于我心亦何关? ”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此花顔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问题1:王陽明认为“心”与“花”是什么关系?据此可知王陽明的观点是属于什么观点?
问题2:你如何评价王陽明的观点
(通过本问题的探究,概括出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板书: 1、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
问题探究四: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神就造出空气, 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 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节选自《*创世说》
问题1:《*创世说》认为*和天地万物是什么关系?
问题2: 把*看作天地万物的主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
(通过本问题的探究,概括出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
根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谁是本原 谁是派生
谁决定谁
(四)哲学的基本派别:
因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据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划分的,因此哲学的基本派别只能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五)课堂总结
八、作业布置:
简答:
材料一:王陽明说:我的灵明便是天地**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极凶灾祥?
材料二: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他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
(1)王陽明的观点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贝克莱观点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何异同
九、板书设计:
(1)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十、教学反思:
1、这节课总体上来说还可以,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总结和归纳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区别,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2、这节课的内容比较难,尤其是涉及到古文部分,学生面对这些问题是一筹莫展。在上课之前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所以上课时放手给学生去探究,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遇到很大的困难,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3、学生对古文知识的不理解,说明课前预习没有做好,老师没有培养学生预习新课的好习惯。
拓展阅读
1、《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一、活动主题:
二、活动背景:
当我们踏进大学校园,成为大学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不再是父母眼中的小孩子。我们不仅要学会照顾自己,更应该学会照顾室友、朋友、同学等等。然而向来在避风港中长大的我们,很不适应这种急剧的变化,有的人只会生活在自己狭窄的空间里,很少与别人交流;有的人适应不了新的学习模式,变得焦虑、迷茫、消沉,生活失去了目标;有的人向往恋爱,盲目的追随,失去了自我造成以上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同学们不能清楚的认识自我,在新的环境中不能够营造熟悉的氛围,从而觉得自己孤独、彷徨。针对这种现象,同学们应该尽快认识身边的人,扩大人际交往圈。
三、活动目的:
为迎接“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的到来,同时在全校范围内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号召更多同学关注心理健康问题,让同学们有更多机会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的问题,帮助同学们排除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校园氛围。
四、活动时间:
5月25日
五、主办单位:
建筑学1,2班团支部
六、具体内容:
这次活动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前期的活动宣传,第二部分则是班会具体内容活动。
七、活动地点:
八、活动对象:
辅导员、建筑学1,2班班全体学生
1、活动宣传: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每个小组各组织出一期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为题的手抄报,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学生心理问题的探讨。
(1)主持人做开场白,介绍本次活动的背景、目的
(2)把前期各小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手抄报拿出给全班同学欣赏,由同学们来共同讨论学习,并评价出的作品,给予该小组成员奖励。
(3)请同学(3—5人即可)发言,谈谈对于大学、班级的想法和认识。并谈谈自己在平时生活中的遇到的问题,自己是怎么解决的,同时有哪些是自己解决不好的,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2、《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一、活动背景及活动意义
根据调查,我国存在一定心理困惑及轻度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比例高达25%~30%,而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从咨询、讲座、宣传展等方式来帮助大学生。这些方式已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要求。因此为增强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引导大学生探索生命的积极意义,思考人生,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学习与生活。我们班级积极响应学校从及院系的号召开展这次《关注心理》主题班会。
二、活动主题:
关注心理健康,创建和谐班级
三、活动目的:
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提高学生们的心理*意识,以及如何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况,使我们同学都能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况,使我们同学都能有一颗积极健康的心态去过好大学四年的每一天。
四、活动时间:
9月28号(星期三)
五、活动地点:
文通楼305
六、参与人员:
制药111班全体同学及班主任和学长、学姐
七、活动过程:
主持人致开场白并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的由来(伴奏轻音乐)。
由心理委员根据调查统计,提出同学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小见大)。
做个小游戏“悄悄听我跟你说”,消除陌生气氛,拉近同学距离(背景音乐:班得瑞轻音乐)。
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由同学讨论,派出代表,发表一下自己对解决此类问题的看法。
主持人给予分析。
到场的老师或学长学姐发言总结。
最后留五分钟让同学写一下此次班会的感悟,或想对自己说的话。(由班长、团支书、心理委员负责收纸条,其他班委员负责监督维持秩序。期间伴奏轻音乐)
八、人员安排:
主持人:包娟,甘子腾。
宣传:张扬,陈青青。
策划书:李蒙。
会场布置及摄影:李洋,吕正峰,刘笑等。
九、经费运用
矿泉水,信纸,多媒体等。
十、应急措施:
由班委组成小队,负责监督、维持秩序及处理突发事件。
十一、附件:
省略
十二、活动总结
心理问题采集由心理委员、班长和团支书在班会前采用各种方式收集同学的心理问题并统计,做好相应的准备。
召开班委会议,制定详细计划、协调、配合完成本次活动,充分地调动同学的积极性,以更多的同学可以在本次活动中受益。
提前联系准备邀请的老师、学长,定好班级,开会前半小时所有班委必须到场,检查会场的多媒体等设施。
班委提前准备好本次活动所需的测评、游戏及班会所需的一些东西。
会议中做到处理好一切突发事件,做好应急措施。
会议结束后,班委要与同学保持联系,积极主动地了解同学们的心理问题,真正做到“关注心理健康,创建和谐班级”!
3、《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活动目的:
1、针对现在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的现象,通过游戏使学生懂得合作的意义,掌握与人合作的方式。
2、通过游戏,使学生感受到集体活动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合群性,懂得每个人各有所长,应学会取长补短。
3、通过游戏,让学生明白同学间的合作和协调是使集体和谐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
活动重点:
同学间协同合作精神及合群性的培养。
活动难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及合作的方式。
活动准备:
相同面积的白纸若干、挂图、小口玻璃瓶一个、细线五条、乒乓球五个。
活动步骤:
活动(一):试一试。
1、师:今天,我们来做个有趣的小游戏。
2、师准备一个瓶颈较细仅容一个乒乓球通过的小口玻璃瓶,再用五根细线系住乒乓球,把球放入瓶中。然后请五名学生上台,每人分别捏住一根细线。
师事先不提醒学生,引导学生自由表现,并引导其他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在游戏之后请大家一起讨论,回答老师的问题。
3、师渲染情境:这玻璃瓶代表一口枯井,你们捏着的乒乓球分别代表你们自己。有一天,你们几个好朋友一起到枯井里去玩。枯井里好多落叶,好好玩呀!可是,就在你们玩得正高兴的时候,枯井里突然冒出水来了(师边说边往瓶里倒水)。水越升越高,哎呀,危险!快逃呀,不然就没命了!快!赶快逃……
4、针对游戏的结果,根据成败分析原因,找出秘诀。
5、师小结: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
都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与合作。许多事情,只有大家合作,才可能顺利完成。也只有心中有他人,合作才会成功。
6、让学生再做一次这个游戏,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活动(二):玩一玩。
引入:合作是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往手段,会合作的人往往在做事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大家会合作吗?让我们一起来做几个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合作,好吗?
"传纸"游戏:
1、拿出准备好的面积大于双脚的纸,每张纸面积相等。
2、师: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在做别人的助手,别人也在做我们的助手,因为人和人之间都要合作与协作才能做得很棒,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大家可不可以通过合作与协作获得成功。
3、师宣布游戏规则:每组6人,男女生各三个。每人脚下踩纸一张,最后一个手里面还拿一张纸。把这张纸依次向前传至第一人,放在前方脚能跨到的地方,踩上去。后面的人依次向前移动,最后的一个人再将空出来的纸往前传,依次重复,看哪一组先到终点。
4、师提醒学生:传纸必须是后一个学生传到前一个那儿,不可跳过任何一个人。任何人的脚不可以落在地上,要始终落在纸上。不可跳,只能跨。
5、进行游戏。
6、游戏后分组讨论:几个人怎样才能共同做好一件事?在活动中每一个人是不是同样重要?大家可以怎样相处?
7、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4、《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朋友开始越来越关心自我,自我意识越强就越想肯定自己。但由于心理的不成熟,有偏爱幻想,在生活中免不了有些不顺心的事情,一旦经受了挫折很容易一蹶不振。了解挫折的现实性和普遍性,做好抗挫折的心理准备,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课。
目标:
1、了解同学面对挫折时不同的心理反应 。
2、帮助同学做好抗挫折的心理准备。
3、了解在生活中挫折的现实性和普遍性。
4、反省自己面对挫折时的习惯反应。
5、掌握抗挫折的方法。
6、做好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
重点和难点:
1、 反省自己面对挫折时的习惯反应。
2、 掌握抗挫折的方法。
3、 做好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
过程
1、一曲难忘
2、生活中的风雨
3、化干戈为玉帛
4、在风雨中成长
步骤一:同唱歌曲《真心英雄》,回答问题
1、歌曲中的“风雨”指的是——————。
“彩虹”指的是——————。
2、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的————是不可避免的。要取的成功,必须经历--------------
3、什么是挫折?《挫折的定义展示》
步骤二:挫折的心理测试
生活中我们常遇到不同的挫折,就如同坠入深渊一般。但不同的人对挫折的体验是不同的,同一件事,有的人挫折感小,有的人体验到的挫折感却极大。下面是一些你曾经遇到过的例子,根据下列所标出的挫折感等级,请你在相应的等级上画勾。
步骤三:讨论挫折产生的原因
1、外在的客观因素:
1)自然因素:指由于自然的或物理环境的限制,使个体的动机不能获得满足。如:人不能长生不老;天灾人祸;生离死别等。
2)社会因素:指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受到的人为因素的限制。其中包括*,经济,民族习惯,*信仰,法律,文化教育的种种约束等。如:学非所用;学习课程与兴趣间的矛盾;家长和老师教育方法的不当等等。
2、内在的主观因素:
1)由个人 的容貌,体质,能力,知识的不足,使自己所要追求的目 的不能达到而产生的心理挫折。
2)由个人动机的冲突而引起的挫折。
有三种动机冲突形式: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 趋避冲突
步骤四:让同学评价对待挫折的不同的态度
挫折使人紧张,心情压抑,内心痛苦,挫伤前进的积极性,
阻碍成长,但它更可以使我们得到意志的锻炼,学会应付
挫折是我们生活中的必修课。以下是几位同学遇到挫折时的
不同反应,请你对他们做出评价。
某同学:不顺利时瞧谁都别扭,总拿其他同学出气。
评语:————————————————————
某同学:遇到挫折时,总是说:“我什么都干不好,以后不做了。”
评语:————————————————————
某同学:遇到挫折时总是鼓励自己:“从哪跌倒从哪爬起。”
评语:————————————————————
步骤五:讨论抵抗挫折的正确方法
一。放大心胸 心胸开阔能容纳的挫折,也越不会成为挫折的
奴隶。生活中的许多挫折并不是多了不起的大事,记住,要大肚
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二。再加把力 有些事情你没有成功,并不是因为事情太难,
你的能力不够,而是因为你没有付出相应的努力,记住,
功到自然成。
三。改变行为 有一位登山运动员,准备攀登一座山峰,出发前,
他突然改变了主意,转向另一座山峰,但他失败了,因为,目标
改变了,但他的装备没有及时更换。记住,变则通。
四。调整目标《山海经》记载,夸父是一位跑得很快的人,有
一天他突发奇想,要与太阳赛跑,虽然他不懈努力,但最终
没能追赶上太阳,结果死在了道上。记住,跳一跳能达到的
目标是最佳的目标。
步骤六:诗朗诵〈驶向彼岸的船〉
总结:在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歌声中结束,并总结启示
1、挫折是把双刃剑。
2、抵抗挫折,力量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自己的身上。
总结与反馈:
1、 班级学生相对活跃,有部分同学能够积极发表一些看法
但主题突出不明显,有些同学偏题,甚至开玩笑。
2、 主持人第一次主持,步骤体现不明显,过程进行太快,忽略了让平常比较沉默的同学发言,导致前紧后松。
3、 选题比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开完班会课,部分同学学习到了关于挫折的一些基本常识,有一定的收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21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