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8-12 13:11:04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范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例如教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二、 以层层引入,导数学新知接受式的学习固然同样给了学生科学概念的结论,却没有给学生一个探索和探险的经历,学生随之失去了培养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的机会。会发现学生把知识抛得很快,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教学知识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对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进率关系,我们没有硬性灌输,而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出发对教师所讲的1小格就是1毫米,10厘米就是1分米,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

在比较、分析、推理之后,学生形成了新的知识体系,也就是不同单位的长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从而真正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在认识毫米时,教师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问:你发现了哪些有关毫米的知识?当学生说出直尺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时,教师立刻出示课件并引导问:那么1厘米有多少毫米呢?让学生来数一数,得出1厘米=10毫米。教师继续问:那么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请学生量一量,了解生活中一毫米厚的物体有哪些,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三、 让趣味练习,促知识巩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富于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及交流等等数学活动。可是在稍显枯燥的练习中,如何来体现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如何让数学练习也能深深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们设计了小明的日记这一环节,学生在读日记的过程中发现了错误,笑声不断,教师就因此而提问:你们笑什么?学生指出各种错处而改正,整个改错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就让数学知识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的亲切,久而久之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和积极地情感。

拓展阅读

1、最新

一、目标:

1、理解两个的公倍公倍的意义。

2、探究找公倍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找出两个的公倍公倍

3、培养生自主探究的精神观察、析、概括的能力;让生体会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的信心。

二、重点:

理解两个的公倍公倍的意义。

难点:

探究找公倍公倍的方法。

四、具准备:

多媒体

(一)创设情境。

师谈话:,乐乐就放假了,很想爸爸妈妈带她出去玩。可乐乐的妈妈从七月一日起每工作3天休息一天,爸爸从七月一日起每工作5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爸妈妈同时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西湖公园玩。(出示:七月份的日历)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

生相互议论后,师提示:同桌两位同工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位同找乐乐妈妈的休息日,另一位同兰爸爸的休息日,然后再把两找的结果合起来对照一,就可以很快找出乐乐爸爸妈妈共同的休息日了。

根据生的回答,师逐步完成以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们共同的休息日:12、24。

其中最早的一天:12。

(二)尝试探讨。

1、几个的公倍公倍的概念

我们一起来看妈妈的休息日,把这些读一读(生读),你发现这些有些什么特点?

师:对了,这些都是4的倍。(师顺势把板书中妈妈的休息日改成了4的倍。)

师:刚才我们是在30以内的中,依次找出了这些4的倍,如果继续找去,4的倍还有吗?有多少个?(生举例,师在4的倍后面添上了省略号。)

2、我们再来看爸爸的休息日有什么特点?6的倍有多少个?

把爸爸的休息日改成6的倍并添上省略号。

师:面我们再来看他们共同的休息日,这些4、6有什么关系?

师:对了,这些既是4的倍,又是6的倍,你能给它一个新的名字吗?

把板书中他们共同的。休息日改为46的公倍

师:刚才我们从30以内的中找出了46的公倍有12、24,如果继续找去,你还能找出一些来吗?可以找多少?

生举例,老师根据生回答,在后面添上省略号。

师:这其中最早的一天,我们一起给它起个名字,叫什么?

根据生回答,把板书中其中最早的一天改为46的最公倍

板书:

46的公倍:12、24。

师谈话:4的倍、6的倍、46的公倍、最公倍,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

4的倍、6的倍、4的倍、6的倍、46的公倍

)深化概念。

师:通过找共同的休息日,我们别求出了这组的公倍公倍。请同们把书翻到51页看例子,填一填。

师:什么是公倍

生:两个公有的倍就是他们的公倍

师:公倍有多少个?

生:有无个,找到两个的一个公倍,用它去乘2、乘3所得的积一定是这两个的公倍

师:我们发现任意两个都有公倍,而且每组公倍的个都是无限的。那么之间是否也有公倍?四个呢?五个呢?

生①:举例:2、45的公倍是20。

生②:无论几个,只要相乘,它们的乘积一定是它们的公倍

师:那你能找出最大的或最的公倍吗?

生:没有最大的,只有最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公倍的个是无限的,所以没有最大公倍。谁能用自己的话什么叫公倍?什么叫最公倍

板书:几个公有的倍叫做这几个的公倍,其中最的一个叫做这几个的最公倍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习的内容。(揭示题:最公倍

师:那么我们刚才是怎么找出最公倍的呢?

出示:找最公倍

26 918 624 535 39

35 75 49 911

生找出每组的公倍

师:有的同找得很快,能给大家你的方法吗?你发现了什么?

组讨论,之后汇报。

生:如果大的倍,那么它们的乘积也是它们的公倍

生:26的最公倍是12,并不是它们的乘积。

生:大要是的倍,大就是它们的公倍,而且是最公倍。例如26,918,最大的都是它们的最公倍

师:你们还能发现了什么?

生③:第二排每一组都是互质。例如35两个是互质。互质的最公倍是它们的乘积。

师总结。

师;你们能举一些这类的例子吗?

请同们用刚才的发现做书本52页的第3题,求面各组的最公倍

(四)利用最公倍解决生活问题。

(1)五(1)班同参加植树劳动,按6一组或8一组都正好完。五(2)班参加植树的至少有多少

齐读两次,找出题中的关键字,引导中理解题意后放手让生自己完成,同桌间比对。

(2)民公园是1路6路汽车的起点站。1路汽车每3钟发车一次,6路汽车每5钟发车一次。这两路汽车同时发车以后,至少再过多久又同时发车?

今天习了什么内容?什么叫最公倍?我们今天习了求最公倍的哪几种情况?怎样才能很快地求出它们的最公倍

板书设计:

一般关系 列举法

关系 较大

特殊关系

互质关系 两的乘积

2、最新

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

中,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与生生活环境、知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生感兴趣的习情境,使生从中感悟到的乐趣,产生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习。上伊始,由生喜欢的体育运动这一话题引入本节的情境,拉近了本与生的。距离,使生产生浓厚的习兴趣。

2.重视解题方法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理清思路,授方法,启迪思维,提高解题能力。因此在这节中,首先让生观察图画,了解画面信息,接着组织组交流,量关系,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设计关键问题,层层深入引导生讨论交流,使会写设句,并根据题中的量关系列出方程。最后引导生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使生对本节的知有一个系统的

前准备

师准备PPT情检测卡堂活动卡

生准备练习卡片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们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

生:排球、乒乓球、篮球、足球……

师:你知道吗?有一个朋友叫明,他跟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体育运动,更是在校的跳远比赛中破了纪录,你们想知道校原来的跳远纪录是多少吗?这节我们就来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板书题)

设计意图:把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到新知的习中,通过创设情境使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从而对本节的知产生探究欲望,这样的设计过渡自然、顺理成章。

⊙探究新知

1.例1,出示情境图。

(1)写用字母x表示未知的设句。

师:请同真观察情境图并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预设生1:明的跳远成绩为4.21m,超过原纪录0.06m。

生2:这道题让我们求校原跳远纪录是多少

师:应该设谁为x?怎样把x表示什么写清楚?

生:这道题要求校原跳远纪录是多少,应设校原跳远纪录为xm。

(2)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师:你能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吗?

(生讨论后汇报:原纪录+超出部明的成绩)

师:你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吗?以组为单位讨论。

(生组讨论后汇报:x+0.06=4.21)

(3)解方程并检验。

师:请同们试着解方程。

(生尝试完成解题全过程并汇报)

师根据生汇报,板书解题过程:

例1解:设校原跳远纪录是xm。

x+0.06=4.21

x+0.06-0.06=4.21-0.06

x=4.15

,答:校原跳远纪录是4.15m。

生检验并交流方法。

预设生1:把x=4.15代入原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就明做对了。

生2:把x=4.15代入原题中,看看原题的已知条件是否相符,如果相符就明做对了。

3、最新

1.使生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初步的迁移、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使生在计算过程中,养成真检查、勤于验算的好习惯,进一步体会间的内在联系,增强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的计算法则。难点;确定积的点的计算法则。

多媒体。

一、导入

谈话:我们已经习了乘整,今天这节我们将继续乘法。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以前过的知

用卡片出示口答题:

2.3×45 67×2.09 9.06×32

提问:面各题的积中有几位?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明房间阳台的平面图。

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据求出哪些问题?

根据生的回答整理出两个问题:

(1)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2)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

生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列竖式解答,并各由一个生进行板演。

要求:对照黑板上的竖式,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二、自主探索

改变问题:如果把明房间的宽度3缩短为2.8(在平面图上即时修改),你还能求出明房间阳台的面积各是多少吗?先估一估,再列式解答。

生尝试练习,如果有困难的可以看书自

享自成果,组内达成共

全班交流:谁来3.6×2.8是怎样估算的?又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展示生尝试的竖式并追问:把这两个都看成整,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预设一:只要在积中点上两位就能得到原来的积。

预设二:只要把积除以100就可以了。

继续追问:为什么积是两位(积要除以100),你是怎样想的?

师根据生回答,板书:

继续交流:计算2.8×1.15时,在积里是怎样点点的?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吗?

师根据生的理进行板书。(如生有困难可适当进行引导性提问:两个因看成整后,等于把原来的两个因别乘多少?)

提问:在用竖式计算2.8×1.15时,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列竖式时把位多的写在上面;点上点后,可以根据的性质划去末尾的0。)

提问:比较上面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是把看成整,按整乘法算出积的。不同点:第1题是一位一位相乘,第2题是一位两位相乘;第1题的积是两位,第2题的积是。)

提问:通过刚才的尝试、交流,你现在能应该怎样进行计算?

组交流汇报后,结:,先按整乘法算出积,再看因中一共有几位,就从积的右边起出几位,点上点。

、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先让生独立完成,再指名是怎样确定积的的。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生进行板演,其余生自主练习。反馈时重点后面两题要先点点,再划去末尾的0。

3.完成题。

一种西服面料,每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应付多少元?(先估计得,再计算)

集体校对后,追问:因中一共有两位,为什么积中只有一位

四、全总结

谈话:通过这节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觉得与前面习的乘整有什么联系?

点击查看更多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52352.html

热门阅读

  1. 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范文
  2. 重阳节描写菊花姿态的优美句子
  3. 树叶为什么这样绿生活随笔
  4. 《古诗两首江畔独步寻花》优秀教学设计
  5. 《失物招领》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6. 立冬朋友圈心情说说
  7. 2016年周一早安祝福语
  8.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设计模版
  9. 幼儿园怎样迎接新生发言稿
  10. 大学我的1次创意体验论文3000字
  11. 关于大学生假期实践的报告
  12. 《平平搭积木》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
  13. 2018年迎春节茶话会演讲稿范文
  14. 无节操的搞笑句子
  15. 2016大学教师学习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