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文雪被子第2教时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
1、懂得大雪能给麦苗保暖,使麦子获得丰收;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被子、满天、雪花、麦苗、雪白、暖呼呼、
淘气、北风、口哨、麦穗、丰收”等词意,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懂得“雪被子”能给麦苗保暖,使麦子长得好而获丰收。
教学难点:
理解下雪怎么会给麦苗保暖,理解两个梦。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句子)、生字词卡、图片。
教学要点:
学习2、3段课文,懂得大雪能使麦子获得丰收。完成课堂作业 1、2、3、6。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听写、说话练习)
1、听写:暖呼呼、盖上、麦苗、雪花、雪白
[听后出示词语(投影),错的课后改]
2、用以上词语说话。
3、上堂课重点学习了课文第一段,第一段告诉我们:雪被子能 。(答后板书:保暖)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雪被子对麦苗还有什么好处?请看课文第2段。
①指名读第2段。
②读后出示词卡:淘气、口哨(齐读)
2、北风怎样淘气?(看图,联系句子说说)
淘气(换词:顽皮、调皮)
口哨(看图:再吹吹:hu……)
3、北风把雪被子吹跑了吗?(吹不动)
出示句子:
(北风)想吹跑雪被子,可是吹不动。
(北风)想吹跑雪被子,可是怎么也吹不动。
(比较句子,体会拼命吹、使劲吹、用力吹也吹不动的意思)
4、指导读第2段
①范读(调皮而无奈的语气):教师读得好吗?为什么?
②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5、小结:这段写雪被子对麦苗还有什么作用?(板书:挡北风)
句式训练;雪被子能 ,还能 。
三、学习第3段:
1、雪被子下面,小麦苗做了哪些快乐的梦?请看课文第3段。
①指句读,读后回答。
②“快乐”换词训练。
2、第一个梦是什么?
①指名读句子(板书:春天)
读词卡:小绿裙 蓝天 集体舞
②“小绿裙”指什么?“跳集体舞”指什么?
穿小绿裙
板书:
跳集体舞
③春天,天气暖和起来,雪被子慢慢地化成了冰,这时的小麦苗怎么样
了?
④朗读:快乐
3、第二个梦是什么呢?
①指名读(板书:夏天)
读词卡:结满 麦穗 丰收歌
②“唱丰收歌”什么意思?小麦什么时候丰收?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结满麦穗
板书:
唱丰收歌
③这句话告诉我们,夏天到了,麦子怎么样了?
④朗读:快乐
4、这段话先写小麦苗做着快乐的梦,再写第一个、第二个梦,作者相告诉
我们什么?
5、出示一段话,与原文比较,体会原文好在哪里。
①投影这段话,指句读。
②说说为什么喜欢课文第3段。
有趣:麦苗当成人来写,写他们快乐,写他们唱歌、跳舞、做梦。
长知识:故事里藏着科学道理。
6、有感情地读这段课文。
(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7、说话训练:小麦苗还梦见什么呢?
(投影:雪被子下面,小麦苗做着快乐的梦。梦见
。)
四、齐读全文。
五、复习生字:
1、读生字卡片(最后八个生字)。
2、哪几个生字最难写?(范写:淘、舞、穗)
六、作业 :
1、抄写生字(最后八个生字)
2、课堂作业 :2、3、6。
保暖 (挡北风)
麦苗梦见
教后感
1、教学一段话时,先引导学生理解学生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然后再仔细体会这段话中的具体语句,体现了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的教学顺序。
2、低年级以词句训练为重点。本课词语训练能彩不同的方法,如换词、看图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等。句子训练彩比较我方法,较顺利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重视说话训练:课始的用几个词说一句话;教学新课中的句式、说话训练。
拓展阅读
1、语文教学案例设计两课时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喜欢朗读诗歌。理解“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的意思。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的意思。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方案一:听音乐导入。
1、播放《百鸟朝凤》片段,让学生说说仿佛听到、看到了什么。
2、导语揭题:
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鸟类是一个大家族,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天空,到处都有鸟类的身影。那么鸟妈妈是怎样把他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呢?
学生齐读课题。
方案二:看图导入。
1、出示插图:两只蛋旁边画有一只小鸟。
看见这些你会想到什么?
2、教师板书课题:两只鸟蛋
学生齐读课题。识记“蛋”字。(给“蛋”组词。)
方案三:观察、触摸实物导入。
1、让学生摸盒子里的实物,有什么感觉?猜猜这是什么?——鸟蛋
2、让学生观察实物后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字就多读几遍。
2、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自由读或同桌互读互帮。
4、指名在全班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学习其优点,纠正其缺点。
5、齐读全文。
三、结合语境,识记生字
1、学生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读,想想,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
2、同桌或小组交流: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3、用多种方法识记。
做动作识字:“取、捧、抬,连”
联系生活常识识字:“蛋、凉、轻”
找反义词识字:轻
说话识字:“仿佛、定”
做练习题,区分“向”和“像”,学习“向”。
4、把生字放回课文——生自由读课文。
5、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读后指名评价。
6、分小节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小组内表演读,全班表演读。
四、总结
从这篇小课文里我们看到了一位可爱的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让我们再一次对这位小男孩儿投去敬佩的目光吧。(出示文中插图)
五、作业
把课堂上收获说给你的家人或好朋友听。
2、语文教学案例设计两课时
一、教材分析
跟随着小洁的目光,我们欣赏着蓝天白云、碧水青山,那跳跃的“青蛙”、展翅的“雄鹰”、赛跑的“龟兔”,栩栩如生,美不胜收。当小洁正想把面包纸扔进湖里的时候,她看见那清澈的湖水像镜子一样,映照出蔚蓝的天空和如画的山峦。谁忍心把这“镜面”打破呢?小洁攥紧了面包纸,一直到船靠岸,才把它放进了应该放的地方。
遗憾的是,那面“镜子”还是被一个小孩弄了个污点。那块香蕉皮,吓跑了小鱼,就连湖水也“皱起了眉头。
清澈的湖水需要我们每个人精心呵护。小洁只是在那面”明镜“面前,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正要撤开的手,但对每个人来说,在这一瞬间做出克制,并不是都能做到的。
这点滴小事,反射出的是小洁美好的心灵。
让我们把这清澈的湖水,作为一面永远的”明镜“吧。别忘记小洁那企盼的目光。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侧、卷“12个生字,会写”失、觉“等8个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
3、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三、教学重点
认字12个,会写8个,能熟读并背诵课文。
四、教学难点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养成环境保护意识。
六、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谈话导入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看到过湖水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眼睛里的湖水是什么样子的?面对湖水你是怎样想的?(出示课题)
2、出示”清澈“一词,该怎样读?怎样记?
二、初读课文,识字认字
1、教师范读、领读生字。
2、指名学生读,教师注意听,纠正错误发音。
3、出示”幻“和”幼“: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区别,并说说怎样读?
4、出示”扔“和”跨“:想一想用我们学过的识记方法,应怎样识记?
5、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标出不认识的或易错的字。
6、请学生自读、教师在旁边**指导答疑。
7、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分段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认读第一段。
2、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画面,配置音乐,进行范读。
3、请学生朗读思考两分钟,说说本段的段落大意。
4、”欣赏“一词怎样理解?它的同义词有哪些?是否可以替换?为什么?
5、两岸的风景怎样?请找出描写风景的句子。
6、你觉得这段中哪些地方写得很美,为什么会写得这么美?
7、请大家注意:”小洁坐在船上吃面包“这句话。看下文,想一想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多媒体展示画面,配置音乐,老师有感情范读。
2、指名朗读,认真听其发音及语气,并及时纠正其错误之处。
3、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在旁指导。
4、提出问题:
(1)小洁想把面包纸丢*里的时候,看到了什么?
(2)”小洁回过头不满地看了他一眼,又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
”他“指的是谁?你从”看他一眼“和”企盼的目光“中体会到什么?
5、组织学生交流。
6、小洁的面包纸怎样处理了呢?你想知道吗?(引入下一段)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反复朗读,理解课文。
1、指名朗读。
2、提问:”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请大家思考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出示”攥“字,怎么读?怎样识记?说说相应的同义词。
4、请大家再次齐读课文: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四、小结
1、老师总结本课内容,鼓励和表扬课堂上敢于发言的同学。
2、布置作业:请大家在熟读课文基础上独立完成课后”读读说说“一题。
一、复习引入,通过复习巩固课文
1、请学生背诵课文。
2、出示多媒体课件,请学生观察主题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大意叙述出来。
3、请学生朗读课文,让大家指出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4、请大家带着对课文的理解,齐读课文。
二、谈感想,小结
1、请学生谈谈学习了本课有什么感受?
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后自己该怎样去做?
2、老师点评。
三、认读课文生字
1、请学生自己认读课文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指名学生认读课文生字。
3、反复出示生字,让学生集体认读,并组词。
4、板书多音字:得为卷
请学生组词认读。
四、指导写字
1、请学生认读”我会写“中的字并组词。
2、请学生观察”我会写“中的字在写的时候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3、提醒学生注意提手旁和目字旁的写法。
4、请学生描红”我会写“一题。
5、争做”小医生“。
(1)教师把学生写得好的,或是存在共性问题的字,拿到黑板上,学生做”医生“,诊断哪些字写得好,哪些字写得不够好。
(2)同桌互查,比较欣赏。
3、最大麦穗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第二、三段,总结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读题。
2、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第一段。请大家再读苏格拉底的话。(多媒体出示图片。师引读,面对满地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3、要表达苏格拉底不给学生们重选的机会或者说没有商量的余地,该如何用朗读来表达,生再读。
过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探讨弟子们为何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苏格拉底教育弟子的话到底有何目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二、读讲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2~6节,用“——”画出弟子们摘麦穗时的表现的句子,用“~~”画出苏格拉底教育学生的话。
2、交流: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把你画到的句子来交流一下。
3、四人组合作学习,读中感悟。
师述:其实读书有声是个展示,合作讨论也是一种学习形式。课文最大的麦穗如果是一个精神家园,那么,只要你走进这个家园,动脑去思考,用心去讨论,一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不信你就试试。
要求:⑴自由读划出的这些话,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你体会到的。⑵把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达。⑶最后小组长交流。
4、交流学习情况。
(1)小组长交流弟子们表现的句子。
出示:“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抓住“两手空空”、“如梦初醒”体会。
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围绕下面问题展开)
“如梦初醒”是什么意思?弟子们醒悟了些什么?明白了些什么?
【弟子们摘麦穗时很认真。(抓“埋头”“低着头”“用心挑挑拣拣体会)
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眼光不够开阔,这样是找不到最大麦穗的。(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埋头”、“低着头”)
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出示几株麦穗图〕,(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摘了几穗……随手扔掉了”)】
读句子“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他们为什么这样?(引读,他们总认为……他们总以为……)
正因为这样,谁能用“虽然……但……”说说你对这些弟子们摘麦穗的有什么看法?(如何评价他们)
他们的心情如何?(懊悔)读中表达。
过渡:面对弟子们的表现,苏格拉底有什么想法。请大家自由读读他说的话,就能体会出。
(2)小组长交流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的话。
读第5节苏格拉底说的话,你要表达出苏格拉底的什么意思?(对弟子们的表现惋惜,方法的不对而不满意)“到头了”突出读。(启发,你这声音老师听上去不够苍老,“洪钟”的意思是声音浑厚、凝重、洪亮,练了再读)
苏格拉底又说了一段话,谁来读一下?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你还体会到什么?(对弟子们的教育是语重心长或意味深长)〔出示图〕
在小组里读的基础上,交流体会。(各自感受一下,哪些词突出读了,在最能表达句子的意思的词语下面加上·,再练读一下)
谁意味深长地读一下?
集体再来语重心长地朗读苏格拉底的话。……
读到这,大家知道苏格拉底用摘一棵最的麦穗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从中我们知道,苏格拉底是一个(循循善诱)的人。
读到这,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用上“虽然……但……”、“即使……也……”说几句话。
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小的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
三、读讲第三段
1、引读: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出示并集体读“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抓重点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段话,使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事,并谈谈体会。同桌间可以相互交流。
2、交流学习情况。(有多人联系实际来谈)
学生交流生活中的事例,师随机板书(追求)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并出示名人名言。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尔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谁能把感悟到的用朗读表达。板书(要抓住机遇)
“最大的”、“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突出读。
学到这,你希望一生中找到最大的麦穗吗?为了找到这最大的麦穗,你会怎么做?
3、朗读句子,小结。
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生活实践也告诉我们,名人名言告诉我们,一定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其实,我们的古人也说过这样的话,让我们共同回忆三年级学过的,《明日歌》。
四、总结课文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写一句凡人名言在书上,然后交流。
一晃,一课将结束,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的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往返,不知不觉当中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聪慧,变得有个性,变得更有创造性!
五、作业
1、最后一段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一个具体例子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背最后自然段。
附板书:
(追求)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要抓住机遇)
4、语文教学案例设计两课时
1、练习声旁,通过组词比较形声字
2、词语搭配练习
3、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练习声旁,通过组词比较形近字
教学方法:练习法、朗读法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照样子写一写
1、让学生说出自己组成的字
2、组词
3、延伸:让学生区别每组字
二、词语搭配练习
1、练习课文中的内容
2、延伸:让学生换修饰语。
三。照样子说一说
1、让学生读文中的例句。
2、学生说自己造的句子。
3、教师给学生强调造的句子要把一种事物比做另一种事物。
4、学生互评造的句子,教师点评。
一、自读<塘鹅妈妈>
1、让学生自己认字
2、大声朗读。
3、引导学生下课尝试,闭紧嘴巴,别人怎么诱惑自己都不张嘴的滋味,体会塘鹅xx的心情。
二、夸夸我们的妈妈
1、让学生想xx的优点。
2、让学生夸夸自己的妈妈。
三、给妈妈过节
1、了解三八节的常识。
2、为妈妈做件事。
3、练习写留言条,写祝词。
5、语文教学案例设计两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1-3段,初步感受荷花的美丽
2、学习生字新词,练习概括1-3段段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括1-3段段意
难点:
概括1-3段段意,感受荷花的美丽
(三)课前准备:挂图、幻灯、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
1、
出示挂图:这是什么花?你看了图上的荷花有什么感受?
2、
听录音,思考:哪几段直接写了荷花?(1-3)
二、学习字词
1、自学生字新词
2、检查反馈:
字音: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读准花骨朵,画图理解花骨朵
字形:骨:第3画()翩:左扁右羽
提出不懂得词:莲蓬:看图理解挨挨挤挤:做动作理解
3、指名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不多字漏字,不读破句
4、齐读课文,读出你想表现的感觉。
三、学习1-3段
1、
默读1-3段,思考:这三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荷花的?
(清香、形态、姿势)
2、
学习第一段
●读,找出写荷花香气很诱人的词?
●概括段意?(我一进公园,就闻到一阵荷花的清香。)
3、
学习第二段
●指名读,标好句号
●划出直接写荷花形状的句子(4、5、6)
●写了哪几种不同的形态?(全开、刚开、未开)从图中找出这三种形态的荷花。
●课文用什么词把三部分连接起来的?(有的……有的)
●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为什么?(2)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读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体会哪个词用的好?
(冒写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生机昂然,又写出了荷叶的茂盛。)
●划出写荷叶的句子
这句话中写荷叶又多又密的词是(),写荷叶颜色的词是(),写荷叶形状的词是()。
●这段话主要写荷花,为什么要写荷叶?(荷叶茂盛,荷花就多。在碧绿的荷叶的衬托下,荷花显得更美丽了。
●小结,这段话荷花的形状。谁能概括的说说荷花的形状美在哪里?
(开的多,形状各异,白花、黄莲蓬、绿荷叶,颜色美)
●感情朗读
●概括段意?(荷花形状各异,十分美丽。)
3、学习第三段
●理解姿势:姿态
●看图说说白荷花有哪些姿势?用一个词概括?(千姿百态)
●为什么画家如果能画出这一池荷花真了不起?
(所有的荷花都很美,各有各的样子,而且他们的样子不时的在改变。画家要画下来,是不可能的。课文这么写是为了说明荷花姿势美。)
●感情朗读
●概括段意?(白荷花的姿势很美。)
4、
读1-3段
四、作业
1、背诵第二段
2、看图仿写
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有的()。
板书:
清香
荷花
形态
形状各异
姿势
千姿百态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4、5段,进一步感受荷花之美
2、背诵课文2、3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荷花之美
难点:
感受荷花之美、背诵课文2、3段
(三)课前准备: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有感情朗读1-3段,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写荷花的美?
2、背诵第二段
二、学习4、5段
1、听录音,讨论:这两段写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2、学习第四段
●面对一池的荷花,作者想到了什么?
●想象中的我美吗?美在哪里?
(静态美: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下,光彩照人;动态美,风吹来,与一池的荷花一起翩翩起舞,十分美丽。)
●蜻蜓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告诉我做了好梦,说明什么?(它们生活在荷花池里十分快乐,从而衬托出荷花的美丽。
●为什么我过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荷花太美了,我看的入了迷,把自己都忘了。)
●感情朗读
●练习背诵
●概括段意(我看着美丽的荷花,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白荷花。)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朗读全文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背诵自己知道的有关荷花的诗句。
四、作业
1、完成作业
2、给荷花上色
板书:
荷花想象(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白荷花)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24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