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诗歌组章
秋天的太阳,升起在冉冉东方
寂静的小屋,走进娇艳的秋阳
惊醒在甜蜜梦乡,梦中的你我漫步在秋的金黄
一阵风儿吹起,你已是秋叶随风远方
站在窗口,轻拭滴落的离殇
一切依旧,秋的晨曦光芒万丈
秋风豪放多情,轻抚无尽忧伤
拂去我心中的孤寂,播种下爱的渴望
收拾起烦躁的心情,简单梳妆
涂抹淡淡的满足,描画眼角浅浅的惆怅,
照在镜子中的自己,冷艳而憔悴的脸庞
轻声鼓励自己,抛开过去的回忆和迷茫
秋日的爽朗,你已远离我心房
如凋零的秋叶,已在秋风瑟瑟冰凉
既然树无法挽留,你就随风飘荡
我要寻觅,属于我的太阳
不知何时,泪水已浸透在秋雨里
早已尘封的记忆,又漂浮在秋的雨季
你脚步声踩在我心里,淡淡的相思碎了一地
轻抹历历在目的往事,无法藏起伤痛的回忆
雨帘依稀,雨刷呓语
车窗前,故人嘻笑斜倚如昔
熟悉的笑语,淡淡的爱意
你已飘然离去,无法屏蔽我的回忆
深秋的细雨,留下你离别的影子
忧伤和思念,总是在雨中哭泣
夜深人难眠,你是我生命的唯一
每一个飘雨的日子,深深的把你想起
拓展阅读
1、秋叶诗歌欣赏
秋天到了,树在风中摇摆着,好像在向人们证明她们的存在。
树叶还未变黄,但已经失去了往昔的翠绿,有一点点发干,发暗,
树叶在一缕缕风的鼓噪下,互相拍打着自己,像是在争吵,又像在谈论着过去,
也许她们是细数着岁月,抗争着命运,不忍离去。
树下的小草,由于树不停的摇摆,已失去庇护,早早黄了头顶,变了颜色,
但是她们依然仰望着蓝天,虽然知道自己即将枯萎,但他们还是不肯低下高傲的头 ,
一个个挺着胸膛,利用最后的时光,拥抱着大地,证明着自己。
树,依然在风中摇摆,叶,依然莎莎作响,也许她们是在回想春天的暖阳,
夏日曾经有过的辉煌,环顾四周,看着已经把根深深扎在泥土里的小树,
她们笑了,这都是自己的作品,是自己在时光长河里生命的延续。
又一阵风过吹过,树舞动得更欢,叶唱的更响,她们是在吟唱离别的挽歌,
她们是在感谢阳光和大地,感谢曾经的风,曾经的雨,感谢大山这个不离不弃的伴侣,
风停了,树叶就似离人私语,窃窃无闻,万物静默,承受时光的洗礼,
树在默默伫立,叶即将离去,回到她来的地方---大地,
去接受时间给予她们一次又一次的轮回,等待下一次融入树里,
虽然她们即将离去,她们无怨无悔,因为她们知道她们抓住了每一次的机遇,
让自己短暂的一生光彩夺目。让自己在世界留下了美丽的足迹。
2、中秋现代诗歌
中秋节快到了,想知道关于描写中秋节的诗歌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中秋现代诗歌,欢迎大家阅读!
中秋夜(外一首)
害怕这样的夜。月光太冷,太矫情
躲在文字的后面,想象曾经的欢愉
风吹过树梢,在阡陌,在沟渠
追赶又一轮的圆满
夜色煎熬着梦境,借点点星光
缝补走失的岁月
雕花窗,关不住桂花的香气
童年的影子,时光的散片,一步步向*近
夏天就这样过去了
没有了蝉鸣和蛙躁,一切都静止下来
思念,缓缓穿过每一条河流
在月光下独舞,吟咏
这一刻,我是孤独的
也是幸福的
怀揣着乡愁赶路
顺着风,陈年的酒香,赶过来
在岁月的褶皱里,滋养苍白的词语
和一些隐秘的疼痛
秋水之上,时光被窃取了记忆
所有的风景都成为永恒
夜,一低再低
抚摸每一片花朵和叶子,忧伤
或者醉
请相信,在这个温情的季节
桂花的香气,会把思念填满
只剩下,月的独白
在如水的光芒里,怀揣着乡愁赶路
《月夜》微诗三首
乡书一封,有菊花,美酒
竹椅坐定,举杯,听风
等一句乡音,三两声迟归
《圆月》
想到故乡
五仁,芝麻,豆沙的月饼
母亲在炉台,烧制思念
《回家》
村庄,夜静,狗吠
一个人,在有月亮的日子
背着漂泊,归来
一路清辉
迎着你,迎着月色,迎着光
步履匆匆,穿过树影
穿过岁月的峰峦叠嶂
手中,是沉甸甸的食粮
是的,离不开,离不开这人间烟火
这沉重的肉身,这承托与桎梏
今夜你那么皎洁,纤尘未染
几颗星子在你周围
不嫉妒,不喧闹,悄悄的旁白
旁白你将要走向圆满
只是还差那么一点点,一点点
可就是那么一点点,天上,人间
2014/9/6
月圆之夜
今夜——我不提月亮
或者仙子,一只千年的兔子
我不把酒,也不邀月,更不问青天
我只在一张厚厚的素笺上临摹一幅画
去年十五,我画了船和岸
还有岸边垂钓明月的一些人
今年,我的画里趴着一条路
一半拐进了海
一半冲上了天
2014.9.5
月沐
如潮水般的涌来
深陷其中
沐浴月光的琴韵
拎起旧物与感伤
倒入我的口袋
扎紧
不在启封
这月到中秋的时日
有着月桂之香的美妙
我只想盛满美酒
与亲人对饮
这是绝好的治愈系列
它令我百变不离其宗
9月6日 22:38
纸月亮
一纸月色凉薄 故园此去山高水长路远
我那荒草萋萋的老屋顶上 谁人画一枚纸月亮空悬
三五月明之夜 我会举杯遥寄他乡游子的情怀点点滴滴
桂香满院斑驳 墙外欢歌笑语渐行渐远
我那清风习习的西窗檐下 邻家稚子折一架纸飞机放飞
迢迢千里之外 谁能读懂月盈是诗月亏为词的平平仄仄
今生 画一枚纸月亮取暖
今夜 折一架纸飞机送行
烧燃起,一炷
香火的扑腾缭绕
叩拜旧事的窗格子
一朵思雨,铺洒
心灵的圆桌前
未尽的惆怅,淡然了
一枚焦愁的延伸
轻步走过,桥面的
灯笼,高挂圆月
婉约的浔江,倾听
一抹白月光,述尽
一捆剜割的稻穗
依旧竖立在,镜花
与水月的朦胧里
远方的中秋,流经
门廊外的光阴
滴落一厮,名词
意外之后的归宿
路过的微闪眸光
静谧而忧郁的虫鸣
一盏花灯的中秋夜
谎花坠落的瞬间
追溯潮水,眺望星灯
一挥袖口,惦记的
农历日,翻开一页谜题
一桌拾捡的时间
中秋遥寄(外一首)
思念是中秋的银盘
月辉撒向无尽的遥远
我凝眸皎月,捎去我内心的祈愿
捎向那遥远的九泉
泪在淌,心在诉
我们一如往昔
静静叙,细细聆
从我的咿呀学语到四秩之年
您亲手栽植的老菊,还在年年盛开
那清洁的芬芳,馨香着老院
也涤荡着子女的心涧
那几颗老枣树,今年结的枣儿又多又甜
我的小家,也开辟了一片自己的热土
您可忘见那片郁郁葱葱的庄园
我的性情,秉承着您的品行
我的血脉,流淌着您的美善
上苍恩赐,让我们有一份父女之缘
让我们下世,再下世
重续心底这份最亲最亲的圆满
中秋是八旬老母桌上那圆圆的月饼
在品咂生活甘苦的同时
也慢慢咀嚼着岁月的过痕
望院中老树枝头的雀鸟
怎是形单影只
那幽幽的皎月
能否捎去无尽的苦思
就让一颗心麻醉吧
承子女之孝意
让这老屋老树,还有狗儿猫儿
伴着静静的日子
安好度过
月到中秋(外一首)
圆圆的月子呦
琼琚蓝天
把一抹清辉
洒向山石
洒向树下
洒向流泉
莫不是你盈盈的粉泪吗
颗颗露珠凝聚在草尖
莫不是你哀怨的目光吗
夜吟应觉月光寒
你是李太白笔下的霜雪
你是苏东坡笔下的婵娟
你照着游子依稀的梦
梦一样的乡怨
梧桐树下
杨柳岸边
枉有那
太多的明朗
太多的清圆
月无边
愁也无边
不如横笛
月圆之夜
不宜横槊赋诗
槊,寒光闪耀
槊,满身煞气
曹孟德太煞风景
选了这么个风情万种的时候打仗
没有诗意
浩渺的长江水啊
滔滔东流去
你不如在艨艟战舰上摆上一桌酒席
喝喝小酒下下围棋
磕磕瓜子听听小曲
月白风清
不如横笛
9月8日 10:07
3、描写秋天的诗句古诗集合
1、*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张仲素《秋夜曲·*漏水夜何长》
2、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3、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4、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李商隐《菊花》
7、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张孝祥《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8、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9、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10、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11、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李贺《李凭箜篌引》
12、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13、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14、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苏轼《赵昌寒菊》
15、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16、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17、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卢照邻《曲池荷》
18、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19、枕簟溪堂冷欲秋。——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20、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21、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李商隐《无题·八岁偷照镜》
22、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2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4、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25、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6、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27、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28、秋在黄花羞涩处。——张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29、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30、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31、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32、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章炳麟《狱中赠邹容》
33、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34、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35、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36、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37、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晏几道《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
38、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39、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潘阆《酒泉子·长忆西山》
40、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41、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42、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韦庄《章台夜思》
43、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
4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45、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46、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47、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顾况《宫词五首·其二》
48、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49、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朴《天净沙·秋》
50、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李商隐《菊花》
51、纷纷坠叶飘香砌。——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52、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5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5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55、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56、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57、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58、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程颢《秋日》
59、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杜牧《齐安郡晚秋》
60、却傍金笼共鹦鹉。——柳永《甘草子·秋暮》
61、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62、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63、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64、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柳永《甘草子·秋暮》
65、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曹雪芹《咏菊》
66、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韩偓《草书屏风》
67、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
68、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69、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张耒《夜坐·庭户无人秋月明》
70、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71、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72、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73、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74、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75、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贺铸《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
76、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77、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78、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79、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80、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4、古诗秋浦歌李白79句
李白的这首《秋浦歌》家喻户晓,全诗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注释】
1、个:如此,这般。
2、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白话翻译】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写作背景】
秋浦,唐代池州郡属县,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游秋浦时期(一说为天宝十二载)。当时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在这十年中,李白云游天下,四海为家,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欢畅的时候,特别是曾和杜甫两人携手同游梁、宋,把酒论诗,快意非常。不过,他在秋浦时的心情并不太好。天宝十二载(753),他曾北游幽蓟,亲见安禄山势力坐大,君王养痈已成。此时他正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再游江南的。
【赏析】
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白发三千丈。白发哪能有三千丈长呢?李白咏庐山瀑布为“飞流直下三千尺”,已是奇语不凡;而这里咏白发,竟说白发比庐山瀑布更长十倍,大胆夸张,非李白莫敢。
至于像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虽然看似无理(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云:“‘白发三千丈”,其句可谓豪矣,奈无此理何?”),却完全符合诗人感情的真实。诗人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显然,诗人不是说白发真有三千丈长,而是说愁长;因为忧愁生白发,所以白发像有三千丈长一般。这样写,既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内在感受的真实性,又巧妙地赋予诗歌外在形象以更大的*力。这样的夸张不但不虚妄,而且很有分寸;正如刘勰《文心雕龙·夸饰篇》所说:“使夸而有节,饰而不诬,亦可谓之懿也。”
如果说首两句劈空而来,显得有点突兀,那么末两句索性明言。它说明诗人在照镜时,看到满头白发繁若秋霜,遂禁不住感喟万分。诗人连用了“不知”与“何处”两个词组成问句。但他似问非问,或明知故问,纯粹是借此抒发感慨而已。“秋霜”固然指白发,但另给人以萧瑟的感觉。诗人利用感觉的移借,用外部感觉表达其心理感受。使读者自然联想起诗人晚年的不幸际遇,便难免同生凄凉、寂寞之感了。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解读杜牧的《秋浦途中》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秋浦,即今安徽贵池,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会昌四年(884)杜牧由黄州刺史移任池州刺史,正是凉秋九月,与“穷秋”句合,此诗似即为这次行役而发。二年前,杜牧受李德裕排挤,由比部员外郎外放黄州刺史,现在又改调池州,转徙于僻左小邑间,这对于渴望刷新朝政、干一番事业的诗人来说,自然是痛苦的。他的这种心绪,也曲折地表现在这首诗中。
这首七绝以韵取胜,妙在如淡墨一点,而四围皆到。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密含在风景的描写中,并不明白说出,却能给人以深至的.回味。一、二两句采用对起之格,这在绝句中是不多的。它这样用是为了排比刷色,增强景物的描绘性。寥寥几笔,就把山程水驿、风雨凄迷的行旅图画生动地勾勒出来了。起句对仗,在绝句里宜活脱而不板滞,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四首》),虽然色彩鲜活,却迹近合掌,不是当行的家数。这里却不同,它笔势夭矫,如珠走盘,有自然流转之致。“萧萧”、“淅淅”两个象声词,在这里是互文,兼言风雨。并著“一岸蒲”三字以写风,盖风不可见,借蒲叶的摇动有声而始见,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绝句讲究出神奇于百炼,起别趣于寸心,要能曲折回环,穷极变化。这首诗的头两句在外围刷色,展示出一幅风雨凄其的画面,下一步该如何发展、深入、掀起感情的漩涡呢?诗人把目光转向了飞落寒汀的鸿雁,三、四两句以虚间实,故设一问,陡然地翻起波澜,可谓笔力奇横,妙到毫颠。从构思方面说,它意味着:第一,沿着飞鸿的来路,人们的思想从眼前的实景延伸到遥远的天边,扩展了诗的画面;第二,问及禽鸟,痴作一喻,显见出旅程的孤独与岑寂来;第三,寄情归雁,反衬出诗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这些意蕴没有直接说出,而是寓情于景,令人于恬吟密咏中体味而得。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趣。第三句转折得好,第四句就如顺水下船一样,自然凑泊,有着无限的风致。
“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朝夕难忘的老家—樊川,就在那里。“来时还下杜陵无?”轻声一问,就把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怀念,就把他宦途的枨触、羁旅的愁思,宛转深致地表现出来了。
“樊南别有清秋思,不为斜阳不为蝉。”透过景物的描写,蕴藉而含蓄地抒写怀抱,表现情思,这是杜牧绝句的擅胜之处。徐献忠云:“牧之诗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扬顿挫之节,尤其所长。”(《唐音癸签》卷八引)持较本诗,可谓刌度皆合了。
秋下荆门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秋下荆门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译文
秋霜落在荆门,树叶零落,由于山空使得江面也很开阔,秋风也为我送行,使我的旅途平安。
这次远离家乡游历,不是为了口舌之贪,而是为了游览名山大川,因此才想去剡中这个地方。
注释
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空:指树枝叶落已尽。
布帆无恙:运用《晋书·顾恺之传》的典故:顾恺之从他上司荆州刺史殷仲堪那里借到布帆,驶船回家,行至破冢,遭大风,他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此处表示旅途平安。
鲈鱼鲙:运用《世说新语·识鉴》的典故:西晋吴人张翰在洛阳*时,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菰菜、鲈鱼鲙的美味,遂辞官回乡。
剡中:指今浙江省嵊州市一带。《广博物志》:“剡中多名山,可以避灾。”
鉴赏
荆门山战国时为楚国的西方门户,乘船东下过荆门,就意味着告别了巴山蜀水。这首诗写于诗人第一次出蜀远游时。对锦绣前程的憧憬,对新奇而美好的世界的幻想,使他战胜了对峨眉山月的依恋,去热烈地追求理想中的未来。诗中洋溢着积极而浪漫的热情。
第一句是写景,同时点出题中的“秋”和“荆门”。荆门山原是林木森森,绿叶满山,然而诗人到来时,却是秋来霜下,木叶零落,眼前一空。由于山空,江面也显得更为开阔。这个“空”字非常形象地描绘出山明水净、天地清肃的景象,寥廓高朗,而无萧瑟衰飒之感。
第二句“布帆无恙挂秋风”,承上句“江”字,并暗点题中“下”字。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为荆州刺史殷仲堪幕府的参军,曾告假乘舟东下,仲堪特地把布帆借给他,途中遇大风,顾恺之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这里借用了“布帆无恙”这一典故,不仅说明诗人旅途平安,更有一帆风顺、天助人愿的意味。这种秋风万里送行舟的景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无比乐观欣慰的心情。
前人有诗:“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是由第二句中的“秋风”连及而来的。据说西晋时吴人张翰在洛阳*,见秋风起而想到故乡的莼羹、鲈鱼鲙,说:“人生贵得适志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回到了故乡。李白此行正值秋天,船又是向着长江下游驶行,这便使他联想到张翰的故事,不过他声明“此行不为鲈鱼鲙”,此行目的与张翰不同,他自己是远离家乡。这样反跌一笔,不但使诗变得起伏跌宕,而且急呼下文“自爱名山入剡中”。剡中,今浙江嵊州,境内多名山佳水。句中“自”字,与上一句中“不为”相呼应,两句紧相连贯,增强了感情色彩。
古人曾说过:“诗人之言,不足为实也。”那意思大概就是说诗具有凝炼、概括、夸张、含蓄等特色,诗中语言的含意,往往不能就字面讲“实”、讲死,所以说写诗的人也应该“不以辞害意”。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如果只理解为诗人在表白“此行”的目的,不是为了吴地的美味佳肴,而是要去欣赏剡中的名山,那就未免太表面了,太“实”了。李白“入剡中”,是若干年以后的事。读者要知道它的含意到底是什么,还得回到诗的第三句。从张翰所说的话来看,张翰是把“名爵”与“鲈鱼鲙”对立起来,放弃前一个,而选后一个;而李白对后者的态度很明朗——“此行不为鲈鱼鲙”。至于对前者,诗人没有明说。可是,“秋下荆门”以后的所言,所行,就把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了。第一,“此行”并没有“入剡中”,而是周游在江汉一带,寻找机会,以求仕进;第二,他还明白地声称:“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他还希求“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这种建功立业的宏愿,积极用世的精神,和张翰的态度恰恰相反。所以诗人此时对“名爵”和“鲈鱼鲙”都是一反张翰的意思,只不过在诗中说一半留一半罢了。当然,这也是“适志”,是辞亲远游、建功立业的“志”。诗的第四句说,饱览绍兴的名山佳水,也是诗人所向往的。这种兴趣,早在他出蜀之前就已经表露出来了,不过联系上一句来看,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此了。自视不凡的李白,是不想通过当时一般文人所走的科举道路去获取功名的,而是要选择另一条富有浪漫色彩的途径,那便是游历,任侠,隐居名山,求仙学道,结交名流,树立声誉,以期达到目标。所以这里的“自爱名山入剡中”,无非是在标榜诗人自己那种高人雅士的格调,无非是那种不同凡俗的生活情趣的一种艺术概括。这种乐观浪漫、豪爽开朗、昂扬奋发的精神,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个性,以及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颇有特色。全诗虽四句,但写景、叙事、议论各具形象,集中地抒发了诗人年轻时“仗剑去国”的热情,笔势变幻灵活,而又自然浑成。四句诗中连用了两个典故,或暗用而不露痕迹,或反用而有新意,使读者读来没有凝滞堆砌之感,达到了推陈出新、语如己出、活泼自然的境界。
创作背景
根据裴斐编制的《李白年谱简编》,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当年李白再游峨眉山,秋间经清溪、渝州、三峡去蜀,来游楚地,在离开荆门时作此诗。
代秋情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代秋情
几日相别离,门前生穞葵。
寒蝉聒梧桐,日夕长鸣悲。
白露湿萤火,清霜凌兔丝。
空掩紫罗袂,长啼无尽时。
译文
分别才几天,门前就长满了野稻与冬苋菜。
秋蝉在梧桐树上不停聒噪,从日出叫到日落,声音凄凉。
秋天的露水把萤火虫打湿,严霜将兔丝草枯萎。
反正也没人看,不妨把紫色绣裳掩严实了,想你就哭,和着蝉声,从早哭到晚。
注释
穞:野生的稻谷,穞,自生稻也。
葵:冬苋菜,《广雅》:葵,菜也,尝倾叶向日,不令照其根。
寒蝉:蔡邕《月令章句》:寒蝉应阴而鸣,鸣则天凉,故谓之寒蝉也。
聒:聒噪、吵闹。
兔丝,蔓草也,多生荒野古道中,蔓延草木之上,有茎而无叶,细者如线,粗者如绳,黄色,子入地而生。初生有根,及缠物而上。其根自断,盖假气而生,亦一异也。
罗袂:丝罗的衣袖。亦指华丽的衣着。
赏析
此诗作年不详。诗以拟代独处之思妇口吻写秋日思情,诗中描画秋日萧瑟景物以衬托伤感气氛,以景寓情,相思之深见于言外。另外此诗用自然景象极写别后的凄凉、寂寞与悲哀的心情。情景交融,十分完美。
首句写离别时间短暂只有几日,而主人公感觉十分漫长,认为门前已长野草,道出主人公度日如年的殷切思念之情。
第二、三句通过写寒蝉、白露、清霜等描画出秋天的萧瑟、肃杀、凄冷,从而写出主人公的"凄苦心情。白露、清霜一句对仗工整、描写细腻如画,想来主人公生活在离别的痛苦中,耳中所闻、眼中所见皆勾起自己的思念忧伤。
末句写主人公独守空房、长啼无尽。“空掩紫罗袂”叙述主人公身穿华丽服饰其雍容华丽却无人欣赏,只能掩严实自己的服饰。“长啼无尽时”刚好与次句的“日夕长鸣悲”相呼应,且在啼哭时间上要更久长一些,把离别后的悲伤写得淋漓尽致、动人心弦、催人泪下。
纵上所述,本诗有诗意、有境界、有情感,处处充满缠绵、委婉,在闺怨诗里面,艺术水平是很高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43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