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限大到无穷小杂文随笔
我们从何而来?我们又在哪里?这或许是一个永恒的问题,人类从崇拜天神到理性思考,无时无刻不在努力解释这样的问题。你或许出生在一个静谧的小城,从三分之一平米的摇篮到三尺见方的板床,从与街巷邻居的嬉耍到校园同学的打闹。如果你考上大学,你或许会乘上火车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你也可能会收拾行囊,向你向往而又未知的地方闯荡。人的一生总是这样,涉足的地域从小到大,结交的挚友从少到多。人类也是一样,从走出屈居的山洞到开发出万亩农田,从踏上风波远航到发现星罗大陆,人类始终在探索着宇宙的边际,始终在思考着自己所在的位置。
人类对“天”的思考起源于历法,古巴比伦时代,人们为了方便农耕,便已经意识到了四季的判别,并且制定出了黄道十二宫,这也是最早的十二星座的由来。当时人们并不能放眼于自己所生存的地球之外,因此认为地球就是整个宇宙的中心,太阳也好,星辰也好,都是由神灵掌控。如此,为了天下太平,农作丰收,拥有学习天文特权的往往都是祭祀和僧侣。
古典天文学的摇篮在古希腊。古希腊文明是一个神奇的文明,那里的人思想开放,喜欢思考。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城外开办了一所集算术、几何、天文等学科为一体的学堂,在巴拉图的学派中,认为“球形”是宇宙间最和谐、最美妙的结构,柏拉图的学生欧多克斯对其思想进行发展改进,提出了最早的宇宙模型:同心球模型。欧多克斯认为宇宙是一个透明球,地球位于中心,其他天体围绕着地球旋转。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地心说,在当时这无疑是人类天文学的一大进步,而在近2000年后,地心说却被教会利用,将一位无辜无畏的科学家烧死在了审判柱上。
人类对“天”的进一步理解归功于对新航路开辟的需要。1405至1433年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航海业的壮举,50多年后的哥伦布,则从西班牙出发,4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麦哲伦则首次完成了人类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形,回答了一个千年难题:终点也是起点,地球没有尽头。人类第一次发觉,自己居住千年的大陆海洋是如此的渺小,在时代的推动下,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发表了自己的日心学说,“日心说”一经提出,就遭到了教会的强烈反对,由于“地心说”与教会的*创世不谋而合,否认地心说即是否认教会的权威,因此哥白尼的学说被斥为“异端邪说”,在*压和责难中沉默了近30年的哥白尼,终在自己死前将他长期观察与计算完成的《天体运行论》发表于市。如果说哥白尼对教会依然略存胆怯,他之后的布鲁诺则是真正的勇士,布鲁诺生于哥白尼去世后五年,经过他对天文和自然科学的潜心研究,他深刻体会到日心说的正确性并勇敢的捍卫和发展了日心说。在教会看来,布鲁诺如此明目张胆、如此胆大妄为,唯除之而后快。1592年,布鲁诺被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布鲁诺成了捍卫真理的殉葬者,他也让更多的人们看到了教会的思想霸权与恐惧无知。哥白尼的日心说使人们开阔了眼界,后来经过伽利略的天文观测,众多数据都证明了日心说的正确性,人们终于将地球从宇宙的中心拿开,将这个位置还给了太阳。
日心说让人类的宇宙观再一次拉大,太阳才是整个太阳系的老大哥。在晴朗的正午,太阳看上去只有餐盘大小,可是实际上,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如果你对这个数字没有什么概念,举一个更直观的例子,如果地球是一棵树,那么太阳就是一座森林。现代数学的进步与天文仪器的发展,使人类可以看到更远的宇宙深处,如果你觉得太阳系的尺寸已经触及无穷,那么还请你先收回想法,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恒星系统,整个银河系有1200多亿颗恒星,注意这里的单位是亿,每一颗恒星都有像太阳系一样的恒星系统。那么银河系就是整个宇宙了么?远远不是,宇宙中可观测到至少有1000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之一。观测不到的星系更是无法预测。看到这我想你会相信,地外文明的存在简直太寻常不过,不存在才不寻常。
在宇宙中如此微不足道的银河系,在银河系中又如此微不足道的太阳系,如此微不足道的地球,又如此微不足道的我们。然而,你真的微不足道么?让我们再把视野缩小,从你来到这个世界,你的第一口呼吸开始。
当你深吸空气,在成千上万的膈肌和肋间肌细胞努力下,肌肉开始收缩,胸廓开始扩张,空气被吸入肺中,氧气通过肺泡进入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这个过程要归功于血管中红细胞的运氧功能,在心脏引擎的搏动下,你的血液载着这些携带氧的红细胞传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由动脉到静脉,从主干到分支,再反复分支到毛细血管,将养分提供到你身体的各个角落,并将代谢废物带走。人的一天将呼吸26000多次,每次呼吸,你的肺泡细胞,你的红细胞,你的血管细胞,你的肌细胞,你全身的各个部位的细胞都在协同完成一个浩大的工程。有了他们的努力,你才可以休闲的坐在摇椅上喝着咖啡,毫不费力的读着这篇科普文。
你的全身,从头顶的发梢到脚趾指甲,共约有50万亿个细胞。对于这个概念,你一定又渺茫了,如果一个细胞是一个工厂大小,那么,一个你就是整个银河系。
说一个细胞是一个工厂,这其实一点也不为过。人的细胞虽然功能各有差异、形态也很大不同,但是其组成结构相似,都有如内质网、线粒体、核糖体、中心体等。细胞的最外层有一层膜,其就像工厂的院墙,它可以控制哪些物质可以进入细胞这座工厂,哪些物质不能进入。细胞膜内是细胞质,其中悬浮着各种细胞器,线粒体是细胞的能源车间,它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使用。内质网则是运输车间,其是一个网状通道,连接细胞内外,进行物质传输。核糖体则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中心体则影响细胞分裂。最后要说说细胞核,它是细胞这座工厂的办公楼,是细胞遗传信息DNA存放的地方,协调控制细胞活动。
想想看,你的身体就是由这样50万亿个精密的工厂构成,并且他们协同开工确保你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是不是很神奇。然而大部分细胞的寿命却很短,人的生命从一个受精卵细胞开始,经过一分二,二分四的分裂,最初的一个细胞最终分裂为50万亿个,在你身体内,平均每1分钟就有1亿个细胞死亡,也会有1亿个细胞诞生。人体的胃细胞与外界接触,寿命也较短,平均每周就会更换一遍,皮肤细胞每月更新一遍,红血球细胞每120天更换一遍,肝脏细胞每180天更新一遍。只需一年时间,你身体百分之九十八的细胞都会更换一遍,从这个角度讲,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确很有道理,每天的你都是新的你。
如果你再把细胞这个工厂的每一个车间分解开来,你就会惊奇的发现,组成你这鲜活的生命,有思想,能行动的人的竟然是一个个毫无生命意义的分子和原子。铁让你的血液可以携氧,并提供切割细*保护机体功能,碳则是有机物的骨架,细胞工厂的基础,钠离子让你的神经可以传递信号,钙与磷组成了你刚硬而柔韧的骨骼,你的体重有60%都由水构成,而氧原子占了一个水分子九分之八的重量,因此,也可以说你的身体过半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然而氧原子却不仅仅起到提供水的作用,它是地球的生命之源,陆地上的绿色植被、海洋中的绿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动植物再通过呼吸作用消耗这些氧气,氧原子无拘无束的遨游在整个地球生命循环中,你刚才吸入的氧,可能进入你的皮肤,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而你之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可能才从你的肌细胞中脱离,重新回到自然,再次进入一个大树的体内,组成你的所有原子都有这样的循环链。如此来看,在细胞未能全部更新之前,你的身体的原子可能就已经更新了一遍,当下的你是你,也不是你。
和细胞比起来,原子的确如九牛一毛,然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原子核中又有质子和中子。电子之于原子的关系又如地球之于太阳系,电子之下,还有夸克,夸克之下,还有量子。
从量子到星系,你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又是多少奇迹的产品。你是一堆毫无规律、毫无智能的分子原子,也是在万亿细胞协同努力,拥有思想和记忆,会开心,会流泪,懂得爱与被爱的独立个体。你是宇宙间时间中的短暂一瞬,空间中的虚无一尘,也是人世间留下痕迹,传承人类的真实灵魂。你从宇宙中来,也将回到尘土中去。宇宙中的原子在你体内进了出,出了进,像你从不曾留存,人世间的往事,让你嚎哭着来,微笑着去,却也不失为一种永恒。
拓展阅读
1、小岛故事杂文随笔
周顺见我来了赶忙起身说,大哥来了,这时我见苏小晓依偎在周顺怀抱里,举止亲昵,贱气十足。
我克制着被周顺让到了对面的座位上,之后周顺便打开了几瓶啤酒,酒过数巡,脸色早已红透了的周顺和另一个学生开始对苏小晓动手动脚,一会摸一下脸,一会亲脸一口,显然庆生会变成了愉快会。
我再也看不下去于是对周顺说,兄弟也差不多了,我便告辞了。
周顺这时眼角一歪调侃着说,哥你是不是享不到艳福,记怪兄弟了,苏小晓去亲咱哥几口,苏小晓十分浪荡的样子我早就厌恶了多时,就在我呆愣之际,苏小晓已经一把楼主了我,她双手抱住我的肩膀,嘴对着我的脸,亲吻起来,我的脸突然开始有种舒服的快感,当她嘴唇接触到的地方,是那么的温柔。
伴着他们的欢声笑语,我的身体有种炙热的感觉,灵魂的躁狂是被异性挑逗起来的原因,终于受不了了,用我的双手推开了小晓,这时她深情的眸子里已经让我看到了她的无助以及暧昧。
我站起了身一语不发转身离开,把他们晾在了一边,随后关上门我没有离开,站在门口若有所思,屋子里忽然传出了苏小晓高声地喊叫浑球,你们都是。
周顺这时也喊道,老子付钱了。
这时屋子里又开始沉默,苏小晓我可以感觉到她是一种被迫无奈,之后屋子里传出了两个男人的秽语以及小晓的喘息声。
我知道这个人间有许多种无望,不过这次的撕心裂肺让我学会了成长,我站在了门外很久,直到听到了打呼噜声。
时间这一刻过得太慢,我坐在走廊的长椅上,喝酒沉醉。
2、小时候的幼稚是长大后的我无法触碰到的天真500字作文
我自认为友情是一场陪伴,但实际上,连陪伴都算不上,或许只是需要。
我想做一名小学老师,同学说我*,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为什么想做一名小学老师。
模糊的记忆中还残留着幼儿园时的记忆。记忆里有滑梯,转转椅,旋转木马,秋千等等那些象征着童年的东西。几个小女孩围坐在一起,中间的那一个脸上还挂着泪水,一个女孩说“别哭,我爸是警察,我让我爸把欺负你的那个男生抓起来”另一个女孩说“我舅有大吊车,我让我舅**把他吊起来,看他还敢不敢欺负你”还有女孩说“我让我爸将他开除”中间哭的那名女孩终于破涕为笑,旁边的几个女孩也跟着笑起来,天空中回荡着他们的笑声,久久不绝,十几年前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可是却触碰不到,我承认当年的我太幼稚,但是幼稚得开心,让人在十几年后也恋恋不忘,让人将当年的“幼稚”当成如今的一种追求。
我不羡老年的夕阳西下,轻松自在,也不慕青年的朝气蓬勃,活力无限,却独追那份“幼稚”初中以来,儿时的那份记忆时时浮于心头,却不知为什么,初三,我早已经忘记了友情是一种什么东西,但庆幸,我懂得了一个名为“没心没肺”的词。我想再过一个十几年之后,我能记住的也依旧是幼儿园和小学里的那些“幼稚”的事。
初三:张钰迪
3、小班5月份教师随笔范文
这天上午,我教幼儿学习儿歌小雪花,我选用的教学方法是先请幼儿欣赏挂图,然后进行了提问的方式引出了小雪花这首儿歌,还请孩子们带上小雪花头饰一边说儿歌一边表演,孩子们兴趣很高。多数幼儿很快就学会了这首儿歌,但是还有少部分幼儿对儿歌没有掌握好,我想:这怎样办呢?继续学吧,学会了的孩子没了兴趣,不学吧,还有部分幼儿不会。
我正在犹豫,陈天祥小朋友的话传入了我的耳朵:“老师,李健全不会我教他。”这句话点醒了我:何不用孩子好胜的童心……于是我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你们愿意当小老师吗?”“愿意。”“好,此刻我们学会儿歌的小朋友来当小老师,把每学会的小朋友教会好吗?如果教会了,老师就给你戴上小老师的标志。”孩子的兴趣顿时激发起来了。会背的小朋友纷纷争着去教不会的小朋友,不会背的小朋友也加足了劲用心地背,准备去教其他小朋友。问题迎刃而解,原先会背的小朋友在教别的小朋友背诵时知识得到了巩固,不会背的小朋友在别人的帮忙下掌握了知识,同时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的用心性,真可谓一举两得。
随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育者如果能把握住幼儿的兴趣点,随时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育会取得真正有好处的效果。
4、小班5月份教师随笔范文
积极举手发言确定是一种很好的表现,孩子能大胆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和学生们交流,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而且对知识的掌握有较大的帮助。
经常听到有家长这样对孩子说:“记住,多举手!”“你这孩子,真笨,上课老是不举手“老师提问题了,要马上举手!”“我明天要问老师的,你有没有举手?”可能有绝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积极举手发言,认为只要孩子积极举手发言,这表示他(她)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学习成绩一定会不错。
但不举手的孩子就表示他就不动脑筋了,就不聪明了,我觉得这*不是的。
我在教学中发现,通常胆小内向的孩子不太举手,不爱表现自己的孩子不太举手,情绪不佳的孩子不太举手。这些孩子你能说他不动脑筋、不聪明了,不!*不能!!他们有些也是学习的姣姣者,但由于他的个性或某些因素改变了他们的表现,这些孩子往往知道问题的答案,却不敢回答或不想回答,他们有的怕答错了被别人笑,有的觉得不举手挺好的,反正自己也知道这是为什么?确实,有时,老师把不举手的孩子叫起来,他也能把问题回答的相当精彩,可见,并不是不举手就是不动脑筋。
《新纲要》颁布后,更突出了幼儿的主导性地位,教师只是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在很多的教学活动中,孩子们都是在自己的观察操作过程中,经过老师的适当指导,从中掌握知识的,新的教学理念下,孩子们的思维更活跃了,动手操作能力更强了,创造想象能力更惊人了,合作交往等能力更一层楼了,彻底改变了以前的填鸭式教学,满灌式教学,和一问一答式教学了,因此,有些孩子一次教学活动下来,举手发言不多,但知识能力掌握的却也不错,要说他不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是,他能把想法与自己旁边的同伴交流,这也很不错呀!
有些家长一味的要求孩子多举手,从家长半日活动观摩中,很多家长就一直盯着自己的孩子举手,有些甚至还时不时的提示自己的孩子举手。孩子很遵命,只要老师一提问题,他条件反射似的举手,但每次都答非所问,或目瞪口呆,不知要答什么,这样的孩子也很多。
要培养好一个优秀的孩子确实很难,“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觉得教育引导孩子的方式方法很重要,怎样才能做到“活而不乱,管而不死”是我们每个孩子的父母和老师所共同思考的,共同努力的,不举手不是不动脑筋只不过是一次小小的发现,相信还有更多的问题等着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5、散落在大同的那些时光散文随笔
前一段时间,路经大同小学,突然发现母校装修重建,已经面目全非。
看到这场景, 心里有种莫名的感觉,关于这个学校和童年的记忆,猛地被一下子掏了出来,排山倒海。
在长沙,无人不知“大同”。大同小学原名叫抗大学校,是省内闻名的最好的小学之一。进“抗大”的,基本上是八一路、袁家岭附近*和单位的子弟:*的、省*的(那时候公检法一家,在一个院子)、省*的、省邮政局的、省煤炭局的、省文联的、省科委的……一个大院就有好几个同学。
那一年,因为没到入学年龄又死活不愿再待在幼儿园,父亲便想了个办法,让*同事带着她儿子(一个小名叫“毛姑娘”的同学)和我一起去报到,阿姨谎称我老爸出差,找不到户口本,就这么蒙混过关地入了学——从一乙班一直读到五乙班,我成了班上年纪最小的一个。
整个小学期间,我们的班主任有三个,都教语文。朱老师是我们的启蒙老师,戴副深度近视眼镜;张老师是人气王,几乎每个学生都喜欢她,因为她上课的时候喜欢放下课本,给我们讲故事;徐老师家住*北院,她女儿也跟我们同届,毕业很多年后,我们还去她家看望她。
同学们的名字,也都烙上了时代的烙印:名字里含“军”“红”“娟”“玲”“强”“伟”“辉/晖”“兵/斌”“文”“建”的比较多。
我从小喜欢语文,作文写得不错,也深得班主任老师的喜爱,一年级就入了红小兵。每次上语文课,老师把我的作文当范文念时,就让我的小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我曾经拿过芙蓉区作文比赛的一等奖,作品还被登载到了《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上。这篇文章是写纪念五一中路通车的,文章开头那句话——“幸福的日子,人们总是盼,欢乐的情景,人们总爱看”,过了好几年,我初中的一位同学还在他作文中借用,着实让我窃笑了一阵。
因为当了班**,特权就是自己不用做眼*操,只需要站在讲台上喊节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发现哪个同学敷衍了事,就抓哒他纠正;那个年代的小学生,几乎没有近视眼。
那时候的“大同”,还设了初中,姐姐就在那读的初中,入的红卫兵。后来撤了初中,姐姐便进了一中。
因为没有礼堂,学校经常借用周边**、*、*的礼堂开大会、看电影。记得那年,学校请了*叔叔给我们做巡回报告,在*大礼堂,我还上台做了小主持,并代表全体学生给战斗英雄献花。
当年的八一路,没有那么多车,很安静。学校经常要求我们晨跑,天还没亮的时候,我们跑到东屯渡的桥那里再跑回学校。有个叫蓉的女同学特别擅长跑步,她爸爸经常骑着单车跟着她跑,她也因为有田径特长,进了一中。
男生和女生之间,几乎界限分明,你玩你的,我玩我的,即使是同桌,木课桌上也划有一条明显的“三八线”,男同学如果偶尔越线,会被女同学用圆珠笔扎得几十年后还记忆犹新。
那时的日子,真的过得很慢。放学排路队回家,吃完中饭睡个午觉以后,手里拿个凉薯或者西红柿一路啃到学校。下午经常只有一节课,因为分了学习小组,我们就自由活动。放学后我们经常到同学家玩,玩完这家,下次又去那家,没有补课和考试的烦恼。
一放学,我们总喜欢跑到学校旁边一个阿姨摆的摊子上用粮票兑炒黄豆、炒川豆、炒蚕豆;去供销社买花生糖和姜。八一路*北院街边经常有个打人参米的,我们带着脸盆、米、玉米、糯米或晒干的剩饭去排队打人参米,一角钱一炮。那时候,能吃上五分钱一根的绿豆冰棒、一筒人参米、一颗打蛔虫的宝塔糖、一捧跟小伙伴分的小花片、一丝红姜,就是属于我们的小确幸。
毕业那年,我们给同学互送一寸的黑白照片做留念,照相基本上是去韶百照相馆照。记得我们班去清水塘毛**雕像那拍毕业照,不知道什么原因,底片曝光了,这个毕业照就没照成,这成了我们班一辈子的小遗憾。
小学毕业后, 很多小学同学继续成为中学同学,同学之间的联系也是断断续续。多年以后,一个叫捷的女同学从广东回到长沙,特意建了微信群。感谢微信强大的功能,失去联系的同学被陆续找到,虽然大家各奔东西,一俟见面,聊起当年的童趣、懵懂、糗事和荣光,一切,还如同昨日一样……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59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