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15:33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螳螂捕蝉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劝说吴王不要攻打楚国。

2许多大臣都反对吴王攻打楚国,吴王很固执,也很生气,他下达了一道命令,谁来读一读?齐读。

3这是一道怎样的命令?(死命令)什么是死命令?

4吴王下了这样一道死命令,还有人敢去劝阻吗?

5少年凭借什么去劝阻吴王?

二精读

(一)9、11自然段

1谁来给我们读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少年给吴王讲述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什么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了这件挺有意思的事?(9和11)

3这三种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请你自己画一个示意图。

4指名到黑板上,用卡片演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5它们心中都在想什么?课文中哪一句话讲了?(11段最后一句: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6它们三个“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着的祸患”分别是什么?

选择你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或者同桌讨论共同学习9和11自然段,先读一读,再完成表格。

眼前的利益

隐伏着的祸患

黄雀

7他们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呢?

(1)如果你是蝉,你在想什么?(指导朗读,把这种高兴、自在读出来)

(2)螳螂,找出描写螳螂动作的词语,从这几个动词中你体会到什么?(螳螂已经蓄势待发,时刻准备好捕蝉)动作描写,写出心理和特点。我们在写作中可以运用这样的动作描写去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3)黄雀又在想什么呢?

8小结蝉、螳螂、黄雀、都对眼前的利益志在必得,却忽视了身后存在的危险。

9读9、11自然段,用朗读体现这一危急的时刻和紧张的气氛。

10少年想要借这件挺有意思的事告诉吴王什么道理?

11吴王明白了少年要告诉他的道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出示句子,齐读)恍然大悟怎么理解?

12吴王明白了什么,用卡片摆一摆,揭示吴王明白的这个道理。

13这是一句多么有哲理的话,读一读,再读一遍。其实我们用八个字就能概括这个深刻的道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4读到这,你认为吴王是个怎样的人?

(二)体会人物特点

1少年用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很轻松地劝说那位下了死命令的吴王,现在吴王知道这件挺有意思的事,有意思在哪了吗?(吴王知道这件事其实就发生在他自己身上,只是他当局者迷,看不清楚而已)那这位讲故事的人,究竟是位怎样的少年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体会吧。

2自读3—11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少年的什么特点。

交流:有决心,有耐心: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聪明:选择在花园里等候吴王并讲述故事

有计谋:什么是计谋,在合适的环境下,用恰当的语言,提出正确的意见让对对方接受,这就是计谋。

三总结

1聪明的少年用计谋,让专横固执的吴王明白了一个道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学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1)课文内容

(2)写作手法

四练笔

1用上一连串动词,写出一种动物或者人物的特点或者心理活动。

拓展阅读

1、人《匆匆》

一、从课题入手,引导生统览全

首先,让生谈一谈匆匆是什么意思,生活言中什么时候用到匆匆一词;然后,引导生初步读课,体会作者所说的匆匆指什么,从哪些句可以体会到时间的匆匆,并交流对课内容的理解。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体会作者情感

根据课言流畅上口和情感表达直白浓烈的特点,重点指导生有感情地朗读课。重视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视生朗读中谈体会和朗读中的师生评价、交流,真正达到有感情朗读的要求。

生朗读的基础上,引导生背诵感受深的段落。

三、激发兴趣,为配画

1.激发兴趣,提出要求。

朱自清的散成就很高,因为他的不仅仅是,还是画,更是诗,诗情画意,读后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他的《荷塘月色》就被拍成了电视散MTV,请大家赏美画,听美。看完《荷塘月色》后,再引导生为《匆匆》一拍电视散MTV。

2.再读课,感悟散意境,为一步的图画创意打基础。

3.小组合作,构思画面,画外配音。

这一环节,请小组同合作,共同创作一两段内容,要求有朗读,有画中景的描述,举例如(第一自然段)。

生(甲):(描述场面)一望无际的田野,金黄一片,丰收在望,一派秋天的景象。高高的天空,燕子们呼朋唤友,相约一起飞向南方。春染大地时,它们又飞到了这去住过的地方。

生(乙):(朗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生(丙):(描述场面)燕子飞过青青的柳梢,飞过鲜艳的花朵,好一派迷人的春色

生(乙):(朗读)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

4.交流展示。

小组习后,充分展示他们的习成果,相机评价、鼓励。

四、动手实践,扩展

读好课后,布置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惜时的现代诗歌、古代诗词、名言警句、故事等,办专题手抄报。手抄报办好后,开展手抄报一周展活动。在展出期间,生可以观摩阅读,可以相互比较,还可以交流经验,进行口交际。展出结束,从材料掌握、书写、等方面评出优秀小报。

2、《刘姥姥二进荣国府》

1.会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关注半半白的言样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3.结合重点词的理解,了解不同人物“笑”的特点,推测人物性格。

4. 感悟课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场面写具体的。

感悟课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场面写具体的。

重点难点

结合重点词的理解,了解不同人物“笑”的特点,推测人物性格。

1.师提前一两周引导生读《红楼梦》第6回、第39—42回、第113回、第119回、第120回,了解刘姥姥进荣国府的内容,有条件的看一看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相关片断,了解课中相关人物的特点。

2.布置生预习课《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节选)》,至少读3遍。

3.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读《红楼梦》有什么困难没有?

生交流。

:难字多,很多地方是言的,不好懂,读着费劲。

人物多,关系复杂。

诗词多,读不太懂。

2.师小结:《红楼梦》是古典小说,确实不太好读。(指读得多的,读得好的)你读得好,说说你是怎么读的?有没有什么好经验,好方法介绍?

3.再次交流:先看电视剧,再看书。先看白话简装本,大概了解了,再看原著。先看刘姥姥进荣国府的内容,对书中一些主要人物都了解了,再从头看,就不那么难了。看书的同时,看一看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红楼梦中人》,还有网上查的有关《红楼梦》的资料。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跟同交流

二、初读课,检测预习。

1.指名读。

2.生正音纠错。

3.再读课

三、讨论交流

1.这个片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2.大致谈谈对刘姥姥这个人物的印象。

四、作业。

1.读《红楼梦》中相关情节,重点是《红楼梦》中刘姥姥进荣国府的情节(最好能读到三遍以上),即《红楼梦》第6回(一进)、第39至42回(二进)、第113回(三进)、第119回(四进、五进),第120回(进),力争达到吃透的程度。

2.读老师提供的资料《刘姥姥四进荣国府》《红楼梦简介》《红楼梦导读》《穿针引线刘姥姥》《浅析刘姥姥形象》《〈红楼梦〉十二金钗解读》《曹雪芹写“笑”》。

3.查资料了解《红楼梦》、曹雪芹、刘姥姥、贾母、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宝玉、黛玉、湘云、迎春、探春、惜春、鸳鸯、琥珀,能结合资料用自己的话对各个人物作三、五句话的简单评价。

第二课时

课前活动:红楼人物竞猜

师:两周前,老师布置同们读《红楼梦》,特别是刘姥姥进荣国府的内容。这个作业大家都完成了吗?

生:完成了。

师:那好,我们来一个红楼人物竞猜。首先,请四个小组各派一位代表到讲台前。

四个小组最快速度选派代表。

师:请你们背对大屏站好,一会儿屏幕将出现红楼人物的名字,我们面的同用简练、准确的言说出那个人物的特点,我们前面的同根据面同的提示,猜出屏幕出现的是哪个人物。听明白了吗?好了,从一组开始。

四个小组竞猜。屏幕依次出现:贾宝玉、王熙凤、林黛玉、贾母、史湘云、贾探春、薛宝钗、刘姥姥

师:通过刚才的红楼人物竞猜,老师看得出大家还真是用心读《红楼梦》了!陆游说得好,“汝果欲诗,功夫在诗外。”有了这么好的《红楼梦》阅读基础,今天的课一定也能得非常不错。好了,我们上课。

一、读题解题,谈话导入

1.齐读课题。

2.解题,了解题目都交代了什么。(人物:刘姥姥。事件:二进荣国府。地点:荣国府。节选:不是完整的原,只是截取《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的片段。)

3.引导生读题目面的习提示,大概了解《红楼梦》及我们课节选的片段。

二、初读课,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其他同认真地听,是否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

2.幻灯片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及比较难读的字,生齐读。

xiāng xuē hǔ pò zhèng nǎng

湘云薛姨妈琥珀发怔塞馕

3.谁能一两句话概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和大家一块吃饭时出丑,逗得上上大笑不止。)

三、自读课,关注半半白的言样式

1.《红楼梦》是古典小说,因此课节选的片段也是半半白的。请同们自由出声练读课,把不太好读的地方用横线画来,多读两遍,品味品味,感受感受。

2.幻灯片出示三个重点句子,指名读,弄懂重点词的意思。

(1)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合:覆盖,笼罩,这里指扣。)

(2)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箸:筷子)

(3)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方:刚刚)

3.齐读课面注释中两个词的解释。

四、精读课,研究“笑”

(一)关注“笑”的人物

1.课篇幅短小,情节简单,短短329个字其实就围绕一个字展开,哪个字啊?(板书:笑)

2.故事中人物都是怎么“笑”的,有什么特点呢?(板书:?)我们这节课就要重点研究这个问题。

3.首先请同们快速浏览课,看看除了刘姥姥,中还写了哪些人物,用把他们的名字标记出来(板书:)半分钟,快!(生浏览,画人物)

4.按人物在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都有谁呀?(贾母、刘姥姥、湘云、黛玉、宝玉、王夫人、薛姨妈、探春、迎春、惜春、凤姐、鸳鸯、琥珀)

(二)关注传神的“笑”

1.不同的人物都是怎么笑的呢?请同们认真默读课,看看作者描写谁的笑非常传神,给你留印象特别深,用浪线画来(板书:~~~~ ),在心里反复读两遍。(生默读,画)

2.交流。生读自己觉得描写生动传神的笑。

(三)关注写“笑”的词

1.同们,你们知道吗?《红楼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就是“笑”,老师粗略数了一,至少3400个。说到“笑”,你们都能想到哪些写笑的词?

2.幻灯片出示10个写笑的词,生齐读。

3.这些词有没有能跟中人物的笑对上的?(生谈某词写的就是某人的笑,可以用某词形容某人的笑,并读该人物的笑)

(四)关注重点词,推测人物性格特点

1.《红楼梦》中写笑最经典的就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席间这幅群笑图,可以说,群笑图中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最有意思的是曹雪芹并没有用上我们刚才说的那么多写笑的词,只有1个“哈哈大笑”,9个“笑”,那他是怎样生动传神地描写出众人笑态的呢?在他笔,每个人的笑又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请同们再次认真地默读课,把你觉得写笑最生动传神、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词圈出来,反复品读品读,在旁边作简单的批注。(生出声读,圈,批注)

2.交流:

(1)你觉得谁的笑最有特点?结合你圈画的重点词讲一讲。

(2)透过人物的笑,你能不能猜猜他(她)什么性格特点?

3.交流中自然**:他(她)为什么笑得那么厉害呢?出示描写刘姥姥的两段字,指读,生谈哪可笑(言、神态、动作)。而后继续交流。

4.在曹雪芹笔,每个人的笑绝不相同,各有各的笑法,个性鲜明,合情合理,非常合乎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理、龄、体质。真是令人拍案叫绝的神来之笔!我们来有感情齐读这段句,感受曹雪芹写群笑的高妙!

五、课后延展

《红楼梦》是我国最具成就的古典小说,是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首,也是世界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希望同们课后能够继续深入阅读刘姥姥进荣国府的内容,感兴趣的也可以完整地读一读《红楼梦》!

3、《山行》

一、理念

古诗是一种美的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其二,古诗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生一些古诗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化积淀。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并体会作者的情感。各种形式的朗读、小组内当小老师、我是小画家等活动形式都是习古诗的好方法。

二、目标

会多音字“斜”,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通过想象,感受诗中美的意境,体会作者写诗的情感。

、初步掌握习古诗的方法,培养习古诗的能力。

理解、感悟、体会古诗的意境。

四、难点

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古诗的情感。

五、过程

师:我国的北京是着名的旅游城市,你们去过北京的哪些地方?

生:香山

师: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枫叶

师:是呀,到了深秋,香山上满山遍野,一片火红,你们想不想去看看那山上的红叶,那就随我到北京一游吧。(播放仰天风光——香山的枫叶)

师:你们感觉这怎么样?一起说。

生:很美。

师: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怎么做?

生:把这幅美丽的图画画来。

师:说的真好,让诗人看到了——

生:作一首非常有诗意的诗。

师:对,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着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这首诗。

板书:山行(杜牧)

师:那么你们平时是怎么古诗的?

生:先背诵这首诗,再会默写,然后抄写诗意。

师:这种方法不错,想不想用另种方式来这首诗?(想)那就请同们自己先来读读这首诗。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懂的?

(生自由朗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师:他的读音读准了吗?

生:他把“斜xia”读成了“xie”

师:应该是——

生:石径斜

师: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诗人被满山的枫叶吸引住了。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诗中这句“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说明诗人不再行走,要在这里观赏一枫叶。

生:他还写了连绵起伏的高山。

师:同们读书真仔细,你们读的时候,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老师把这首诗贴在黑板上,谁有不理解的字词,请你上来圈一圈,画一画。

(生上台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师:面我们来看看大家提出的问题。

山行的行 石径 斜 生处 晚 红于 坐爱

师:同们真爱动脑筋,提出这么多的问题,既然问题是大家提出的,愿不愿意再和大家的 力量来共同解决呢?(愿意)现在,大家就利用字典、词典和手中的资料,同桌两个一起来商讨这些问题,争取人人都当老师,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对方。

(同桌互相讨论。)

师:想不想把自己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想)

师:从大家的声音里可看出大家信心十足。

师:“行”你是怎么理解的?“山行”呢?(在山上行走)

那么诗人在山上行走都看到什么呢?请同们看第一句诗(投影:远上寒山石径斜)结合同们画出的字词,谁先说说你的理解?

生:“寒山”是深秋时的山。

生“远”是深远的意思。“石径”是石头小路的意思 。“斜”是倾斜的意思 。

师:谁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生:在深秋时节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

师:说得真棒。

师:请看第二句诗。“深处”是——

生:深处是飘浮的意思。

师:那白云深处呢?

生:白云飘浮的地方。

师:那对这句诗是怎么的理解?

生:在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

师:真不错。前两句诗,同们理解的非常好,那后两句诗咱们一起说,行吗?

(投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谁想来试试。

生:“坐“是因为。“红于”是比……还要红。

师:那什么比什么还要红?

生:经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师:你理解的真棒。

生:晚是傍晚。

生:我通过查资料知道霜叶树是经霜变红的树叶,多指秋天的枫叶。

师:查资料这是一种习的好方法,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理解呢?

生:我停来,是因为喜欢在这美丽的枫树林,在夕阳照耀显得格外红。

师:咱们能换种说法吗?

生:四周枫叶如火,更显得红叶娇美,远远胜过早春二月的花,所以诗人被这美景吸引住了,停车来观赏。

师:说得太好了。通过我们合作习,已经解决了提出的问题,基本了解了诗意。现在,让我们结合对诗的理解,再来朗读这首诗。读诗讲究抑扬顿挫,老师试着给这首诗加上了停顿符号。同们,请看“︱”表示停顿的时间稍短些,“‖”表示停顿的时间稍长些。当然,你有不同的停顿方法也行。

(出示课件: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生自由朗读)

师: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师:谁能说说他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好,加上了感情。

师:听得真仔细。是呀,读书应该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那么,我们就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师;通过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有的诗中是”白云深处”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课前我看过两本书,一本书是“白云深处”,一本书上是“白云生处”。

师:研究古诗的者也提出了两个问题,请看

出示课件:各抒己见

白云生处

第一种解释:白云飘浮的地方。

第二种解释:在古代,人们以为云是“触石而生”。,大山就是白云的故乡,在《山行》这首诗中,“生”可以理解为产生或生成的意思,白云生处就是白云生成的地方。

“晚”

第一种解释:傍晚。

第二种解释:,“晚“有6种解释,第二种解释为“时间靠后”,再看诗人所处的季节,是枫叶被秋霜打过且红似火的季节,时间靠后的秋季是深秋或晚秋。在《山行》中,“晚”的解释应是晚秋或深秋。

师:他们对诗中的两个词理解有所争议:一个是“白云生处”,一个是“晚”都有不同的解释。请同们自己把这些解释读一读,然后放到诗中想一想,你觉得哪种解释最有道理,你自己还有没有其他解释?请同们试试。(生自由读“各抒己见”)

师:谁有自己的想法,请站起来说。

生:我觉得是第二种解释,因为在古代,人们认为“云”是从深山或山洞里形成的,是飘出来的,杜牧是古代的人。

师:你是从诗人的代出发的,还有吗?

生:我赞同。在古代有些字有不同的意思 。如“见”还读“xian”。所以我认为是第二种解释。

师:还跟其他的诗联系起来了,不错!对于“白云生处”大家都谈了自己的观点,说的也挺有道理,不过,你觉得哪种解释最有道理,就采用哪种。谁来说说“晚”的解释?

生:

师:大家都大胆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是我们古诗应具有的精神。通过习,我们知道诗中写了许多景物,你觉得哪处景物最美呢?

生:枫叶。它有顽强的生命力,还非常红。

师:你不光看到他的外面,还看到了它的生命力。

生:石径,石头铺成的小路。它外表虽不美,但是它把自己埋起来 ,让人们从他身上走过,默默地让人们完成一天的旅途,而不求任何报酬。

师:你考虑问题真深刻,不光看到了它的外表,还看到了它的奉献精神,你们想不想具有它的这种精神。(想)

配乐朗诵一:《汉宫秋月》古筝。

师:如果把这些景物合起来,就更美了。让我们配上音乐读读这首诗。大家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加上动作。

配乐朗诵二:《夕阳箫鼓》琵琶

师:还想读吗?这次请同们小声读,边读边想象诗中美丽的景物。

配乐:《秋日的私》(钢琴)

师:面请同们把眼睛闭上,随着第三段音乐,这时在你在脑海里会出现了什么图画呢?

师:看到同们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我都不忍心打扰你们。好,谁想说出你心中的图画?

生:满山遍野,全都是一片红色,小鸟飞来飞去,一股股清泉,山间飘着几朵白云,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

师:远景渗着近景,淡雅掺着红叶,诗人看到此景,已陶醉。

我们也被这美景所吸引,现在让我们作个小画家,请看这幅插图,与你们心中的图画有不同之处。

生:这幅没有房子,没有小路。如果让我来画,我会画上小鸟在唱歌,还有些游人在尽情观赏,加上几朵飘浮的白云。

生:画上一些绿草地,一大片片枫叶。

师:同们真不愧是小画家,提出了这么多合理建议,课后,把你们心中的图画画来。这节课通过我们独立习,在小组内当小老师等方式理解了这首诗。通过习各抒己见,谈心中的画,我也是小画家等活动对这首诗进行了探究,这些都是习古诗的好方法,我相信利用这些方法,你们一定会到更多、更优秀的诗篇。

4、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

xiān 括o 括 yáo luǒ lù jì mò yì yán dùn cuò

( ) ( )( ) ( ) ( )

páo xiāo mào mì zī rùn hé ǎi huān shān yě lǐn

( ) ( )( ) ( ) ( )

jiān áo hún zhuó nuǎn liú cǎi yì zhī fán yè mào

( ) ( )( ) ( ) ( )

二、 将列成补充完整。

青山( )岭 浑身( )数 成千( )百 冰( )玉洁

座无( )地 ( )楼玉宇 ( )面春风 ( )精会神

三、根据要求写成

1.形容人多的成: 、 、 、 。

2.描写春天的成: 、 、 、 。

四、按课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小鸟 , ;松鼠有了 ,

2.山的河水 , 。待到金色的秋天,

3.“锨镐叮叮当当, ;溪水哗哗流淌, 。”读了这一段,你能想到哪些描写劳动场面的四字词吗?

―――― 、 ――――

4.这情景实在有趣!我想起两句诗:“ , 。”反过来也可以说:“ , 。”

5.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 ,

! , , , , ?

6.走进_______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________________,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____________,阳光就像__________________……

7.春光,竟会________,__________!它把一冬天________、_____,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8.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冰心写的一篇________,以生动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__________和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__________。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令人感到十分快乐。全是根据作者的__________来写的。

9、冰心,原名__________,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儿童作家。你知道她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写出两句带“春”字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用一中的至少三个,写一段只有一个中心意思、通顺连贯的话。

寂寞 痛苦 荒山野岭 快乐 热闹 枝繁叶茂

、阅读课片断,完成练习。

(一)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这句话中把______ 比作__________ ,你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用准确、生动、精炼的言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⑴解释中词

适时:__________ 浑身解数:__________

⑵“对,就是开得旺!”这段话中指什么开得旺?你还能用哪些成来形容它的旺,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中“自己”指:_________

“别人”指:_____________

⑷“花儿与儿童一样”,相通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这段话表现冰心奶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七、阅读感悟

海滨夏夜

夜,来临了。这是一个非常幽美的海滨的夏夜。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但是,它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滚动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总是不停地闪烁着、滚动着涌过来。随着夕阳的逐渐西沉,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一个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苍穹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它们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耀,煞是好看。

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唰唰声。晚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我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

1、读短,填写词

( )的沙滩 ( )的海风 ( )的夏夜

( )地走 ( )地抚摸 ( )地闪烁

2、联系上,给加粗的词换个近义词。

⑴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 )

(2)煞是好看。 ( )

3、短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从而显得生动形象,请你用“ ”和“ ” 分别划出一句比喻句和拟人句。

4、思考并填空。

章的第一自然段在全中起 作用。

⑵短是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来写的,短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句依次是:“夕阳落山不久” 、“ ” 、“ ”。

⑶为了描写海滨夏夜幽美的景色,作者分别抓住了一些有特征的景物来写。在第二自然段抓住了“大海”;在第三自然段抓住“ ”和“ ” ;在第四自然段抓住“ ” 。

5、面对“海滨夏夜”,作者有“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你呢?请试着用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三个小伙伴》优秀

知识和技能

1,习和掌握本课中的新词。

2,正确,流利,情绪上阅读本,背诵本,再次播放。

3,了解字内容,知道为什么三个小伙伴可以种植好的树

过程和方法

生为主体,阅读字,掌握单词。理解本的内容,引导生开始想象,同时阅读和思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道如何在时间遇到困难,我们必须密切合作,以做事情的真相。

首先,看看地图

1,生看地图:什么是地图上的图片?什么动物在做

2,一个说的名字。

3,想看这个故事吗?

二,阅读

1,由于阅读字,要求:阅读准发音,通读句。

2,生词。

3,字会读入字读,问:读正确,流利。

4,引导阅读长句。

显示:很快,小袋鼠用一袋肥料运到一堆肥料。

三再次阅读

1,阅读本,要求:读准,读通,并标记在序列号上的自然段落。

2,命名子读和正确音。

3,阅读思考:本告诉什么事?

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在山上栽种树木,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三个小伙伴一起找到解决的难题,最终种植了一棵好树。

4,师总结然后阅读本,加深对本内容的整体感知。

四,写作指导

1,审查词发音的合并。

2,分析形状,引导写作。

3,老师示范,生写红字。

五,课堂总结

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种植树木的山,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们想办法解决困难,那么他们遇到了任何困难,而且还有什么方法来解决一课,我们一起努力探讨这些问题。

,作业

1,熟悉字。

2,组词。

()()()()()

Cloud()friends()to()legis()with()

收集有关团结与合作的着名言论。第2课

首先,检查合并

1,读字卡。

2,口头填空:

本是关于,并与故事一起。

二,

1,命名读取第一个自然段。

2,一起可以换什么话?

你可以一起使用这些词,一起,一起,一起...

3,阅读第一自然节。

4,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阅读完毕之后,他们第一次说的话。

5,根据生的回答,显示:

(1)没有锄挖树坑怎么办?

(2)没有一篮肥料怎么办?

(3)如何做没有水桶的水?

指导读三个问题,阅读怀疑和焦虑的心情面对困难时。

6,小动物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请生阅读,注意当我们说话时声调的波动。

欣赏小公猪,小象和香囊的话。

7,口头填空:如何解决小动物的困难。

(1)(谁)与(什么)(做)。

(2)仍然说话。

8,问题(难)是解决方案好了吗?从哪个段了解?阅读第自然节。

9,这时,三个小伙伴的心情怎么样?(快乐)可以读吗?

10,总结:三个小伙伴终于种了一棵小树,这是多么的高兴啊!他们在树上,跳跃和笑,甚至小树相遇都会很快乐。

三,讨论深化

1,引导生沟通:三个小伙伴为什么可以种植好的树?

2,讨论交流。

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不退缩,认真思考,发挥自己的优势,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困难。

3,从什么,是什么启发你?

(1)团结合作,做好事。

(2)遇到困难,不要气馁,不要退缩,找到解决办法。

4,是的,三个小伙伴勇于面对困难,团结合作,最终树种良好。

5,指导生交流收集的信息。

很多人划更广泛,柴更火高。

筷子容易折叠,筷子难以折断。

树木不怕风进入森林,线更多擦绳索。......

四,总结

1,你喜欢这三个小伙伴?然后集团作为一个单位,让他们播放剧的故事。

2,小组舞台表演,师和生的评论。

3,总结:生不怕困难,团结合作是一个很好的质量,我希望你在习和生活,能勇敢面对困难,困难。愿意与他人合作,使事情更好。

黄在过程中,注意动员生主动阅读,主动找到问题,解决热情的问题,引导生通过阅读,沟通,经验,情绪来解决自己想要的知道问题,通过这个孩子的表现喜欢的形式,深化了生对课的理解,使生能够得到很多的运动。

点击查看更多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22814.html

热门阅读

  1. 2019年春节贺词
  2. 各种各样的声音教学反思范文
  3. 2016年经典的开学日祝福语短信
  4. 她在等他诗歌
  5. 表白语录精选80句
  6. 吴文英《木兰花慢紫骝嘶冻草》诗词原文及赏析
  7. 网络工程专业的求职自荐信范文
  8. 六年级趣味数学日记大树有多高
  9. 秋词诗中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
  10. 2016青年节励志祝福语大全
  11. 大雪季节的祝福语
  12. 2016年520网络情人节祝福语
  13. 细胞呼吸教案设计
  14. 北师大版《星期日的安排》教学设计
  15.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画家乡》教学设计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