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卫风木瓜原文及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9-09 10:09:22

诗经卫风木瓜原文及赏析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词语注释

① 木瓜:落叶灌木,果似小瓜。古代有一瓜果之类为男女定情的信物的风俗。

②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你将木瓜投给我,我将回报你珍贵的佩玉。投,投掷,此作赠送,给予。报,报答。琼琚,佩玉名,古代的饰物。后边“琼玖”、“琼瑶”同此。

③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并非只是为了回报,而是表示永远相爱。匪:同“非”。好,爱。

④木桃:桃子。

⑤木李:李子。[1]

作品译文

你赠送给我的是木瓜,我回赠给你的却是佩玉。这不是为了答谢你,是求*相好呀!

你赠送给我的是桃子,我回赠给你的却是美玉。这不是为了答谢你,是求*相好呀!

你赠送给我的是李子,我回赠给你的却是宝玉。这不是为了答谢你,是求*相好呀!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倘若据此便认为《抑》的传诵程度也比《木瓜》要高,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稍微作一下调查,便会知道这首《木瓜》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词,如《静女》之类。”这体现了宋代《诗》学废序派的革新疑古精神。但这一说法受到清代《诗》学独立思考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姚际恒的批驳,《诗经通论》云:“以(之)为朋友相赠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现代学者一般从朱熹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平心而论,由于诗的文本语义很简单,就使得对其主题的探寻反而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正如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小它的外延越大,因此,轻易肯定否定某一家之说是不甚可取的。有鉴于此,笔者倾向于在较宽泛的意义上理解此诗,将其视为一首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这样,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其深层语义当是:虽汝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实贵逾琼琚(瑶、玖);我以琼琚(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汝之感激。清牛运震《诗志》评此数语云:“惠有大于木瓜者,却以木瓜为言,是降一格衬托法;琼瑶足以报矣,却说匪报,是进一层翻剥法。”他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但将木瓜、琼瑶之类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实,其他解此诗者似也有此病。实际上,作者胸襟之高朗开阔,已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横亘其间,他想要表达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从这一点上说,后来汉代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尽管说的是“投金报玉”。其意义实也与“投木报琼”无异。

拓展阅读

1、途秦始皇墓翻译

唐代: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陵。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龙盘虎踞地势雄峻绿树一层层,哪怕高入浮云最终也是要坍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陵。

嬴政刘恒同样葬在青山秋草里,人们却只去祭拜汉帝的霸陵。

注释:

龙盘虎踞(jù)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bēng)。

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峻险要。崩:败坏。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陵(líng)。

一种:一般,同样。汉陵:即霸陵,汉帝刘恒的陵墓,在今陕西西安东郊的霸陵上,距秦始皇陵不远。汉帝生时以节俭出名,死后薄葬,霸陵极其朴素,受到后人称赞。

始秦皇墓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地形雄伟,景象佳丽,有“龙盘虎踞”之势。并以“树层层”来烘托,更见其气象的不凡。次句前四字“势如浮云”,在含意上应归入上句:陵墓落成之初,曾“树草以象山”,虽历千余年,到晚唐也仍是群树层叠,高薄云天。总之前十一个字,或以“龙盘虎踞”状之,或以“树层层”烘托之,或以“势如浮云”陈述之,把始皇墓的雄奇壮伟,气象万千,呈现了出来。可是后三个字“亦是崩”一出,如无坚不摧的神剑,轻轻一挥,直使眼前的庞然大物,骨化形销了。对于像山一样高大的墓堆,当时就有民谣说:“运石甘泉口,渭水为不流,千人歌,万人吼,运石堆积如山阜。”显然这里还有弦外之音:“崩”者并非专指坟墓崩塌(实际坟墓也并未崩)或秦始皇驾崩,而包括有如传说的曾被项羽掘毁,或更荒唐的“牧火宵焚”;秦始皇苦心营的“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很快就土崩瓦解了。人的嘲讽尖锐泼辣,这三个字干脆利落,严于斧械,真有一言九鼎的气概。

末二句继续深化其反对残暴*的思想。同样是坐落在青山秋一草间的陵墓,行路之人过时,却只恭敬地拜谒汉帝的陵墓。汉帝是汉代初年景之治的代表人物,他推行黄老之治,与民休息,艰苦朴素,曾欲建一露台,一核算工价需千金,相当于十户中人之产,汉帝立刻停止这个露台的`修建。他在历史上算得上是一位能够了解人民疾一的好皇帝,同样地,人们也只会纪念和缅怀这样的对人民较好的统治者,而不会去对那残暴刻薄的秦始皇顶礼膜拜。民心所向,在这个小小的参拜陵墓的行为中显现得很清楚了。题是写过秦始皇墓,此处却着力写汉帝陵,看似思不属,实际上在两种统治方式、两种对待人民的态度的对比之下,的主题更显突出。

浑厚有味,通过对比手法来对历史人物加以抑扬,反映了作者对刚恨残暴的统治者的愤恨和对谦和仁爱的统治者的怀念,意填密,可以规见作者的心。这首明白无误地表现出作者自己的历史观、是非观,可说是一首议论。但它的字挟雷,却出之以轻巧疏宕,唱叹有情的笔墨,有幽美的艺术魅力,而不像是在评说是非了。

2、途秦始皇墓翻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陵。

龙盘虎不地势雄峻绿树一层层,哪怕高入秋云最终也是要坍崩。

嬴政刘恒同样葬在青山秋草里,人们却只去祭拜汉帝的霸陵。

注释

秦始皇墓:在陕西临潼下河村附近,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坟茔巨大,草森然。

龙盘虎不:形容地势雄峻险要。

崩:败坏。《·鲁颂·閟宫》:“不亏不崩。”汉郑玄注:“亏、崩,皆谓毁坏也。”

一种:一般,同样。

陵:即霸陵,汉帝刘恒的陵墓,在今陕西西安东郊的霸陵上,距秦始皇陵不远。汉帝生时以节俭出名,死后薄葬,霸陵极其朴素,受到后人称赞。

秦始皇墓位于陕西临潼县东约五公里的下河村附近,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它建成于公元前210年,坟丘为土筑,二千年的雨剥蚀,现存高四十三米,周长二千米。陵墓落成之初,坟上“树草以象山”。在山光水色的映照下,在空旷的平地上托起的这座山一样的巨大坟茔,这就正如首句形容的那样,给人以“龙盘虎踞”之感。人在墓前驻足,目光从墓基转向墓顶,见到的是层层绿树,直上云天。眼前的高坟,正好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煊赫的声势。“势入浮云亦是崩”,覆亡之迅速与秦始皇在位时不可一世的声势,恰恰形成极富于讽刺性的鲜明对照。人将无比丰富的历史内容熔铸在这简短的七个字里。一个“崩”字,声如裂帛,宣告了秦皇已死,秦朝已亡,似乎言尽意绝,下难以为继了。然而人忽一转笔:“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陵”,作旋即别开生面,令人称绝。这两句与前两句似断而实连,意从“崩”字悄悄引出,不着痕迹地进一步写出了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的彻底崩塌。同样是青山秋草,路人却只向汉帝陵前参拜。汉帝谦和、仁爱与俭朴,同秦始皇的`刚愎、凶残与奢靡正好是强烈的对比。对于仁君和暴君,人们自会作出自己的评判。末句一个“唯”字,鲜明地指出了这一点。后两句表面看来似乎把笔墨荡开,从秦始皇写到了汉帝,从人自己写到了“路人”,实际上却有形愈松而意愈紧的效果,在轻浅疏淡的笔墨中显示出了厚重的力量。

3、七夕古七夕

1、超凡成仙的形象,和放弃仙位陷于情网的织女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出词人渴望像王子乔一样能够遗世独立、羽化成仙的情志,也是词人对陈令举离别情思的*之语。

2、天上愁浓”,词作开首,词人抓住秋天自然现象的两个突出特征落笔。蟋蟀在草丛中幽凄地鸣叫着,梢头的梧桐叶子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此时此际,此情此景,在词人看来,正是人间天上离愁别怨最浓最重的时候。词人开首落笔即蒙上一层凄冷色彩,想象相当阔大,由眼前之景,即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此外,着一“惊”字,表明词人自身也为离愁所“惊”。词作题为“七夕”,由此可知“人间”的“愁浓”之中也包含了自己,从而含蓄地点出自己也为离情别愁所煎熬。次二句,“云阶月地,关锁千重”,词人的笔触放得更开,叙说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无由相会。“云阶月地”,以云为阶,以月为地,谓天上。唐杜牧《七夕》:“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年别恨多。”末三句,“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浮槎”,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筏。张华《博物志》卷三:“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词人在此继续展开其想象之笔,描述牛郎、织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暂相会之期,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上片从人间写到天上,写自身体验的离愁,和对离愁中牛郎、织女的深切同情。

4、织女相会,这个传说中优美的爱情故事,令历代人吟咏不已,令感情孤寂的人心醉神驰。约大中七年(853年)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人仰望天空,遥想牛女相聚的情景,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爱妻早亡,于是创作了此来追悼亡妻。

5、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

6、五句、七句、八句写天上,二句、三句、四句、六句写人间,即四句写天上,四句写人间。但这首题为《七夕》,应以写牛郎织女相会为主,因此使人感到作者还是看重人间,所以这样安排。作者写人间的欢乐胜过天上,在当时有这样的想法,是非常难得的。

7、别恨难穷”,词作下片首三句紧承上片词脉,词人继续展开想象。上片是感叹牛郎、织女离愁之浓重,这里则是忧虑牛郎、织女别恨的难以穷尽。一个“想”字,道出了词人对牛郎、织女遭遇的同情,也表露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情怀。“牵牛织女,莫是离中”,这两句由想象回到现实。词人仰望星空,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关注之情溢于言表。结句“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甚”字加以强调,突出了词人的耽心与关切。

8、云师驾车而来,意即起云涌,天气发生了变化。

9、梦魂惊叹、泪涕纵横的神态。“梦”、“晓”二字贯穿上片,颇有“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宋代秦观《鹊桥仙》)的难言倜傥。

10、织女相会,群鹊衔接为桥以渡银河。

11、行云消息。听窗前、泪雨浪浪,梦里檐前犹滴。

12、飘然何处”写欢乐的地方很少,很快就面临离别。“相逢一醉是前缘”,写自己和友人的相聚,“雨散、飘然何处”,写朋友分别之后各自离去。“一醉是前缘”,含慰藉之意,“飘然何处”,蕴含无限的感慨之情。

13、大石调,皆有近拍,不知何者为本曲?’按《荔枝香》有两体,七十六字者始自柳永《乐章集》注“歇指调”;七十三字者始自周邦彦,一名《荔枝香近》。”此词双调,七十六字。前后片各七句四仄韵。[2]

14、离别相思的哀愁。此后,七夕又渐渐成为妇女向织女乞巧的节日。唐宋词中,写这类题材的作品比比皆是。如崔颢《七夕》:“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张先《菩萨蛮》词:“双针竞引双丝缕,家家尽道迎牛女。”

15、祈祷福寿等活动。此俗甚古,汉、晋、南北朝书中均有记载。在此纯粹的妇女俗节日来临之际,德容作此七言绝句,记述自己的感想,抒发自己的情怀。任何景,其观感体验皆因人而异。旧俗此时,妇女尤其是未婚少女,尽皆欢天喜地,满怀憧憬地聚集欢会,祈祥祷福。德容无此心境,她疑惑牵牛织女为什么要此夕相会。她留心的不是牛女的团聚,而是团聚之后的断肠离别。这自然与她的家破国亡,流落异乡的特殊遭遇有关。

16、莽莽星河不得相见的痛苦,正抒发了自己与丈夫身在异地,心相牵系的离愁;描写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瞬息离散的苦难,正倾*自己与丈夫远隔千里、不得欢聚的别恨。

17、下凡,甚至与凡人结为伉俪,生儿育女,白头偕老。东坡一反古今陈说,把天界写得“长共天难老”那么美好,把人间写得“度日如度年”那么艰难。全词立意新巧,构思独特。

18、织女星。

19、未比人间更情苦。

点击查看更多诗经卫风木瓜原文及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62359.html

热门阅读

  1. 格林童话故事第:万事通大夫Doctor Knowall
  2. 关于我为你教案
  3. 201五一劳动节祝福短信
  4. 学习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5. 与新年有关的英语句子
  6. 表达母亲的爱的句子
  7. 描写桂花香的诗句 古诗
  8. 最新的工程监理实习报告范文
  9. 有关风光的古诗词
  10. 鲁迅《好的故事》赏读
  11. 2016年给同事圣诞简短祝福语大全
  12. 2016青年节搞笑祝福手机短信
  13. 森林里的小木屋的睡前故事
  14. 201年五年级开学第一课作文
  15. 沉甸甸的师爱随笔
  16. 《琴帝》读后感范文
  17. 《百善孝为先》主题班会策划方案范文
  18. 2016万圣节的搞笑祝福语
  19. 希望之景初三作文
  20. 会唱歌的秘密睡前故事
  21. 最新赵本山经典搞笑小品剧本
  22. 师说教案教案
  23. 2018春节祝福语短信
  24. 医院临床病区主任职位的竞职演讲稿
  25. 2016年简短平安夜圣诞节祝福语
  26. 欢庆元旦手抄报素材
  27. 逞能的驴子寓言故事
  28. 校园财务管理绩效的改善对策论文
  29. 关于《邓稼先》的优秀教学设计
  30. 对住院的病人的祝福语
  31. 2015年六一儿童节致辞贺词大全
  32. 使用少见多怪造句
  33. 形容春天的诗词
  34. 形容心情好的优美句子
  35.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
  36. 《中国家长的误区》优秀读后感
  37. 岳飞的故事5则
  38. 《生活中的百分数》教学设计范文
  39. 六年级作文:春节日记600字
  40. 退役士兵培训管理承诺书范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