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晏子使楚》的教学设计范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4.能复述课文内容。
5.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揭题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能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2.检查读书情况。
3.读书,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并做上记号。
4.交流不理解的词句意思。
5.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6.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三、自由读文,质疑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怎样侮辱晏子?3.晏子怎样反驳?
四、解决第一个问题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自己读文解决。(楚国国势强盛,有吞并各国的野心。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显示国威,就是要吓倒齐国,使齐国臣服。)
五、作业
看关于晏子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导学生把楚王三次对晏子的侮辱连起来,做比较、分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绪的变化。第一次,就晏子身材矮小发难,这是抓住晏子体形弱点进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加大侮辱的程度,辱骂晏子无能,侮辱点由外而内,由晏子个人延伸到齐国,楚王心中已经恼怒。第三次,在前两次失败后为挽回面子所作的更重的辱骂,采取迂回战术,不再直接对晏子,而是虚拟捉盗贼事件侮辱齐国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
2.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晏子第一次对楚王侮辱的反驳:不是直白地表示不钻洞,而是用无漏可击的推理判断让对方服输。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先肯定两点:一是这是狗洞,二是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进而依两个肯定的判断让楚王去推理,使楚王不得不大开城门迎接晏子。第二、三次反驳可由学生独立地领悟。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理解,以发展思维的独创性。比如阅读晏子第二次反驳,可能有的学生会领悟到,晏子反驳不仅有力,而且很艺术。楚王说齐国没有人,是指没有人才。晏子以故意没听懂以及夸张和取笑的方法反驳楚王。当楚王更明确侮辱晏子和齐国时,晏子装作为难,提出撒谎和说实话的请求,然后用贬低自己为最不中用的人,鞭挞楚国为最下等国家。这中间有装傻、自贬、取笑、卖弄,在嘻笑之间一步一步地把楚王引到尴尬的地步。第三次反驳更为艺术,采取将计就计的办法,不揭露楚王的栽赃,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结不同果实为例,说出一个结论:水土不同,结果不同。再用这个事实去评价盗贼这件事,这是守中有攻:楚国是生养盗贼的国家。)
3.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交流。(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
5.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
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对晏子毫无办法,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6.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
7.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示一下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8.进一步理解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什么重要意义。
9.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四、学生分组表演,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可从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评价
五、作业
1.复述故事。
拓展阅读
1、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范文
1、学会十二个生字,正确理解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解题
1、同学们,听过呼风唤雨这个成语吗?你从这个成语最先想到谁?
(*)
2、呼风唤雨原是指*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风下雨,现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
出示课题:
读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把语句读正确,读流利。在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次。
2、读完的同学请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简单归纳2~5自然段意)?
3、学生交流。
(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明和发现,和古代人类生活对比,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来说明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
三、细读理解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⑴ 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⑵ 是谁在呼风唤雨呢?怎样呼风唤雨的呢?请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句子体会一下。
⑶ 板书:
发明、发现
理解发明和发现。
发现:原本就存在但没有被人们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发明: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⑷ 用发现,发明练习说话。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那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以前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读第三自然段。
⑵ 学生回答。
⑶ 说说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今天指什么?说明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望远镜、程控电话,手机、录音机、高速火车、飞机、载人航天飞船的图片。
⑷ 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变化速度之快,范围之大,内容之多书上用了哪句话来形容?
(出示诗句)
⑸ 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导朗读这句话。并把这句诗背下来,体会语言,积累语言。
3、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科学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除了刚才的发明,你还知道哪些现代科技新成就?请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⑵ 出示收集的相关现代科技新成就的图片(如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图片等)。
⑶ 人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我们的生活怎样呢?读句子: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⑷ 与同桌说说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哪些变化?
⑸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科学创造神话 科学创造奇迹
第二课时
一、联系实际 讨论感受
1、现代科学技术无处不在,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善,联系实际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与小组同学讨论。
2、交流。
二、畅谈收获
2、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现在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假如你是一名小小设计师,请你展开想象,描绘一下美好的未来是怎样的。
三、学习生字,积累词句
1、自学生字,点拨读准赖、耕、潜、舶、哲的字音。
2、写字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3、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四、布置作业
1、小练笔:
请爸爸妈妈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2、办一张科技手抄报。
科学创造神话
科学创造奇迹
2、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通过课文中优美句子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欣赏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渗透环保教育。
2、学习第一、三、四自然段,能理解长句子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看图(春光图,画面中没有燕子)。
2、这么美的春光图,谁想用大文学家郑振铎写的句子来赞美一下。
(指名)
让我们大家再一次大声地来赞美一番。
3、请大家再仔细研究一下这幅图,是否还有美中不足,缺少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
为什么要增添燕子?
(学生讨论)
板书:静──静中有动
1、那我们各小组再给上节课画的画增添几只燕子吧!怎么
画?请大家认认真真读读第一段,其实呀,这一段读好了,你不但能画小燕子,今后写小动物外形也不成问题。
2、学生画。
3、欣赏画面:
师:哪些小组愿意把这副有小燕子加入的春光图请大家欣赏?
你们能说说为什么这么画吗?
重点引导学习:
乌黑光滑的羽毛。
(乌黑说明颜色黑。“光滑”呢?仅仅只是黑吗?)
俊俏轻快的翅膀。
(什么是“俊俏”?我们平时还可以说谁俊俏?作者说小燕子的翅膀俊俏,可见他非常──)
剪刀似的尾巴。
(形状)
4、哦,你们真了不起!读懂了课文,还画了这么活泼可爱的小燕子。看来,课文一定写得很美,谁愿意用朗读表现燕子的美?
5、请大家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美美地来读一读,并找一找你觉得哪个字用的最妙?
(凑这个字用的好,让我们觉得小燕子活泼可爱,十分伶俐,用其它词就没有这样的形象,不能刻画得这样惟妙惟肖。)
6、可见,作者十分喜爱燕子,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读出对小燕子的赞美吧!
7、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吗?
8、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学习第三段
1、师:燕子的外形真美,老师已经迫不及待想领略燕子的其它美,你们想吗?
2、请细细品读第三节,划出你认为表现燕子美的句子,再多读几遍,想想你能体会到什么?然后可以与同桌交流。
3、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交流。
4、讨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带着它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天空里掠过,“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
师:这是一个长句子,你读懂了吗?
主要写燕子飞到高柳下。
其它词语呢?写出了什么?
“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又快有轻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恶劣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掠过”你体会到什么?
“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你又体会到什么?
比较句子:
如果把这句子改成“燕子飞到高柳下“,你们还有这种感觉吗?你们的脑海中还有这飞姿优美的小燕子吗?
因此,我们在写文章是一定要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文章
才有味道,大家才爱看。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小圆晕是什么?为什么不用小圆圈?“晕”和“圈”有什么不同?
“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
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让我们再读这句话,领略这其中的美。
四、学习第四段
1、刚才我们欣赏了燕子飞行之美,那么停歇时的燕子又是怎样的呢?请你读读第四段,你最喜欢哪些句子?并与同桌交流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交流:
⑴有几队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
(落写出了燕子飞行是疲倦是休息的样子,比停恰当)
⑵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
师:为什么用痕,不用根?
(电线远,而且多,看不清楚,在蓝天中只留下一丝痕迹)
为什么天空不用“蔚蓝”,而用“嫩蓝”?
师:是颜色浅?是蓝得透明?是天空也充满活力?是,但又不全是,里面更多的是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我们祖国语言的魅力。
⑶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这指什么?远远看上去落在电线上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五线谱。我们来看看曲谱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大家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三、四段,领略了燕子外形之美,飞行之美,还有停歇在电线杆上时的音乐美。怪不得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作家写赞美春天的诗文,少不了燕子;歌唱家唱赞美春天的歌,也总少不了燕子。可以说,如果少了燕子,春天就会失去一半的美。让我们饱含神情,再次齐读这三段,把可爱的燕子,把美丽的春天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伴随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使生活更有生机,更加灿烂!
六、课外延伸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燕子的外形,飞行时的美姿,停歇时的音乐之美,关于燕子你还知道写什么,可不可以把你课外找到的资料与小朋友共享?
同学们,让我们保护燕子……
以《我是一只小燕子》写一篇短文。
【板书】
春光飞行
美
外形停歇
3、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图画,教给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和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形象思维的能力;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真阅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怎样一步步描写燕子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特点:
⑴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群山、湖面、稻田;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燕子的。通过看图,知道画的是春天的景色,明确燕子与春天的关系。
⑵着重观察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停歇时的情形。
三、教学难点
通过美的语言,体会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四、课前准备 1.挂图、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简述各段主要内容。
二、看图学文 1.看图学习第一段。
⑴看图,口述燕子的外形特点。
⑵指名读第一段后回答:课文从哪几方面描述了燕子的形象?是按什么顺序来描述的?(课文着重通过羽毛、翅膀、尾巴勾画出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象。是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来描述的。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⑶这一段表达了作者对小燕子什么样的感情?(喜爱之情) ⑷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把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2.看图学习第二段。
⑴看图,口述燕子活动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
⑵课文抓住哪些景物来描述“光彩夺目的春天”?(默读并划出有关词语。讨论并板书: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鲜花)
⑶比较句子:“下过几阵雨。风吹着柳。草、叶、花聚拢来,形成了春天。”把这个句子与书上类似的句子(略)对比一下,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启发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的这些生动形象的语句,体会春天万物生长、百花争艳的生趣。“蒙蒙细雨”,形容雨点很细小,这是春雨的特点。“微风吹拂着”,是说春天的风轻轻地吹动象抚摸着人一样。“千万条才展开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写出了柳丝的色彩是黄色的;写出了柳丝的姿态是那样的美;写出子柳丝的枝条是千万条;“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个比喻句以动写静,描绘出春天里树木茂盛,花草繁多,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⑷填空
小燕子从南方( )( ),为春光( )( )了许多生机。
(在静态中加进了动态,使人想起小燕子象人们赶集一样忙着为春光增添生机,让春天显得更加生气勃勃;使人体会到春光的美。) ⑸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看图学习第三段。
⑴看图,说说燕子是怎样飞行的。
⑵指名朗读课文,哪些词写出了燕子飞行的特点?
(斜、掠、横掠、一转眼、沾、荡漾”等词语突出了燕子飞行时轻快的特点。 ⑶比较句子:“燕子在天空里掠过,由这边飞到了那边。”把这个句子与课文中的类似句子比较一下,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课文中的句子除突出燕子飞行的特点之外,还写出了春天的景色:微风、阳光、稻田、柳树。这样把燕子和春天紧密地联系起来写,进一步说明燕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让春天显得更加生气勃勃”。) ⑷指导朗读这一段。 4.看图学习第四段。
⑴燕子飞倦了,又是怎样的呢?(指名读课文,其余看图。)
⑵引导学生讨论“落、痕、像”等几个词的用法。(“落”字写出燕子的轻巧。“痕”字写出电线的远,若有若无。“像„„”比喻形象、生动。小燕子停下是一个个“正待演奏”的曲谱上的音符,它飞起来就是一个个发出美妙音响的乐音,踊跃地加入春天的大合唱。这几个词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倦时的形象。讨论中随时板书:落、痕、像„„。) ⑶指导朗读这一段。
三、总结全文,指导背诵。(听配乐朗读录音带,进一步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光的美;学习有感情地读。)
1.这篇看图学文以燕子为中心,从燕子的外形写到春天的景色,再写燕子飞行的情形,最后写到燕子停歇时的形象,从而赞美了春天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
2.用充满欢乐、愉快的心情齐读全文。
四、随堂练习。背诵全文。 作业设计
1.将上下两排的字,用“→”连成词。 悄 俏 消 峭 哨 稍 梢 捎
壁 取 静 带 子 息 眉 2.填空:
⑴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加上( )的尾巴,凑成了( )的小燕子。
⑵有的( )过( )的湖面,( )或( )偶尔( )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 )开去。
⑶( )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 )细线,多么像( )啊。停着的燕子成了( ),谱出一支( )的赞歌。
⑷作者先观察燕子的______,接着观察_________,然后观察________,最后观察____________。 3.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 ( )的羽毛 ( )地吹拂 ( )的翅膀 ( )地掠过 ( )的柳丝 ( )地荡漾 ( )的春天 ( )地演奏 ( )的燕子 ( )地敲打 ( )的赞歌 ( )地编织
4*.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抓住特点,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 板书设计:
外形: 羽毛 翅膀 尾巴 (静)
赶来: 细雨 微风 柳丝 青草 绿叶 鲜花-春光 赶来
加入 增添 -生机 (动)
飞行: 斜 掠 横掠 唧 沾 荡漾 -轻快 (动)停歇: 落 痕 像„„ (静)
(静)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44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