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张家界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17 16:16:55

迷人的张家界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教研课题:引导实践、自能读书、自主发展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张家界的迷人

教学难点 :知道张家界的武陵源为什么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认识它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教具准备:课件

一、回顾学法、导入 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湖南,有个非常美丽、又非常迷人的地方。它有着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又有着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你们猜是什么地方?出示课题:10* 迷人的张家界

以前是怎么学习阅读课文?(抓住预习和课后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和要求来读通、读懂、读好课文。

[出示]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张家界的迷人景色?

(2)武陵源为什么能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3)文章三、四、五自然段开头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4)把你喜欢的部分找出来,与同学们交流。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预习,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奇山秀水

植物宝库

动物乐园

二、品读课文、发现美、感受美

1、学习描写山峰的部分(24节)

四人为小组,读书交流喜欢的部分,可以朗读、可以说喜欢理由。

第二节

(1)指名读,读出喜欢之情。[出示]重重叠叠利剑

(2)[出示课件]看图,师配乐范读。

(3)指名读,再次欣赏,齐读。

(4)省略号表示什么?再出示图片,让学生用有的有的说话。

(5)引读它们纷纷排列优美的诗。

(6)再次配乐齐读。

第三节

(1)指名读或说。

(2)其他学生考考金鞭岩爱好者,生提问题,生解答。

(3)看图理解斧砍刀劈、怒举的金鞭、气势磅礴并指导朗读。

第四节引读完成

2、学习第五节

(1)看录象、谈感受

(2)自由读,画出认为优美的词。

(3)交流,并出示词语满山清翠、流水潺潺、纤尘不染、清澈见底、安谧静美,读好词语,读好文章。

(4)用上喜欢的词语练习看图介绍金鞭溪。

3、小结,回到课始问题,解决问题3,并点出美学价值欣赏到的,下面欣赏科学价值。

4、学习第六节,看录象大体了解。

问题解决了,鼓励学生课后翻阅资料,获取更多的知识。

三、总结升华

齐读最后一节,总结,完成板书:人间仙境。

齐读课题。

板书安排: 奇山秀水

植物宝库

人间仙境

拓展阅读

1、《哲的最后一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会本课的三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课理解哲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题思想。

4、领会哲循循善诱地生的思想和艺术方法。

一、读课,理解生词、理解课基本内容。

1、揭示课题:

们,今天我们将去听一位哲的课。这位伟大的哲在给他的一群生上的最后一课里,会用什么样的方式讲述一个怎样的哲道理?想来一定是不同寻常的。这篇课才700多字,只有三个生字,相信经过大的认真练习,一定能把课读正确,流利!

(自由练习朗读,大约在5分钟左右。)

2、请同提出生字,并自行认读理解,但要告诉大的方法是什么。

哲——哲愕——惊愕铲——铲子

3、还有哪些生词需要共同讨论

之士满腹经纶斩草除根旷野

归结自生字的方法:

查生词中不理解的那个字,比如“惊愕”一词就查“愕”;

结合上下理解意思。如“斩草除根”“旷野”;

老师、同,如“哲”。

5、检查朗读情况,交流读书收获,说说章都写了什么?

师要提醒同朗读时注意体会声音的强弱顿挫,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每个同读完某一部分,都要说说有关小节的主要内容。

6、请生上黑板上书写上述生词,请大评说字型是否美观,以及改进书写的意见。

7、练习临写生词。

二、精读课,体会哲最后一课的哲思想和艺术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这个自然段里知道了什么?

(2)引导生理解和想象漫游世的.“游历”和“拜访”的十年经历

(3)作者说他们“个个满腹经纶”,你觉得他们将是怎样的?

2、精读第二——九自然段。

(1)

在读课之前,请你结合课题思考,你最想知道和理解的是什么问题?请自由提问,并找到觉得最有价值的问题到课中找答案。

(2)从大的提问中删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

为什么生个个都是“满腹经纶”,并且哲都说他们是“饱之士”了,哲还要给生上“最后一课”?

结合课,说说,哲心里的“杂草”和生心里的“杂草”有什么不同?结合生活,想想,生和哲的回答的回答对还是错?区别?

请你对哲上“最后一课”的地点和内容、方法和艺术谈谈看法。

(2)生自由读课,边读边思考,并用笔划下你觉得最有意思的句子。

(3)同桌相互讨论后,再全班交流。

3、精读第十自然段。

(1)请你们谈谈“根除”杂草的唯一方法什么?

(2)“旷野里的杂草”和“灵魂里的杂草”有什么区别?

(3)对于哲来说,这是他给生上的“最后一课”,对于他的生来说这堂课是不是最后一课?为什么?

三、扩展阅读练习:

(1)比较两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课堂“六分钟写作”《我读……最后一课》。先写出所读的章内容,然后就自己阅读的章内容及思想写自己想写的话,全不少于100字。

小组之间开展朗读比赛和抄写及听写词语的比赛。

2、为民服务案锦集

1、认识并会写“鼎”,初读课

2、理清课层次,初步了解章围绕“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3、初步了解“引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

了解章围绕“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了解“引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

了解思德生平,搜集思德的故事,课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同们,你们看过雄壮的阅兵式吗?【播放阅兵式】

2、同们听见了吗?那口号是什么?“为民服务”这一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这口号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今天,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经久不衰,深入心!而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习的课题目《为民服务》【出示课题】

3、请同们整齐响亮地读一遍课题。

二、聚焦体理清脉络

1、找五名同分段读,其他同边听边想,这篇课和以往过的课有什么不同?

2、说说这篇课和以往过的课有什么不同?【揭示体:议论

3、怎样才能好这篇议论呢?议论有个规律,每段话都有明确的观点,这些观点的表述,大多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结尾,只要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也都能会了。下面请同们在小组内运用这个规律习这篇课。出示合作习要求:仔细读课2、3、4自然段,找出每段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以及句中的关键词。

4、生通过小组讨论汇报,完成习要求。

5、那么难的一篇课,现在就剩下几个关键词,简单明了,对于我们读者来说,一看这几个关键词就知道**围绕“为民服务”谈了哪些问题: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互助。

6、**的演讲线索清晰,先讲——死的意义;再讲——不怕批评;最后讲——团结互助,同们,这样抓住关键抓重点的方法很重要,是不是只要知道观点就行了呢?

三、紧扣重点感悟写法

1、**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呢?请同们自由读读课第二自然段,看看**到底用了哪些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2、初步认识“引用法”,理解引用的好处,吟诵有关生死的名句。

3、了解“对比论证”的方法,理解两个“死”字的意义,体会情感,并进行朗读指导,激发生感情。

4、体会“举例子”意义,并通过说《思德》故事,使“为民服务”的道理具体形象化。

四、习小结升华主题

1、小结:同们,在这一段中,**提出了“死的意义”这个观点,并用了“引用、对比、举例子”的方法将这个观点阐述具体,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是有一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以后我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些方法和这样的结构。

2、庭作业:仿照课第二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提出一个观点,用上引用、对比、举例子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3、同们,思德永远地离去了,但我们也永远记住了这个年轻的好战士,可亲可爱的好战士——思德!其实思德只是为民服务的一个代表,生死问题也只是为民服务中的一个内涵,在《为民服务》这篇章中还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名句,还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我们下节课接着

3、为民服务案锦集

1、引导生抓重点词句体会章的思想感情。

2、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3、在理解课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使生受到“为民服务”思想的启蒙育。

重、难点:

1、引导生抓重点词句体会章思想内容。

2、如何感受**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一、激情导入聚情感

1、今天,老师给同们带来了一段国庆60周年庆典的阅兵式盛况。(多媒体播放:国庆阅兵盛况)

2、同们,“为民服务”的口号从上个世纪开始,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依然永恒不衰。就是我们今天要习的课的题目。来,整齐响亮地读一遍!(板书课题:为民服务)

3、介绍写作背景

这篇章是1944年9月8日,***参加一名普通战士思德的追悼会,在会上发表的一篇演讲。那你们对思德有哪些了解呢?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初识思德

二、了解体裁,掌握习方法

1、师导:在半个小时的演讲中,**没有看稿,却字字珠玑、慷慨激昂、一气呵成。而且,丰富的肢体语言更增添了演讲的*力。

2、同们预习过课,有没有发现这篇课很特别?它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章呢?对,今天我们的这篇课,既不是写,也不是记事,它很特殊,这种体就是议论。[板书:议论]

介绍议论

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藻,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你们知道吗?这是咱们小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

3、指名分段朗读课,思考:这篇议论的观点是什么?课围绕这个观点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读后交流:这篇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中国**和**军队应该完全、彻底地为民服务)

4、了解议论习方法

这里要特别跟大介绍个规律,这议论、演讲辞啊,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只要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也会引刃而解。我现在抽其中的3段请你们来读一读,既想了解你们预习的情况,还想和大一起寻找每段的要点

5、理清脉络,了解各段重点

引导生读课,找出2—4自然段的重点句和关键词

板书:死的意义

不怕批评

团结互助

6、小结:**围绕“为民服务”谈了哪些问题?指名回答

三、了解观点,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的第一自然段,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并勾画出重点词语。

2、交流,理解句子

(1)出示句子: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民的,是彻底地为民的利益工作的。

(2)找出重点的词语,理解“完全”“彻底”

(3)体会议论语言的严谨性

(4)朗读感悟

3、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习“死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1、请大放声自由地读读课第二自然段,看看**到底用了哪些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2、生自由读,交流:死的意义到底有什么不同,**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一)、引用名言

(1)出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指名读这个句子,了解词语意思: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

(3)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关于生死的名言,你还记得吗?交流课外积累的名言

生当作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景皓)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间。(于谦)

(二)接下来,**又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观点呢?(对比)

(1)出示:“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民和压迫民的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2)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说说这句话其实讲的是哪个字?(死)

(3)(点击课件:为民的利益而死)死,什么意思?能换个词解释它吗?(献身、就义、牺牲、捐躯······)

我们把刚才的解释放在这儿(点击课件:替剥削民和压迫民的去死),同意吗?(*、下*、见阎王、命丧黄泉、一命呜呼、呜呼哀哉、送命……)

(4)指导朗读

(5)小结:同们,在**的演讲中,在你们有感情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这对比呀,比出了——情感,比出了——轻重,比出了——是非,让我们记住这个说明的好办法——对比。

(三)**用了引用名言、对比的办法之后,还用了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例子)

(1)思德是谁?**为什么给思德这么高的评价,他到底是什么样的战士?平时怎么为民服务的呢?指名读课后“资料袋”

(2)多媒体播放思德电影片段,帮助体会

(3)小结:思德就是这样一个平常的,普通的,他的一生都在为我们讲述一个共同的主题——为民服务。

3、总结:这一段很有特点,**先总的说……接着引用说……然后对比说……最后举例说……让我们带着方法一起读一读。

4、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

五、课堂总结

们,思德永远离去了,但我们也永远记住了这个年轻的好战士,可亲可爱的好战士——思德!我们更记住了他身上最可贵最朴素最永恒的精神——为民服务!正是靠着为民服务的精神,我们的*,我们的军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历经了风风雨雨,从胜利走向胜利。

死的意义

团结互助

点击查看更多迷人的张家界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rab.cn/articles/31350.html

热门阅读

  1. 《在山的那一边》读后感范文
  2. 三字经中的故事名称
  3. 下雪了发朋友圈心情说说
  4. 公司年夜饭娱乐主题活动策划范文
  5. 《吹向世界的中国风》教学设计
  6. 于漪《春》的教学设计读后感范文
  7. 2016年给长辈重阳节的祝福语
  8. 201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9. 小学生心情日记大全
  10.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匆匆》教学设计
  11.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的教学反思范文
  12. 离别杂文随笔
  13. 女生伤害男生的说说
  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讲稿
  15. 七堇年经典语录配图
← 返回首页